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娛樂業特別發達。朝鮮族本來就能歌善舞,普通的聚會都會自娛自樂一段,藝術的基因扎得很深。韓國以舉國力量發展娛樂業,人民群眾創作熱情高,娛樂業自然發達。
在亞洲國家中,韓國工業化開始比較早,城鎮化水平很高,70%的人口居住在首爾都市圈和釜山都市圈,首爾的人口甚至超過北京。城市傳媒發達,娛樂產品消費能力強,再者韓國人口密度大,都成為娛樂業快速發展的刺激因素。
韓國國土小,娛樂業生產的產品多,向外拓展是必然的。受香港娛樂輸出的影響,韓國政府大力支持娛樂業,成批的藝人、音樂、電視劇被生產出來。1990年韓國言論和文化解放,政府確定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是立國之本。
韓國人的韌性還是很厲害的,造船、手機、電子、汽車,都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娛樂產品也一樣,韓國娛樂快速佔領中國、日本等周邊國家,主要輸出韓劇和音樂。娛樂產品的附加值很高,音樂和電視劇帶動了化妝品、整容、服裝、旅遊等相關產業,帶動就業的效應是傳統製造業的2倍。韓國文化產業的出口創匯能力,僅次於汽車,娛樂業對GDP的貢獻超過15%。
韓國音樂的代表作品是狐步舞,也就是伴著音樂跳舞,在20世紀末演化成K-POP,K是韓國的意思,POP是流行音樂,與日本流行音樂、華語流行音樂構成亞洲三大音樂。韓劇大家都很熟悉,主要是苦情、催淚,《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大長今》、《來自星星的你》,多數中國人都熟悉劇中的主角。
韓國藝人普遍生命周期較短,一個重要原因是整容,造成觀眾臉盲,韓國整容業貢獻了4%的GDP。第二是工業化生產,相似度很高,藝人很容易被「後浪」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