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實力最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對戰列艦,結果卻出人意料

2021-01-09 老周新視野

深度

摘要:這是二戰中實力最為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竟然和堅船利炮的戰列艦不期而遇,海戰的經過可謂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這場被譽為美國海軍歷史上最輝煌篇章的海戰究竟是怎麼回事情樣?

這是二戰中實力最為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竟然和堅船利炮的戰列艦不期而遇,海戰的經過可謂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這場被譽為美國海軍歷史上最輝煌篇章的海戰究竟是怎麼回事情樣?

1944年10月25日拂曉,離日出還有幾個小時,位於菲律賓薩馬島以東海域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第77特混編隊第4大隊第3分隊的護航航母就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分隊司令克裡夫頓·斯普拉格海軍少將早早來到旗艦「方肖灣」號(USS Fanshaw Bay,舷號CVE-70)護航航母上的作戰指揮中心,監聽飛行員們和航母以及飛行員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在必要時候他也會直接通過無線電指揮飛行員們。

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第77特混編隊第4大隊第3分隊司令斯普拉格海軍少將

在第77特混編隊第4大隊的三個分隊中,第3分隊是位置最北面的,也就是最接近日軍慄田艦隊要通過的聖貝納迪諾海峽。而在美軍的整體作戰計劃裡,雷伊泰灣南面的蘇裡高海峽是由金凱德的第七艦隊負責把守,北面的聖貝納迪諾海峽是由哈爾西的第三艦隊負責守衛。而且第七艦隊得到通報,第三艦隊已經在昨天下午將慄田艦隊打得落花流水狼狽潰逃,當晚奧登多夫的艦隊又在蘇裡高海峽給了從南面來犯的日軍西村艦隊極為沉重的打擊,所以第3分隊認為自己是處在最安全的大後方。

第77特混編隊第4大隊是第七艦隊的護航航母部隊,是美軍岸基航空兵進駐萊特島機場之前,保護整個萊特島、雷伊泰灣地區上空安全的空中力量。他們不但要負責為萊特島上的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而且要為整個艦隊提供防空和反潛警戒,還要對外圍重要航道進行偵察,監控日軍艦隊動向,所以任務非常繁重。

25日一早,第3分隊按照計劃就要在日出前後起飛12架F4F「野貓」戰鬥機為萊特島上的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掩護,還要起飛4架F4F「野貓」戰鬥機和8架TBF「復仇者」魚雷機攻擊萊特島上的日軍陣地,再要起飛8架F4F「野貓」戰鬥為第3分隊提供空中警戒,最後還要起飛2架F4F「野貓」戰鬥機和4架TBF「復仇者」魚雷機進行反潛巡邏。由於護航航母上的地勤人員出色工作,僅僅只用了半小時就完成了這些艦載機的起飛,當天的第一波戰鬥部署大功告成,結束了各自工作的水兵們有的回鋪位休息,有的去餐廳吃早飯。

比爾·布魯克斯海軍少尉是「聖洛」號(USS St.Lo,舷號CVE-63)護航航母的「復仇者」魚雷機飛行員,他在5時45分起飛,此時距離日出的6時27分還有四十多分鐘,而且由於正值雨季,空中很多積雲,天亮的時間還要晚一些。

圖:最早發現日軍艦隊的飛行員布魯克斯

開始巡邏飛行不久,在距離航母西北方向大約30多千米,布魯克斯突然發現海面上有十多艘軍艦正在高速行駛!這一定是哈爾西的第三艦隊,後座的炮手喬治·唐斯也看到了軍艦,他禁不住喊道:「謝天謝地!這是我們的艦隊!」但很快布魯克斯心裡犯起了嘀咕,怎麼沒有看到航母,哈爾西的艦隊必然是有航母的,而且這些軍艦的輪廓也不太像美艦,畢竟布魯克斯是受過嚴格的日美雙方主要戰艦輪廓和航跡的識別訓練。他隨即降低了高度,想更仔細地看個清楚。塔式桅杆——那可是日軍大型戰艦所獨有的外部特徵,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日軍戰艦!布魯克斯的心猛然沉了下去,就像要證實他的判斷,日軍戰艦的防空炮火向「復仇者」猛烈開火,機身周圍立即布滿了高射炮爆炸的黑色煙團,布魯克斯猛踩油門,發動機驟然發力,衝過了防空火網。但是他此刻更擔心的是第3分隊的安全,因為日軍艦隊距離第3分隊還不到35千米了!也就是只有一小時的航程了!!

布魯克斯立即呼叫「聖洛」號護航航母:「在艦隊西北方向35千米,發現日軍水面艦艇編隊,4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以及10艘驅逐艦,航速20節,正向我艦隊駛來。」——此時是25日6時47分。

無疑,布魯克斯發現正是日軍慄田艦隊,由4艘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組成的強大艦隊,布魯克斯報告基本沒有太大的出入。斯普拉格第一時間收到了這份報告,但他顯然根本不相信,他認為飛行員看到的可能是哈爾西的戰列艦部隊第34特混艦隊,而這個愚蠢的飛行員打破了無線電靜默,反而暴露了第3分隊的位置。斯普拉格忍不住在無線電對這個飛行員冷嘲熱諷了一番,還要他報出名字。

布魯克斯對於無線電另一頭傳來的譏諷十分不滿,他不知道這些話是出於一個海軍少將還是海軍少尉,但這些話是真的刺激到了他。於是他駕機再次靠近日軍艦隊,自然又激起了一陣猛烈的高射炮火,他打開無線電開關,將隆隆的炮聲傳了回去,然後更明確地報告:「我看到了塔式桅杆,還有日軍的太陽旗,而且我發現的這艘戰列艦是我見過的最大的戰列艦。」

圖: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

其實,早在6時36分,第3分隊的無線電裡就監聽到了日語對話,但從無線電監聽人員到斯普拉格,都沒有意識到這是日軍艦隊已經逼近了,都以為只是萊特島上的日軍在進行無線電幹擾。

斯普拉格這才明白自己遇到了怎樣嚴峻的局面,第3分隊包括6艘護航航母,3艘驅逐艦和4艘護衛艦(美軍稱為護航驅逐艦),其中護航航母和驅逐艦的主炮是127毫米,最大射程1萬米,炮彈重量40公斤,而日軍4艘戰列艦,裝備的是356毫米、406毫米和460毫米主炮,射程超過3.2萬米,炮彈重量超過1噸!127毫米炮根本無法擊穿戰列艦厚實的裝甲防護,火炮對戰毫無勝算。雖然驅逐艦也裝備對戰列艦有致命威脅的魚雷,但魚雷最大射程不到1萬米,這也就是說如果驅逐艦要想發射魚雷,就必須要冒著日艦的猛烈炮火接近到1萬米距離,在日艦炮火下衝過2萬米距離,基本上就是自殺了。護航航母雖然有艦載機,但主要擔負對地攻擊和反潛作戰任務,主要裝備高爆彈和深水炸彈,只有少量穿甲彈和魚雷,而且飛行員大都沒有接受過對艦攻擊的訓練,即使有穿甲彈和魚雷,也很難取得戰果。

而第3分隊核心力量的6艘護航航母,和第三艦隊的艦隊航母、輕型航母截然不同,都是按照民船標準建造的,滿載排水量10200噸,艦載機只有區區28架,武備只有1門127毫米炮、4座雙聯40毫米高炮和12門單管20毫米炮。最大航速只有19節,和日軍的戰列艦巡洋艦對戰,可以說是打打不過,逃逃不掉,實力懸殊,甚至連招架之功都沒有。

在美國海軍裡,「護航航空母艦」(Escort Aircraft Carrier)是為了縮短建造時間,是按照民用船隻標準建造,船體結構、原料、管線都是採用民用標準,更沒有裝甲防護,所以美國海軍水兵就給護航航母起了很多綽號,如「吉普航母」、「西紅柿罐頭」等,來形容護航航母是沒有裝甲防護的薄皮大餡。由於連最重要的燃料艙和彈藥艙也都沒有裝甲保護,所以水兵就把護航航母的艦種代號CVE說成是「易燃的、易受攻擊的、可犧牲的」(Combustibl Vulnerable Expendable,首字母縮寫同樣是CVE),現在看來,這個玩笑式的定義竟然一語成讖,再貼切不過了。

圖:採用民用標準建造,沒有裝甲防護武

第3分隊的7200名官兵很清楚自己所面臨的處境,正如「塞繆爾·羅伯茨」號護衛艦艦長鮑勃·科普蘭海軍中校對全體艦員所說的那樣:「我們遇到了一支極為強大的敵軍艦隊,他們擁有4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以及十多艘驅逐艦。這將是一場敵眾我寡實力懸殊的戰鬥,不要抱活下來的希望,只有盡我們所能,給敵軍以最大的打擊!」

美軍的3艘驅逐艦和4艘護衛艦迎著日軍戰列艦、巡洋艦的猛烈炮火,勇敢地發起攻擊,以掩護護航航母撤退。雙方戰艦在噸位上、火力上的懸殊差異,這場海戰的結局似乎是毫無懸念的。

……

但是,到了9時11分,「夥計們,他們跑了!」——「方肖灣」號護航航母上的瞭望突然大喊起來,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結果,斯普拉格這樣回憶:「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看上去日軍艦隊確實是在撤退。儘管如此,直到收到在空中的飛行員一連串的報告後我才相信了這個事實,但我還是不能把這個事實印入已經被擊落戰鬥麻痺的大腦裡去,我曾經預料,就是打得再好,這個時候也該在海裡喝水了。」

斯普拉格此刻的心情是「就像一個被判了死刑的人,在臨刑前幾分鐘,突然聽到停止執行的消息,儘管不知道是死刑撤銷了還是暫緩執行。」不管怎樣,望著逐漸遠去的日軍艦隊,第3分隊爆發出了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他們確實有理由這樣來慶祝自己的勝利!

正如著名的美國海軍戰史學家賽繆爾·莫裡森所說的:「在薩馬島海域,10月25日早晨7點30分到9點30分兩個小時裡,第七艦隊表現出來的勇敢、膽識和魄力,是在美國海軍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司令,有著「蠻牛」外號的勇將哈爾西也對薩馬島海戰的美軍給與了高度評價:「我希望你們能認識到,在那天,你們譜寫了美國海軍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圖:向雷伊泰灣進發的日軍慄田艦隊

一兩千噸,主炮只有127毫米的驅逐艦、護衛艦,和有著幾萬噸排水量,主炮都是203毫米、356毫米406毫米甚至460毫米的戰列艦、重巡洋艦交戰,將是怎樣的慘烈和悲壯?

最大航速只有十幾節,沒有任何裝甲防護的護航航母,又是怎樣從戰列艦、重巡洋艦的炮口下逃脫?

最終,在實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海戰中,美軍這支小艦隊只有1艘護航航母、2艘驅逐艦和1艘護衛艦被擊沉,這仗到底是怎麼打得?

想要詳細了解這場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海戰究竟怎麼回事,以及整場人類海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雷伊泰灣大海戰——薩馬島海戰只是圍繞雷伊泰灣四場海戰中的一場。是怎樣決策、部署、展開,戰役過程是怎樣跌宕起伏充滿了戰爭的戲劇性,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是怎樣以決死之心要開出「死亡之花」,最終卻灰飛煙滅?美日雙方參戰將領和主要作戰艦艇的性能。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和知兵堂聯合出版的《雷伊泰灣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海空戰》,由著名二戰戰史學者周明和李巍編著,16開,296頁,30萬文字,200幅歷史照片和地圖,全景式介紹了這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海空

《雷伊泰灣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海空戰》目錄

《雷伊泰灣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海空戰》內頁

本書定價62元/冊,2020年4月底火熱上市,各地新華書店、當當網、京東、亞馬遜以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官網均有出售。

相關焦點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還說二戰美國石油全是從中東買的,切斷美國海外運輸線,讓美國沒有石油可用,這邏輯怕是日本海軍參謀都想不出來。下面分析一下,中途島海戰,美國打輸了,會怎麼樣?日本錯誤的判斷了中途島的戰略作用,日本以為,中途島會是美帝重戰列艦進攻日本的前頭堡,所以想打掉日本和珍珠港之間的中途島。將美帝艦隊擋在珍珠港以東。殊不知美帝陰差陽錯,珍珠港損失了大量的戰列艦。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二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今天為大家盤點二戰中最為強勁的十艘戰列艦。
  • 二戰德軍最傳奇戰艦:戰列艦追不上它 戰巡打不過它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海軍,給人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無疑是大西洋上遍布的U型潛艇,五輪齊射秒殺皇家海軍胡德號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一次出動就把盟軍北極護航船隊嚇座鳥獸散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然而有一級戰列巡洋艦確實整個二戰德國海軍最富傳奇色彩,取得戰果最豐碩的大型水面艦艇,曾經作為大型海盜船神出鬼沒地打擊盟軍商船隊,它就是「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 二戰美軍建的應急航母:成為海上決戰輕騎兵
    【話說軍世】在二戰結束時,美軍總計擁有約150艘航空母艦,不論是現在還是當時,這都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其實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開始時,美軍航母還沒達到10艘,太平洋上的主力航母也不如日本海軍多,最緊張時太平洋上僅剩企業號一艘在堅持,不過最終美國利用工業優勢完全逆轉困局,其實有一型航母堪稱「應急航母」,不過,並不是護航航母。
  • 日本神鷹號護航航母:太平洋戰場上的小小「搬運工」
    比如二戰時發揮重要作用的護航航母,到了日本手裡就只能淪為「搬運工」。日本二戰時打造的神鷹號護航航母,就體現了這一點。護航航母的出現,是英國皇家海軍為了維護其重要的海上交通線,面對敵方潛艇的遊擊戰術,護航航母這種低強度作戰神器就發揮了作用,同時還能承擔後勤保障和人員救助等任務。但是日本在二戰時根本沒想跟對手打一場持久戰。
  • 二戰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戰爭中沉沒後還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是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有無數無辜的老百姓因此而喪生,也有無數的戰機、戰艦以及戰車在這場戰爭永遠的消失了,其中就包括了兵哥今天要說的這款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
  • 美國影片再現中途島海戰,穿幫鏡頭笑死人,5艘大和號出場太遊戲
    最搞笑的是在聯合艦隊出場的鏡頭中突然出現了5艘大和級戰列艦。雖然是俯拍鏡頭,但是大和級超級戰列艦那鴨嘴獸一般的艦型猶如鶴立雞群,在聯合艦隊中非常醒目。在影片中,5艘大和級超級戰列艦簇擁著日軍航母浩浩蕩蕩地向中途島殺去!圖片:「簡直難以置信」!出現5艘大和級戰列艦確實難以置信。不少網友評論,這是某海戰遊戲中的那張圖啊?大家開電腦打一局啊!
  • 繼中途島後,美日航母展開巔峰對決!羅斯福總統親自嘉獎企業號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42年5月到6月一系列海戰中,美軍先後擊沉日軍5艘航母,給日本航母戰鬥群以沉重打擊。中途島海戰結束後,美軍乘勝追擊,在瓜島向日軍展開反擊。美日雙方的航母艦隊在瓜島附近海域展開了繼中途島海戰後的又一場航母大戰。這就是所羅門以東海戰。
  • 歷史的思考:馬來海戰中Z艦隊的覆滅,對於戰爭的影響有多大?
    如圖所示,這是在1941年,太平洋上美國,英國和日本的海軍實力對比。可以看出,日本海軍在船艦數量上,總體要高於美國和英國在太平洋上的綜合。同時需要指出,日本在航母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儘管這包括了他們的輕型航母在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海軍也僅僅有三艘主力航空母艦。而英國則沒有航空母艦,僅僅擁有兩艘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很容易讓日本擁有冒進的野心。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俾斯麥,是二戰時期,堪稱歐洲戰列艦的代表,在輕載狀態下能飆出32節的最高航速,在全球各海軍強國中最高航速僅為26-28節的戰列艦中,可謂鶴立雞群一般的存在。
  • 馬來海戰中,英國海軍為何被日本海軍按在地上摩擦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12月,在馬來亞附近海域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海戰,這就是著名的馬來海戰。馬來海戰中,英國海軍敗給了日本海軍,而且輸得一塌糊塗。大英帝國因為這場海戰飽受詬病,英國海軍也被貼上了無能的標籤。實際上,這場海戰本身就是一場實力不對稱的戰役,英國海軍被擊敗並不奇怪。
  • 中途島的另類大明星,美軍二戰最牛的王牌功勳艦「企業」號航母
    深度摘要:對於資深軍迷來說,在最近熱映的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裡,最關注的「明星」肯定是——美軍二戰最牛的王牌功勳艦「企業」號航母。4月30日,「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從珍珠港啟航,向新赫布裡底群島運送飛機,這樣就錯過了5月初太平洋戰爭中的第一次航母大戰——珊瑚海海戰。5月26日,「企業」號回到珍珠港進行短暫休整,因為太平洋戰爭中的關鍵之戰——中途島海戰即將開始,「企業」號無疑是這場決定性的海戰中美軍最重要的主力之一,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 假設:俾斯麥號換成大和號,結果如何
    【話說軍世】假設:二戰德國擁有大和號戰列艦會怎樣說到戰列艦,大和號和俾斯麥號是繞不開的,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個假設:俾斯麥號換成大和號,結果如何:俊赫君對此很有興趣,今天讓我們來「熱烈」討論一下。基爾運河想像中的戰鬥皇家海軍「圍剿大和號」,有致命缺點在這裡,我們不改變其他條件,只把俾斯麥號換成大和號,執行那「唯一的一次任務」。首先是第一次戰鬥:丹麥海戰。
  • 戰列艦的終結,馬來海戰——英國皇家海軍Z艦隊覆滅記
    英國海軍部做出了計劃,他們希望派遣較多的戰艦投入戰鬥,他們認為老式戰列艦更為合適,應該著重增加航母的數量。然而該計劃遭到了邱吉爾的反對,他在8月29日向海軍部建議派遣一艘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外加一艘戰列巡洋艦和一艘航空母艦為主的艦隊。
  • 日美航母數量對比,美國一個月服役三航母,日本投降時還剩什麼?
    這篇文章探討的航母力量的對比,將會以CV(正規、常規、輕型航母等叫法)為主題進行探討,美國的CVE(商船、油船改造得來的護航航母)則不在此列,因為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了超過100艘的護航航母,而這些航母質量參差不齊。
  • 為何中途島海戰一錘定音的是俯衝轟炸機?
    作者:瀚海狼山二戰中航母發揮主導作用,其實是從英國海軍的光輝號突襲義大利海軍的塔蘭託港開始的。這個時間比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還早。因此在1941年12月7日的偷襲珍珠港行動中,以日方的艦載機攜帶魚雷攻擊為主,以水平轟炸機投擲重磅炸彈為輔,結果大獲成功。基本擊沉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只有企業號航母僥倖逃脫一劫。這兩次突襲行動的成功,讓當時的各海軍大國都認為用飛機攜帶魚雷近距離突擊大型艦艇是最有效的戰法。但是瀚海狼山認為各方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話說軍世】在一戰後期,海軍強國們開始發展主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戰列艦,其中美國率先於1915年開工了裝備406毫米艦炮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日本也不敢落後,1917年開工了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號,成為了「海軍假日」期間巨炮大艦中的數據最強者。
  • 難得一見的二戰德國戰列艦,380毫米雙聯主炮開火,海面掀起巨大波浪
    二戰時期,德國將大部分資源都用在了地面部隊的打造上,這導致海軍得到的資源嚴重不足,很多研發中的項目被迫終止或做出簡化,進一步影響力海軍的戰鬥力。 武器方面,主武器是380毫米雙聯裝火炮,前後各兩座,最高射速3發/分鐘,這樣的射速在同時代所有戰列艦中都算是最強的了;副炮是十二門150毫米火炮與十六門105毫米火炮。
  • 中途島海戰扭轉戰局的5分鐘!改變二戰走向,日本海軍走向滅亡
    這短短的5分鐘決定了中途島海戰的勝利。而日本在中途島的失敗真的多虧了日本用的是南雲忠一,而不是有遠見的山口多聞。因為南雲優柔寡斷,瞻前顧後,不適合指揮這麼大規模的海戰,犯下了2個錯誤導致中途島戰敗,二戰的戰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個錯誤是已經發現美艦隊但距離還遠,南雲認為應該先滅掉中途島,於是飛機裝上了高爆彈繼續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