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馬伴著中國歷史,然而今天交通發達,馬是什麼角色?

2020-12-04 薩摩耶的黑流星文化

書上說家馬是從野馬馴化而成的,我對這說法一直不那麼感冒。然而在中原地區養馬的歷史比較晚,這一點我也是不同意的。就在不久前得知,在新疆溫泉縣呼斯塔古墓群出土了兩具馬頭的骨骸,在另一處古墓群阿敦喬魯出土了馬腿的骨骸。這表明這條路線上的人在4000年前就開始養馬了。

這是中國最早出土的家馬有關的文物。這也說明,中國是從新疆開始引入馬的,同時說明中國的馬是自西向東引入的,而不是北面的草原民族傳入的。

而在新疆,尤其是北疆,遊牧為生的草原民族逐漸完全離不開馬了。因此,馬在這裡落地生根,成為重要家畜之一。大約在商代,也許還稍微早一點,馬就傳入了中原。

當然,以上兩段是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除了草原民族逐漸依賴馬之外,我基本不認為其他說法是對的。理由是,《史記·五帝本紀》就講到堯帝「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夏朝建立於公元2050年,堯帝還在夏朝之前近200年,也就是距今4200年左右,比溫泉縣發現馬的痕跡的古墓年代還早。認為中原的馬晚於新疆,僅僅是沒有出土馬的相關文物。

不管怎麼說,馬在新疆的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雅利安人種發源於葉尼塞河,經過阿爾泰山以北到達齋桑泊,然後南下,經過今天的溫泉博爾塔拉河谷以及阿拉山口等地來到新疆,後來又遷居到帕米爾高原以西、以南,成為今天印度人中的高種姓民族。他們這曲折的遷徙,是不可能離開馬的。之後,大月氏從河西走廊遷徙到伊犁河谷,然後有前戲過帕米爾高原,烏孫也從河西走廊遷徙到伊犁河谷,這幾千公裡的路程,馬、牛、駱駝是主要腳力。

而在這時候,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甚至歐洲,馬都開始用於戰爭了。漢武帝養精蓄銳,積澱力量收拾匈奴,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養足夠的馬。

然而和匈奴的馬相比,中原的馬還是有嚴重缺點,那就是體型小,奔跑力差,耐力差。漢武帝求助於巫師,巫師告訴他,將會有名馬從西方引進來。而就在這時候,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帶來了烏孫馬。烏孫馬高大挺拔,四肢伸展,耐力超強,漢武帝一下子就愛上了。他認為這就是巫師預言的馬。他把烏孫馬命名為「天馬」。

之後發生了眾所周知的事情,有人從更往西的大宛國帶來了更好的大宛馬,更為強勁,更為雄偉。這種馬出汗是紅色的,所以民間叫汗血寶馬。於是,漢朝向大宛買馬,然而大宛認為汗血寶馬是他們的國寶,和今天的熊貓一樣的地位,不賣。漢武帝發怒了,命令李廣利攻打大宛。

李廣利花了接近五年的時間,進軍兩次,才打下了貴山城。大宛迫於無奈,給了李廣利3000匹汗血寶馬。李廣利把汗血寶馬帶回長安,漢武帝命名汗血寶馬為天馬,而烏孫馬則更名為西極馬。

故事到此為止,這3000匹汗血寶馬到底派了什麼用場,有沒有生崽,這些馬死了之後是不是頭向西方,統統沒有記載。3000匹汗血寶馬,就這樣隠入了歷史的風煙,成為未解之謎。

但不管怎麼說,馬在中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戰爭來了,需要招兵買馬,練兵是厲兵秣馬,上戰場是金戈鐵馬,作戰是橫戈躍馬,戰死是馬革裹屍,等等,馬相伴戰鬥的自始至終。

馬也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政治上指鹿為馬,事業上馬到成功,行為上懸崖勒馬,語言上駟馬難追,情趣上走馬觀花,仕途上走馬上任,等等。而且馬漸漸成為富貴人家的玩品,鮮衣怒馬,聲色犬馬,肥馬輕裘,等等等等。

因為戰爭,馬也逐漸走進了軍人們的感情。橫刀立馬安天下的戰士都有一匹寶馬,赤兔、的盧、烏雅、絕影、黃膘、盜驪、夜照玉獅子、玉花驄等等等等。而戰場上人馬相扶,馬人合一,人和馬之間自然會生出感情。戰馬死了,將軍會給它造墳立碑,將軍戰死,也會用戰馬陪葬。

但是在早期的中原,馬死了之後可能被吃了,也沒有殉葬的習俗,因此沒有出土馬的遺骸。

在西域,人和馬之間則是另一番景象。馬固然也是戰爭必需品,但更重要的是生活必需品。人的一輩子有很多時間是在馬背上度過的。從匈奴下來,柔然、突厥、高車、突騎施、吐谷渾、回鶻、乃蠻、契丹、蒙古等,莫不如此。騎馬牧羊,走馬訪友,轉場的時候還要馬拉大車,等等。馬同樣和人形成非常親密的關係。

除了生活和戰爭,那些絲綢之路的守護者和開拓者,同樣和馬有著緊密的關係。馮奉世、段會宗、甘延壽等人騎馬巡邏在絲綢之路上,這是西漢時代;班超縱橫西域三十餘年,歷經百戰,甘英出使到今天的巴勒斯坦,因為懼怕大海而放棄了繼續前行,班勇週遊西域各國,這些活動都是用馬來完成的。之後的董琬、呂光、玄奘、鳩摩羅什、耶律大石、哲別等,雖然使命不同,活動不一,但都離不開馬。土爾扈特東歸,人馬牛羊同行,場面何等壯觀;兆惠大軍西進,戰馬嘶嘶,旌旗獵獵,氣勢多麼森嚴!

在中原,馬逐漸離開人的生活,是在蒸汽機發明之後,機動車輛逐漸走進普通人的生活,馬便逐漸遠離了人類社會。而在新疆,馬至今仍然是人的親密伴侶。帕米爾高原、崑崙山、北疆草原的牧民們,依然騎馬放牧。而哈薩克族,至今仍然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騎馬。不會騎馬的人是會被人笑話的。

在新疆,至今還有許許多多關於馬和人之間的傳說故事。除了代步和出力,馬還是人的食物來源。馬還活著的時候,為人提供馬奶,死去了,為人提供肉食。新疆的很多民族有吃馬肉的傳統。馬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主人,毫無保留。到今天,由於科技的發展,還開發出了馬油、孕馬尿等產品。

而今天中國馬文化的代表,就是昭蘇。昭蘇產的馬叫伊犁馬,就是漢朝時候的烏孫馬。昭蘇又把它們命名為「天馬」。古老的伊犁馬,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一口氣讀懂:中國馬的歷史!
    1 中國馬的品種中國國土遼闊,氣候環境多樣,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馬種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其生存的環境。中國的馬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地方品種,如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雲南馬等;二是培育的品種,如內蒙古的三河馬、新疆的伊犁馬等。
  • 中國古代十大名馬 中國歷史最著名的馬有哪些
    在古代,無論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馬都是他們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文回顧歷史各朝各代,總結了一份中國歷史最好的馬排名榜,這些中國十大最強大的馬匹中,下面來認識下這些歷史上最有名的馬! 中國古代十大名馬 1、赤兔馬 中國歷史名馬,本名赤菟,大紅身軀,兇猛如虎。
  • 新疆「天馬」贈福建救人馬主_中新網_新疆新聞_新疆新聞網
    [解說]9月16日,福建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泉州市見義勇為協會聯合新疆馬場主巴哈木拉提·鐵列吾哈孜,在福建晉江舉辦「捐馬」儀式。贈送給騎馬下海救人馬主的兩匹馬兒將開啟在閩南 海邊的全新生活。  [解說]7月26日傍晚,在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海邊,一名12歲男孩下水遊玩時不慎被海浪卷至離岸邊三四百米的海裡。
  • 馬、驢、騾子的區別
    馬、驢和騾子都是常見的家畜,馬為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驢是奇蹄目馬科馬屬驢亞屬3種獸類的通稱,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大部分為公驢和母馬的雜交後代,很多人分不清馬
  • 10種世界知名的馬
    今天,它們被用於森林工作、農業和廣告宣傳等。它們還用於雜交,用來改良作為狩獵或障礙賽之用的運動馬匹。9-10世紀被維京人帶到冰島的矮種馬,在冰島文獻及歷史紀錄上均有提及冰島馬,最早可以追溯至12世紀。河曲馬,原名「吐谷渾馬」,它們是和內蒙古三河馬以及新疆伊犁馬齊名的中國三大馬種,河曲馬生長於中國青海、甘肅和四川交界的青藏高原,由於位處又是黃河上遊第一河曲處,故於1954年改名為「河曲馬」。
  • 晉江救人第三匹馬病情好轉 新疆馬主將贈送一匹伊犁馬
    生病馬兒病情好轉另外新疆昭蘇縣一馬主表示將捐贈一匹伊犁馬昨日上午,記者再次回訪深滬華山村「一哥騎馬場」。馬場教練蔡良興說,在中國馬會專家的遠程指導下,他們按照專家提出的方案對馬兒精心治療。目前馬兒病情好轉,狀態良好。此前一天,馬兒曾出現咳嗽、流鼻涕等症狀,這讓蔡良興揪心不已。馬場老闆施國慶說,第三匹馬「將軍」今年3歲多,比較年輕健壯。去年,有馬術愛好者以10萬元價格買來,寄養在馬場照料。
  • 全球十大名馬排名:蒙古馬第九,這種馬僅中國才叫「汗血寶馬」!
    根據網上的一些文章和網友的評論和相關的資料,小編整理了一份世界十大名馬的名單。說出來不信,馬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像呂布的赤兔馬,劉備的盧馬,曹操的絕影馬等,這些馬在歷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然而,在這個榜單上,只用中國的蒙古馬上榜了,三河馬、河曲馬、伊犁馬均沒上榜。
  • 國內最有名的3匹馬,其中一匹被周總理大讚中國好馬
    早在4000多年,人類就已經將馬馴服。尤其在以發展小農經濟為主中國古代,馬更是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拉貨託人都需要用到馬,在行軍打仗更是萬萬不可缺少。我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孕育出了僅屬於這塊陸地上的馬,而其中最有名的有3匹馬。
  • 百岔鐵蹄馬——中國最優秀的馬種之一,可惜如今已經瀕臨滅絕
    說到優秀的馬種,外國的馬總是被最多提及的,比如美國的摩根馬、阿帕盧薩馬、夸特馬,蘇爾蘭的克萊茲代爾馬、荷蘭的忽裡斯馬等等。然而我們中國其實也是有優秀的馬種的,比如野性十足的蒙古馬。該馬種以下有幾個比較優秀的類群,比如烏珠穆沁馬、烏審馬以及今天文章的主角百岔鐵蹄馬。如果論體格大小的話,上述的三種蒙古馬中以烏珠穆沁馬的體型最大,看起來威風凜凜十分霸氣。
  • 關於中國的馬類動物,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中國是個愛馬的國家,自古以來就以馬為圖騰,民間亦流行著眾多以馬為主題的成語和吉祥話。而在馬類演化研究方面,中國亦有著極為豐富的資源。各個類群的馬類化石几乎遍布全中國,歷史遺蹟中馬的雕塑、繪畫甚至遺骸又為家馬的起源和馴化歷程提供了重要線索。
  • 為什麼中國軍馬選擇蒙古馬 細數蒙古馬的幾大優勢
    原標題:為什麼中國軍馬選擇蒙古馬 細數蒙古馬的幾大優勢 中國騎兵部隊世界上的東西無所謂好與不好,看你拿什麼來評價,作為什麼用途。悍馬好不好?往田地裡運輸肥料,還不如農用三輪。蒙古馬,賽場上不行,奔跑速度不夠,然而它確實又是最優秀的軍馬,優勢主要有三方面。一、蒙古馬個子小,但耐力好,不畏寒冷,這是一大優勢。歐洲等國,面積小,戰馬活動不遠,因此對耐力沒有特別要求。
  • 新疆昭蘇草原溼地成群「伊犁馬」悠閒戲水
    8月下旬,新疆昭蘇縣溼地水草豐茂,馬兒在河水中嬉戲。 李文武 攝8月下旬,新疆昭蘇縣溼地水草豐茂,馬兒在河水中嬉戲。李文武 攝在頭馬的帶領下,「伊犁馬」在溼地河水中嬉戲。李文武 攝「伊犁馬」在特克斯河上遊兩岸啃食。
  • 實至名歸的「中國馬都」——錫林郭勒
    蒙古族馬文化習俗蒙古族所崇尚的馬文化,具有豐富的內容,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自古以來,馬在蒙古族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放牧遠行,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嫁娶新人,要以駿馬為坐騎;宗教神話中,馬是神的代言者;草原盛會,賽馬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在蒙古族民間傳說和歌謠中,對馬的讚頌更是舉不勝數。
  • 馬的馴化和歷史:最開始的馬長得像羊,原來養馬是為了擠奶
    2009年3月6日,英國一考古小組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聲稱發現了人類最早馴化馬的證據,大約可以追溯到5500年前,這一發現將人類馴化馬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大約1000年。馬的馴化深深地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馬對人類的貢獻極大,它不僅為人類提供肉、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而且極大地提高了人類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作戰的能力。
  • 不到中國馬鎮 不要說喜歡馬
    北京的朋友,如果你喜歡馬,喜歡草原,你一定要來中國馬鎮!我們北京山川入畫文旅工作室的六位網紅小姐姐小哥哥來此地採風,深深地被吸引,我們極力推薦中國馬鎮!地理區位中國馬鎮景區位於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北部,地處壩上草原 。壩上草原被稱為京北第一草原。
  • 人類最早如何馴養馬,新研究揭示相關秘密
    桑德拉·奧爾森是美國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考古部門的負責人,她領導了哈薩克的博泰村莊的考古工作。「在我們1993年開始挖掘博泰遺址後不久,我就確信會找到了最早的馴養馬。DNA檢測結果顯示,博泰人馴養的馬並沒有成了今天的現代馴養馬,而是發展成了普氏野馬。」
  • 馬是如何進化的,作為人類的「朋友」它們是如何被馴化的?
    除了有一張大嘴和一張長臉之外,馬還有許多特點。它們的起源和馴化有著非常豐富多彩的發展歷史。在各種各樣的有蹄動物中,有曾經曇花一現、漸新世從歷史舞臺上消失的雷獸,有和馬相似但腳上帶爪的爪獸;各種犀牛;還有一類被稱為貘的動物,今天在美國和東南亞都能看到它們的孑遺。簡而言之,現在只剩下馬、貘和犀牛了。1838年,英國人科爾切斯特發現了一些哺乳動物的牙齒和下頜骨碎片。
  • 馬,當何去何從
    馬從何處來?從網上的材料得知:馬的祖先是生活在五千多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的始祖馬。它們的身體只有狐狸那麼大,前足四趾著地,後足三趾著地。生活在北美的森林裡,以嫩葉為食。身體更大,齒冠更高,前、後足中趾更為發達,二、四趾完全退化。
  • 那些讓人驚豔的國產馬
    圖片來源:巴哈木拉提·鐵列吾哈孜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上世紀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由頓河馬與哈薩克馬雜交繁育而來的伊犁馬,集頓河馬與哈薩克馬的優秀基因於一體。頓河馬原產於蘇聯的頓河草原,我國將其引入改良哈薩克馬,培育伊犁馬。據《中國馬驢品種志》記載,頓河馬適應性較好,耐粗放飼養管理,尤其在草原區表現良好,戀膘性好,發病率較低;性活動較規律,受胎率在90%以上;騎乘速度和持久力較好;遺傳性穩定,雜種馬對頓河馬特徵的遺傳性,特別是毛色表現得比較明顯,尻和後肢發育良好。
  • 馬聞早報丨武漢「體教融合」推進馬文化進校園,2020「中國馬會...
    ( 武漢賽馬網 )  2020「中國馬會 廣東講習」於河源成功舉辦:主題「設計與社稷」  12月19日,2020中國馬會·廣東講習活動在廣東河源市江東新區舉行。座談會由中國馬會副會長、深圳賽馬會會長、廣東馬會會長陳澤嘉主持。廣東講習是中國馬會創辦的重要品牌活動,於2014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今年的主題為「設計與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