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匹好馬,你喜歡哪個呀
蘇軾有一首詩,叫《戲書李伯時畫御馬好頭赤》。
李伯時,就是李公麟,伯時是他的字,號龍眠居士,安徽桐城人。好頭赤,是一匹御馬的名字,因李公麟將其入畫,我們有幸看到宋哲宗時代養在御馬苑裡的它,著名的《五馬圖》裡第三匹便是。
李公麟很擅畫馬,蘇軾說,龍眠胸中有千駟,不唯畫肉兼畫骨。胸中有千駟,還真是這樣,他常去御馬苑寫生,一呆就是一整天,「每欲畫,必觀群馬,以盡其態」。和那些專職餵養御馬的奚官(古官名,專職養馬)也很相熟。在《五馬圖》裡,我們可以看到五位奚官。有飽經風霜謹小慎微者,有年輕氣盛執韁闊步者,有身穿官服氣度驕橫者,三位胡人兩位漢人。多看幾眼,甚至會覺得像生活中某個朋友,不獨五官,神情都像,可見筆力。
第四匹馬照夜白的奚官
李公麟和蘇黃關係不錯,工作之餘相約娛樂。有一年,蘇軾主持太學考試,李公麟任考校官,黃庭堅任參詳官。工作結束後,他們就作畫題詩。李公麟畫馬,他倆邊看邊寫詩,黃庭堅先作好,蘇軾就和一首《次韻黃魯直畫馬試院中作》,放鬆的場景很有畫面感。
《五馬圖》除最後一幅,前四幅皆有黃庭堅題款,名字,年齡,多高,哪裡進的。看看畫,再看看款,可以看到他們的友情。
李公麟出身名門大族,主要職業是做官,也做得不小。他做官時,正是蘇東坡和王安石鬧新舊黨爭時,但他既非新黨又非舊黨,和蘇、王二人都是朋友。政治上似乎沒什麼建樹,朝中似乎也沒有派別,王安石失事後,他倆約著一起旅行,途中作詩助興。辦了病退後,還邀請蘇軾兄弟和黃庭堅到他新修的別墅龍眠山莊住下來玩。
蘇軾說他,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這樣的人,可以和一雙政治上的死對頭保持良好的友誼,也就不奇怪了。
他畢生精力,絕大部分都用在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家藏祖傳的古器名畫法書特別多,史書上說他自幼知識淵博,好古善鑑,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訂世次,辨別款識。長於詩文,行楷有晉人風。
憑才華,他還是駙馬王詵的座上客。著名的《西園雅集圖》,就是王詵在駙馬府中請客聚會搞party的盛況,參加的人也在歷史上熠熠生輝,蘇軾,米芾,黃庭堅,秦觀,蔡襄等十六位,李公麟趁興而畫,在他之後的仇英,張大千等名家無數次臨摹過這張畫。
明代 仇英 《西園雅集圖》局部
李公麟的線描,在他生活的時代就是當世第一了,他把傳統線描的造型方法推進到一個新的水準,「掃去粉黛,淡毫輕墨,高雅超逸」,千年過去,仍無人其右,歷代稱之為天下絕藝。《五馬圖》通過線條的濃淡、粗細、虛實、疾徐、剛柔、曲直等豐富變化,表達物象的形體、質感、量感、運動、空間,構成形神俱足的藝術形象,可代表他線描的最高水準。
關於《五馬圖》,這一次,說說它們各自的名字吧。
依次是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三個字聽上去又形象又文藝又有趣又上口。
結合畫上的題款來看它們。
1 | 鳳頭驄
題款:右一匹元祐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左騏驥院收于闐國進到鳳頭驄八歲五尺四寸
這叫鳳頭驄的馬,家鄉是于闐國,就是今天的塔裡木盆地南沿,《魏書·西域傳》中曾有記載:于闐城東三十裡有苴拔河,中出玉石。土宜五穀並桑麻,山多美玉,有好馬、駝、騾。可見,于闐馬最早被中原人知曉是在兩漢三國時代,好馬與美玉齊名。
鳳頭,兩個字就說出了這匹馬的高顏值。古人做文章,最講究鳳頭豬肚豹尾,鳳凰頭不大,尤其華美,一眼難忘。其小而精緻,就像今天很多女生都追求的錐子臉九頭身,鳳頭就是名馬裡的錐子臉。驄,是青白色的馬。八歲的馬,相當於人的三十歲,一匹而立之年的種馬,長得又異域又英俊。
第一匹出場的馬,鳳頭驄,就像文章開篇的鳳頭一樣,李公麟給我們安排的也是,看臉,似乎曉得現代人的心思呢。
2 | 錦膊驄
題款:右一匹元祐元年四月初三日左騏驥院收董氊進到錦膊驄八歲四尺六寸
這一匹叫錦膊驄,馬色和鳳頭驄一樣,仍是青白色的,都是八歲,個子要矮小些,來自吐蕃的貢馬。
北宋非常重視養戰馬,設置了幾個養馬場,但花大價錢養出來的馬,壯不如驢,羸弱不堪用。於是有大臣提出養馬不如買馬。當時遼國禁止把戰馬賣給大宋,西夏也是如此。由於北方優良馬種的輸入被這兩國切斷,北宋只好從吐蕃買馬,但吐蕃馬不如北方馬好,而且可買的數量也有限。
錦膊驄可能不是買來的,推測是北宋在最輝煌的熙河之役中,收復了淪落吐蕃三百年的養馬場,當時的統治者董氊進貢來的。李公麟在開場讓我們認識了最高顏值後,第二匹帶我們去看最美的「文身」,頭頸以下前腿以上,類似人的後頸連著大臂這個位置,錦膊,有一片很美的斑斕的打著卷的毛色,像特意選了個別致的文身圖案亮相,很有星範兒。
3 | 好頭赤
題款:右一匹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於左天駟監揀中秦馬好頭赤九歲四尺六寸
九歲的好頭赤比其他四匹馬更出名一些,它是皇家儀仗隊成員,夕陽下的毛色赤中帶金,通身的氣派,平日裡訓練有素,見多識廣,華貴典雅,有分寸感。
《五馬圖》在溥儀遜位前,真本一直在內府流傳有緒,後來給了日本人,就一直被雪藏,楊仁愷老先生在《國寶沉浮錄》中做過考證。真本之外,有兩個版本是世人比較熟悉的,一個是珂羅版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品,另一個是摹本版的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品,這兩版的題款有誤,顏色也都是黑白的。2018年12月16日起,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五馬圖》真跡展出,大家這才看到真本是赭石設色的,好頭赤毛色最美,李公麟白描勾出,清晰地表現出肌肉骨骼的結構,體量感,軟硬質感,乃至橙色的光澤。
它除了被李公麟以《五馬圖》入畫,還被蘇軾寫進了詩裡,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戲書李伯時畫御馬好頭赤》。
詩是這樣的:山西戰馬飢無肉,夜嚼長稭如嚼竹。蹄間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豈如廄馬好頭赤,立仗歸來臥斜日。莫教優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銅歷。
那些作戰的馬,餓得都瘦了,夜裡就嚼些稻秸麥稈,像啃竹子一般,白天拼命奔波,奮蹄三丈,有陷阱一般的坑谷,也要奮不顧身向前。那些專為皇帝作儀仗隊的駿馬,比如好頭赤們,它們很舒服的,白日立仗歸來,沐浴夕陽之下,可別叫優孟為它們挑選葬地,放進銅鍋裡煮成了菜餚。
用戰馬和御馬做比對,其實大約也是在說他自己,被貶了,又再次啟用了,一時如戰馬,一時如好頭赤,順境逆境都是生活。
4 | 照夜白
題款:元祐三年閏月十九日溫溪心進照夜白
照夜白這個名字想來大家都耳熟能詳。另一匹更著名的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通身銀白,沒有雜色,把黑夜都能照亮,動人心魄,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唐代韓幹作品。杜甫都為它寫詩,《畫馬圖歌》說,曾觀先帝照夜白,龍池十日飛霹靂。
唐代 韓幹 《照夜白》局部
玄宗的照夜白是西域大宛馬,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和他感情很深,伴他遊山玩水,伴他度過一生最難熬的安史之亂。《五馬圖》入畫的這匹照夜白是溫溪心進貢得來。據史料記載,溫溪心是宋代邈川的吐蕃首領,統轄之地位於今天的青海樂都,他曾經歸附北宋。
大概因為也是渾身銀白,沒有雜色,取名字的時候就直接用了已有的照夜白。
這和古人取字號有點類似,我們翻看古人簡介時,會發現,咦,原來他倆都用同一個字號來稱呼啊。比如張岱和袁宏道,張岱的字有好幾個,其中一個叫「石公」,是因為他寫了一本書,書名是《石匱書》,就自號石公。袁宏道呢,號石公,大概晚明人喜歡石頭的不少吧。還有杜甫和蘇舜欽,他們兩個的字,都叫子美,一個在唐,一個在宋。蘇舜欽明明知道前有杜子美,也會用蘇子美來表達傾慕。
5 | 大約是滿川花
黃庭堅關於馬的名字歲數身高的題款在第五匹馬後面就沒有了,現在可以看到的是乾隆皇帝的款,他是這麼寫的:前四馬皆著其名與所從來,而此獨逸,豈即曾紆跋中所稱滿川花耶?要非天閒名種不得入伯時腕下,當是後人竄取題識真跡別為之圖,以炫觀者,是以並公麟姓名割去楮尾,更無餘地,亦其證也。御筆。
他告訴我們說,這匹馬的名字大約叫滿川花。說起滿川花,還有一個傳說,當年李公麟畫了滿川花以後,因為實在神似,把它的魂魄都畫走了,畫完馬就死了。黃庭堅曾說,「蓋神駿精魄皆為伯時筆端取之而去」。後來李公麟再去皇家御馬苑畫馬,那些奚官都有些怕他,牽著馬,能躲開就躲開,可見其神妙。
還有個有點意思的考據,李白的《將進酒》裡有一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這裡的五花馬,可能就是于闐的花斑馬,和滿川花是一個品種。
上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在和田以北丹丹烏裡克遺址發現了三件唐代木版畫,其中,兩件木版畫中人物,頭上束帶或戴有卷簷帽,身穿長袍,騎著周身帶有花斑的高頭大馬。2002年,新疆考古人員在丹丹烏裡克遺址又揭取過一批晚唐壁畫,有兩幅壁畫中繪有花斑馬形象,也和木版畫中的馬如出一轍。
在丹丹烏裡克發現的壁畫裡的唐代花斑馬
考古學家通過考證分析,和田地區發現的壁畫和木版畫,恰好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向人們描述了于闐馬的形象。
五花馬的五,應該是多的意思,五花馬指的是多花馬,和滿川花是一個意思,都屬于闐花斑馬。
講究的名字
元 趙孟 《飲馬圖》局部
古人愛馬,和馬的友誼也很深。翻山越嶺馱載貨物,或是兩軍陣中拼殺,都特別依賴馬。上古的六藝中曾明確規定詩、書、禮、樂、射、御是青少年學習中的必修課,御就是騎術。
至今常用的成語,也透出古人和馬的深深關聯。比如老馬識途,伯樂相馬,青梅竹馬,塞翁失馬。
鞍馬這個題材,生命力旺盛,曹霸畫,韓幹畫,趙孟畫,許多佚名作者也畫。韓愈《馬說》千裡馬喻人才,千古名篇,古人愛馬,也是在愛自己。就像給自己取個好聽的貼切的字號一樣,馬的名字,也很講究。比如周穆王為自己的愛馬取的這些,這麼多年過去,再來看時,都覺寫起來漂亮,讀起來朗朗上口。
超影,追著太陽飛奔。
逾輝,色彩燦爛無比,有光芒。
翻羽,比飛鳥還快。
挾翼,如有翅膀,像大鵬一樣展翅翱翔九萬裡。
再比如劉備的:
的盧,額上有白色斑點的馬,辛棄疾說,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可見其速度。
又如呂布關羽的:
赤兔,古人沒見過獵豹,認為兔子跑得最快,紅色的馬中之皇,神駒。
曹操的:
絕影,跑起來連影子都跟不上。
李世民的:
颯露紫,昭陵六駿之一,突厥語名字,翻譯為勇健者的紫色駿馬,隨其東徵洛陽。
古人給馬取名字,雖不拘一格,但也會用到很多馬字旁的字,它們都有一些特指。
驄,專指青白色的馬,比如鳳頭驄和錦膊驄,還有和照夜白齊名的唐玄宗的另一匹馬,玉花驄。
驃,專指黃毛夾雜著白點子的馬,比如唐太宗昭陵六駿裡的特勒驃。
騅,毛色蒼白相雜的馬,比如楚霸王項羽的烏騅,垓下歌裡,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他最捨不得的烏騅馬和虞姬。
還有很多:
驤,它的後右蹄白色
騏,它有如棋盤格子的青黑色紋理
驪,它顏色純黑
驊,它是赤色的
騮,它有黑鬃黑尾巴
驕,它有六尺高
騋,它有七尺高
駥,它有八尺高
駒,它不到兩歲
騑,它三歲
駣,它四歲了
……
知道了這些,再看到馬兒時,一些適宜、好聽又有出處的名字,也呼之欲出了~
東漢彩繪石騎馬人_局部
願你良馬駿足,精進警拔
還有一些,我們喜歡的內容
都是帶著愛做的
(點擊文字或圖片就可以看到啦)
成為太陽,而非燃燒的火把
▽
嵇康的心愛
▽
夏至早起 | 我愛夏日長
▽
寫字的人 | 像荷花一樣
▽
我們這個小世界的故事
▽
文章、視頻等內容為 Lstudio 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 | 聯繫我們:Lstudio@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