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因為認路能力過於優秀,科學家給我回家路上挖了坑

2021-01-08 中科院物理所

作者 | 源的天空編輯 | 悲催的鉈寶寶來源 |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螞蟻有個令路痴們非常羨慕的能力:不會迷路。

不同於那些到處流浪的昆蟲,過群體生活的螞蟻有著固定的巢穴,需要頻繁去未知區域尋找食物並帶回家。因此,對螞蟻來說,認路能力是剛需。

平平無奇的認路小天才 | Pixabay

螞蟻是怎麼認路的?

人類以空間想像或文字編碼的形式記憶路線,而螞蟻則通過一種叫路徑積分(path integration)的過程來實現路線記憶。

路徑積分和數學上的向量加法計算有點類似。當螞蟻從一個起點(比如巢穴)開始移動時,每過一小段距離,就會通過視覺等感官信息(比如太陽位置)來判斷當前位置相對於上一個位置的方向和距離,並在腦中將這段路徑以「向量」的形式儲存起來。

通過疊加這些向量,螞蟻能估算出當前位置與起點的關係。因此,無論外出路線如何曲折,螞蟻在返程時都能抄比較直的那條近道回去。

路徑積分 | Wikimedia Commons,作者漢化

於是問題來了:路徑積分雖然可以使螞蟻找到回家的路,但周圍的環境有時候會非常複雜多變——

那麼,如果在計算好的返程路線上曾經遇見過障礙物或者天敵,再次經過時,螞蟻是會繼續走這條近路,還是選擇新的道路繞開?

答案是:分情況。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動物認知研究中心的安託因·維斯查奇(Antoine Wystrach)團隊研究了這個問題,並把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4月 《當代生物學》上。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發現:沙漠蟻可以把路線記憶和負面記憶相結合,通過學習過程優化它們的行走路線——

具體一點說:有的螞蟻繞開了陷阱;有的掉落在陷阱出口附近的螞蟻,覺得掉陷阱直接從出口出來也不費事,所以繼續走陷阱。

給螞蟻挖個坑

為了給螞蟻製造負面記憶,研究人員們精心布下了一個局——

他們在距離螞蟻巢穴5米遠的地方,放了一個塞滿餅乾碎屑的餵食器。當螞蟻從蟻巢向餵食器行進的時候,需要通過一條離地面15釐米高的、直接通到餵食器上方的細長通道。

由於通道在上方且沒有接觸到餵食器,所以當螞蟻從通道下來,在餵食器取到食物後,只能從沙子鋪成的地面走回巢(地面上有灌木等參照物來定位)。因為螞蟻出巢時走的是路面上方的通道,所以回巢路線不會受到出巢路線的影響。

在這段回巢的地面路途中間,研究者設置了一個長2米、寬10釐米、深10釐米的陷阱。陷阱內壁光滑,螞蟻爬不上去,只能從朝向蟻巢方向的出口出去。實驗一開始,陷阱隱藏在路面的沙子底下,螞蟻不會掉進去。

實驗場地示意圖 | 作者繪製

實驗一共分為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澳大利亞沙漠蟻(Melophorus bagoti)可以自由地往返於餵食器和蟻巢之間。螞蟻們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路線,並且路線都經過了陷阱所在的位置。

螞蟻們的行走軌跡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第二階段:

打開陷阱。當螞蟻們第一次經過陷阱時,紛紛中招,在陷阱中摸索了幾分鐘後,便從陷阱的出口出來,繼續返回蟻巢。由於陷阱的出口較小,可以看到螞蟻歸巢的前半段軌跡在陷阱處戛然而止,然後又統一地從陷阱出口處出發,走回蟻巢。

螞蟻們的行走軌跡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第三階段:

繼續讓螞蟻在打開陷阱的實驗場地裡來回穿梭。24小時後,發現有一部分螞蟻已經形成了繞過陷阱的路線。

螞蟻們的行走軌跡,走綠色軌跡的螞蟻成功繞開了陷阱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第四階段:

關閉陷阱。發現在記錄的14隻螞蟻中,有4隻形成了穩定的、可以繞過之前陷阱位置的軌跡。

走綠色軌跡的螞蟻形成了穩定的、繞開陷阱的路線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懸崖勒蟻」,並非偶然

只有4隻螞蟻繞過了陷阱,會不會是偶然?

研究人員換用長腳沙漠蟻(Cataglyphis fortis)在8米長的距離上,進行了更大尺度上的實驗,發現結果是類似的。

為了進一步排除偶然因素,研究人員做了對照實驗:在不打開陷阱的對照實驗中,最終所有螞蟻回巢的路線都經過了陷阱所在的位置,並沒有隨機形成「繞過陷阱區域」的迂迴路線。

螞蟻的視力有限,而路徑積分能力並不能讓螞蟻在掉落陷阱前就看到並識別出前面的陷阱——那麼,是什麼讓螞蟻在一次次的掉坑之旅後學會了「懸崖勒蟻」?

如果從時間序列上來看單個螞蟻的軌跡,可以看到螞蟻是在「摸著石頭過陷阱」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繞過陷阱回蟻巢的路線的。

螞蟻可以記住自己已經走過的路。當螞蟻落入陷阱時,會在自己掉落陷阱前的一段路線記憶上打上一個「厭惡」印記,當再次走到陷阱前這個區域時,這段「厭惡」印記就會激活,使螞蟻停下來,開始重新掃描周圍的環境,並在選擇新的方向後繼續前行。

也就是說,螞蟻可以把掉落陷阱的負面記憶與對路線的記憶進行關聯,由此逐漸「學會」了繞開陷阱。

紅色區域表示螞蟻有「厭惡」記憶的區域,圓圈圈起來的地方為螞蟻有明顯停下來掃描環境的地方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下圖中這隻螞蟻,就在第一天頻頻掉坑的負面記憶中,不斷學習、修改路線。第二天的回巢途中,都成功地避開了陷阱,停下來觀察環境的次數也逐漸減少了。

隨著路過陷阱的次數增多,螞蟻逐漸學會了繞開陷阱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例外也是有的

上面的實驗已經說明,螞蟻是可以學會繞開陷阱重新規劃路線的。但細心的同學可能會問,為什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螞蟻成功繞過了陷阱,而有的螞蟻寧可掉坑也不繞路呢?

首先,學習需要足夠的訓練次數,24小時內螞蟻只進行了不到十輪的往返,對於某些個體來說,還不足以學會繞過陷阱,找到坦途。

其次,掉落陷阱的位置也會影響螞蟻最終的策略。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螞蟻在掉落陷阱的時候,恰好落在離陷阱出口近的地方,那它們之後會更傾向於通過掉入陷阱的路線回蟻巢,而非繞過陷阱,因為這樣可以更快回到蟻巢。

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螞蟻有能力計算並選擇耗費時間較少的路線。

若從更宏觀的角度打量,螞蟻對行走路線的適應性調整,其實是一種漫長歲月裡演化出的對環境的適應。

想想看,螞蟻這樣小小的生靈,腦容量還不如一粒芝麻大,為了更好地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生活下去,也在努力掌握一些複雜的行為啊。

題圖來源:Antoine Wystrach

參考文獻:

[1] Wystrach et al., Rapid Aversive and Memory Trace Learning during Route Navigation in Desert Ants, Current Biology (2020),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02.082

[2] Collett, T. S. (2019). Path integration: how details of the honeybee waggle dance and the foraging strategies of desert ants might help in understanding its mechanism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22(11), jeb205187. https://doi.org/10.1242/jeb.205187

[3] https://www.iflscience.com/plants-and-animals/ants-can-learn-from-their-mistakes-to-avoid-traps/

[4] https://en.wikipedia.org

本文作者 源的天空,首發於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歡迎關注。

編輯:Kun

相關焦點

  • 螞蟻是如何認路的:氣味導航與天文路標(圖)
    螞蟻比較普遍的識路方式是氣味路標。螞蟻走路的樣子很像盲人,它們的觸角跟盲人手裡的竹竿一樣,每走一步,都要用兩根「竹竿」不斷地敲地,這也是在探路。螞蟻的觸角比盲人的竹竿還靈。因為這對觸角有兩種功能:一種是觸覺作用,通過觸角接觸外界,就能探明前面物體的輪廓、形態和硬度,以及前進道路的地形起伏等情況。這種作用跟盲人的竹竿完全相同。另一種是嗅覺作用,通過聞味進行識別。  那麼,鯊魚是如何認路的呢?請看:鯊魚用磁場確定運動方向(圖)  這是盲人的竹竿所沒有的。
  • 1年前被賣到百公裡外,這個駱駝竟然徒步走回家,認路能力太強了
    一年期駱駝被運往一百多公裡外的路途中,它就已經通過視覺和嗅覺對沿途的情況進行記憶,等到它有機會逃出去後,它開始進行了漫長的記憶比對之旅。在逃回去的路上,駱駝應該在不斷攝入新環境信息的同時,還將新信息與舊記憶進行比較,然後在比較的結果中尋找更接近正確的那條路,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駱駝可以穿越荒無人煙的沙漠。
  • 1年前被賣到百公裡外,這個駱駝竟然徒步走回家,認路能力太強了
    ,然後在比較的結果中尋找更接近正確的那條路,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駱駝可以穿越荒無人煙的沙漠。除了駱駝之外,馬也具有這樣的導航能力,然而專門研究動物導航能力的科學家則認為駱駝的導航能力還只是初級的,還有些動物的導航能力可以與現代導航技術媲美。 很多動物的導航能力超出常人想像通過對自然動物長年累月的研究,科學家們最終發現了動物身上三種主要的導航能力,分別是偏振光視力、空間記憶力和磁感知能力。
  • 用樟腦丸在螞蟻周圍畫圈,螞蟻永遠無法走出去?科學家給出原因
    不過,當一些老人用樟腦丸在螞蟻活動的區域畫一個閉合的圓圈時,我們就會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螞蟻仿佛被魔法禁錮住了一樣,瘋狂的尋找出口卻無法走出那個圓圈,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因為螞蟻是二維世界中的生物,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高程的概念,只是一個平面,他們無法感知到人類等三維生物的存在。
  • 螞蟻為什麼可以向後行走?關鍵在於它的反向軌跡和路徑集成能力
    「聞香(臭)識路」。螞蟻在爬行的過程中,腹部末端的肛門和腿上的腺體裡不斷分泌出少量的、帶有特殊氣味的化學物質,作為標記,在路上留下痕跡。回家的時候,就用這種特殊的氣味來作為標識,這叫做「氣味導航」。 螞蟻的氣味標記科學家肯定,化學信息在螞蟻識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心算能力讓人驚訝的動物,還能利用星座定位,導航堪比GPS
    根據當時的報導,最遠的信鴿回家之路,需要飛行數百公裡,要知道,對於我們來說,如果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地方,在不問路、不導航的情況下,想要準確找到回家的方向也是非常困難的,由此可見,這些鴿子簡直太神奇了。前段時間,為了測試蝙蝠的導航能力,有一支國外的科學家團隊專門對它們進行了追蹤實驗,結果發現蝙蝠竟然可以準確識別方向,而且還會在心裡計算出出發地和目的地之間最短的距離,絲毫不會在路上耽誤時間。科學家表示,在自然界中,很多動物的導航能力都非常驚人,人類和它們相比,簡直就是「路盲」,畢竟對於人類來說,如果外出遠行不藉助GPS、地圖、指南針等設備,是很難準確抵達目的地的。
  • 科學家揭秘:浩瀚沙漠中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沙漠長腳螞蟻:它的大腦中有識別視覺和嗅覺路標的導航系統。眾所周知,人在沙漠中迷路之後,就會不停轉圈。科學家不禁問道:在沒有任何路標導航的情況下,沙漠裡的螞蟻是如何找到回家的方向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沙漠螞蟻能夠將當地的氣味和視覺線索輸入導航系統,從而找到回家的路。
  • 紅螞蟻的生活習性怎樣防治紅螞蟻
    紅螞蟻的生活習性     紅螞蟻行動能力弱,通常喜歡奪取食物,並運回巢穴以進食。夏日6月和7月分出巢率頻繁,通常是傾巢而出行動密集,搶奪黑螞蟻的蛹後,便原路返還回到自己的巢穴內。與常見螞蟻不同的是它不靠嗅覺認路,而是靠視力和記憶力。
  • 其實好多動物都有認路本領
    有網友詢問,孔雀真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嗎?還有哪些動物都能找到回家的路?3月5日,記者就此諮詢了動物保護專家。他表示,孔雀若長時間待在一個地方,同時它離開居住地的距離又不算遠,一般能找到回家的路。當然,這有兩個前提,一是離開的距離不太遠,二是沒有外界幹擾,包括氣味、噪音以及人為驅趕、追逐等因素。其實,不僅是孔雀。比較熟悉的貓科、犬科動物,認路能力是比較強的。
  • Weminer專訪螞蟻礦業實錄:群雄礦工決戰豐水期
    螞蟻礦業唐萬龍:大家好,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叫唐萬龍,也是一名資深的礦工。從2016年開始用顯卡挖以太坊進入這個領域,記得當時一臺機器一天能挖一個以太坊。後來轉去BTC挖礦,到目前為止擁有300P的自有算力。創立了螞蟻礦業專注於礦機銷售(去年銷售額達幾個億),多挖科技則專注於礦場運營,服務礦機的託管維護。
  • 貓咪十分可愛,但它們有認路能力麼?你有想過麼?
    說到認路的本領,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想到狗狗,它們的認路本領很強,而且也是天生的,如果把它們帶去外面,它們會在電線桿或者樹上撒尿,不停地用鼻子嗅著,這是它們尋找路途的一個很好方法。就算把狗狗帶出去的時候不給它們栓牽引繩,讓它們一路上在外面狂奔,如果在人群中找不到你,它們也會拼命去找你,不會讓主人離開自己的視線。那麼問題來了,貓咪是否也同樣具備這樣的本領呢?
  • 【花開萬家·蒲公英教育】小小世界繪本故事之螞蟻回家
    螞蟻回家編繪:阿U學堂小螞蟻難過地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原來,小螞蟻和姐姐們出來找吃的。結果,它偏離了隊伍,越走越遠,就和姐姐們走散了。「我們靠氣味認路。告別了剛才那群螞蟻,小螞蟻更難過了。阿U笑著說:「我不是浪費,這是讓螞蟻姐姐們來找我們。」
  • 這種螞蟻,能夠在進化的路上「逆行」
    在了解反方向進化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一種奇特的螞蟻,龜蟻。這種螞蟻都有著厚重的盔甲,它們的頭部特別大,特別堅硬。當它們的巢穴遭遇威脅的時候,龜蟻就會用頭部充當盾牌,堵在入口處,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陣勢,有時還會釋放有毒的化學物質驅走入侵者。
  • 人類挖到地下1.2萬米,能否潛入海底1萬米?科學家:「壓力」很大
    人類挖到地下1.2萬米,能否潛入海底1萬米?科學家:「壓力」很大隨著我們人類文明的進步,我們人類的眼光也在變寬闊。所以我們人類探索這個世界的腳步,也在不停地擴大。早在四十九年前,我們人類就已經將腳步踏向了月球了。
  • 為什麼我們不能將地球挖穿?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為什麼我們不能將地球挖穿?為什麼說挖穿地球是造孽的事情?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在太陽系並不算最大的行星,也不是最富饒的行星,但是它卻是最適合我們生命生存的地方,空氣、水分都配合的恰到好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哈飛航空人:溫暖回家路
    白天的忙碌過去之後,下班路上的航空人,終於迎來愜意和清涼……晚上七點,總裝車間的呂佳和姐妹們卻剛剛走出廠門。今天還是老樣子,班長徐麗是「司機師傅」,呂佳和聶馨、李丹是「乘客」。因為陪伴,回家路上她們不害怕,也不孤單,短短的旅途總有歡聲笑語。白天工作中的趣事,家長裡短都是聊天的好素材。聶馨在念叨著回公寓收拾房間,洗洗衣服,再敷個面膜,做精緻女人。
  • 我用菸絲除螞蟻
    □記者 鄭良子    那是一個周末的午後,我蹲在家裡的衛生間洗衣服,忽然看到衛生間的地板上有一隊快速蠕動的小黑點,定睛一看原來是一群小螞蟻。  我放下手裡的衣服,逆著螞蟻爬行的方向看去,只能看到它們是從衛生間與外面的踢腳線裡爬出來的。
  • 《一條狗的回家路》狗狗不顧一切回家的故事,治癒人心
    《一條狗的回家路》狗狗不顧一切回家的故事,治癒人心《一條狗的回家路》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看的時候我就想到了杭州的打狗事件,就是不管你是不是流浪狗,都殺掉的那件事。這部就是講述了那個地區不能養這種狗,於是狗主人把狗放去寄養,然後狗子不顧一切回了家的故事。
  • 我的「螞蟻城堡」
    ■小記者 嶽塘區湘鋼一校101班 張熠來一天,媽媽神秘地對我說:「媽媽今天給你買了一個有趣的禮物。」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盒子,欣喜地發現是我盼望已久的桌面寵物玩具—— 「螞蟻城堡」。這是一個用透明的有機玻璃做成的小鞋盒那麼大的「螞蟻城堡」。裡面分螞蟻的工作區、生活區、清潔區、餵食區,還有很多藍色的凝膠,那是給螞蟻挖隧道的。
  • 為什麼「城市貓」走丟很難認路回家?對比農村貓,它輸在這幾點!
    除非發生了意外,否則是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而城市的貓咪基本上每天都待在家裡,除了洗澡、去醫院等,都沒有機會出門。它對於外界實在是太陌生了,一不小心跑出去就很難找到回家的路。即使走丟了,可能也會被人抱回家據為己有,所以走丟了也很難找回來。03城市建築不易辨認在農村裡,每家每戶的房子都是各不相同的,貓咪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