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線齊發 填補更多城市地鐵空白
12月18日拍攝的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三官堂站內一景。新華社發
網際網路知識平臺知乎上有個提問,在有地鐵的城市生活是一種什麼感覺。
「拉近了距離」「方便快捷」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其中一位網友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它讓人有安全感,只要找到地鐵,就能找到回家的路,而且是準時回家。
從12月18日起,家住成都萬年路、工作地點在太升南路的謝女士,上下班通勤就更方便了。以往,她下班回家要先乘軌道交通4號線到雙橋路站,再轉乘公交車;如今,她只需乘坐4號線在雙橋路站換乘8號線,再坐兩站就能到家門口。
18日當天,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以及18號線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機場北站段5條線路同步開通初期運營,填補了城市生活版圖上更多的「地鐵空白」,方便了更多人的出行和回家。
18日開通的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從成都郫都區主城出發,一路貫穿建設路核心地段,再到中和老城與天府中央商務區。線上的56座車站,為沿線上百萬居民打開新的出行方式。
6號線也串起了成都市民柴先生的成長回憶。在成都郫都區望叢祠附近長大的他,記得以前從郫都區主城出發去市中心,要花上兩三個小時,而現在一個小時內就可到達。
如今工作地點在春熙路,新家安在郫都區梓潼宮的柴先生,上下班更方便了,「家門口有了地鐵站,半個小時就能回家。」
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貫穿西南至東北方向,途徑理工大學、川大望江校區、川大江安校區等高校,同時又串聯起東郊記憶、東湖公園等景點。對於川大的學生來說,除了乘坐校車,來往新老校區又多了一個更舒適的選擇。
18號線以「L」型設計,起於火車南站,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經環球中心、世紀城、麓山至天府新區博覽城,之後穿龍泉山向東經三岔湖片區至新機場。18號線的意義更多在於便捷「向南行」的上班路,並且「縮短」城市和世界的距離:直達天府國際機場的「飛機線」,從火車南站到天府國際機場最快僅33分鐘。
在此次開通的五條新線中,融入了不少貼心設計和服務。
在6號線列車內,座椅首次採用「凹坑」設計,更加符合人體工學,座椅表面圓滑平整並向上傾斜,具有良好的可清洗性和防滑性能,乘坐舒適度更高。車廂內還創新採用了軟性材質吊環,乘客拉住時手感更舒適。
創新服務模式方面,包括了開行大站空車和設立站臺廁所,並優化導向標識,提供無障礙服務,擴寬公共區面積、調整車站客服設備設施布局等。
例如,無障礙衛生間新增摺疊臺,進一步方便特殊乘客使用。
同時,成都地鐵在剛剛開通的5條新線共設置了30個母嬰室,房間內部採用磨砂玻璃分隔單間,為乘客提供更加私密的哺乳環境。新增摺疊臺、洗手池、烘手器等設施,部分車站還免費提供嬰兒尿不溼,為乘客提供便捷、舒適的服務。
為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提高運營質量,成都軌道交通集團匹配大線網運力與運能需求,提前組織專業人員對5條新線周邊客流情況進行研究分析,並結合客流情況精準制定行車組織模式。
其中,首次在6號線啟動望叢祠-蘭家溝、望叢祠-張家寺、尚錦路-張家寺三交路按照2:1:1的比例模式開行,確保主城區運力充足的同時提高運營資源利用率,減少客流密集區域乘客在站候車時間。
記者了解到,列車運行交路,指的是列車擔當運輸任務的固定周轉區段,即列車從起始站至終端折返站之間往返運行的線路區段。而交路方案決定了列車運行的區段長度、折返車站等。根據線路不同區段的客流特徵制定合理的運行交路,可有效滿足沿線客流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18號線方面,成都地鐵根據客流實際情況,適當壓縮尖峰時段的行車間隔,同時採用火車南站-西博城、火車南站-機場北站大小交路1:1套跑的模式組織運營,方便想快速直達機場的乘客。
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是成都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其運行如何保障平穩安全備受市民關注。
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採用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GoA4信號系統,是我國第三條全自動運行線路,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從列車自動喚醒、出庫、運行、停靠站、折返再到維護,都無需專人操作。
在後方的成都地鐵武青車輛段運行控制中心內,通過智能化系統,工作人員對全線所有車輛實時運行狀態「了如指掌」,及時監控和處理列車出現的異常情況。
為進一步匹配全自動運行線路特徵,9號線還創新設置了車輛運用檢修工、工程車運用檢修工、場段運用調度三大複合崗位,並新增車輛調度和乘客調度崗位,同時提煉了涵蓋正常、故障和應急三大類工況60多種全自動運行場景,無論遇到怎樣的情況都有與之匹配的處置方案,保證乘客出行安全。
9號線除了設置與既有線相同的安全保障設施外,列車還設有障礙物及脫軌檢測裝置,可在遇到障礙物等應急情況下緊急制動。
此外,9號線列車採用開放式司機室,乘客可進入司機室進行體驗。但成都地鐵也提醒站在司機室的乘客要站穩扶牢,勿隨意觸碰車內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