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寫「難得糊塗」的背景:一山,一碑,一人,一硯

2020-11-29 明心讀文史

鄭板橋一生有很多書畫作品,但是要論這其中影響最大,也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的一件書法作品,那就是《難得糊塗》。那麼這句傳唱了數百年的名言,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在什麼背景下寫出來了呢?這還要從鄭板橋與萊州雲峰山的一個傳說談起,它緣於雕刻於文峰山上的石刻《鄭文公碑》。那麼,他與深山密林之中的《鄭文公碑》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鄭板橋劇照

濰縣在明清時期,它是隸屬於萊州府管轄。萊州自古就有山河之利,在這些群山當中,最有名望的那就是當地的雲峰山了。這個雲峰山又名文峰,它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名山,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書法名山。它的文化淵源和不菲的名望,是來自於北魏的名臣鄭道昭。鄭道昭是河南滎陽人,他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可以算得上是魏碑體的鼻祖,是北魏時期的著名的書法家,當時被人們譽為是北方的書聖,在北魏時與南方的王羲之齊名,有「北鄭南王」一說。

鄭道昭曾在萊州做過刺史,有一次他來到了這個雲峰山遊玩,發現山上的石頭石質非常堅硬,特別有利於這個磨崖刻石作業,於是他為了懷念他的父親,就寫下了名垂青史的《滎陽鄭文公之碑》,並把它刻在了石崖上。主要是記述了滎陽鄭氏家族事跡,及他父親的生平。碑文刻工精巧,書法深厚遒勁,它是中國書法從隸書向楷書轉變的一個見證,被譽為是刻在石頭上的《蘭亭序》。

對於酷愛書法的濰縣縣令鄭板橋,對於這個近在咫尺的天下書法名品,又怎麼可能不去觀摩學習呢?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鄭板橋就獨自騎著一頭小毛驢兒,來到了雲峰山去觀賞《鄭文公碑》。《鄭文公碑》到乾隆朝的時候,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字跡仍然保存完好。鄭板橋來到雲峰山,是心追手摹,流連忘返,不知不覺天色已經晚下來了。

文峰山距離萊州城有十五裡路,鄭板橋看到漸漸昏暗的天色,知道當天是已經回不去了,便想找個地方投宿。鄭板橋正在發愁今晚將在何處落腳,這個時候,忽然就在這個山角的拐彎處,他發現了一個農家小院兒。這鄭板橋走近一看,只見竹屋茅舍,簡潔規整,茅屋裡透露出來微弱的燈光,在這個山林中顯得十分顯眼。鄭板橋就決定在此借宿一晚。

鄭板橋走近茅屋,隨手敲門,只見從茅屋中走出一位鶴髮童顏、氣宇軒昂的老者,將他讓入了室內。鄭板橋進入茅屋,他看見屋內掛了許多古畫,古籍藏書比比皆是。鄭板橋一看就知道,這絕非一般的農家,主人當是位世外高人。鄭板橋做了自我介紹,然後非常恭敬地請教這位老者尊姓大名。老人微微一笑,說他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山野村夫,字號叫糊塗老人。

鄭板橋和這個糊塗老人是越談越投機,他們簡單吃過晚飯以後,板橋就借著燈光,欣賞懸掛在房間內的圖書、字畫。突然,他在這個房間的拐角處發現了一塊兒巨大的歙硯,這方硯臺的石質十分的細膩滑潤,鄭板橋手摸著硯臺是連連誇讚。我們知道,文人對於這種名貴的硯臺,那無疑是至寶。老人見鄭板橋愛不釋手,便非常謙虛的說道:「我一直想請名家給題寫一段硯銘,今天也算是機緣巧合,鄭大人是當今的金石書法大家,還請您的不吝賜題為盼。」

從這個老先生的言談舉止中,鄭板橋早已經看出來了,為位老者也絕非是什麼糊塗老人,他的身世背後肯定有一段傳奇。他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坎坷,腦海中靈光一現,接著就揮筆寫下了著名的「難得糊塗」這四個大字。鄭板橋在寫完後,又想到了自己宦海沉浮,便有感而發,又寫下了那段著名的跋語。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鄭板橋

鄭板橋的這幅《難得糊塗》,那是筆墨淋漓,一氣呵成。他這個布局,就像亂石輔街一樣,字體也是鄭板橋所獨有的「六分半」書。板橋對自己創作的這幅作品也是十分滿意,所以他就隨手蓋上了自己的一方印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然後,他向老者求教,這個老者也是頻頻的頷首,拍掌稱讚。兩個人也是相見恨晚啊,遂成為了一生的摯友。

關於鄭板橋「難得糊塗」這四個字的由來,有很多種版本,很多種說法。而鄭板橋同時也有很多幅「難得糊塗」這個題詞流傳下來。不過有確切紀年的一幅作品,就是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幅,寫於乾隆辛未秋九月的「難得糊塗」了,也就是公元1751年。這一年,鄭板橋當時正在山東濰縣做知縣,所以由此來看,關於雲峰山的這個傳說,還是有一定的真實性的。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糊塗是一種遠見,也是一種修養」
    難得糊塗其實是一種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種學問,這是大徹大悟的哲學,凡事都沒必要去較真,世間真的東西很少,任何一個圈子都存在著規則和潛規則,學會八面玲瓏,通融圓滑,溜須拍馬,媚上捧場,糊塗之處,才能如魚得水。鄭板橋當年寫下這一句「難得糊塗」,是對世俗的一種痛恨,對官場惡習的一種厭惡,也是他最終看破官場險惡,辭官歸隱的原因。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某天晚上,他正苦思怎麼把字寫得更好在被窩中還用手指在被面上划來划去,結果劃著劃著,劃到了妻子身上,妻子被劃醒,一邊撥開他的手,一邊嗔怪:「幹嘛不在自己身上劃,而劃到了我身上來,各人有各人的體嘛!」妻子的話讓他恍然大悟,終於明白寫字若要寫出境界來,終究得有自己的風格,古往今來的大家,無一不是如此。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其一、辭官下海怪話說這鄭板橋中年才得中進士,好不容易當個九品芝麻官,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機會。時年遇到災荒,鄭板橋具實呈報,力請朝廷救濟百姓。他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餬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實乃清官好官。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鄭板橋如此傻實誠就得罪了上司,上司一頓責備,乾脆辭官不做了。老子回家賣紅薯去,於是下海回揚州以賣畫為生了。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1、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只管自己埋頭苦讀,而不去向別人請教,雖然讀了很多書,只不過是個笨人罷了。2、善讀書者曰攻,曰掃。攻則直透重圍,掃則了無一物。——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善於讀書的人,採用瀏覽和專研兩種方法。
  • 為什麼西安碑林的碑字會少一撇?
    但寫好後,最後一個「院"少寫了一橫。鹹豐開口說人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太多了,這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畫不能寫全。有人認為這是他當時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頭上的一撇沒有了,寓意自己丟了烏紗帽。林則徐當時到底是不是這樣想的,已無從考證。不過有一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從書法藝術上來看,「碑」字少一撇,結構勻稱,字體更穩當了。符合「結體三十六法」中的「增減法」。
  • 有人說鄭板橋的書法很古怪,但是怪在哪呢?
    有人說鄭板橋的書法很古怪,但是怪在哪呢?大家都知道,鄭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一提到鄭板橋就讓人想起他畫的竹子,他畫的竹子富有特色,亦頗具清廉高尚的節氣。所以一想到鄭板橋就自然地想到了他筆下的竹子。
  • 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六分半書遊戲筆墨,手書判詞為官清廉
    作者:楊晨鄭板橋 (1693一1765) , 清代著名書畫家, 名燮, 字克柔, 號理庵, 又號板橋。清揚州府興化縣人, 是清代「揚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書畫家。他由官到民, 由士變商, 由文人畫家轉為職業畫家的經歷, 為世人所廣泛關注;他詩、書、畫「三絕」的藝術成就, 文藝理論上的獨到見解也被大家一致公認。
  • 他是揚州八怪之一,右手因病致殘,用左手重鑄輝煌,著傳世硯史
    揚州八怪其中八人高鳳翰有何建樹?南阜集高鳳翰的書法:高鳳翰分為右手和左手書法兩種不同風格。高鳳翰 荷花這是他在《章草書》中寫出來的,意思是:書法作品的功底,要親近雲和山那樣的風骨,才能求得金石之心。何謂雲山風骨,就是像雲一樣瀟灑飄逸變化無窮,圓轉自如,像山一樣堅毅挺峻,擁抱雲和山的精髓,才能夠體味到金石之心的真諦。這不就是勵志詩嗎,這通俗解釋就是如一首歌曲唱的:」沒有人能無緣無故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 揚州八怪的鄭板橋,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性情表現在哪裡?
    鄭板橋前往範縣赴任時,慎郡王允禧作《紫瓊崖主人送板橋燮為範縣令》送行,詩云:「萬丈才華繡不如,銅章新拜五雲書。朝廷今得鳴琴牧,江漢應閒文字居。四廓桃花春雨後,一缸竹葉夜涼初。屋梁落月吟瓊樹,驛馳詩簡莫遣疏。」鄭板橋作了《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一詩,詩云:「我朝開國於今烈,文武成康四聖人。」
  •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學習時報  作者:周雲瑞  2020-11-30 酒海井,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新圩鎮的北部,因形狀類似一種大型盛酒容器而得名
  • 從窮途掙扎到紅袖對金樽,記錄鄭板橋一段傳奇的還有《道情十首》
    這看似唐突實則帶有考驗的做法讓板橋先是一驚,後又慢慢釋然:人家仰慕你的才學,你本應該拿出真本事才不辜負人心!此刻,在陌生但卻鍾情的少女面前,苦悶的板橋充滿了激情,他欣然應允!少女喜出望外,連忙取來淞江米色花箋、湖穎筆、紫端石硯。輕挽羅袖,縴手磨墨,欣喜地看著鄭板橋在那奮筆疾書。一首、二首、三首......老漁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絆。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的畫很是有名,他的詩書畫,世稱「三絕」,千金難求,屬於有價無市的寶貝,許多人都想買他的畫。而鄭板橋呢,他和別的畫家不一樣,歷來文人畫家賣畫都是遮遮掩掩的,不肯開出明確的價碼,把自己的畫炒得很貴,鄭板橋的畫則是明碼標價的。 早年鄭板橋為生活所迫常以賣畫為生,後來鄭板橋當了官,政績顯著,他還是做回了老本行,賣畫!
  • 每日詩詞38:鄭板橋:請你做一棵竹子,熬過風雨,必現彩虹
    鄭板橋是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  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  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兵權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清代畫家,其實「板橋」只是他的號,鄭板橋原名叫鄭燮。因為有諸多優秀的品質,所以鄭板橋一生中就酷愛畫竹子。鄭板橋的題字往往非常巧妙的利用竹竿的空隙,這樣就顯示出鄭板橋的布局和才情不同凡響。這種題字布局對後來的畫家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李苦禪先生的畫作裡常常可以找到這種題字方式。
  • 聰明一世工於算計,不妨讀讀鄭板橋的人生,品味慧愚參半的閒適
    聰明一世工於算計,不妨讀讀鄭板橋的人生,品味慧愚參半的閒適圖/鄭板橋 文/華勇人活一輩子,一直聰明很難,要想聰明一世工於算計,不肯讓出分毫,生活便會充斥著功利色彩,處處都是爭名奪利的印痕。▲鄭板橋作品但糊塗也並不容易,放下芥蒂為他人提供便利,又恐遭辜負,甚至因表現太過愚笨招致嘲笑,這裡面的分量並非一日之功可得。聰明一世工於算計,不妨讀讀鄭板橋的人生,品味慧愚參半的閒適。
  • 香山也有一座法海寺,相傳為鄭板橋學經和曹雪芹逃禪之地
    《香山寺廟與旗營》稱:清順治十七年,世祖下旨在萬安山原宏教寺遺址上新建了一座寺廟,取名「敕建萬安山法海禪寺」。為了表示虔誠,他特地書寫了「敬佛」二字,賜予寺內僧人慧樞。法海寺的建築布局相當巧妙。其坐落的山嶺因酷似一隻正在展翅飛翔的鳳凰,故稱鳳凰山。每至深秋,山嶺紅葉遍布「鳳凰」的頭和身,金碧輝煌的香山法海寺恰好落在這隻「鳳凰」的背上。
  • 「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誰,其中一人鄭板橋自願稱是其「門下走狗」
    不過比解縉好一點,楊慎雖然是被謫戍到這裡,但云南的優美風景,替他減去很多憂愁,他也在這裡寫下很多描寫祖國河山的名詩。 楊慎所著的詩詞中,最出名的還要數那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 【煙雨華亭】一碑兩文記述元明清三代事——華亭寺碑刻賞析
    原標題:【煙雨華亭】一碑兩文記述元明清三代事——華亭寺碑刻賞析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昆明之有碑刻,始於漢。一類為文字碑刻,一類為畫像刻石。昆明刻碑興起於元而盛於明清,其中以元碑史料價值最高,大都與佛門有關,是研究昆明佛教史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 柳條穿鯉 竹籠裝蝦 蒲筐包蟹——鄭板橋的人文美食情結
    鄭板橋出生於原隸屬揚州的興化市,在他有生之年三分之一時間客居揚州。康熙五十七年戊戌,鄭二十六歲。設塾於真州之江村,有《村塾示諸徒》詩。雍正九年辛亥,鄭三十九歲,客於揚州,有《客揚州不得之西村》一詩。乾隆四年己未,鄭四十七歲。盧見曾為淮南鹽運使。十月,鄭板橋作七律四首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