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糊塗是一種遠見,也是一種修養」

2021-01-21 西郊有情

人生在世,難得糊塗。那是因為,一個人如果太過聰明往往會平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樣,就會身心俱疲。

但其實,看似糊塗的背後,是洞察一切卻定的把握,知道分寸,一種不計較罷了。

生活中,明知有些事情藏在心裡比較好,卻不顧旁人感受的大聲說出,到最後得罪了別人,也讓自己被別人討厭。

難得糊塗其實是一種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種學問,這是大徹大悟的哲學,凡事都沒必要去較真,世間真的東西很少,任何一個圈子都存在著規則和潛規則,學會八面玲瓏,通融圓滑,溜須拍馬,媚上捧場,糊塗之處,才能如魚得水。

鄭板橋當年寫下這一句「難得糊塗」,是對世俗的一種痛恨,對官場惡習的一種厭惡,也是他最終看破官場險惡,辭官歸隱的原因。

據說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職的時候,有一次到山東萊州的雲峰山去遊玩,天晚了,便到山中的一個茅屋去借宿。

叩門之後,一位鶴髮童顏,長鬚飄飄的長者開門,讓他進來。

鄭板橋發現這個老人不僅仙風道骨,室內還陳列一方精美的硯臺,雕刻精美,石質靈透,案頭還有書,相互詢問之下,鄭板橋知道這老人自稱「糊塗仙人」。

次日,老人便取出筆墨紙硯,請名滿天下的鄭板橋賜一副墨寶。鄭板橋便根據老人自報家門,卸下「難得糊塗」四個神採飛揚的大字,並在落款處蓋了寫有「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方章,顯擺一番。」

老人攏了一下長鬚,便提筆寫下了一個跋:「得美石難,得頑石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門也。」並且也蓋上一方印章。

鄭板橋一看,那章寫的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不由得一驚,連忙對老人行禮,知道自己遇到高人。便提筆補寫到:「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而這位老人就是當時著名的禪師恆徹上人大師。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許許多多不盡人如意的煩心事,若是太過於在意,往往會使人疲倦不堪,與其糾結爭執,不如糊塗一些,順其自然。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人們總會遇到各種瑣事,而這個時候我們不妨糊塗面對,假裝不知,做出一些模稜兩可的姿態,時間自會化解一切。

用睜開的眼睛俊視世界的美麗,用閉著的眼睛抹去世間的無奈,我們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謂活出了極致。

為人處世,小事糊塗,大事精明。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能太過認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

而這並不是說我們在隨波逐流,不講原則,而是說對於無關大局的小事,不要過於計較。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需要以開闊的心腦去接納世間裡的醜與美,同樣也需要以寬廣的胸懷,去看待每個人,不要隨便地揭穿別人的秘密。給別人留一份自尊,也給自己留一份仁慈。

活得太明白的人,生活會過得非常累。人生在世,不過區區幾十載,何必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人和事而計較呢!反而會耽誤了自己的大好時光。

生活中有一種酒叫「小糊塗仙酒」,而小糊塗仙就是讓人們學會忍讓,做到小事糊塗大事明白,才能進人善緣多,諸事吉祥的人生仙境。

糊塗一些吧,糊塗也是一種遠見。

懂得糊塗的人往往不拘小節,要知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所以做人不能太精明、太過計較,平時糊塗一點,凡事留一線,方是共贏之路。

當然,表麵糊塗並不等於心裡糊塗,心知肚明,時時調整自己,把眼光放遠,別死盯著別人的缺點,要懂得吃小虧賺大利的道理。

糊塗一點吧,糊塗是一種修養。

糊塗的人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豁達,知足常樂。因為看開了人情,看痛了世事,所以寵不驕,辱不餒,從容快樂,從不去計較是是非非,笑看花開花落。

糊塗的人是活在當下,享受當下,常懷一顆平常心,凡事順其自然。

佛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物極必反,人不能活得太清醒,事事追求完美至極,曇花一現終落幕,只有懂得凡事恰如其分,悟透難得糊塗的人,才能一生幸福。

相關焦點

  • 鄭板橋寫「難得糊塗」的背景:一山,一碑,一人,一硯
    鄭板橋走近茅屋,隨手敲門,只見從茅屋中走出一位鶴髮童顏、氣宇軒昂的老者,將他讓入了室內。鄭板橋進入茅屋,他看見屋內掛了許多古畫,古籍藏書比比皆是。鄭板橋一看就知道,這絕非一般的農家,主人當是位世外高人。鄭板橋做了自我介紹,然後非常恭敬地請教這位老者尊姓大名。老人微微一笑,說他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山野村夫,字號叫糊塗老人。
  • 老人說:「快樂的人都是糊塗蛋,」是你嗎?
    發呆的人圖形網絡01,「糊塗老人」當我年輕的時候,我讀到「難得糊塗」的起源,並且深深地感到。「難得糊塗的」的起源是鄭板橋在山東和萊州到鳳山期間。我想看山上的鄭文公石碑,但是死木盤恆。所以我在山上的一間小屋裡躲了起來,小屋的主人是一個儒雅老翁,他自稱「糊塗老人」。我家有一塊硯臺,這塊石頭很精緻,雕刻也很好。
  • 你若糊塗,便是晴天
    鄭板橋曾說:「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人生海海,聰明的人很多,糊塗的聰明人卻很少。學會放下、懂得退讓,不是為了福報,而是勿忘心安。糊塗是處世的智慧,是做人的修養,更是人生難得的幸福。01糊塗,是處世的智慧古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在古代文人裡,鄭板橋算不上是天資出眾的,他二十歲中秀才、四十歲才中舉,四十三歲考上了進士,到了快五十歲才做了一個小官,對於父親的期待而言,或許有些差距。但考取功名以求仕途不過是古代讀書人必走的一種流程罷了,鄭板橋卻還有自己更偏愛與堅守的東西。2在鄭家不算寬敞的院子一角,種著十幾支竹子,支支修長挺立,不畏風雪。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其一、辭官下海怪話說這鄭板橋中年才得中進士,好不容易當個九品芝麻官,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機會。時年遇到災荒,鄭板橋具實呈報,力請朝廷救濟百姓。他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餬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實乃清官好官。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鄭板橋如此傻實誠就得罪了上司,上司一頓責備,乾脆辭官不做了。老子回家賣紅薯去,於是下海回揚州以賣畫為生了。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1、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只管自己埋頭苦讀,而不去向別人請教,雖然讀了很多書,只不過是個笨人罷了。2、善讀書者曰攻,曰掃。攻則直透重圍,掃則了無一物。——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善於讀書的人,採用瀏覽和專研兩種方法。
  • 聰明一世工於算計,不妨讀讀鄭板橋的人生,品味慧愚參半的閒適
    聰明一世工於算計,不妨讀讀鄭板橋的人生,品味慧愚參半的閒適圖/鄭板橋 文/華勇人活一輩子,一直聰明很難,要想聰明一世工於算計,不肯讓出分毫,生活便會充斥著功利色彩,處處都是爭名奪利的印痕。▲鄭板橋作品但糊塗也並不容易,放下芥蒂為他人提供便利,又恐遭辜負,甚至因表現太過愚笨招致嘲笑,這裡面的分量並非一日之功可得。聰明一世工於算計,不妨讀讀鄭板橋的人生,品味慧愚參半的閒適。
  • 尊敬人是一種修養
    尊敬人和被人尊敬都是人們渴望的事情,沒有誰希望別人不尊敬他,被人尊敬也是一個人的臉面,也是一個人的尊嚴,被人尊敬的人,就有一種滿足感和愉悅感,如此說來,尊敬人就是一種修養,尊敬的人要從語言,態度,語氣等幾個方面著手。
  • 表面看起來很糊塗,其實內心聰明最明智的星座!
    生活中,適當的偽裝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真心相待,我們的善良也不應該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難得糊塗也讓我們能夠保持內心的純粹,不必要事事都計較的很清楚,把每件事情都計較的很清楚反而會讓我們的內心多了很多煩惱,難得糊塗是對自己的一種釋放,更是對別人的寬容,這樣的人在外人看來也許是很糊塗的,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最聰明,最明智的,懂得凡事都留有餘地,更懂得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哲學,他們往往能夠不動聲色的處理好很多事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的星座都是哪幾個吧。
  • 身體要靠自己守護,聰明的你為什麼犯了糊塗,偏偏要跟自己過不去
    豁達其實就是一種氣度,與學歷和財富沒有關係。有的人學歷很高,什麼研究生、碩士、博士一步步的往上學,榮譽證書堆了那麼高,可他該生氣時還照樣生氣,脾氣發得比誰都大。大富大貴的人家大多財大氣粗,根本不把常人放在眼裡。即使受一點小委屈就覺得臉上無光,怎麼會做得到不生氣的心平氣和。「不生氣」,其實就是鄭板橋的「難得糊塗」,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
  • 鄭板橋的頭號筆友,走南闖北見識廣,因信鍊金被騙光錢
    作為鄭板橋同時代人,他敬重鄭板橋為人,以其為偶像。把『難得糊塗』掛在嘴邊。而在《小豆棚》中,他更是記錄了鄭板橋諸多「苟雜奇僻之行」、「不矜小節灑洒然狂達自放」的故事,堪為鄭板橋的頭號粉絲。「如板橋者,使之班清華,選玉堂,摛詞繪藻,相與鼓吹休明,豈不甚善?嗚呼!造物生才不偶,有才者不能見用,用矣又違其才,均可惜也!」《小豆棚》全書16卷。
  • 清朝怪人,鄭板橋軼事一二
    「麻丫頭」鄭燮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冬,鄭板橋伴著漫天大雪降生到了揚州興化一個鄭姓書香門第。鄭家這個小孩出生後娶乳名為「麻丫頭」,直到十歲父親才為他取名鄭燮,字克柔。(後來的鄭板橋)鄭板橋的一生充滿怪誕,連剛出生時父親起的乳名都是怪怪的。明明是一個男孩、一個公子,卻偏稱為「丫頭」,還要在前面加個麻字。
  • 有一種修養,叫小聲說話
    衝動之時很想上前阻止,告訴他:「請你不要在公眾場所用手機大談買賣,這不僅會讓周圍的人探聽到你的商業秘密,還打擾到周圍旅客的休息,是缺乏禮貌與修養的表現。」但最後還是冷靜下來,因為這種旁若無人,不分場合高音量講話的行為大有人在。
  • 有人說鄭板橋的書法很古怪,但是怪在哪呢?
    有人說鄭板橋的書法很古怪,但是怪在哪呢?大家都知道,鄭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一提到鄭板橋就讓人想起他畫的竹子,他畫的竹子富有特色,亦頗具清廉高尚的節氣。所以一想到鄭板橋就自然地想到了他筆下的竹子。
  • 清史:鄭板橋愛吃狗肉,鹽商得知後設下計策,鄭板橋直呼上當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中成就最高的那個,他原名叫鄭燮,板橋是他的號,出生在興化。鄭板橋從小就十分用功,藝術修養廣博。他練習書畫,臨摹各位大家的書法,常常達到了入迷的境界,連晚上入睡後,手都在不停地比劃著。有一天夜裡,他又開始床上比劃,不知怎麼的竟然將手指畫到了他妻子的脊背上去了。
  • 夜讀|不打擾別人的幸福,是一種修養
    修養其實就是善良有一對擺地攤的夫妻,每天中午到了飯點,丈夫都會騎著車給妻子送來熱乎乎的飯菜。和往常一樣,這天丈夫又來給妻子送飯了,兩人開心地坐在攤位旁的臺階上吃起來,邊吃邊聊,男人時不時地將湯遞給妻子。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清代畫家,其實「板橋」只是他的號,鄭板橋原名叫鄭燮。後來畫家創作的鄭板橋形象「揚州八怪」以「怪」聞名於世,作為「揚州八怪」代表人物的鄭板橋自然與「怪」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