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是古人對黃道圈恆星的一種劃分方法,其劃分依據是月亮28天繞黃道一圈,日行一宿,是謂「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各自有自己的名稱,分別是:東方七宿角、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二十八宿的命名,也都是有依據的,那就是各個星圖的連線,比類像物。
一、東方七宿
角宿
角宿兩顆主星,一顆視星等為1.04,一顆視星等為3.38,一明一暗,看上去一大一小,頗像牛角形狀,故名。
氐宿
古人將手掌分為兩部分,大拇指對應的那部分成為「高」,四指對應的那部分成為「低」。
氐宿所象形的,正是手掌低的那部分。
亢宿
《爾雅》載:「亢,鳥嚨。」亢的本意,即是鳥啼叫。
鳥啼叫時,嘴巴張開,一頭大一頭小,亢宿所象形的,正是此意。
房宿
房,通舫,古代的一種船,上大下小,兩頭翹起。
心宿
心宿三星,頗像心臟外弧形,故名。
尾宿
箕宿
二、南方七宿
井宿
井,其象形並非我們所熟知的水井,而是鹽井上的井架。
井宿,其連線頗像鹽井井架,故名。
鬼宿
《禮記》載:「人死曰鬼。」鬼字象形了死人的三大特徵:直聳的頭髮、臉上的冪巾、屈膝葬。
鬼宿,其連線象形前兩大特徵,故名。
柳宿
星宿
星,其最初象形的是一種草——戴星草。
星宿連線,頗像戴星草,故名。
張宿
《說文解字》載:「張,施弓弦也。」張,就是拉弓弦。
翼宿
軫宿
《說文解字》載:「軫,車後橫木也。」軫,大致相當於今天車後座的靠背。
三、西方七宿
奎宿
《說文解字》載:「奎,兩髀之間。」即今天俗稱的胯骨之間上平下尖、像尺子一樣的部分。奎下為圭,圭的本意即是尺。
奎宿之連線,頗像胯骨之間的形狀,故名。
婁宿
婁,通簍,即背簍。
婁宿三星,連在一起頗像背簍頭頸,故名。
胃宿
《史記 天文志》載:「胃為天倉。」胃在古代除了指身體消化器官外,還指儲存糧食的糧倉。
昂宿
《類篇》載:「昂,日升也。」昂,就是日出。
昂宿七星,一星居高,頗像太陽;其餘六星頗像起伏的水面;合在一起,是謂「昂」。
畢宿
畢,古代有一種意思指長柄網兜。
觜宿
《說文解字》載:「觜,鴟舊頭上角觜也。」觜,就是角鴞頭上的毛。
參宿
古代有一種鼓,叫做「參鼓」,參宿,外形頗像此鼓,故名。
四、北方七宿
鬥宿
牛宿
女宿
女,本意指織布行業,中間一豎象形布匹,周邊象形織布機上長形配件。
虛宿
虛通須,魚須之意。虛宿和旗下眾多星官合在一起,頗像長短不一的魚須,故名。
危宿
危是桅的本體字,指船帆。
室宿
室即房間。
壁宿
壁,在古代除了指牆壁外,還有一個意思,即是軍營中的瞭望塔。壁上觀,即在瞭望塔上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