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成品魚缸一般都把觀賞面做的很大,整體計量魚缸體積很大,往往忽略魚缸寬度的忽略,有些魚缸把寬度做的很窄,看著體積很大,好多魚放進去確出不了狀態。今天我們來聊聊自己親身的經歷,給魚友一些實用的個人經驗。
市場上無論底濾缸還是上濾缸,有些做到了90釐米甚至1米多的高度,在視覺效果上造成了魚缸大的印象。這其中有些魚缸的寬度只有30多釐米,當使用中發現很多魚養不了或養不大。根據以往的水體是長寬高算法,1升水養1釐米魚的經驗就有些不適合這種魚缸了。魚友一般選擇這種大缸主要都是餵慈鯛等中型魚,像地圖,金剛鸚鵡等,由於中型魚一般在30多公分,所以魚缸寬度就影響了魚的正常生長。
我的經驗是先想好養什麼魚再決定養什麼缸,這就是好多魚友家裡開了很多缸的原因,比如養水草的草缸,養蝦的蝦缸等,還有很多流域鮮明的南美缸、黑水缸等。當你喜愛某一種魚開始飼養,一般都是從金魚或鸚鵡魚開始養起,如果長期飼養這類魚建議魚缸寬度在40釐米以上。根據魚的大小來選擇稍寬10釐米多的魚缸。
如果是錦鯉,其實不建議在魚缸飼養,從古代到現代的培育繁殖觀賞面還是從上往下觀賞,所以側面的花紋與色彩就不是那麼美觀。再加上錦鯉可以長到60釐米左右,建議飼養在池塘或是寬度在1米的魚缸中。同理,如果魚的高度比較高,比如神仙魚尤其是埃及神仙、斯卡神仙等建議高度按成魚體長(魚鰭也算在內)的2倍以上來定高度,這裡說個參考值吧,七彩神仙一般在50釐米以上高度,埃及建議在60以上高度。
魚缸除了考慮體積,還應該結合自己所養定的魚體型。接著選擇符合的魚缸,尤其注重寬度,對大型魚如火箭、龍魚、鴨嘴、招財等大型魚,如果是幼魚可以暫時寄養在小魚缸裡,但應考慮好以後的體型,以防再次換缸。針對小型魚類如果不造景而魚只體型數量確很少時,小型魚類對深缸或大水體的狀態會變得膽小,應適當延長觀察期,以便區分魚病與恐懼的區別,避免盲目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