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成為亞運會吉祥物「盼盼」的原型
雅安日報/北緯網訊
2017年1月18日,位於福州市大夢山的海峽(福州)熊貓世界再一次熱鬧起來,大熊貓「巴斯」的「粉絲」從世界各地起來,共同為「巴斯」慶祝37歲的生日。
就在這一天,「巴斯」還收到了一份大禮世界紀錄認證有限公司為它頒發了「世界現存最長壽的圈養大熊貓」證書。
有著表演天賦的大熊貓「巴斯」7歲訪美、10歲成為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盼盼」原型、11歲上「春晚」,成為一代「天皇巨星」;18歲提取體細胞進行「克隆」研究、37歲成為「壽星」,堪稱「舉世無雙」……
「巴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無法複製的「傳奇」,烙上了一枚又一枚無可替代的「中國印」。
2017年,大熊貓「巴斯」的生命走到盡頭,在福州去世,享年37歲,為世界留下了一個「巴斯時代」。請看「巴斯」生前給我們的真情告白
巴斯自述:
我叫巴斯,生於1980年,用現在的話來說法,我是最老的80後。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寶興縣,記得那是1984年的春天,飢餓的我漂浮在巴斯溝的冰河上,生命危在旦夕,是李興玉和她的侄兒冒險把我救起,並為我取名叫「巴斯」。半年後福州成了我的第二個故鄉,從此我有了父愛如山的熊貓爸爸陳玉村,有了溫柔可親的姐姐陳小玲、施飛宇,我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過著被人類寵愛的快樂生活。道世界那麼大,喜歡我的人那麼多。我在美國聖地牙哥做了半年的親善大使,交了250多萬新朋友,憑我的才藝技能轟動了西海岸。
沒想到這才是我明星旅程的開始,1990年我受邀參加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成了吉祥物「盼盼」的原型,成為傳播亞運精神的象徵。
時間又過了 10年,我代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到廣州、深圳、珠海、濟南等地,為實施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籌集資金。為國爭光、為國寶出力,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可是熊貓的歲月也不饒人啊,不知不覺我已老態龍鍾,我和人類一樣得了白內障。是福州東南眼科醫院、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的醫生,為我做了眼科手術,我居然成為國內外首例手術摘除白內障成功的大熊貓。
之後,我又成為世界第一例患有高血壓的大熊貓,被送往千米高山上避暑療養,由於激動,血壓上升,血管破裂,血流不止,整整昏迷一周後再次起死回生。30歲生日前夕,我突然倒地不起,把所有關愛我的人都嚇壞了,甚至還作了後世安排,但把我愛到骨子裡的熊貓爸爸陳玉村,硬是和醫生一起把我從死亡線上給拽回來,讓我再一次獲得生命。
如今,我真的很老了,37歲的我相當於人類148歲了,已經相當高壽了,雖然曾經的輝煌已成往事,但我知足了,有誰能得到比我更多的愛?可是時間都去哪兒了?眼看步子慢了,眼睛花了,竹子也啃不動了,但每天都有很多人來看我,有老朋友還有新朋友,連孩子們都知道我叫「巴斯」。
我活了這麼大歲數,只想告訴大家一句話——這輩子能做一隻大熊貓,值了!
巴斯故事:專家揭秘「巴斯」長壽之謎
與大熊貓「巴斯」朝夕相處的陳玉村認為,「巴斯」長壽的原因,與「巴斯」的早期馴化有關。
一是運動。野外大熊貓平均每天活動量在14個小時以上,而圈養大熊貓飽食終日,成天睡覺,體質較差。但「巴斯」作為體操「明星」,算得上是運動健將,會騎車、投籃、舉重、推車等項目,運動量大,體質得到了增強。
二是食物。根據老年「巴斯」的實際情況,工作人員為它精心製作易於咀嚼、消化的食物,同時為了營養均衡,還為它添加了蘋果、蘿蔔等果蔬,並添加老年熊貓需要的各類營養物質,對它進行全麵食補。
三是醫療。「巴斯」可不經麻醉就能採血,進行超聲波和拍片等檢查,監測心跳、呼吸、血壓、體溫等也能隨時進行,這就在醫護人員搶救生命分秒必爭的關鍵時刻,贏得了一線生機,最終讓「巴斯」的生命得到延續。
四川西華師範大學退休教授胡錦矗是著名的大熊貓研究專家,有「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之稱。在胡錦矗眼裡,「大熊貓是否衰老的標誌是牙齒。」
胡錦矗說,「野外大熊貓在20歲左右,就算高壽了。因為長年吃竹子,牙齒磨損嚴重,慢慢就被磨平了,吃不動竹子了,而大熊貓的主要食物就是竹子。」判斷大熊貓年齡的主要依據也是看牙齒。從他收集到的大熊貓牙齒標本分析,野外大熊貓的最高年齡在25歲左右。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生活在動物園裡的大熊貓,雖然也吃竹子,但吃得並不多,更多的是精料,即包含各種營養成分的「大熊貓餅乾」「大熊貓窩窩頭」等,它們的牙齒磨損不大,甚至有的大熊貓到了18、20歲,還能換牙齒。另外,圈養的大熊貓,有比較好的醫療條件,生病後能得到及時治療。從大熊貓譜系來看,目前超過30歲的圈養大熊貓已經很多了,除「佳佳」「巴斯」外,大熊貓「都都」活到 37歲,旅居海外的大熊貓「寶寶」也活到34歲……
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看來,大熊貓是否長壽,既不能以個例代替群體,更不能拿圈養大熊貓與野外大熊貓簡單進行比較。「野外大熊貓生活在野外,它們是什麼時候生的?什麼時候死的?它們的平均壽命是多少?它們的生卒年月誰能準確統計?圈養大熊貓有明確的生卒年月,當然也並非每隻都長壽。」
魏輔文提供了一份科研論文《野生大熊貓的年齡鑑定》(中科院《獸類學報》1988年第3期),野生大熊貓的年齡鑑定主要依靠門齒齒骨質年輪線。他們曾在四川汶川、寶興、青川、平武以及甘肅文縣等地考察,以野外死亡大熊貓的門齒作年輪線統計分析,發現野外大熊貓最長壽命是26歲。
「隨著社會進步,如同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一樣,大熊貓長壽也是正常的事,長壽大熊貓也會越來越多。」胡錦矗、魏輔文都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
轉載自:雅安新聞網(本文有刪節,未完待續)
原文連結:https://www.sohu.com/a/332909471_1001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