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生態工業園區 創新創業不負春光

2021-01-09 每日甘肅網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著力打造「園中園」——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這裡是產業園的現代花卉種子產業基地,遊客正在觀賞、採摘紫羅蘭。本報通訊員李選民

  本報記者 王朝霞

  西北的春天,來得稍晚一些。4月初,在幾場稀罕的春雨滋潤下,河西走廊中部的民樂生態工業園區,春色滿園。一條條寬闊的馬路邊,一行行松樹柏樹蔥翠欲滴,一株株柳樹、榆樹、楊樹含蓄淡雅,吐露著鵝黃的綠芽,最熱鬧的莫過於一樹樹杏花、梨花、桃花,開得絢麗燦爛,如一團團雲、一片片霞,將園區裝扮得婉約迷人。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最早在荒涼的戈壁上建設,搞綠化、種草栽樹的成本很大,這裡原本光禿禿一片,遍布砂礫、風沙肆虐。栽活一棵樹像養活一個娃娃一樣費心熬神。」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克舜說,近年來加大生態綠化,2015年園區栽植樹木已達10萬多株。縱橫交錯的馬路邊、空地上、廠區周邊,都栽植了樹木,一排排新疆楊、刺柏、國槐、旱柳、椿樹等喬灌木交織成林帶,一片片沙棗、山杏、紅柳、毛條、梭梭等低矮灌木也舒展枝葉。正是春播造林時,民樂生態工業園區管委會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在公共綠化區域挖坑換土、義務植樹,新栽植的油松、側柏、國槐等樹苗迎風挺立,今年預計栽植7.46萬株樹。

  春色,在具有「生態」特點的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園中園」,即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民樂生態工業園區面積廣袤,核心區達48平方公裡、近期規劃140平方公裡、遠期規劃400平方公裡,許多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把原料基地建在這裡,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加工集群,這便是春花爛漫、五彩斑斕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

  作為張掖市首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的甘肅華瑞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民樂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一隅。記者看到,在1萬多畝廣袤的苜蓿飼草基地,綠茵茵一片。由該公司在國內首創研發的智能化滴灌機,在管理人員用手機遙控操作下,噴灌機「翼翅」下十多個噴頭噴灑出一片雨霧,苜蓿草在水滴滋潤下沾滿露水、綠意盎然。據介紹,該公司獨創的「綠色種植-有機養殖-數位化管理-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鏈條,形成國內首創的養殖技術電腦化控制、廢物利用資源化、農業生產無害化的綠色生態農業新模式,生產的奶品乳脂率、乳蛋白率、體細胞數等各項指標高於國標,成為伊利集團收購鮮奶中最優質的奶源。

  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還有1000多座日光溫室。記者來到由民樂縣中正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的8座日光溫室,滿眼繁花,香氣襲人。一行行植株上掛滿一串串繁密的花朵,8座溫室裡分別開著紫色、黃色、白色、粉紅、桃紅、紫紅等花朵,但香味是一樣的幽幽淡淡、沁人心脾。「這花是紫羅蘭。」民樂縣中正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石仲珍對記者說。這位30剛出頭的年輕人,經營花卉3年時間了,2015年來到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創業,他抓住河西走廊作為全國最大的花卉蔬菜種子基地的得天獨厚優勢,承包了8座日光溫室,專門繁育高檔花卉種子。

  「紫羅蘭花期長,從3月份一直開花到6月份,這期間主要賣鮮切花。7月份花籽就結實了,採收花籽,1座棚長1萬株花,能產種子150多斤,1斤種子賣500元,1座棚純收入2萬多元吧。花卉種子全部出口國外。」石仲珍介紹。來自城區的幾位女士、小孩魚貫而入溫棚,在花叢裡觀賞、拍照、剪花,其中一位女士告訴記者:「紫羅蘭1株1元錢,很便宜,放在花瓶裡盛開兩個多星期。」

  記者在園區碰見幾位外地客商,其中有來自武威的甘肅辰坤農林牧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管金學,他告訴記者,他看中了民樂生態工業園區的各項優惠政策,還有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現成的溫棚設施,這裡基礎好、環境好、政策好,他們準備籤合同,在這裡發展品牌化現代農業,為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客商供應輸送綠色有機農產品。

  綠意盎然的春景還在民樂生態工業園的工業主體園內。在河西走廊首家年加工5萬噸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示範基地施工現場,工人們頭戴鋼盔,手底下焊花飛濺,鋼架結構的廠房已搭好架子。「自去年11月3日入駐園區後,我們冬天裡都在加緊施工,這個項目是順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改革、建築產業轉型升級而成立的,由張掖市第一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控股,與北京賽博思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技術合作,進行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推廣、製作、安裝。我們加班加點,準備6月1日正式投產。」廠區人員向記者介紹。

  在工業園區的方舟水世界,記者去年冬天看到這裡正在鋼架上安裝鋼化玻璃,短短幾個月,面貌煥然一新。主體工程已完成,外形水綠色與白色相間,亮麗清新。配套的廣場、4層「城堡式」綜合樓已建成。甘肅方舟水世界遊樂健身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宏貴說:「我們冬天也在抓緊施工,要趕在7月份河西走廊的旅遊度假黃金期對外營業。投資4.8億元在西北地區建設最大的室內水上樂園,是擔負風險的,但前段時間在嘉峪關建成的方特旅遊城,增添了我的信心,絲綢之路上的旅遊熱已興起,越來越火。」

  放眼整個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四月春意濃,風起祁連山,花香飄滿園。金張掖杯創業創新大賽激活一池春水,7大類、812戶報名者經過激烈的初賽,已有146戶大學生組進入複賽,各路創新創業之「星」已嶄露頭角,將於5月複賽、6月決賽。民樂縣委書記楊君、民樂生態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梁順海、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克舜隨同張掖市副市長王方太趕赴上海、杭州、廣東、廣西、成都考察,主動聯繫、上門對接,各類項目籤約喜訊頻傳。園區加緊落實各項優惠服務政策,追蹤落實項目落地,推進項目早日生成……

  在這裡,創新的落地與時代共振,創業的腳步與時間賽跑,一片40平方公裡的民樂生態工業園區核心區正以扶搖直上之勢,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不負大好春光。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相關焦點

  •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創新融資新渠道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以「雙創基地示範城市」建設為契機,破題解困,創新融資平臺,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超市,讓企業進門即可「照單點菜」,金融機構「下廚做菜」,達到「送菜上門」的效果,努力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與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  創新金融服務,打通小微企業「輸血」新脈絡。
  •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快馬加鞭
    地域平坦廣闊,交通便利快捷,生態環境優美。一片規劃面積達400平方公裡的民樂生態工業園區,緊緊圍繞「一區五園」產業布局大力招商引資,正以氣勢恢宏的姿態鋪開對外開放的新畫卷,正在成為投資創業、引潮逐浪的建設熱土。
  •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創新驅動 激發活力
    走進整潔嶄新的民樂生態工業園,筆直寬闊的馬路,一幢幢現代化的工業廠房拔地而起,工地上機器轟鳴、車來車往,車間內工人忙碌穿梭、勁頭十足,將人一下子從嚴冬帶入火熱的創業創新環境中。  民樂生態工業園作為首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就業示範基地及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模式,堅持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雙向發力,狠抓基礎配套、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升級,以創新驅動為引擎,為工業經濟增強動力,激發活力。
  • 「十三五」開啟民樂生態工業園區經濟新圖景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勾畫新藍圖,出臺新舉措,努力探索創新驅動的新路徑。,在園區建設、產業集聚、挖潛改造、招商引資、投資融資、創業創新、服務保障7個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設大園區、發展大企業、培育大產業,激發新動力、打開新局面、推動新發展,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學校綜合樓室外管網、硬化、綠化及校門門房工程...
    一、項目編號   MLZC201216-089   二、項目名稱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學校綜合樓室外管網、硬化、綠化及校門門房工程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 供應商聯繫地址
  • 走進張掖民樂生態工業園區 探索戈壁農業發展之路
    原標題: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戈壁農業發展紀實  國際在線縣域經濟頻道消息:寒冬時節,地處祁連山下的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天氣明顯轉涼,然而走進位於該縣生態工業園區的張掖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態示範項目建設基地,仍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冬日裡的茫茫戈壁鋪開了另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
  • 民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力
    甘肅張掖網民樂訊(張掖日報融媒體記者 鄧永德)民樂縣立足生態工業園區區位及資源優勢,不斷加強完善園區交通、學校、醫療衛生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園區承載力,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產業布局、拓展發展空間,不斷提高園區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目前金山中心衛生院、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學校等都已建成投入使用
  • 甘肅民樂:趕編「中國結」喜氣迎新春
    1月6日,甘肅民樂生態工業園區的巾幗扶貧車間內,編織女工正在緊張忙碌地抓緊編織中國結,供應節日市場,喜迎新春。連日來,在甘肅民樂生態工業園區的巾幗扶貧車間內,一捆捆線繩經過編織女工的巧手,成為一幅幅寓意美好、造型各異的中國結。
  • 民樂金融企業賦能生態宜居搬遷工程建設加速
    自民樂縣生態宜居搬遷工程實施以來,農業發展銀行民樂縣支行始終不忘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初心,堅決履行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使命責任,全力助推該縣生態宜居搬遷工程加快實施。  該行積極介入,主動向政府主管部門宣傳農發行在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方面的優惠政策,抽調業務骨幹成立金融服務小組,結合生態宜居搬遷項目特點和需求量身打造個性化融資方案,向上級行爭取辦貸「綠色通道」和融資優惠條件。同時,克服疫情影響,主動對接和協助承貸企業完成貸前條件落實,按項目施工進度及時投放信貸資金,積極推進項目復工復產,有效減輕疫情影響,助力項目按預定工期正常施工。
  • 張強調研黃龍縣生態有機肥廠、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張強調研黃龍縣生態有機肥廠、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2021-01-07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林全力打造特色生態工業園區
    始終堅持「工業與旅遊融合、園區與城市共促」的發展原則,石林工業突出生態、環保等特點,立足高起點、堅持高標準,科學合理規劃建設生態工業集中區。近年以來,石林生態工業集中區(以下稱「石林工業園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建設具有一流機制、一流環境、一流要素、一流績效的生態工業集中區開發建設,園區規模效應逐步顯現,檔次水平不斷提升,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
  • 每日一語:歲月靜好,不負春光,不負流年
    歲月靜好,你我安然,不負春光,不負流年。有人說,歲月如霜,今夜朱顏,明朝白髮。有人說,歲月如風,終謝了林花春紅。人生如此匆匆,途中會與很多人相遇又相離,不過有的人只是擦肩而過,有的人卻註定再次相逢。人生的風景誰也看不懂,讀不透,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不迷失方向。人生不必大富大貴,一家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當歲月輾轉成歌,風霜染上頭髮,曾經艱難困苦的經歷,都成為人生最寶貴的回憶,讓我們邁向成熟與堅強。你若不傷,歲月無恙。走過山高水長,嘗盡人間百味,守望生命最初的美好。
  • 陳呂軍:建設工業領域生態文明 推進工業園區綠色發展
    2019年6月10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以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京聯合舉辦「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暨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臺第四屆年會。作為本次年會的專題會議之一,工業園區水汙染防治與綠色發展案例專題會於當天下午召開。會議特邀嘉賓清華大學陳呂軍教授作了題為「建設工業領域生態文明,推進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的主旨演講。
  • 「絲路源點•創聚䴉鄉」 青年「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在洋縣落...
    此次大賽由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漢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漢中市科學技術局指導,南開大學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陝西理工大學、中共洋縣縣委及洋縣人民政府主辦,其主旨是聚焦「一帶一路」,推進校地合作,依託創新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 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研究
    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簡稱「第三方治理」)是傳統汙染治理模式的創新,是排汙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託專業化的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汙染治理的一類治汙模式。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以環境公共設施、工業園區為重點,推動第三方治理從試點探索向實踐應用深化發展。
  • 福星寶寶陪你——不負春光與時行!
    你是否已經有了「不負春光」的目標和計劃?而在準備開啟新一年的「播種」前,先看看這些關於收穫的小故事吧。那些努力與幸運的完美組合,是我們前行路上的最佳範本!有人「播種」了汗水,收穫了健康。在強大的自律中,享受到了人生最大的財富。
  • 選擇民樂 睿智睿明
    ,他們不學鋼琴小提琴,鍾情二胡三弦等民族樂器,並已小有所成。目前,王睿瑩已經考取了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用她自己的話說,將會在民樂的路上走下去,「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現民樂的魅力。 」青島姑娘三年學藝回饋家鄉    三年前為了學習民族樂器三弦的劉雯睿離青赴京,如今學有所成,她將要在家鄉舉辦自己的第二場獨奏音樂會了。
  • 寧波高新區創新創業園:黨代會為創新創業帶來暖風
    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後五年,突出創新強省,增創發展動能新優勢的目標,同時又提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任務。  省黨代會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和謀劃,讓寧波高新區(新材料科技城)創新創業園的科技從業者們倍感振奮。
  • 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新區成立
    喻雲林在講話中指出,成立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是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實現產業、人才、技術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動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要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原始創新動力,推進企業、高校等科研力量相互協作,集中資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塑造創新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