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米標準魚缸為例,各種常見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數值有一定浮動

2020-11-25 騰訊網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飼養觀賞魚有三大注意要點,這三大注意要點一定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就是魚缸的水體大小,一個就是魚缸的過濾系統和水質,另一個就是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投餵量。

如果我們把這三個條件分開來看,去談論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根本就不會有具體的答案,即使把這三個要點全部綜合起來,還會有主人想要達到的欣賞效果、混養原則、觀賞魚的不同成長期等諸多因素限制。

我們只以比較標準的長一米,寬40釐米,水位高40釐米的魚缸為例,物理過濾以兩層白棉、兩層生化棉為主,生化過濾佔到魚缸水體的十分之一,水泵功率以每小時循環八次水體,來大體計算一下一些常見觀賞魚的飼養密度。

一、各種小型熱帶魚

這個魚缸的蓄水量大約就是150升水,我們不能按照最大的量來計算魚缸水體,可以適當減少一些來計算,因為水體還有可能蒸發,過濾槽裡的水體就不要再計算在內了。

對於大多數的小型觀賞魚而言,我們還是不要去講幼魚了吧,因為大部分的小型觀賞魚,魚店裡售賣的都是亞成體或者成年魚,即使它們長大了也不會增加太多的有機物或者耗氧量。

這些小型熱帶魚,我們比如說孔雀魚、燈科魚、迷你鸚鵡魚、紅箭瑪麗魚之類的,總而言之成年魚的體長最大在10釐米以內吧,可能紅箭和藍曼龍能夠大點,對於這些小型魚,我們是可以按照一公斤水、一公分魚來計算飼養密度的。

換而言之就是說,假如我們的魚缸裡有150公斤水體,對於體長一釐米的成年小型觀賞魚,在過濾和水泵功率全部配合到位的情況下,可以最多飼養150條,如果是兩釐米的成年小型魚,那就要減半處理,也就是70條左右。

如果是體長5釐米的成年小型魚,就只能飼養30條了,150升水的情況下,這裡還沒有減去魚缸里舖設的底沙、假山、水草、反氣舉、水妖精等障礙物所佔用的水體。

二、成年鸚鵡魚

我們還是以這個一米的魚缸為例,一般的成年鸚鵡魚的體長都在10釐米以上,這裡指的是最為普通的鸚鵡魚,如果加上尾巴,有的可能達到12到15釐米,當然了也會有很多的大型鸚鵡魚。

我們就以12釐米左右的鸚鵡魚來說,在這個一米的魚缸裡,最多也就是飼養8到10條,這已經是很多了,如果數量再多,我們要麼在水質管理上就要費勁,要麼在投餵量上就會有損失。

我們別忘了,鸚鵡魚的增色幾乎全靠魚飼料,一旦投餵量上不去,那麼鸚鵡魚的發色就不會很好,而且鸚鵡魚還要高溫飼養,這個也是為了發色,水溫越高,水中的含氧量越低,在水質上就越難以處理,所以說這個飼養密度就是最為省事合適最合適的了,甚至於說已經略微有點多了。

很多魚友認為,我一開始飼養的鸚鵡魚只有六七釐米,多養點其實也沒有問題,這個養魚老道是不提倡的,除非是長大以後再去換缸,否則的話都是些未來的難題,包括了投餵過量,魚缸的水質發紅、發黃,都是因為飼養密度大的原因。

三、地圖魚

鸚鵡魚和地圖魚比起來,那可是天差地差,因為地圖魚不但是個體超大,而且攝食量巨大,對於水質的破壞度極大,成年的地圖魚個體可以長到30釐米甚至更大。

所以說,對於地圖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另眼看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按理說成年的地圖魚,在一米的魚缸裡飼養三條基本就是滿員了,但是如果我們剛開始飼養的就是三條小地圖,這個魚缸就會顯得太空了,一般的小地圖就是個六七釐米大,三條地圖扔到魚缸裡,幾乎是看不到魚。

這就在於我們魚主人的自行選擇了,到底是根據小魚苗的個體來定飼養密度,還是根據它們成年後的個體來定飼養密度,這就是魚主人自己說的算了。

四、地圖、鸚鵡、招財

一般的在一米的魚缸裡,地圖、鸚鵡、招財混養,這種混養模式很常見,大多數都是從小壓成養起,那麼我們可以選擇飼養六到八條鸚鵡魚,加上一到三條地圖魚和一條小招財魚的模式。

總而言之,寧少勿多,以便將來比較好處理,還有的魚友會想到,自己的飼養水平不是太高,我們提前準備多一些,是不是也可以?

這是為了幹嘛呢?預備好有死的啊,中間不慎身亡的。

哈哈,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數量上最好還是以上述的最多數量為限。

實際上我們飼養的越少,它們越不容易患病,也不容易死亡,相反的我們如果備用的太多,由於飼養密度過大,反而容易出現魚兒死亡的現象。

那麼,假如說不是一米的魚缸,而是一米二的魚缸,魚缸寬度夠用的話,比如說50釐米的寬度,水位高也在50釐米左右,我們還可以加上一條銀龍魚,大致上就是這麼回事。

五、燕魚、七彩

燕魚比較喜靜,而且在個體上沒有七彩大,我這裡指的是普通的燕魚,那麼按照成年燕魚的飼養量,一米的魚缸裡最多飼養10條,如果有成對的,我們要及時往繁殖缸裡去分缸。

成年七彩,如果是高身、劈頭、立蛋型的品種,一米的魚缸裡還是以8條為宜,它們成年之後也會有打鬥,如果是不想繁殖的,飼養密度可以適當加大,如果是想要繁殖,8到10條就是最大量,還是出現成對的就要及時分缸,如果是普通的個體較小的七彩,可以酌情增加,最多以12條成年七彩為限。

至於小魚苗,還是參考小型觀賞魚的飼養密度,隨著不斷長大,不斷分缸。

六、金魚、錦鯉

如果是泰獅金魚,成年個體可能是金魚當中最大的,體長都在20釐米以上,一般的一米魚缸裡只能夠飼養4條,最多6條為準,一般的是養不下的。

蘭壽金魚的成年個體可以飼養6到8條左右,而且藍壽金魚並不適合這樣的高度魚缸,最好是水位低、寬度大的魚缸較好,開口敞亮。

因為金魚不但是耗氧量巨大、食量巨大,而且不喜歡強大的水流,因此飼養密度還是越低越好,草金魚可以適當增加,但是也要看個體的大小,如果是20釐米以上的草金魚,一米的魚缸裡也不要超過8條。

至於錦鯉,最好不要在少於一米二的魚缸裡飼養,它們的個體無可限量,具體情況只能是依據金魚或者草金魚的個體飼養密度相對來斟酌飼養了。

以上數據只是一個參考值,用來給各位魚友借鑑,具體情況應該以水質和觀賞魚的狀態為準。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常見幾種冷水觀賞魚的飼養水位和飼養密度,我們該如何掌握?
    一位魚友發來評論,讓我有時間把幾種常見冷水魚的飼養密度和水位高低大概介紹一下,這個問題按理說也沒有什麼比較固定的答案,主要的,還是要看我們魚主人自己的飼養心理,到底是想要去精養這個觀賞魚還是去粗放養殖。
  • 魚缸過濾,按照普通飼養密度設計,而新魚友按照最高密度飼養
    但是,這樣的上濾魚缸,市面上常見的,最大的也就是一米,基本上還是以80釐米以下的各種小型魚缸居多。這樣的過濾系統如此薄弱的魚缸,誰讓我們去飼養鸚鵡、地圖、龍魚、錦鯉這些中大型魚的?當然水質玩不轉了。我也不是賣魚缸的商家,也沒有必要替誰說好話,但事實就是如此,這些底濾魚缸的過濾系統都是按照普通的養魚標準設計的,絕對可以養出一缸好水的,只是我們在飼養密度和養水環節上出了問題。
  • 飼養觀賞魚,應該選擇多大的魚缸為好?是要考慮很多因素的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關於飼養觀賞魚的魚缸選擇,目前大部分都是以超白魚缸為主,只要是觀賞魚不跳缸,不必加溫,那就可以不必增設魚缸蓋,如果情況反之,可以考慮購買帶蓋的生態魚缸。對於魚缸形式的選擇,在此不做探討,因為會與個人喜歡有關。
  • 把地圖魚等中型觀賞魚,飼養在小於60釐米的魚缸裡,一定矛盾重重
    比如說一個四、五十釐米的小魚缸吧,可能一開始我們只是飼養鬥魚或者草金魚玩玩,等把它們養死了之後,再去換成金魚或者各種小型熱帶魚,等到它們再次死亡之後,還有可能換成錦鯉,最後等到全部玩完了,我們有可能就會把眼光盯上了中、大型熱帶魚了,這都些很正常的現象,不知道各位魚友有沒有這個經歷?
  • 計算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有公式也有技巧和觀察,如何準確判斷?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大部分新魚友之所以飼養不好觀賞魚,唯一的最不容易掌握的問題,可能就是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了,無論是我們的過濾系統多麼完善,也不管我們的水質如何符合標準,只要是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一大,什麼問題都是問題了。
  • 觀賞魚飼養密度很低,為什麼水質還是調理不到位,有這種可能嗎?
    可是如果說我們的觀賞魚飼養密度本來就不大,而且魚缸裡還配備有一定的過濾系統,這個魚缸的水質依然還是調理不好的話,那麼絕對是我們在某些操作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所以說,當我們飼養觀賞魚,魚缸的魚兒飼養密度本身就比較低的時候,就不要去把所有的重點都放在生化過濾或者硝化細菌的問題上去了,至少可以說明,在這種方式飼養觀賞魚的開缸初期,即使魚缸裡沒有生化過濾系統,這個魚缸水質我們照樣也能玩得轉。那麼遇到這種情況,它的問題到底會出在了哪裡呢?
  • 常見觀賞魚可分三類,每類對應飼養難易程度及「養水」標準在這
    首先咱們這個養水要分情況,因為不同的觀賞魚它們的體質,習性,包括對水質的適應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看一下我們飼養的是什麼樣的觀賞魚,才可以確定我們的水要培養到什麼程度才可以更適合它們生長。這裡我們把大題水族觀賞魚市場上面的各種比較常見的觀賞魚分為三類。
  • 魚缸太小飼養觀賞魚,最為重要的只有一條原則!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飼養觀賞魚即使我們水質調理的再好,魚兒飼養密度過大也會成為最終的隱患,雖然養魚老道只是飼養了兩個小魚缸的普通觀賞魚,但是五一假期哪也沒去,在家裡忙著給魚缸減密。三、飼養觀賞魚一定是密度問題大於水質和濾材1、很多魚友之所以魚缸的水質總是調理不明白,大多數的最終原因還是出在了飼養密度上,這才是小魚缸飼養觀賞魚最為重要的一點。
  • 什麼是觀賞魚合理飼養密度,如何判斷,密度過高如何處理?
    ,不應該看公式,而應該看水質和目前觀賞魚的現狀有很多新魚友一直在問:是的,我們知道自己魚缸裡的觀賞魚密度已經很大了,但是,請你告訴我,什麼樣的飼養密度才算是合理的呢,不是有一個什麼公式嗎?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到底合不合適,一定要靠我們多方面的觀察才可以斷定。
  • 這些觀賞魚,都不適合在較小型的觀賞魚缸中飼養!
    一般來講,我們把各種小型的卵胎生觀賞魚、燈科魚等,都會列入小型魚的行列,魚缸長度在80釐米以下的魚缸,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小型魚缸,在這些魚缸當中,飼養中大型魚,特別是冷水魚的,就一定要小心。4、善於打鬥的中大型觀賞魚,這類的觀賞魚其實有很多很多,包括了大部分的慈鯛科觀賞魚,比如鸚鵡、地圖、菠蘿、銀龍等等這些常見的中大型觀賞魚,它們基本都不適合在小於80釐米以下的觀賞魚缸中飼養。
  • 魚缸裡放幾條魚,才算正常密度
    陽光在屋裡反覆折射,又透過玻璃,照在水草跟鱂魚身上,於是魚缸的通透感,鱂魚如凝脂一樣的質感,水草深深淺淺的綠色塊,跟光影反覆交疊,會讓人心情舒暢,在枯燥的現代化城市裡,靜謐溫雅而有意境。但等你看到更多好玩的觀賞魚,或許不會甘心一直守著這口小魚缸,甚至你經常會覺得,自己值得擁有一口大一點的魚缸,好看一點的魚。
  • 飼養不同的觀賞魚要選擇不同的過濾形式,到底該參考什麼標準?
    2、飼養密度觀賞魚的飼養密度當然是我們應該考慮到的因素,如果是飼養密度過大的話,我們的過濾系統必須要相應的加大,有的魚友可能在魚缸裡不僅僅添加有一套過濾系統。我們比如說上濾系統的濾槽和反氣舉的組合,下濾系統的濾槽和造浪泵的組合等等,這些都是要去根據我們過濾系統的效果和魚兒的飼養密度以及投餵量來決定的。如果觀賞魚的飼養密度過低,我們在水質上能夠自主調控,那麼也是可以不用到任何過濾系統的,並不是說飼養觀賞魚就一定需要過濾系統。
  • 小於60釐米的魚缸裡少量飼養些中型觀賞魚,這種飼養方法可行嗎?
    我們就以60釐米以下的為限,80釐米以上的勉強算是大魚缸了,一般的70釐米的魚缸市面上並不常見。也就是說只要是60釐米及以下的魚缸,至少中大型熱帶慈鯛科的大部分觀賞魚,我們都不要去飼養,很小的小魚苗例外。
  • 哪些觀賞魚可以裸缸飼養、不必造景?可以選擇的品種有很多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有些品種因為欣賞角度不同和繁殖、打鬥、情緒壓抑的需要,可以進行適度造景的,比如說以下各種:原生魚缸、南美慈鯛造景缸、三湖造景缸、短鯛造景缸、飼養小型觀賞魚的草缸等等。
  • 新魚友養魚,最好是選好了想要飼養的觀賞魚品種,再去購買魚缸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前幾天有一位魚友問養魚老道,如果是我的話,想要購買新魚缸,是隨意看好一個魚缸就買,還是首先定好自己想要飼養什麼觀賞魚以後,再去根據觀賞魚的習性和大小,來選擇魚缸呢?
  • 哪些觀賞魚比較皮實,如何界定觀賞魚比較容易飼養,有什麼標準?
    所以說,如果我們單從觀賞魚的品種上來界定它們的飼養難易程度,這個問題就不是那麼絕對了,這個與我們飼養觀賞魚的條件準備、選魚和觀察力都會有一定的關係。不過相對來講,有些觀賞魚是大多數初學者都認為比較容易飼養的,這些觀賞魚會有如下的一些特性:一、大多數魚店裡最為常見的品種,基本上都很容易飼養很多魚友對於魚店可能會有一定的誤解,認為魚店裡反反覆覆都是那些所謂的垃圾品種,為什麼魚店裡就不能進一些,我們平時不怎麼常見的
  • 為什麼這麼容易飼養的觀賞魚,在50釐米的小魚缸裡很容易死亡?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今天一位魚友購買了一個長度為50釐米的小魚缸,聽說小小的三湖魚最容易飼養,所以就準備用這個小魚缸來飼養一群小雜鯛,於是來諮詢養魚老道,到底可不可行?
  • 飼養什麼樣的觀賞魚,魚缸裡會比較的乾淨?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飼養觀賞魚最為重要的當然是魚缸裡的水質了,如果能夠達到一個空氣魚缸的狀態,我們欣賞起來一定會感覺到神清氣爽,但是世界上好像還沒有什麼觀賞魚,能夠養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所以魚缸裡的乾淨程度只能是相對而言了。
  • 魚缸過濾形式選擇,應該注重實效,我們不管個人手工愛好的問題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關於飼養觀賞魚,魚缸各種過濾形式的選擇問題,目前來說已經到了一種:另諸多新魚友眼花繚亂、根本無從下手的地步了。
  • 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再說了,我看你有的魚缸裡飼養密度也不低啊,也見過你平時的投餵量,那個投餵量比起我的投餵量要大很多,怎麼可能有效保證住所有魚缸的水質呢,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秘訣?還有就是,如果我們長期不換水的話,是不是一檢測水質,魚缸的各種指標都會超標?我看你檢測了很多次,都是數值爆表了,為什麼你的觀賞魚也沒有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