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南方三大山系描述的山神都是什麼形態?

2021-01-20 花鏡樓

《山海經·南山經》:「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

《山海經·南山經》:「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

《山海經·南山經》:「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裡。其神皆龍身而人面。」

鵲山山系之首尾,從招搖山起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途經二千九百五十裡。諸山山神的形狀都是鳥的身子龍的頭。

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從櫃山起到漆吳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經七千二百裡。諸山山神的形狀都是龍的身子鳥的頭。

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從天虞山起到南禺山止,一共十四座山,途經六千五百三十裡。諸山山神都是龍的身子人的臉面。

整個南方群山分為三條山系,每條山系都有各自對應的山神:

第一條山系的山神是「鳥身龍首神」。

第二條山系的山神是「龍身鳥首神」。

第三條山系的山神是「龍身人面神」。

中國關於山神的傳說源遠流長,而最早記載了關於山神的資料則是在《山海經》中。更重要的是《山海經》中對於山神的形態描述也是非常詳細的。先來看看鵲山山系的山神,鵲山山系一共十座山,總計二千九百五十裡。每座山都有著一位鳥身龍首神,我們可以認為這裡的山神是人們意願的形象化,或者說這裡十座山的生物都以鳥為信仰。從外形來看山神形態都一模一樣,也說明他們之間沒有等級,沒有上下統屬關係,但是這是一種巧合還是有著更高的神明刻意安排呢?這不好回答,不過多數人更傾向於是這些山神是被委任來此的。這些山神只有形態描述而沒有真實姓名,猜測應該是屬於比較初級的神明,各自管轄自己的範圍。

鳥身龍首神,經過人們考察,找出來了一個比較相近的動物。不過這個動物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它就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翼手龍。翼龍類是唯一發展呈具有強勁飛行能力的爬行動物,如鳥類一樣的展翅飛翔於天空,追逐和捕食獵物。所以以它的形象作為山神還是相當合適的,不過侏羅紀離我們太遠了,古人是無法看見的,但是也並不影響它成為神明,我們大膽猜測下,兩翅展開長度達7米,甚至11—12米。如此巨大的生物,就算古人看到的僅僅是一副骸骨,那也很有可能將骸骨供奉起來,作為自己信仰的神明。所以比較靠譜的說法便是,這十座山發現了翼手龍的化石,而古人從未見過如此震撼的生物,所以將它供為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

龍身鳥首神,乍一看跟鳥身龍首神是如此相似,但是仔細一瞧,他們體態卻是大不相同。龍的身子本體就是蛇,這裡暫且可以理解為蛇身鳥首的怪物。說通俗點就是雞蛇獸,雞蛇獸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古羅馬的傳說中,雞蛇獸會引起動植物大面積死亡,主要原因是雞蛇獸體內有劇毒,人和動物一旦接觸,立刻就會死亡。雖說是傳說,但是幾千年前地球兩端都描述出了同一種動物,這有可能是卻是存在的,但是也有可能是人們想像出來的,人的想像力是無法限制的,對於把普通動物取其器官拼湊起來這是想像力入門級的水平。不過仔細研究了《山海經》中對南山第二條山系的描述,竟然有九座山「無草木」,並且這九座沒有草木生長的山無一例外的都沒有陸地生物,即便有動物生存的長右之山和鹿吳之山,都僅僅是有水生生物生存。這是不是也和古羅馬描述的雞蛇獸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極其相似?

龍身人面神,既然和人有關,那麼一定就是極具靈性的生物,仔細看南山第三條山系中的十四座山,也能發現這條山系物種豐盛,環境宜人。還有這鳳凰等祥瑞居住於此。比較知名的龍身人面神便是鐘山之神,也是創世神——燭龍。而南山第三系山中的山神,應該就是燭龍一族的後裔。後面會專門介紹龍身人面神一族。

山神,自古以來是最為貼近人們的神明,山神能保佑人們平安健康,牲畜興旺。也能給人們降下災難。歷代天子封禪祭天地,也要對山神進行大祭。古人信奉的山神無論形態如何,都是人們處於對大自然的敬畏,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相關焦點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讀《山海經》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奇形怪狀的動物很多,每個山上都有山神,二每個山系講完後,必講到祭祀山神的方法。看來,山神很厲害,祭祀很重要。山神的作用應是統管山上的動物,而《山海經》中諸山上不乏奇異怪誕的動物,這些動物還不乏神奇的能力。出則大旱,大水,大疫等諸災害,也有出則帶來大豐收的。
  • 《山海經》中的神怪形象都有什麼特色呢?
    一、形態特色形態模糊的神怪、「物」類互拼的神怪、「物」人拼接的神怪、人形神怪與靈異草木,這既是《山海經》神怪形象的四種類別歸屬,也是神怪形象的四大形態特色。這四種類別歸屬暗含了神怪形象的形態演變,即經歷了由「物」到「人」的發展過程。《山海經》神怪形象的這一形態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逐步發展的主體意識。《山海經》的神怪在形態上的另一個特色是變形復生。
  • 《山海經》中的諸山神是外星阿凡達?
    (一)山神就是地方諸侯?《山神經》是一部上古奇書,因其所載動物形象古怪,神話故事荒誕不經,人們往往將它當作志怪小說來讀。後來,隨著人們對其所載山川、礦藏、生物等的深入調查,卻發現它所載的可能正是上古時期的世界模樣。但是,人們怎麼也弄不明白《山海經》中的山神究竟是什麼?如果說它們只是山中的怪獸異禽,那四方百姓為何要祭祀它們?
  •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著對山神的祭祀,而且比較詳細,祭祀所需物品、方式等都有說明,各山山神的祭祀方式,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凡《西山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隗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裡。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採等純之。
  • 趣聊《山海經》|基山—猼訑佩之不畏,尚鳥 付鳥食之無臥
    一條名曰汸(fāng)水的河從這座山發源,一路向南奔騰流入淯水(yù)河,水中盛產白色的玉石。箕尾山相對來說就比較平凡無奇了,並沒有什麼奇珍異獸在這裡生活。鵲山山系諸山神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yì),糈(xǔ)用稌(tú)米,一壁稻米,白菅(jiān)為席。
  • 一隻眼睛的羊和三隻腳的牛竟然都是神獸
    dòng 《山海經》中記載到:在今山西繁峙縣的東北,有一座泰戲山,這山裡有一種名叫 的神獸,樣子長得像羊,但角和眼睛都只有一個只,而且那眼睛還長在耳朵的後面。它每天「動,動,動」地叫,因此名叫 。據說。只要 一出現,當年就會豐收,它是一種難得的瑞獸。
  • 山海經六大山神:或人身而羊角,或獸身而人面,是你想不到的奇特
    獸身人面神,《山海經》記載:釐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於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裡。其神狀皆人面獸身。由此可見,這個獸面人身的神仙掌管從鹿蹄之山到玄扈之山一共九座山,是這些山的山神。長著人的臉,豹子的身體,確實怪嚇人的,我們一般意義上的神仙都是慈眉善目的,沒有這麼粗獷的,山海經裡面的神仙也確實千奇百怪,讓我們大開眼界!驕蟲,《山海經》中記載: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驕蟲,是為螫(shi)蟲,實惟蜂蜜之廬,其祠之,用一雄雞,禳而勿殺。由此可見,驕蟲長相和人差不多,不同的是長了兩個腦袋,它是螫蟲的首領,也是一切蜂類動物最親近的母體,是它們的歸宿之主。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雲在一山之口,歲有數日之牖中期,於是段之魚但能逾天門,則為神龍,自此達。早在春秋戰國,夫龍之說已十分普,《山海經》則載近百有餘龍族神獸,或龍神。南山乙龍神循南線一路遊,南山經之首中,謂招搖山,自招搖山至箕尾數十山,擊二千九百五十裡。此十神皆鳥身龍首之獸,代天理山嶽、瀆。此神以同一方,業亦盡同,則其狀亦如一,皆是長著鳥身,龍之首。
  • 山海經,西山山系第二山系,山神竟是牛頭馬面的原型?
    在鹿臺山有鳧徯鳥(fu xi),長著人臉的公雞,它的叫聲就是它自己的名字,山海經中有許多叫聲就是名字的異獸 在小次山上有一種更厲害的兇手,它的出現一般都伴隨著大的戰爭。
  • 山神真的是任人欺負的小神嗎,這幾位山神的實力保準你嚇一跳
    看過《西遊記》的同學都有這麼一個印象,孫猴子到達一個地方如果不知此地為何處,或者有什麼出名的妖怪就會一棍子下去喊土地,叫山神問路,而且棒子敲下去總會出現一個白頭髮白鬍子的小老頭口稱大聖爺爺的納頭便拜,是呼之則來喝之則去啊。可見在《西遊記》中這些小土地,小山神是真心受氣的主。
  • 《山海經》中十個神秘山神,長著龍頭鳥身子,龍族的混血兒?
    大叔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遠古時代的山神。文/希夷符號帝國獨家原創(一)很多小寶貝對於山神的認識,應該還停留在《西遊記》中的土地神,小說中的神仙譜還算比較規範,不管是山坡還是陸地或者沙漠等各種地形,統轄他們的神仙一律都叫「土地神」。比如盤絲嶺的山神叫土地;五莊觀的神仙也是土地。還有火焰山的、通天河的統統都由土地管理。
  • 神隱山海經(3)|《山海經》能成為「國民IP」麼?一大波奇幻作品都是...
    例如曾經席捲海內外的玄幻大作樹下野狐《搜神記》以及續作《蠻荒記》,以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洪荒時代為背景,上演了神農、黃帝、蚩尤、西王母、夸父、刑天、祝融等神話人物的恩怨情仇,其中幾乎所有人物和情節均出自對《山海經》書中描述的想像和演繹,樹下野狐也因此成為我國東方神話奇幻小說的開山之人。
  • 山海經|不同的山神,古人用不同的儀式祭祀
    《山海經》讀到今天,西次二經就讀完了。西次二經中共記錄了十七座山的山形,它們的地貌以及這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生活在山上的動物和植物,還有那豐富的礦產資源。今天讀西次二經中的最後一篇文章,祭祀山神的儀式。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
  • 看《琉璃》,以觀《山海經》,劇中連連看都有哪些奇珍異獸
    全書現存18篇,以四方山川為綱,記述內容包括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從天文地理到神話傳說一應俱全,光是「神怪畏獸」就記載了400多種。那麼,《琉璃》劇中都出現了哪些奇珍異獸取材自《山海經》呢?不如就來盤點一下吧!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
    首先我們大概率可以肯定的是《山海經》裡描述的一些動物是真實存在的,但因為年代差異,古代先民和現代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那麼很有可能一些描述是我們理解錯了,換言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語言質樸,甚至是詞彙匱乏,足以說明當時的人類對大自然的了解還是存在很大局限的,而對大自然敬畏的古人只能用當時普遍存在且能懂的語言記敘。在《山海經》中記載的「又西六十裡曰太華之山。
  • 《山海經》中吞食大象的巴蛇,吐出的骨頭堆積如山,真相不可描述
    都說它是一種全身黑色,長著青色頭的大蛇。據說在上古時代的硃卷國也發現過這種巨獸。晉代的郭璞還曾經專門對這一段做過註解。他說巴蛇就是巴遂山裡的一種蛇,而巴遂山據考察就在今天的大巴山一帶。到了戰國時代,就連學富五車的屈原同學也對這個傳說表達了驚訝和懷疑: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山海經》中發現孫悟空原型,並且還被壓在山下五百年
    儘管現如今很多人都會對這些人嗤之以鼻,認為孫悟空只是吳承恩筆下的一個虛構人物,不過如果他們讀過《山海經》,就會驚訝地發現,書中竟然真的有孫悟空的原型,而且這個原型也是被壓在山下500年!《山海經》記載:「水獸好為害,禹鎖於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無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輕利倏忽。」
  • 伏羲女媧與DNA螺旋圖驚人相似,山海經講述的到底是什麼?
    石器時代壁畫山海經寫的是最遠古時代的歷史。 我們知道的黃帝炎帝這些人當時發生的事跡,其實都在非洲和歐洲一帶。人類一直在東遷。在繁衍和分離。 我們這一系的後來跑到現在的黃河流域,定居了太久了。這點從山海經的描述中,就能窺得端倪:1、《山海經》中的位置:上面是山海經的地圖,而最先看的是《海內經》!也就是起源地的世界觀。世界起源於哪裡呢?很多學者認為,是在今天的非洲。《山海經·東山二經》:又南三百八十裡,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
  • 為什麼《山海經》裡要描述那麼多怪異的動物?
    在歐洲發現的史前巖畫,距今大約2萬年以上《山海經》是看圖說話。也就說,《山海經》是描述那些珍禽異獸的解說詞,或者是,電影的旁白。簡單點說,神話故事,有越穿越神的趨勢。戰國時期的屈原,就引用過《山海經》,也見過《山海經》中的畫。不過,屈原見到的與我們現在見到的畫作,完全不是一碼事。現在見到的,大都是明代以後補畫的。
  • 山海經|掌管著百鳥王國的山神白帝天昊,居住在長留山上
    養生壺裡的茶已經開始沸騰,滿滿的都是花香的味道。沏一杯於案頭,斜倚在床頭繼續讀《山海經》。今天讀的是西次三經中的長留山。又西二百裡,曰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磈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從積石山往西再走兩百裡的地方,有一座山叫長留山,山神白帝少昊就居住在這座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