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自此以後,大漠以南再無匈奴足跡

2021-01-09 漢周讀書

公元前119年春季,漢庭調集全國精銳戰騎十四萬,步兵十萬,同時匯集了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前將軍李廣、校尉公孫敖、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校尉李敢等幾乎全國所有名將陳兵邊境,朝廷命令一下,幾十萬大軍全線出擊,這便是著名的漠北會戰!

漠北會戰是為了徹底掃除匈奴的威脅,因此衛青、霍去病為首的漢軍名將幾乎全員參加。

戰役一開始,衛青和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

衛青命令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包抄匈奴,自己親自率領精銳戰騎出塞一千多裡,與匈奴單于主力遭遇,恰時這時大漠颳起大風,雙方萬餘人廝殺在一起。

最終衛青擊潰匈奴,這時,漢軍左校捕到俘虜,知伊稚斜單于已逃脫,急報衛青,衛青得知後率領主力繼續追擊匈奴單于,沿途相繼打垮匈奴數部,最終將匈奴主力全線擊潰。

取得了擊潰匈奴近五萬人的輝煌戰績,獲得了漠北會戰的第一次大捷!

另一路,霍去病率軍出代郡後,北進2千餘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糧草器械補給源源不斷。

漢軍一路北上,與匈奴左賢王部遭遇,霍去病隨即指揮漢軍對匈奴發起極其猛烈的進攻。

因為霍去病統率的皆是漢軍精銳中再經過優先挑選的敢力戰深入的戰士,匈奴軍隊很快被打的大敗。

漢軍俘獲王爵3人,將相共計83人,同時擊潰了數十萬匈奴大軍。

匈奴左賢王率親信棄軍逃走,霍去病揮軍追殺,至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得勝而回,這便是歷史典故封狼居胥!

唐朝詩人盧綸更有詩讚曰:「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指的就是此次會戰,漢軍自此兩路全線告捷!

漢朝此戰戰勝匈奴,打通了到塔裡木盆地及中亞的商路,再次保障了漢朝對絲綢之路的控制。

同時也將河西走廊收入版圖,對漢朝和匈奴的格局更是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以至於結束了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

北匈奴滅亡,南匈奴歸附稱臣。

自此以後,大漠以南再無匈奴足跡!

相關焦點

  • 詩詞| 塞下曲·其三 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唐代: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譯文及注釋譯文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竄。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時間為冬季,又烘託出了戰前的緊張氣氛。  「單于夜遁逃」,敵人夜間行動,並非率兵來襲,而是借月色的掩護倉皇逃遁。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我軍的必勝信念,令讀者為之振奮。
  • 關於月亮的詩句: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出自唐代詩人盧綸的《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賞析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徵戰。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
  • 對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與華羅庚質疑的解析
    對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與華羅庚質疑的解析近日看到一篇分析盧綸《塞下曲》第三篇(月黑雁飛高)的文章,作者好像是一位語文老師,認為給學生解釋不清楚這首詩,同時列舉出數學家華羅庚也曾經質疑過這首詩的合理性。
  • 月黑雁高飛,欲將輕騎逃,單于只說了:「大雪滿弓刀」,耀人的美
    月黑雁高飛,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逃,大雪滿弓刀。他提筆寫下這四個字,放下了筆,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一般,抬起手,籠在口前,細細的哈了一口氣。片刻,手心裡的溫暖散去透骨的寒沁入骨髓,仿若桌案上的一點如鬥燈光也要被凍成冰坨一般。雪,越下越大。
  • 月黑大雁怎飛高
    而讀之三「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卻覺著詩雖氣度不凡,但其中多處費解,似不合事實與情理。  斯時山西《名作欣賞》剛剛創辦。我鬥膽對盧綸《塞下曲》之三寫了一篇短文質疑,並寄往該雜誌編輯部,卻石沉大海。過後想想,是不是自己年少,理解浮淺,文字稚嫩,太過輕狂。這詩已傳了一千多年,蘅塘退士都編選在《唐詩三百首》裡了,你敢不知天高地厚,提出疑義?
  • 「月黑雁飛高」存在邏輯錯誤嗎?
    「月黑雁飛高,單于也循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首詩是組詩《塞下曲》的第三首,出自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的盧綸之手,詩中描述了軍旅氣象,雄偉豪放,充溢著英雄的氣概。但是加以邏輯推算,便會發現詩中似乎存在著邏輯矛盾。最早提出質疑的是我們的大數學家——華羅庚。
  • 中華詩解|盧綸《塞下曲》:釋疑華羅庚之問——月黑怎知雁飛高,大雪...
    (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七) 盧綸是一位邊塞詩人,《和張僕射(yè)塞下曲》六首是其代表作,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三首: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寫的是大唐將軍準備率兵追擊敵人的情景:一個漆黑的夜晚,大雁在高空中向南飛去,敵軍的首領帶著軍隊偷偷地逃向了遠方。
  • 匈奴單于阿提拉覆亡羅馬帝國 被稱為「上帝之鞭」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的記載,公元前209年,也就是劉邦受楚懷王之命西徵滅秦的前一年,冒頓單于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頭曼。頭曼本想廢掉冒頓,把他送到月氏國做人質。剛到了月氏國,頭曼就向月氏國發動了攻擊,明擺著是要置冒頓於死地。冒頓偷了匹快馬,僥倖逃回匈奴。回來後,頭曼不動聲色,讓他做了萬騎之首。冒頓於是製造了許多鳴鏑,用來訓練騎射。鳴鏑由鏃鋒和鏃鋌組成,具有攻擊和報警的用途。
  • 描寫大雁的4首著名唐詩,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描寫大雁的4首著名唐詩,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1、《塞下曲》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首詩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前後,原名為《和張僕射塞下曲》。原詩共六首,這是第三首。這首詩寫戰爭的勝利和艱苦,語言精煉,剪裁巧妙,表現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精神。
  • 30首含「飛」的經典古詩詞名句回顧,玩「飛花令」用
    「飛」的「飛花令」,是不是有點小拗口。估計這個詞玩的也較少,不算太高頻。30首含「飛」的經典古詩詞名句回顧,都是耳熟能詳的。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 【新發雲學堂•線上開課】5月26日四年級課程
    坤:kūn(乾坤、坤角、扭轉乾坤)單:chán(單于)dān(單獨)shàn(單姓)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塞下曲【唐】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注釋】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月黑:沒有月光。單于:匈奴的首領。這裡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遁:逃走。將:率領。
  • 漢武帝劉徹,為何搬空國庫,也要派霍去病和衛青去與匈奴人死磕
    匈奴人在霍去病的連番打擊下,失去了對於河西地區的統治力,自此漢人第一次佔領下了河西地區,中原和西域的道路由此打通,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也由此而來。而且另一方面來說,匈奴人失去了河西地區,也就不能再想從前那樣肆無忌憚的掠奪西域等地的資源,勢力大減,不可一世的匈奴人終於體會到了恐懼,在他們的歌謠裡面這麼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 西漢李廣利歸降於匈奴,死後匈奴天氣卻變得很惡劣,至今無解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雖然這是幾百年後唐朝詩人王維的詩歌,然而在公元前206年,帶領數萬殘兵敗將的李廣利,在敦煌塞外的茫茫戈壁灘上,每天所看到的塞外情景,和後世王維所描繪的景象是一模一樣。那一刻,他或許會想起遠在千裡之外長安城裡的妹妹吧?落到如今這種進退維谷的局面,全部都是自己那個妹夫剛愎自用所造成的。
  • 為什麼匈奴在漢朝以前被牢牢壓制,而西晉以後,卻肆意猖獗呢?
    匈奴,就像中原王朝心中的一隻牛蠅,整天圍著你轉,時不時的在你身上叮一下,讓你很難受,當你伸手想拍死它的時候,它卻飛得無影無蹤,但等你疲憊的時候,它又飛回來,繼續著它的騷擾。匈奴,就是這樣一支讓中原王朝頭疼不已的遊牧民族。為了它,中原的皇帝們,很頭疼!
  • 並非害怕匈奴威脅
    漢武帝接到且鞮侯單于的信以後,表示小夥子不愧是年輕人,覺悟就是高,為了表彰且鞮侯單于這種徹底屈服的態度,他決定派出使者給匈奴送去大量禮物,並且護送路充國等人歸來。中郎將蘇武作為正使,副中郎將張勝與自行應召的常惠作為副使,又臨時招募了一百多人,組成了一個大漢出使匈奴外交團,浩浩蕩蕩地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