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7月25日電(記者吳書光)儘管早上天氣相對涼爽,等田明傑熟練地套上絕緣服,戴上安全帽,暴露在陽光下,那厚度相當於6層軍用雨衣的絕緣服仍會讓他汗流浹背。
31歲的田明傑是國家電網濟南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的作業人員。帶電作業極具挑戰性,人體一般能承受的安全電壓是36伏,而帶電作業要在10千伏及以上的高壓線上作業。「這需要我們作業人員有『老虎膽,工匠心』。」田明傑說。
為保障安全,他們配備了3層絕緣防護:絕緣鬥臂車、絕緣服和絕緣手套。絕緣裝備雖然絕緣,但散熱效果差,裹在裡面就像在蒸桑拿。田明傑說:「一場作業下來,衣服全都溼透,一口氣兒就能喝掉一瓶水。」
這次作業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文化西路13號附近。參與作業的有4人,其中兩人負責鬥內作業,1人負責地面指揮,1人負責安全監督,隨時指正不規範操作。
負責本次帶電作業安全監督的陳元柏1981年參加電力工作。他說:「今天是銷戶作業,也就是帶電掐火,任務簡單,幾十分鐘就能做完。」
而一旦遇到複雜情況,最長要連續作業十幾個小時,需克服高溫、鬥臂車的晃動和心理壓力。因此,作業人員不僅要技術精良,更需體力強大。「一年最熱最冷的時候,是用電量最大的時候,更是我們最累的時候。」陳元柏說。
帶電作業中心主任呂平說,中心採取準軍事化管理模式,全年貫穿常態化培訓,將理論訓練、實操培訓、體能訓練相結合,要求員工每天跑步3公裡,利用工區健身器材進行體能訓練,保證體力跟得上。
班前會和現場布置完成後,地面指揮操作絕緣鬥臂車,緩緩向10千伏的高壓線靠近,田明傑和同事邢波藉助鬥臂車,在高壓線上安裝絕緣遮蔽管,並分別為3條線路掐火。
「很多作業本身花費時間不長,相當一部分時間要用在安全防護上。」呂平說。除了必備的安全防護,中心每周三固定開設安全講堂,將一周現場作業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梳理復盤。
短短三十幾分鐘,幾乎是最簡單的工作,但是脫掉絕緣服,田明傑和邢波的衣服早已溼透,緊緊貼在皮膚上,汗水流個不停。為及時補充體力,帶電作業小組配備電解質飲料,用來補充能量和水鹽。
呂平介紹,中心成立於2013年底,目前有29人,平均每年開展3000餘次作業,保障濟南10個區、縣的配電帶電作業,覆蓋配電線路1700多條,服務區域8177平方公裡。「今年疫情原因,定點醫院、製藥企業等用電量激增,我們迅速制定了方案,第一時間保障他們的用電需求。」
大規模帶電作業背後有著強大的團隊,例如田明傑是濟南市電力行業技術能手,他的師傅朱國軍是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而朱國軍的師傅陳元柏經驗豐富,曾在2001年獲得山東省帶電作業技術比武第一名。「我們電力人的技術和經驗是代代傳承的。」呂平說,中心建立了傳幫帶制度,由老師傅帶新工人,並籤訂師徒合同。
除此之外,支撐這個團隊的還有技術創新。從業40年的陳元柏親眼見證了技術創新為帶電作業提供的便利。「原來是爬杆,保護措施也不到位,現在有了專業絕緣車,更加安全方便。」
據了解,他們還鼓勵小團隊技術革新,由青年骨幹技術研發,老師傅負責項目把關,將技術與實踐緊密結合。這個中心今年上半年累計研發出絕緣鬥內短杆作業法等6項創新成果。
「按傳統作業方法,需全線停電,現在我們能讓用戶『零停電感知』,雖然辛苦,但是值得。」呂平表示,團隊今後還會進一步加強科創,將人工智慧引入帶電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