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湟水河首次拍到越冬翠鳥

2021-01-09 青海省人民政府

  

  周日,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暖冬,西寧市東出口湟水河流域靜謐卻又熱鬧。雖然冬季來河畔的遊人少了,反而成了鳥兒們的樂園。河道裡嘰嘰喳喳,各類鳥鳴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經常在這裡散步的學生小錢告訴記者,現在湟水河的生態越來越好了,有了魚就吸引許多鳥類來覓食,一段時間寂寞的湟水河如今又充滿了生機。他還驚喜地說在附近發現有一對翠鳥。果然,記者在河灘邊尋覓到翠鳥神秘的蹤跡,並拍下許多翠鳥捕食小魚的照片,深深為翠鳥的靚麗所陶醉。據悉,在西寧市拍到野生翠鳥,還是首次見諸報導。

  翠鳥,佛法僧目翠鳥科鳥類,屬中型水鳥。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藍發亮,因而通稱翠鳥。食物以魚類為主,共15種,48個亞種。中國有3種:斑頭翠鳥、藍耳翠鳥和普通翠鳥,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至紐幾內亞、中國主要分布於中部和南部,為留鳥。

相關焦點

  • 鳥兒作證 湟水河生態環境變好了 棲息鳥類達40種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春回大地,在西寧湟水河畔,遠道而來的候鳥漁鷗又一次如約而至。漁鷗已經是西寧市民的老朋友了。每年秋冬,它們從寒冷的北方飛往孟加拉灣等地越冬,來年開春再飛回北方。漫長的遷徙路上,有些漁鷗將擁有眾多人工湖泊溼地的西寧作為中轉驛站,為後半段旅程補充能量。
  • 南方大白鷺戀上湟水河
    25日,本報一版刊登一隻大白鷺在西寧湟水河報社橋附近的水域休憩覓食的照片。照片刊發後,很多市民向本報反映對這隻大白鷺的關注。「大白鶴」走紅七旬老人侯秀珍第一次見到「大白鶴」是在半個多月以前。那天上午,她沿著湟水河由西往東巡查河道時,意外在南川河注入湟水河的河道處,看到一隻「大白鶴」筆直地站立在一塊大石頭上。
  • 攝影師拍到翠鳥父母哺育幼鳥照片[組圖]
    藏在巢穴深處的照相機拍到翠鳥餵養孩子的鏡頭。翠鳥餵養孩子。吃飽的翠鳥寶寶在媽媽懷裡睡覺。用翅膀擁著孩子的翠鳥爸爸。  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攝影師成功抓拍到一組翠鳥巢穴內的罕見照片,為我們展示了翠鳥父母像人類一樣辛苦餵養孩子的溫馨情景。  照片的拍攝者,攝影師和翠鳥愛好者查理·詹姆斯將拍攝翠鳥作為自己的事業,卻一直沒能捕捉到翠鳥給幼鳥餵食的鏡頭。近日他突發奇想,在河邊的泥地上挖了一個人工鳥巢,把照相機藏在了鳥巢深處。
  • 西寧湟水河內漂著一隻擬鱷龜 身長40釐米,有十多斤重
    7月24日下午,市民徐成靈先生路過湟水河北岸時發現一隻體型較大的龜。熱心市民拿竹筐打撈龜徐先生居住在湟水河附近的一小區內。7月24日17時,他剛走到河岸邊,忽然發現在河面上漂著一隻龜,這隻龜看起來不小。
  • 西寧周邊首次發現雪豹出沒
    今年3月底,工作人員回收紅外相機查看視頻時發現,紅外相機不僅拍攝到了馬鹿、巖羊、淡腹雪雞、赤狐等珍稀動物,1月7日的畫面裡,還出現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這是西寧市周邊首次發現雪豹蹤跡,填補了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雪豹影像資料的空白。雪豹是高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被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
  • 越冬候鳥陸續抵達,溫州洞頭首次發現國家
    【越冬候鳥陸續抵達,溫州洞頭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 眼下正是候鳥越冬遷徙季節,作為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溫州也陸續迎來眾多鳥類「老朋友」。而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近日首次在洞頭被當地居民觀測到。
  •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樂都發車 首次在西寧之外展開
    本報樂都7月16日電 記者王向娜 馬藝歐 兼職記者劉洋報導:第16屆「青海農信杯」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7月16日正式進入比賽階段——第一賽段是樂都至西寧的比賽,這也是該賽事舉辦以來首次將序幕賽設在西寧之外的城市展開。第一賽段起點首次離開西寧,放在原是河湟文明發祥地的樂都。
  • 「幸福的青鳥」翠鳥
    今天翻看雜誌,看到介紹翠鳥的文章, 看到這種羽色豔麗多彩,外形大頭小腳的小精靈,感覺很有意思。這種鳥在夏季荷塘的地方經常見到,也是攝影師最喜歡拍的鳥類。大眾概念中的「翠鳥」,是佛法僧目翠鳥科鳥類的統稱,包括了90多種。它們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以亞太地區種類最為豐富。
  • 大自然的精靈:翠鳥也瘋狂
    文:英雄無悔 (深圳觀鳥會)翠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菜鳥,但是對於拍鳥人來說,卻是不厭其煩熱衷拍攝的好鳥。我端起相機拍了幾張,太遠太模糊,熱心的老鳥人借給我無線搖控器,通過鎖焦拍了幾張清晰的小翠,簡直把我驚呆了。第二天,意外的拍到了北紅尾鴝,一下子我就中毒了,似乎與拍鳥結下了不解之緣。擁有單反兩個月不到的我,聽老鳥人的勸告,幾天後,買了400定焦鏡頭拍攝鳥兒。
  • 這些翠鳥,在馬來西亞等你來
    劉永強 翠鳥家族,全球有近100種之多。它們,分布地點從非洲、到南亞、到東亞至澳大利亞,極少數見於美洲。按照棲息類型,又分為水棲型或林棲型兩種。前者,經常在近水的低枝或石頭上,伺機捕食魚蝦。而林棲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一帶。
  • 西湖邊的翠鳥紅了
    現場四五十個長焦鏡頭對準同一個目標:池塘水面一個裝有幾十條遊魚的魚缸,而玻璃魚缸上方,還豎立著一根樹枝,這根樹枝很重要,它是為今天真正的「主角」而準備的,它就是近段時間火速爆紅的翠鳥。9點45分,大家長時間等候的「主角」登場了,一隻靈動的翠鳥從天空飛落到池面那根孤獨的樹枝上,俯視了一會身下約1米處的魚缸,突然,一個俯衝扎入魚缸,未等水珠從急速扇動的翅膀上滴落,翠鳥已重新躥上了樹枝。
  • 青海西寧首次監測到雪豹怎麼回事 雪豹長什麼樣子
    中新社西寧4月1日電 (孫睿)「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崑崙山脈一直是雪豹潛在的分布區,但由於目前調查的力度不夠,所以這一次茫崖市攝影家協會在崑崙山脈祁曼塔格山地區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畫面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對於後期調查研究雪豹分布也是很有意義的。」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連新明4月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 敦煌西湖保護區首次拍到荒漠貓,荒漠貓就長這樣?
    荒漠貓的別名是草貓,草猞猁,切唐匈布,分布在蒙古,四川,青海,甘肅一帶,這次拍到荒漠貓,是敦煌西湖保護區首次拍到荒漠貓,這次的拍攝,還拍到了野駱駝,金雕,猞猁,沙狐,刺蝟,鵝喉羚等野生動物。說回荒漠貓。荒漠貓長的樣子,其實與家貓頗為形似,如果是一般的,沒有相關知識的人看到荒漠貓,也許會覺得詫異,荒漠貓就長這樣?這不是與我家的阿花,大黃長得差不多嗎?
  • 走進淨月潭,「荷」翠鳥燕子在一起~
    「我今天去淨月潭拍燕子,意外拍到翠鳥落在荷花上的照片,攝影這麼多年,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拍到這樣畫面。翠鳥一般都落在樹枝上……」7月30日晚,吉林省女攝影家協會會員張玉芬跟記者說起翠鳥時仍難掩興奮之情。,整整11個小時,張玉芬頂著烈日,忍受著蚊蟲叮咬,抓拍到翠鳥在荷花、荷葉、蓮蓬上停留及吃食的精彩瞬間。
  • 他們救了一隻漂亮的翠鳥
    沒想到,拍了幾張後,他們發現這隻翠鳥眼睛是閉上的,神情有點「呆」,一動不動。黃雅晨說,他們意識到,翠鳥可能有點問題,於是立刻聯繫物業搬梯子爬上去,看看它的情況。他們近距離接觸這隻翠鳥時,它不反抗也不飛走,拿到手上就順勢躺下了,黃雅晨和同事們憂心忡忡:「它完全喪失了自己飛的能力,但手上還能感覺到它的呼吸與心跳」。
  • 你沒看錯,課文裡的「翠鳥」飛到峰峰來了!
    你沒看錯,課文裡的「翠鳥」飛到峰峰來了!學習這篇文章時就被文中的翠鳥深深吸引一直想親眼看一看這可愛的翠鳥到底長什麼模樣如今,這個願望實現了這幫翠鳥「組團」來峰峰啦
  • 你沒看錯,課文裡的「翠鳥」飛到大慶來了
    小夥伴們你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文《翠鳥》嗎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至今留存著美好記憶「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近日記者聽說咱大慶青馬湖來了一位「顏值帝」竟是「翠鳥」近年來青馬湖養了魚、栽了樹、種了花成了「世外桃源」兩年前,攝影愛好者湖邊散步,偶然看到一隻「花花綠綠」的鳥兒飛過,這不是傳說中的翠鳥嗎
  • 青海東部祁連山最東端首次拍到雪豹
    新華社西寧10月7日電(記者呂雪莉)中科院的雪豹科研團隊在國慶當天收穫驚喜:在位於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首次拍攝到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此發現意義重大。連新明說,這裡位於祁連山的最東端,距互助縣城33公裡,距青海省會西寧城區僅55公裡(直線距離)。此發現意味著將雪豹的分布區延伸到了祁連山最東端,豐富了雪豹分布區記錄,也是青海東部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意義重大。據介紹,這裡過去曾疑似有過雪豹,但是從來沒有被證實過。
  • 「挑剔」翠鳥選中大慶這個湖
    「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這是小學《語文》課本上,《翠鳥》一文的片段。
  • 翠鳥做客生態玉溪 捕魚那叫一個「脆」!
    翠鳥長相漂亮,體型小巧玲瓏,身手敏捷,被攝影愛好者親切地稱為「小翠」。「小翠」是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心頭愛,不過想要拍到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攝影愛好者們擺好高清攝影機,匯聚在玉溪出水口生態公園的一個池塘邊,集中精力靜靜地等待翠鳥的到來。攝影愛好者聶家聰說,退休以後攝影成了他的愛好,他來出水口生態公園拍翠鳥已經四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