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堂PET追蹤每周疫情經濟:疫情進一步暴露了全球數字鴻溝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羅漢堂

羅漢堂基於全球公開可得的大數據,開發了「全球疫情經濟追蹤體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簡稱PET),並由新浪財經中文獨家首發!

羅漢堂全球疫情經濟追蹤(PET)每周熱點(2020/08/26)

疫情進一步暴露了全球數字鴻溝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仍然如火如荼,儘管眾多國家迎來第二輪甚至第三輪爆發,但由於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其中大多數並沒有像第一輪疫情來臨一樣採取大規模封城一類的休克療法,其中數位技術的應用對降低潛在的經濟影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也成為這一全球危機中少有的贏家。

疫情加速了數位化,創造了一波數字紅利。然而,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並未能享受到這一數字紅利。

疫情前的全球數字鴻溝

在疫情之前,數字鴻溝就已經普遍存在並被認為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雖然過去十年來全球使用移動網際網路的人口已經達到一半,但截至2019年,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在移動網際網路滲透率、網際網路人口比例和網速等多個方面均大幅落後,而且在這些收入低的國家中移動數據的價格顯著更高(見下圖)。

在這兩類國家內部,更深層次的數字鴻溝也普遍存在於城鄉和性別之間。尤其在中低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內,農村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比城市低40%,女性人口中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比男性低23%,這一差異在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最為顯著。

在數字經濟領域,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報告2019》預期數據和電商聚集的亞太和北美地區在2017-2022年間的總數據傳輸將達到全球的70%,而拉美、中東和非洲在一起僅佔10%,後者在全球最大的70個數字平臺的總市值中僅佔不到2%。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甚至有40%的企業還沒有電子郵箱。

因此,新冠病毒侵入的是數位化水平和數字應對能力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數字鴻溝放大了疫情經濟的影響

數字能力在現代疫情防控和醫療體系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從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的數字追蹤、到地區和國家層面人群流動的監測,從遠程醫療,到關鍵防疫信息和知識的廣泛傳播,數位技術幫助這些措施有效觸達人群。儘管許多發展中和最不發達國家實施了長時間的封鎖,疫情在其中大多數國家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數字基礎設施的落後是重要原因之一。

各國為應對新冠病毒的傳播,都不同程度地實施了社交隔離和封鎖,對個人、家庭和企業正常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開展是巨大的挑戰。世界經濟論壇7月公布的報告顯示,因為外出活動減少與居家辦公增多,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網絡使用與上年相比增加7成。高收入國家近9成家庭安裝寬帶通信設備,而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分別為7成和不到1成。上網需求的上升可能導致寬帶質量下降,通過對英國一家機構開展的超過100個國家網速監測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在疫情封鎖期間發達國家的平均網速降幅為3%,而在發展中和最不發達國家降幅達到12%。

與數字基礎設施的水平的差異相對應的是各國經濟應對衝擊的能力。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先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人均GDP達到5萬-6萬美元的經濟發達國家,其勞動力的遠程工作可能性比土耳其、秘魯、墨西哥這些新興經濟國家高接近15個百分點。這裡有經濟結構和數位化水平兩方面差異的因素,疫情以來歐洲許多國家遠程工作的從業人員比例上升超過過去十年的增幅,其中超過一半人過去沒有遠程工作的經驗。

影響最嚴重的是非正規部門工作人口比例巨大的發展中和最不發達國家。中低收入人群的工作條件顯著變差、大部分勞動力被迫接受報酬更低的工作,而眾多沒有基本的數字應對能力的小企業和家庭破產。國際金融公司(IFC)認為,在疫情引發的持續經濟衝擊下,很多小企業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倒閉,可能導致網絡服務供給市場更加集中化,影響經濟與行業整體的中長期創新能力。

數字連接對應對疫情和走出疫情經濟極為重要,數字鴻溝可能放大了原本的經濟鴻溝。全球需要準備一個後疫情時代的數字普惠加轉型的戰略,否則,疫情帶來的「數字紅利」將為少數國家和少數公司獲得。

南亞即將承代拉美成為新震中,經濟恢復難以擺脫疫情反彈

截至8月26日,全球總確診人數接近2400萬,死亡人數約82萬;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均進入一個平臺期,且略微有下降的趨勢。儘管基數仍很大,7-8月份疫情增長最快的美洲增速明顯放緩。南亞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已經接近拉丁美洲,半個月來全球增速最快的印度的總確診人數已經超過300萬,按照目前的趨勢,其總確診人數將在9月中旬超過巴西位列全球第二。

大多數美洲國家仍處於第一輪疫情中,但在歐洲,西班牙、以色列等國,第二輪疫情的最高當日新增確診人數均已超過了第一輪最嚴重的時期,西歐的法國、荷蘭以及眾多的東歐國家疫情反彈也非常顯著。儘管絕對數量仍然較低,但早期控疫表現較好的越南、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都在經歷人數數倍於第一輪的疫情衝擊。中東、北非以及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疫情活躍程度依然很高。

羅漢堂的全球疫情經濟追蹤體系(PET)顯示,截至8月21日,在132個被追蹤的經濟體中,進入恢復期的為81個,比上周增加1個,另外51個國家仍處於應對或低谷期。恢復期國家疫情的增長幅度明顯低於上周,全部新增病例超過82%發生在低谷期國家。二者的整體經濟活躍度沒有明顯變化,仍保持兩個百分點左右的差距。

分地區來看,東亞和南亞地區的經濟活躍度在本周有相對較明顯的上升,但這也伴隨著日本和印度等國的疫情擴散。東亞的經濟恢復一直領先全球其他地區,自3月中以來始終在90%以上,6月以後基本保持在95%上線;南亞則是唯一一個經濟活躍度始終不曾恢復到90%的地區。全球疫情和經濟恢復的持久戰仍將繼續很長一段時間。

相關焦點

  • 羅漢堂PET追蹤每周疫情經濟:金磚四國成疫情焦點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羅漢堂羅漢堂基於全球公開可得的大數據,開發了「全球疫情經濟追蹤體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簡稱PET)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全球確診人數在格林威治時間7月6日達到1150萬,目前確認的新冠死亡人數超過53.5萬。過去一周增幅最大的國家為美國和中國以外的金磚四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羅漢堂全球疫情經濟追蹤體系監測共覆蓋全球132個國家和地區,佔全球總人口的90%,總GDP的97%。
  • 羅漢堂PET追蹤每周疫情經濟:震中輪迴歐洲?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羅漢堂羅漢堂基於全球公開可得的大數據,開發了「全球疫情經濟追蹤體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簡稱PET),並由新浪財經中文獨家首發!
  • 羅漢堂PET追蹤每周疫情經濟:新冠疫苗的臨床測試地區圖譜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羅漢堂羅漢堂基於全球公開可得的大數據,開發了「全球疫情經濟追蹤體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簡稱PET)國際競爭加劇,呈現一定「地緣政治」格局 – 考慮到疫苗生產的成本遠低於疫情經濟下的經濟損失,中、美、俄等國均在III期疫苗結果尚未出爐的情況下開啟或準備大規模量產,一旦相關疫苗獲得批准,則可以快速分發。目前全球已經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的九種候選疫苗中,除了俄羅斯的衛星五號和英國的AZD1222,四種來自中國,三種來自美國。
  • 彌合「數字鴻溝」,串起暖暖的幸福
    疫情以來,無接觸經濟備受歡迎,線上購物、線上教育、線上支付等各類新經濟新業態競相迸發,成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逆勢增長的強力支撐。數位化浪潮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但眾多老年人,面臨橫亙在眼前的「數字鴻溝」,無所適從。90多歲老人被抬起識別人臉、坐公交不會掃健康碼被拒載、冒雨到社保局用現金交醫保不收等等,老年人「被智能所困」的現象頻頻引發關注。
  • 疫情之下的東南亞經濟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東協國家近年來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增長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但由於疫情影響,東協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不少金融機構大幅下調了2020年東協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但在疫情的負面影響下,東協經濟也有新的亮點,中國與東協的進出口貿易仍然在逆勢增長,數字經濟、新基建等領域或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疫情拖累經濟近期,受疫情影響,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AD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紛紛調低了對東南亞2020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 ...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建議二十國集團在4個方面進一步發力1構築全球抗疫防火牆。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強交流合作,並向其他國家施以援手。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協調整合資源,公平有效分配疫苗。中國願同各國加強合作,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2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
  • 「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逆勢上揚的數據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在百年不遇之疫情下,逆勢上揚的數據充分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首先,「一帶一路」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2020年,「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在疫情中相互支持、團結抗疫、共同發展。中國積極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先後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280多批緊急抗疫物資援助。
  • 疫情與低油價下的俄羅斯經濟
    到5月中旬,俄羅斯感染人數從全球排名50以外一下子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2名,5月31日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40萬。後來由於巴西疫情沒有得到控制,感染者人數大幅增加,超過俄羅斯,俄羅斯的感染者人數在全球排名才降到位於美國和巴西後的第3位。針對疫情的發展,俄政府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在3月也要求人們居家隔離,但人們並沒有很好的執行。
  • 警惕全球疫情的尾部風險:新興市場動蕩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
    新興市場預期差將成為衝擊下階段全球經濟金融運行的最重要變量。「4.0階段」後,海外疫情將開啟跨年傳播模式,有可能增加病毒變異、反覆爆發甚至「倒灌」的可能性,對今後幾年的全球經濟金融形勢造成深遠影響。 總體看: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新興市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對全球GDP增長貢獻率持續攀升。從總量上看,2018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佔全球GDP比重為59.16%,超過高收入國家(40.84%)。
  • 疫情期間及其後的我國經濟
    今年全球經濟,包括我國經濟運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所左右。我國疫情在世界各國中控制得最好,自3月以來一直保持基本平息狀態,但疫情高峰時史無前例的非藥物抗疫措施幾乎窒息了所有的生產和消費活動,從供給和需求兩端都對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而高峰後抗疫措施的漸進式放鬆又使得經濟復甦的力度難以很快達到預期與希望。
  • 網上預約碰壁、掃健康碼困難……老年人旅遊數字鴻溝究竟咋填補?
    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除給予旅遊業沉痛打擊外,也倒逼行業加快智能化、數位化升級進程。為有效防控疫情,健康碼、網上預約成為當下人們順利進入景區的通行證。然而,這些對於年輕人而言駕輕就熟的在線操作,卻難倒了部分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甚至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無形之中在景區和老年人之間架起一道數字鴻溝。
  • APP適老化改造 多通道助銀髮族不再受阻數字鴻溝
    王小月   攝適老版本不再設廣告插件數字鴻溝,是指在全球數位化進程中,不同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社區之間,由於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應用程度以及創新能力的差別而造成的信息落差。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間,健康碼、網上辦公、網絡化服務等無接觸現象的產生,讓很多對智慧型手機使用不熟練的老年人體會到了數位化時代的不便。在消除數字鴻溝方面,無錫一張照片獲得了10萬個點讚,溫暖了被阻隔在「溝」對岸的「少數人」。當健康碼成為旅客出行必不可少的證明,無錫火車站為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專門開闢一個人工服務通道。
  • 瞭望丨疫情全球衝擊觀變
    一方面,世衛組織權力有限,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全球抗疫協作;另一方面,各國又自行其是,在疫情不斷擴散的態勢下,仍有超過半數成員國未向世衛組織提供完整病例報告,全球抗疫鬥爭缺乏可靠的數據依據。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指出,疫情進一步暴露了當下國際秩序的問題。
  • 關於「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世界網際網路大會10大精彩觀點來了!
    數位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疫情防控可以通過像「健康碼」這樣的載體精準到人,使得社會的零售商業可以在線下關店的情況下不停止營業,使得遠程辦公、網上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中國的數字經濟能夠發展到今天,走在全球的前列,並且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和平臺型企業,這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得益於政府鼓勵發展和創新的各種政策,也得益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
  • 聚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各界權威人士暢談數字經濟與...
    中國利用數位技術抗疫和恢復經濟取得的巨大成果,表明了中國數字經濟建設已經走在全球的最前列。最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也明確提出了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這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的進一步大發展。
  • 疫情期間撐就業、擴規模、促經濟 微信生態打出數字戰「疫」組合拳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各行各業都受到波及,線下經濟幾近「停擺」。穩存量、促增量、提質量 微信打出數字戰「疫」組合拳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微信作為數字經濟的代表,緊跟國家積極布局新基建、數據要素培育,以「上雲用數賦智」等舉措助力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大趨勢,憑藉生態能力及數位化工具打出的「組合拳」,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並創造和穩定了大量就業機會,在保障人們生活學習、支撐復工復產、提振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疫情之下的「宅娛樂」與「數位技術革新」
    宅娛樂在疫情的影響下,這個春節假期,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都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日子。雖然線下社交進行不了線上就開始了,朋友圈裡開始了久違的點名、熟悉度測試、真心話、曬桌面屏保、以及還有人在朋友圈曬坦克、火車等表情符號,讓人好像重溫了一遍學生時代的QQ空間。
  • 直播回放 | 數字經濟賦能生命健康產業精英會
    各國應當為本國人民負起責任,同時應當促進全球抗疫合作。今年暴發的新冠疫情,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面臨了重大威脅。此次危機暴露出全球在應對重大疫情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但是,疫情也給我們帶來重塑世界的機遇。當前,國際社會關於攜手抗疫的共識不斷擴大和深化。在全球各地,科學家和健康工作者們正努力以新技術、新知識、新智慧抗擊疫情。
  • 陳根:中國蟬聯數字經濟規模第二,追趕美國的未竟之路
    文/陳根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在提高生產率、培育新市場和產業新增長點、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增長中正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經濟時代下,我國也經歷了從不知數字經濟為何物的鴻蒙時期,到網際網路產業經濟位列世界先列,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成就。可以說,中美在全球數字經濟中已形成「雙頭」格局。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貨幣體系格局:美元的假笑,人民幣的微笑
    據彭博社加拿大報導,中國從疫情中的快速復甦重新點燃了長期以來的爭論,即美元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還能持續多久。 美國為控制新冠疫情和重振經濟而付出的努力與亞洲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的經濟增長已大幅回升。隨著人民幣走高,美元出現了自2017年以來最糟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