史上最全改底方法!學會兩招池塘底質問題都是浮雲!

2021-01-13 水產頻道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眾所周知「養殖先養水」,水體是魚蝦生長、生存和生活的環境,然而池塘底質與水的相互作用能夠強烈地影響水質,因此要想養好水,就必須從池塘底質改良著手,必須充分重視池塘底質的管理。「新塘旺三年」是池塘養殖真實寫照,要使池塘養殖得以可持續發展,合理保護池塘水土資源,就必須改良與修復惡化的池塘底質。


  1、池塘底質的主要特性


  池塘底質不僅作為養殖用持水池、各種化學物質的儲存庫,還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棲息地以及營養素再循環中心。物質不斷地從池塘水中沉澱到池塘的底部,例如:流入池塘的地表徑流中懸浮固體、施用肥料和未攝食的殘餌及水體中的植物、動物的屍體。物質也可能通過離子交換、吸附和沉澱作用而進入池塘底質的土壤固相,進入底質的物質可能被永久地儲存起來,或者可以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學方法轉化為其它物質並從池塘生態系統中流失。


  沉積在池塘底部的有機物質通常被分解為無機碳並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到水中,含氮化合物會被池塘底質中的微生物脫氮並以氮氣的形式流失到大氣中,而磷則被池塘底質吸附後淹埋在沉澱物裡進入可利用磷庫的循環,含硫化合物經過還原菌的作用產生硫化氫,進而與池塘底質中的金屬離子(鐵、錳等)結合,變成黑色硫化物沉降於底質。


  池塘底質土壤是部分細菌、真菌、高等水生植物、小型無脊椎動物和其它底棲生物的生活場所,此外,甲殼動物以及底棲魚類大部分時間也生活在底部,許多魚類還在底部建巢和產卵。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底質營養素循環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通過分解作用,有機物質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氨,並釋放出其它礦物營養素,這樣,通過微生物,碳、氮和其它元素被礦化或再循環,它們仍可以被利用。但是如果某種營養素的平衡濃度太低則可能不利於浮遊植物的生長,或者某種重金屬元素的平衡濃度太高就可以引起水生動物的中毒。


  底質土壤的顆粒大小與質地、pH值和酸度、有機物質特性、氮濃度和碳氮比以及沉澱物的深度、營養素的濃度等都可以影響到養殖池塘底質的管理。具有活性的底質土壤組分應是具有電荷和巨大表面積的粘土顆粒和具有生物學可利用性和高度化學活性的有機物質。池塘底質的特性與

水產

養殖產量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底質水生動物的生長發育以及水質指標也是不同的。


  2池塘底質惡化的危害


  池塘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一部分殘餌、糞便、肥料、死藻等有機顆粒物沉入池底,以及發酵分解後的死亡生物,與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保肥及調節和緩衝池塘水質突變的作用。


  底泥中的有機腐敗物質及分解消耗溶解氧產生的二氧化碳、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和多種有機酸等有害物質,是病原菌的良好培養基或各種寄生蟲蟲卵潛藏住所。底泥過厚--底質惡化對魚類可以產生嚴重的危害,而且這種危害大多數情況下是間接的。


  投餌的池塘中,剩餘餌料和魚蝦的排洩廢物引起池塘中浮遊植物的大量繁殖,這些浮遊植物控制著池塘中的溶解氧變化。白天它們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大於呼吸作用的耗氧,溶解氧濃度較高,夜間剛好相反。隨著大量餌料的投入,在我們的養殖過程中特別是養殖後期,藻華現象非常普遍。


  此外,池塘底質有機物質濃度過高,就會有利於池塘底部形成厭氧條件,導致微生物有毒代謝物的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升高,又進一步加劇了池底變黑、變臭,水質惡化,寄生蟲、病菌大量繁殖。所以說底質、水質、病害密切相關。


  3底質惡化的主要因素


  1、清塘不徹底,曬塘時間過短,清塘所使用的藥物不當以及清塘所造成的過多藥物殘留等。


  2、在養殖期間,有機質殘留過多,底部缺氧,是底質惡化的最主要因素。殘餌、糞便、生物屍體等有機質殘留,使得生物耗氧和化學耗氧劇增,水體底部溶氧無法滿足耗氧量,從而造成池塘底質缺氧,厭氧菌大量繁殖,分解底部有機質而產生大量有毒中間產物,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有機酸等有害物質。這些有毒物對水產動物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同時又會造成致病菌大量繁殖,缺氧浮頭等。


  3、大量頻繁使用化學消毒劑、農藥殺蟲劑、殺藻劑等,從而破壞水體及底質自淨能力。


  4不良底質


  1、酸臭、腥臭底質


  形成原因:池底腐敗的有機質過多,主要是由於清塘不徹底、養殖過程投餌過剩、沒有採取措施定期改良底質等,另外,增氧措施不足,又沒有定期拋撒增氧劑,使得有機質沒有得到充分氧化分解,產生大量有毒中間產物,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等,嚴重時底質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出現「冒泡」現象。


  2、板結底質


  形成原因:多次大量使用化肥肥水、過量使用硫酸銅殺蟲殺藻劑、大量使用生石灰等藥物,造成底質板結,底質與水體之間氣體、營養元素的交換被阻隔,水環境緩衝能力減弱,水質變化無常,水產動物容易產生應激反應。


  3、「泥皮」底質


  形成原因:大量老化死亡藻類和懸浮膠體沉積物沉澱於底部,在微生物作用後,會變成浮皮、並在水體表面形成大量泡沫等。


  4、「絲藻」底質


  形成原因:底質與水體之間營養元素的交換被阻隔,致使水體營養元素的不平衡或缺乏,出現「倒藻」、「轉水」(水質一夜之間變清),水質過瘦,清澈見底,底部絲狀藻、青泥苔大量繁殖。


  5、「渾濁」底質


  形成原因:有機質殘留過多,且得不到充分氧化分解,以膠體形式釋放並懸浮於水體中,造成水質「渾濁」;或養殖密度過大,水產動物在底部不斷騷動,引起水質「渾濁」;或因暴雨夾帶大量粘土漿,引起水質「渾濁」。「渾濁」水質,懸浮沉降到底部,必然引起底質「渾濁」;另外,「渾濁」水質會遮蔽藻類光合作用,使水體自淨能力減弱,使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病害。


  超濃有機酸,緩解養殖動物中毒及應激反應,加速體內毒素排出,提高水體透明度,穩定水體pH值,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6、「偷死」底質


  形成原因:由於底部長時期缺氧,致使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有機酸等有害物質累積過多,使水產動物於底部中毒死亡,收穫時發現底部大量死亡殘屍。


  5池塘底質改良方法


  生產中多注重水體改良,有「看水養魚」之說,而沒有重視底層水是否低氧,底泥是否發臭,發黑。我們經常遇到的魚類「浮頭」或「泛池」,很多都是底質惡化的結果。如果底質好即使出現「下大雨」等異常天氣,也不會造成溶氧的迅速降低或有害物質的迅速升高。我們知道溶氧低不僅造成養殖動物生存困難而且影響養殖動物攝食及消化率,還可造成水體中有害的還原性物質(氨氮、硫化物等)升高及致病細菌增多,從而影響水體的穩定及養殖動物的生長及抗病力等。因此底質修復和改良有重要意義。


  1、物理方法


  清塘挖淤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產閒季進行。大多採用先排乾池水,然後用水力挖塘機組像開挖新塘一樣清理淤泥。此法成本低、適應性強,但作業時需要有水源和較大的荒地或淺灘用於排放泥漿,讓其沉澱。生產實踐證明:鰱、鱅池底泥厚度在20cm~40cm;草、魴、鯉魚池底泥以10cm~15cm為宜。


  因此,為保持良好水質,每隔1-2年應清除10cm~20cm呈暗黑色的底泥。池底再經過冰凍日曬(「冬幹」),促進有機物質的分解,消滅病原體和其他有害生物。在此期間還可進行池塘的修整加固、堵塞漏洞、維修閘門和剷除雜草等工作。


  生產上有時需要在不排乾池水的情況下進行清淤,目前使用的清淤機械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型:船式清淤機和潛水式清淤機。船式清淤機的主要工作部件均裝在船上,只有吸泥頭沉在水下,可在養殖期內清除池底淤泥,排吸作業連續;潛水式清淤機整個工作部件均潛入池底,在淤泥表層邊行走,邊進行吸泥作業。但由於整機在水下作業,對動力機的防水密封要求較高,維修技術難度大,用戶自行保養、修理不便。


  除了清淤外,經常攪動塘底,翻鬆塘底的淤泥,並使池水上下混合,也能促進池塘底部有機質的分解,並重新釋放出底泥中沉積的營養鹽類,恢復營養物質在池塘上下水層的均衡分布,促進浮遊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可以防止池底老化;通過開增氧機曝氣也可改善底部環境,減緩黑化過程。


  2、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最常用的就是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後發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的熱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種有機酸,改變酸性環境,從而可以起到除害殺菌、施肥、改善底質和水質的作用。使用時可乾池清塘或帶水清塘。帶水清塘一般是在總鹼度、總硬度及pH值都偏低的池塘,及時合理地施用石灰;而池水和底質中鈣離子濃度較大、鹼度較高,則不必施生石灰;在有機質貧乏的養殖塘不宜單施生石灰,否則會加劇有機物的分解,使有機物積存更少,池塘肥力進一步下降,恢復更為困難。


  除生石灰外,還可選用化學複合型底質改良劑。如一種主要成分為過氧化鈣的白色顆粒狀「底層水質改良劑」,投人水中能迅速增氧,促進硝化作用,降低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的含量,還能補充生物生長所需的鈣,並使底質疏鬆透氣,利用有機質的完全分解。目前,一種新型亞硝酸根離子去除劑——亞硝酸螯合劑(BRT)及其鹽類具有降解池水中亞硝酸態氮及氨態氮,螯合池水中的有機物,消除池水及池底中所含重金屬離子的汙染等,可用做池塘土壤改良劑、底質改良劑及底質活化劑。


  3、生物方法


  利用生物來修復養殖塘底質,減少底質有機物的積累也能取得顯著效果。據報導,在老化汙染蝦池中移植沙蠶等底棲生物,並培育成優勢種群,可大量攝食蝦池中的殘餌、糞便以及其它生物屍體和有機碎屑,減緩了蝦池底部有機物的積累。而且沙蠶營穴居生活,其剛毛的不斷划動可行成了一個個小的水流循環,能增加底質中的溶解氧。


  光合細菌以及複合益生菌等微生物製劑也能對池塘底質進行改良。光合細菌可以在光線微弱、有機物、硫化氫等豐富的池底繁衍,並利用這些物質建造自身,而其本身又被其他動物捕食,構成了養殖塘中物質循環和食物鏈的重要環節。所以光合細菌特別是在池底汙染嚴重或因水質不良又不能換水的封閉式養殖塘,可發揮出較明顯的作用。複合型微生物底質改良劑,能發揮各菌種的協同作用,將殘餌、排洩物、動植物屍體等影響底質變壞的隱患及時分解消除,不僅改善了底質和水質,而且控制了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擴散。


  4、其它:


  淤泥沉積速度與施肥、投餌等飼養管理措施直接相關。在生產中努力做到看水施肥,切忌過量;按照生態互補原則合理混養、密養;投飼量根據季節、氣候、生長情況和水環境變化靈活掌握;在飼料中添加誘食劑、促長劑等,增強水產動物的食慾,促進飼料營養的吸收轉化,降低餌料係數,從源頭上解決排洩物對底質和水質的汙染;防治水草(特別是絲狀藻)大量生長,及時撈出過多或死亡的水草,以防腐爛變質;有條件的可朝黑化區域潑撒煉鐵爐渣(一般1.5kg/m3),以延緩黑化過程,並降低危害。


  另外,如果幹池期較長,可考慮把水產養殖和農作物進行輪作。這樣可以使淤泥更充分地幹透,靠陸生作物發達的根系,使土壤充分與空氣接觸,有利於有機物的礦化分解,更好地改良池底,同時,還可以獲得農作物本身的經濟價值。另外,生長的青綠作物和牧草還可作為池塘的優良綠肥和魚類的飼料。


  池塘底質的緩衝能力、自淨能力、生產性能、抗逆性能,是池塘養殖成敗的關鍵。「成也底質、敗也底質」對於池塘養殖業而言一點都不為過。要使池塘養殖業得以可持續發展,克服連作障礙,池塘底質定期改良需引起池塘養殖者們足夠的重視。


  6常見的底質改良劑


  1、吸附型:如沸石粉、麥飯石、活性炭等,只是簡單的物理吸附水中的氨氮,亞硝酸、有機質等的有害物質,用後水會變得清爽,但對有害物質本身的特性並沒有改變,只是濃縮於其中,且沉降到池底加重了底臭。


  2、絮凝型:以聚合氯化鋁、硫酸鋁、明礬等絮凝劑為代表的,用後水體會分層,中上部水體會變得澄清,底層會有大量雲霧狀的絮凝膠狀物,故在生產上使用後也會加重底層缺氧。(不建議使用)


  3、離子交換型:像以含EDTA或以硫代硫酸鈉(海波)為主的產品,用於降低水中或底層氨氮重金屬的陽離子有害物質,或用於含溴氯碘化合物、高錳酸鉀等陽性氧化物中毒時解毒用,效果較為理想,但對水中或底層帶負電荷的酸性有害物質(有機質)則效果很差。


  4、活菌降解型:目前市面很多生物底改,主要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和部分沸石粉作為活菌載體,有時還會添加腐殖酸鈉、微量元素等。


  一類是以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等耗氧型活菌為主的,必須在高氧環境下,才會發揮其功效,而且這類生物底改在使用中會大量耗氧,尤其是底層老化池塘及無增氧設備的池塘慎用。另一類是以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等厭氧菌為主的。


  而因其不耗氧其副作用不被人重視,以酵母為例其改底的過程就是發酵的過程,這種發酵儘管是厭氧發酵,但其發酵的過程中就是發能產熱的過程,這種因發酵導致的底熱,底熱引起的缺氧,會因底層殘餌糞便等有機物越多而越為明顯,危害越大,故生產上在使用活菌底改是,應酌情避開高溫雨季時使用。


  另外,許多老塘底層過多的有機質,除了會引起底臭,還會滋生大量的原蟲(如纖毛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若選用活菌改底,這些浮遊動物會直接把活菌當餌料而攝食,從而加快浮遊動物的繁殖。另外,藻類與自養型微生物如光合細菌以及硝化細菌有競爭作用,因而藻類過多時不利於這些菌的繁殖,從而影響改底的效果。


  5、化學降解型:以各種滷素類、鹼性金屬鹽類等氧化劑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劑類為主的,這一類型的底質改良劑均為化學降解型,同一類型產品的好與壞一般看其水解釋放的快與慢,水解越快刺激性越大,水解越慢刺激性越小,另外這一類產品不受天氣、水溫等環境因素的影響,生產上這些產品應用較為廣泛。


  7注意事項


  1、用各種底質改良劑前應提前開啟增氧機1-2小時,或用增氧劑1公斤/畝,全塘潑灑後再用底質改良劑效果更好。


  2、嚴格按說明書使用各類底質改良劑,一次效果不明顯時,隔日再用一次。切忌一次過量使用。


相關焦點

  • 池塘養魚,池塘底質改良方法介紹
    養殖池塘水的水質和池塘環境有很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池塘的底質,池塘底質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老養殖戶都知道的,「養魚重在養水,養水重在改底」,本文就重點敘述一下水產養殖中,池塘底質改良的一些方法。方法一。排乾池水,挖除多餘的淤泥。池塘淤泥過多,水質容易惡化,病菌會大量繁殖,魚容易生病,一般情況下,池塘淤泥保持在20釐米左右較為合適。
  • 詳細介紹池塘底質改良的多種方法,水產養殖必備哦
    底質土壤的顆粒大小與質地、pH值和酸度、有機物質特性、氮濃度和碳氮比以及沉澱物的深度、營養素的濃度等都可以影響到養殖池塘底質的管理。 具有活性的底質土壤組分應是具有電荷和巨大表面積的粘土顆粒和具有生物學可利用性和高度化學活性的有機物質。
  •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改良意義和方法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改良意義和方法2013-10-17 10:4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通州水產技術指導站        瀏覽量: 2550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 良好的底質環境是開展健康養殖的基礎,做好池塘底質改良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池塘科學養殖管理,達到養殖品種無汙染、無殘毒、健康、快速生長、高產高效的目的。
  • 中後期池塘水質問題以及解決建議!
    池塘養殖進入中後期,隨著投餵量的增加及殘餌糞便的逐漸積累,池塘汙染物增多,池塘負荷越來越大,不可避免的造成各種水質問題。本文著重分析池塘養殖後期常見水質問題及應對措施,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大閘蟹養殖池塘中水草問題!
    大家都知道:「養蟹先養草」,「蟹大小,看水草」等大閘蟹養殖中對水草的定位,可以看出,大閘蟹養殖池塘中,水草的種植、管理是決定大閘蟹養殖是否成功的一大關鍵點。近期連續陰雨天和長期高溫,導致養殖池塘中的水草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水草的老化腐爛。
  • 水產養殖池塘pH值變化原因分析及調控方法
    養殖池塘pH值是反映水質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影響水生動物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pH值的變化主要是外源水(被汙染)、天氣(溫度)和其他因素來決定。偏低表現為:底質酸性物質含量過高,導致pH偏低;雨水中酸性物質過多含量過高(酸雨)所引起現的倒藻,導致pH偏低;池塘底部沉澱的蝦的糞便、飼料殘餌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細菌作用下發生厭氧分解,產生大量有機酸,導致pH偏低。二、pH值調控方法調節水體的硬度(用白雲石粉調控)、總鹼度、總酸度,都能比較好的調節pH。
  • 勤調水重改底管理細緻 漁藥經銷商養羅非魚奪高產
    為此,彭東華格外注重改善魚塘水質,從魚種入塘就開始調水改底,主要施放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活菌,很少用化學藥劑消毒殺蟲。他解釋活菌能快速分解水體中的有機質,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而且不傷水,利於水體穩定。  「水質指標能反映魚塘狀況的好壞,一般氨氮含量要低於0.6mg/L、亞硝酸鹽安全範圍在0.05-0.25mg/L之間。」
  • 農業農村部農業主推技術:池塘底排汙水質改良關鍵技術
    1.池塘基本建設 底排汙池塘的建設要符合池塘養殖場的主體建築,其形狀、面積、深度和塘底主要取決於地形、養魚品種等的要求,一般為長方形,東西向,長寬比為2~4:1,池塘埂子的陂比和護坡形式根據當地的質地地貌確定。魚塘底部坡度為0.2%-7%。
  • 池塘出現大量泡沫及黏稠絲狀物,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處理?
    有的僅在池塘的下風口,有的可能全塘都有。泡沫的顏色有白色、黃色、或綠色(也可能是藍綠色)。出現這些情況的池塘,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池塘泡沫以及黏稠物的底。它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危害,我們是否可以提前做好預防,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呢?今天以對蝦養殖池塘做分析。
  • 低溫殺手水黴來了,從魚卵到成魚都易被感染,池塘有這些情況立即行動!
    (2)&nbsp平時改底少,水質指標超標的魚塘。魚塘寄生蟲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池塘的底質,且寄生蟲的發生也有一定的底質原因。底質差易引起寄生蟲暴發:池塘底質較差時,底部土壤就會出現還原化、酸化、有機化、毒性化。此時底質容易出現發酵產熱,為寄生蟲卵的孵化提供較好的溫度條件,另外池底容易滋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一方面容易導致魚體發生疾病;另一方面也能夠被寄生蟲所攝食,有利於寄生蟲的大量快速繁殖,導致寄生蟲病的爆發和傳染。
  • 看養殖老手教你如何處理池塘的「綠色噩夢」
    進入到八月份高溫期,很多養殖戶的池塘問題頻發,今天就講一講池塘水色的問題。常見的幾種不正常水色:濃綠水、土黃水、鐵鏽水、泥漿水。最先講一講最常見的濃綠水。 濃綠水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兩種藻類:裸藻和藍藻。
  • 都說易掛底的水域魚多,那麼如何在「掛底區」順利釣魚?1招而已
    都說易掛底的水域魚多,那麼如何在「掛底區」順利釣魚?1招而已。 釣魚時掛底了,這完全可以排進釣魚人最討厭的十大事情之中,輕則一條好魚口丟了,重則就是切線甚至斷竿了。遇到掛底時,我們要如何做呢?又該怎麼避免掛底呢?
  • 野釣「不掛底」的五大方法,釣魚人都在用!避免尷尬!
    在外野釣的時候,我們有很多釣魚人,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魚鉤掛底,就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問題,雖然說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時也會顯得很尷尬,那我們在野釣的時候,要怎樣才能避免這種尷尬呢,今天我們就教大家,野釣不掛底的五大方法,釣魚人都在用,你還不趕快學?
  • 如果不能只改底可以嗎?
    水體消毒:現在化學消毒一般都選擇複合碘,二氧化氯,生石灰以及高錳酸鉀等等它們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氧化劑,通過氧化作用來分解轉換水體中的各種有機質和細菌。在氧化反應中會消耗大量氧氣,所以一般在用這些化學藥品消毒時,都會事先確保水體溶解氧是否充足,有的甚至還會事先往水體增氧,所以蝦塘缺氧的情況下不建議消毒,這樣一來會讓消毒效果不明顯,其次,更加加劇了水體溶解氧不足的狀況。
  • 水產養殖中改底和消毒中間要間隔多久?
    伸出你的發財手,點一下 這個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一般而言,改底藥品和消毒藥水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重疊,只是側重點不同,有的偏向於改底,比如生石灰,有的傾向於消毒殺菌,比如二氧化氯溶液和過硫酸氫鉀複合鹽等等。也就是說,改底消毒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 如何快速清洗底沙?這是我讀過最快捷的方法
    論壇裡的魚友關於底砂的問題各執一詞,看起來都很有道理的樣子。觀點一:最好不要底沙,時間稍一長,下邊全是細菌,魚會得病……沙子根本洗不乾淨~觀點二:不鋪的話前期羅漢會顯得緊張,等長大了也就沒太大的問題了,其中利弊關係樓主自己斟酌!
  • 養蝦三大訣竅:底、水、吸收!做好這三點,養蝦成功率大大提高
    那麼問題來了,在我們養蝦的過程當中,如何調好水?什麼樣的水,才是好水? 一、養蝦一定要護好底 在養蝦過程當中,無論我們採取什麼樣的養殖模式,池塘一定都會殘留下一些殘餌、糞便等物質,這些物質最終會滯留在池塘底部,因此,池塘底部又被稱之為「聚寶盆」或者「萬惡之源」。
  • 小龍蝦最新客戶問題匯總答疑,客戶問題總結及解決方案
    ---南京漁豐一侯老師1:進地籠的小龍蝦出現死亡,而池塘裡的沒有出現死亡,這是什麼原因?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地籠裡蝦子多,局部缺氧時間導致的。方法:增加地籠數量,減少蝦子密度,局部缺氧。晚下早起,外潑離子鈣加多維,補充營養和鈣質,有效減少死亡,傍晚過硫加增氧改底。2:小龍蝦紅殼早的原因?
  • 流傳已久的重慶老火鍋底料炒制的方法,學會你就可以開店了
    火鍋好不好吃,李胖娃認為除了優質的高湯,火鍋的底料也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份,前面的文章也教過如何來做家庭用的火鍋底料,這次我又收集到了一份重慶老火鍋的配方和製作方法。準備基本食材:菜籽油、牛油、大蔥、小蔥、洋蔥、老薑、蒜以及香菜調味料:50度以上白酒 老冰糖 醪糟 豆豉 郫縣豆瓣醬香料配方:八角 桂皮 小茴香 山奈 草果 白蔻 香葉 良姜 肉豆蔻 香砂 梔子 香茅草 辣椒配方:七星椒 子彈頭 二荊條 (做成餈粑辣椒)花椒配方:大紅袍紅花椒 漢源青花椒 (一起泡20分鐘)製作方法
  • 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 市面上常見的底濾魚缸有哪些
    現在很多家庭會選擇在家中養魚,養魚不僅是為了家庭活躍,而且還能培養人的情操,是一個養生的方法。養魚自然就需要魚缸,現在市面上的魚缸類型有很多,底濾魚缸很受歡迎的,不過底濾魚缸是需要打氧,你知道打氧方法是什麼嗎?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下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