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決時代問題為使命的哲學

2021-01-10 人民日報海外網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也是我們今天所處的「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精神上的精華。

■從20世紀上半葉開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形態。

■進入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基礎上,說出這個時代需要說的話,說出解決這個時代問題的話。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誕生於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無疑是那個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但回眸百餘年發展歷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又從未遠離現代世界特別是現代中國社會。中國的社會主義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引領下堅毅前行的,新中國的國家建設與治理70年輝煌成就是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成果。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是以解決時代問題為使命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科學進步不僅拓展了人們對自然與社會的認識,而且讓哲學發展有了現實基礎。19世紀的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進化論「三大發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奠定了自然科學基礎。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正是從所處時代具有決定性的根本問題出發,馬克思以資本主義時代支配一切的「資本」為批判對象,致力於從物和物的關係揭示人和人的關係,創建了「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從而把解釋世界的舊哲學變革為改變世界的新哲學。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秘密,為打碎舊世界的必然性與可能性作出了理論說明。又如,它為構建新社會描繪了藍圖: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並不排斥成為在更大時間尺度上的「大時代」精神的精華。世界不斷發展變化,時代也出現了階段性變化,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弊端與內在矛盾沒有消除,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的歷史使命沒有終結,當今人類社會依然處於工人階級不斷實現其歷史使命的「大時代」中。科學技術進步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加深了,但世界的本質沒有變化,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規律仍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依然牢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深刻透徹批判的這一基本事實沒有變,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時代精神的引領沒有變。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同志強調:「儘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進入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在場,也必須在場,繼續指導我們分析和解決時代課題。

在時代演進中「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

時代發生變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也要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來不為既有的個別論斷而固步自封,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寫道:「由於最近25年來大工業有了巨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於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後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恩格斯還特別提醒,「結論要是沒有使它得以成為結論的發展過程,就毫無價值」「結論若本身固定不變,若不再成為繼續發展的前提,就比無用更糟糕」。

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世界矛盾更加激化。列寧提出這是戰爭和革命的時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探索了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列寧通過《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哲學筆記》等論著確立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形態。他指出:如果不進一步探索辯證法並把它運用於當代生活實踐,那末,唯物主義就不成其為戰鬥的唯物主義;同樣,如果不對自然科學作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總結,唯物主義也不是戰鬥的唯物主義。這一系列的哲學創造,塑造出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形態,也成為其後馬克思主義者進行理論活動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

從20世紀上半葉開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形態。例如,毛澤東同志的《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等哲學著作,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通過對立統一、知行合一等哲學命題,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作出深刻的哲學總結,為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不僅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枝繁葉茂,而且讓馬克思主義哲學掌握了群眾。廣大中國人民學哲學、用哲學,不斷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改造客觀世界,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化為推動中國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探索與建設的巨大物質力量。

20世紀80年代,中國共產黨人根據變化了的客觀實際,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圍繞這一時代主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實踐的觀點,強調生產力的原則,為走出一條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立足中國實際、富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提供了強大的哲學支持。

描繪出「一切時代中最強大的革命遠景」

進入21世紀,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年的想像,科技發展更是呈現幾何級數的爆發態勢,開始深度重構人類社會生活方式與實踐形態。恩格斯曾將科學的發現和進步與人類思想認識的發展聯繫起來,指出:「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人們也會改變自己的社會關係。例如,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21世紀,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不僅推動形成以數字經濟為主要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世界生產力發展、生產方式變革、經濟形態演變、人類文明進步,而且正在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進入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要繼續保持理論之樹常青,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基礎上,說出這個時代需要說的話,說出解決這個時代問題的話。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類社會發展狀態也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可能真正實現。當前,主要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世界格局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如何超越零和思維,在更加多樣深入的世界性交往中重塑經濟全球化新形態,重塑國與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經濟社會等關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重建人的精神世界等,呼喚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也期待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引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推進全球經濟治理優化的同時,也在推動21世紀的全球經濟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是把世界作為一個整體、把人類作為一個整體而進行前景展望與建構。這一系列的實踐探索與理論創造集中體現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性運用和豐富發展,其蘊含的哲學主題、哲學思維集中反映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發展。

恩格斯說過:「只要進一步發揮我們的唯物主義論點,並且把它應用於現時代,一個強大的、一切時代中最強大的革命遠景就會立即展現在我們面前。」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上,中國社會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宏大實踐。這既是認識世界的巨大進步,又是改造世界的偉大創舉。如何在世界歷史更加深化的進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全新的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如何在全球治理變革中推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回應並解答這些時代課題,我們就能在建設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同時,讓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加「變成面對世界的一般哲學,變成當代世界的哲學」,從而永遠佔據真理與道義的制高點。

(辛鳴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5日   09 版)


責編:李鵬宇

31536928,.以解決時代問題為使命的哲學,.2019-04-15 10:31:03,.204250,.李鵬宇

相關焦點

  • 【哲學教育專題】哲學本性與大學使命
    從「實際」的觀點看,哲學無用,對於這一點哲學家們也不否認,人們常用莊子「無用乃大用」[1]的思想來說明哲學之用,顯然,「無用乃大用」是以承認「無用」為前提的。馮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就明確表示:「哲學對客觀事實並不提供任何信息,因此,哲學對現實問題並不試圖去具體地解決。舉例來說,哲學不能幫助人長生不老,也不能幫助人發財致富。」
  • 肖廣嶺:《自然辯證法》解決了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關係問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9月27日電 (謝磊 趙晶)日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舉辦第四講,圍繞「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一主題,邀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肖廣嶺做客講堂,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導讀《自然辯證法》。
  • 哲學筆記:急功近利的時代,哲學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在眾多問題中,其中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成為一個人,即如何做人的問題。很多人,只會批判,不懂人情世故,不食人間煙火,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把自己逼入思想偏見的死角。但在學會如何做一個人的同時,我們還得解答一個問題,就是人生為何苦多樂少?
  • 旁觀者與行動者:哲學與時代的互動
    黑格爾把哲學比喻為「黃昏到來時才起飛的密納發的貓頭鷹」。許多哲學學者,也都把哲學定義為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等成果的概括總結。孰不知,這些看法,預設了一種哲學觀,那就是:哲學總在事後發揮作用。許多人據此認為,哲學沒有用處。研究哲學,只是充當社會生活的解釋者、旁觀者。
  • 王德穎:哲學發展需要問答邏輯
    原標題:哲學發展需要問答邏輯(學術隨筆)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時代之問必然引發哲學之思。先哲們常常在一問一答之間,揭示事物本質和世界本源;後學則將其語錄奉為經典,皓首窮經,索解和詮釋其中的微言大義。殊不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而答案就隱含在其中。
  • 哲學方法要回歸哲學內容
    哲學的方法內在於特定的哲學系統,與哲學的內容是密不可分的。當然,我們可以對方法做單獨的處理和專題化的研究,這有助於我們的方法論自覺。但方法必須回歸於內容,才能真正表現和實現出它本有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中國哲學研究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它的方法與內容的分離;與之相應,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亦在於將這方法收歸於其自身的內容。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乘勢而上、積極作為,圍繞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深入思考、深化研究,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努力開創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局面。
  • 七十年中國哲學的回顧與前瞻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七十年中,中國的思想家、哲學家懷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激情,擔當「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使命。在七十年的歷史震蕩中、流變中,中國哲學為變所適地碩果屢現。它們的負載者誕生了諸多中國哲學大家。他們既禮敬中國傳統文化,精心挖掘哲學思想的所謂哲學思想的哲學思想,又以西方的哲學思想的哲學思想批判中國哲學思想貧乏。
  • 實踐超越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質
    我們幸逢闊步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時代,偉大的時代催生精神的瑰麗。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學習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我們更加真切地感悟到哲學思維對於現實和未來的重要指導作用,更加堅定地體認到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仍然是一個值得系統鑽研的時代命題。
  • 新時代中國社會學的使命與擔當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記者王春燕)1月18—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建所40周年暨「新時代中國社會學的使命與擔當」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為社會學研究提供了極為豐厚的沃土,也為新時代社會學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問題之緣起與意義我們今天仍然有必要回到「馬克思與黑格爾」的哲學關係問題,並且不僅僅是把它當作一個已然過去了的單純學術史問題來對待,而是看作今天仍然需要我們嚴肅對待的思想命題,因為它事關對馬克思哲學當代性的準確把握和對當代中國發展道路之世界歷史意義的深入理解。
  • 【理論聚焦】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制約因素與路徑選擇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進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全球化與改革開放的內外因互動,以及社會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總體性變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新的要求。當前阻礙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有信仰危機、環境驅動和理論困境等多種深層次的原因。
  • 聯合國紀念2020年世界哲學日 鼓勵對新冠危機的哲學思考
    人民網聯合國11月20日電 (鄭思寧)11月19日是世界哲學日,今年的主題是:呼籲全世界共同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意義,並強調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訴諸哲學思考,哲學思考能幫助應對當前的多重危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發表致辭表示,今年的慶祝活動適逢一系列危機:健康危機、經濟危機、氣候危機、以及存在危機,值此「狂風暴雨的時代」,哲學思考必不可少,且大有作為。她強調,實際上越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越是顯示出哲學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阿祖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從多個維度拷問著我們的社會、我們與集體的關係、我們作為個體的存在狀況,以及我們的經濟和政治制度。
  • 基層的哲學三問
    在哲學上有個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不僅是對自身存在的思考,更是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心靈叩問。基層幹部要在基層天地大有可為,就必須回答好這個問題。要回答好「我是誰」,就必須找準我們自身的定位。
  • 全棉時代劉華:品牌基業長青的3大企業經營哲學|Morketing Summit...
    11月26、27日,由全球營銷商業權威媒體平臺Morketing主辦,以「進·化」為主題的Morketing Summit 2020靈眸大賞在北京·中國大飯店成功舉辦。活動現場,全棉時代副總經理劉華帶來了《呵護健康、關愛生命》主題演講,並詳細拆解了穩健醫療一直秉承著的3大企業經營哲學:質量優先於利潤、品牌優先於速度、社會價值優先於企業價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看家本領
    中國人民大學郭湛教授、中央黨校韓慶祥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認真聽取了他們的講解,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 丁小平:哲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在一門學科建立的初期,對象域可能是模糊的、不確定的,但在學科建立起來以後,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就比較明確地得到規定了,以後就很少再來爭論對象問題。唯有哲學卻不是這樣。哲學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哲學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麼,卻沒有一致公認的答案。哲學的研究對象,不僅在哲學史上多有變化,而且在同一時代,不同的哲學派別亦有不同的哲學觀,對哲學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解。
  • 郝立新:哲學的力量
    有人常常會直接或間接地提出這樣的問題:哲學有何用處?的確,哲學是一門聽起來很高深的學問。它不是某種技藝之學,不是專與某個領域或某個職業「對號入座」的專業。哲學不同於具體科學,它是超越具體知識的學問和智慧。哲學的真正價值正在於它具有「無用之大用」,這種「大用」,就是通過「形而上」地探索宇宙和人生「大道」,使人的心性升華而達到「大智」。
  • 事業單位政治知識:哲學的基本問題小分析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構成的。其中馬哲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部分的考試多數是以知識點理解為主、原文考察為輔的,所以考生在備考時需要認真理解。今天就帶大家分析一下哲學的基本問題。
  • 「2020高考試卷分析」政治:以時代熱點為命題素材 立足基礎知識考...
    哈師大附中政治教師於佳於佳老師表示,整體而言,今年政治學科的高考命題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試題精心選材,內容生動活潑,即以時代熱點為命題素材,也關注學生生活實際,立足教材核心基礎知識進行考查。選擇12題關注的是學生生活當中的炒鞋現象,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經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