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怪人,鄭板橋軼事一二

2021-01-10 獨行浪子8

他詩書畫三絕,筆下畫竹更是無人能及,就算窮得賣書畫為生也依舊傲骨挺立,不卑不亢。他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直到49歲才混了個七品芝麻官,後還因拒絕奉承,丟了官帽。此人便是清朝第一怪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是也!

「麻丫頭」鄭燮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冬,鄭板橋伴著漫天大雪降生到了揚州興化一個鄭姓書香門第。鄭家這個小孩出生後娶乳名為「麻丫頭」,直到十歲父親才為他取名鄭燮,字克柔。(後來的鄭板橋)

鄭板橋的一生充滿怪誕,連剛出生時父親起的乳名都是怪怪的。明明是一個男孩、一個公子,卻偏稱為「丫頭」,還要在前面加個麻字。(可能是為了好養活,參考古代各種狗蛋、狗娃、丫丫之類)

一般人長大懂事後,都很忌諱別人叫他乳名,但鄭板橋就是怪。他不但不嫌棄乳名難聽,反而津津樂道,而且還刻了一枚印章「麻丫頭針線」,並還經常蓋在成名之後的書畫之上。(各位可以搜搜家裡書畫,如果有這種印章的書畫,現在就值錢了。)

板橋軼事

因家住興化縣城東門外,在護城河上就有一座木板橋,鄭家人進出都要經過板橋,長大後鄭燮因對家鄉思念,念念不忘故居門前的木板橋,故自號「鄭板橋」。

鄭板橋中入仕之前,道中落,生活也難以為繼,他只好靠教村孰為生。一年春天的夜晚,一個小偷光顧了板橋的教館,翻牆入室,摸到了米缸前準備偷米。可不料搞出了動靜。響聲驚醒了鄭板橋,接著月光他已經看見是一小偷,他沒有立馬叫喊,也沒有抓賊。只是默不做聲,假裝繼續沉睡。

小偷暗自慶幸,繼續伸手偷米,一探米缸,結果大吃一驚,因為根本沒有米。鄭板橋此時已經看清楚了小偷樣子,看他衣裳破爛、瘦弱矮小不但早已不想抓他,並且還可憐他起來,可轉念一想,人窮志不能窮,做「梁上君子」總歸不光彩,於是怪人想怪辦法,他忽然大聲呤道:「大風起兮月黃昏,有勞君子到寒門。」

小偷一聽,膽都快嚇破了,趕緊躲到暗處。板橋又呤道:「詩書腹內藏千卷,稻米缸中無半升。」小偷一聽知道他是個窮書生,今夜肯定是撈不到油水了,開始慢慢向門口移動,準備逃走。板橋立馬又呤道:「出門休驚黃尾犬,翻牆莫碰蘭花盆。」

小偷聽完立馬不敢向門口逃走,還是原路翻牆逃走了,翻牆時果然看到了牆上數盆蘭花,這是板橋還閉著眼在屋裡高聲呤道:「夜深不及披衣送,收拾雄心回家門。」看完鄭板橋送小偷的詩,在佩服其文採幽默的同時,也不禁感慨,只有他這種怪人才能想出來這種怪招。

康熙年間(公元1717年),板橋考取了秀才,雍正年間又考取了舉人,此後他也沒在執著於功名,一直過著宜詩宜酒,琴棋書畫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過了十幾年,不知何原因,鄭板橋開始潛心研究四書五經、發奮苦讀,終於在第二年即乾隆元年四月,考取了二甲進士第88名。加上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的話,鄭板橋是第91名。

為了紀念人生的三次轉折點,鄭板橋請人刻了幾枚閒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反映出他喜悅中帶有的一種心酸,自信中又含有某種自嘲的心理。考取進士後,他就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可等到皇命出來時,一共任命了一百四十六名新科進士,而成績名列第九十一的鄭板橋卻榜上無名,因為他朝中無人。

直到49歲那年也就是乾隆七年,鄭板橋終於接到吏部通知,任他為山東範縣知縣,雖是七品終也算入仕了。鄭板橋當了縣令後,斷案也常常是怪招頻出,剛到範縣時,因一和尚與,小尼姑私下約會,被村民以私通捆綁兩人到了縣衙大堂,要求縣令重判,以正民風。

百姓聽說新縣令堂審桃色事件,一時間旁聽人異常多,瞬間就將縣衙大堂擠得水洩不通,尤其封建制度下,僧尼私通可是國法、佛法所不容的。審理中,鄭板橋了解到這一僧一尼自小青梅竹馬,長大後礙於父母之命不能結合,無耐之下只能雙雙出家殉情。雖已皈依佛門,卻還是忍不住互相愛慕,只好經常私下幽會,不幸這次被人發現。

問清楚事情原委後,板橋對他們既理解又同情,但眾目睽睽之下,不審判又難以服人,於是提筆寫下判詞,大聲宣判道::僧尼偷情,佛法難容,責令還俗,成其良緣。此時圍觀群眾本來就是抱著看戲心態來的,看著想像中的遊街示眾和浸豬籠並沒出現,不禁有點失望和不滿。

鄭板橋一看情形,驚堂木一拍,大聲呤道:

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桃。

從今入定風規寂,此後敲門月影搖。

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處靜偏嬌。

是誰勾卻風流案,糊塗縣令鄭板橋。

眾人聽完一樂,也就釋懷了。

以我的角度看世界

以你的感觀了解我

還原事情本質,解剖歷史真相。大家好,我是作者獨行浪子,關注我,不定時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鄭板橋和驢:清朝大畫家無意中發現條件反射?
    動次打次鄭板橋和驢康熙-乾隆年間的大畫家鄭板橋,不只是蘭、竹、石畫的出神入化,一段和毛驢的軼事還和科研中的條件發射有著莫名的關聯。據說當時有個驕橫的地主,每當他騎驢出門就讓路上窮人給他鞠躬。鄭板橋趁地主不在的時候,用柳條對那毛驢猛抽,抽幾下,給驢行鞠一個躬。這樣反覆多次,這頭毛驢再馱著地主出門時,一見有人行禮便一驚,把地主摔落在地。巴甫洛夫和汪星人從科研實驗的角度來說,俄羅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是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他通過給汪星人餵食前搖鈴鐺的方式,發現了狗子唾液的分泌和外部條件的緊密關聯。
  • 「怪人」鄭板橋的家書,讓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他成年後大部分時間離家在外讀書、賣畫、做官,老家的事都由堂弟鄭墨承擔,兩人時常書信往來,現存家書二十餘封,透過這些私人書信,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些隱藏在「怪人」面具之下的真性情和正能量。古往今來,多少人做了官、發了財之後,都是買買買,恨不得把全世界都佔有了才能滿足,鄭板橋卻認為只要夠養活家庭就足夠了,如果貪得無厭,那就是擠佔窮人的生存空間,是一種罪過。02仁者愛人鄭板橋一生傲視權貴,對下層勞動人民卻從不輕視,而是充滿同情和愛惜。
  • 文人雅士的扇子軼事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雅士、丹青高手、梨園名伶與尺盈摺扇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其中也留下了許多像鄭板橋、文徵明、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書畫大師及梅蘭芳、馬連良、程硯秋等梨園名家在愛扇、畫扇、賞扇、藏扇過程中的一些趣聞軼事。現擷取一二,供讀者賞之、樂之以消暑。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但數百年前,有一個名聲極大的怪人,怪得別具一格。他既能做官造福一方,受百姓愛戴;又選擇離官隱世,不理俗務。他雖性子恣意瀟灑,卻又沒落到窮困潦倒,沉溺酒色的地步。他詩書畫皆為一絕,無數人求購,卻又只按自己心意去畫去賣。他能大方地為自己的畫明碼標價,也能高傲地對豪紳劣官置之不理。他畫的竹子,成為了堅韌品質的象徵,連同他的才名一起流芳百世。
  • 鄭板橋:他迫於生計就開始作畫賣畫,最終給後人帶來深遠的影響
    有可能很多人對於清朝的歷史也有很多的了解,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回顧一些關於清朝發生到歷史故事。在清朝時期,很多人都知道和日本籤訂了很多不公平的條約,但是在清朝確實有一個人非常的好生活非常的淳樸,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做鄭板橋。在歷史上記載著鄭板橋他的祖先就是住在蘇州這個地方,後來因為社會上的一些變故,最後把地方籤到了興化。
  • 鄭板橋畫竹有多牛?有這種精神,你也一樣牛
    到了清朝,也有一位這樣一位「痴人」——鄭板橋,近乎瘋魔般地喜歡竹子。因此,民間都說他「板橋無竹不入居。」 在鄭板橋眼中,竹子除了堅強正直,生命力強,還有蒼勁豪邁、虛心向上的品質。因此,鄭板橋專畫蘭竹五十餘年,而極少畫其他東西。 因此,與其說鄭板橋是在畫竹,不如說他是在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 鄭板橋一幅古畫,被徐悲鴻添加6筆後,身價暴漲,一舉拍賣3500萬
    清朝有這樣的一名畫家,他非常的執著,他這一生只願意畫蘭、竹、石,他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這位畫家就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謂揚州八怪,指的不是八個怪物,而是清朝時期的八位畫家,這八位畫家的畫風相近,但是卻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區別。
  • 鄭板橋送詩給小偷,還中了「狗肉計」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年輕時家裡很窮。因為無名無勢,儘管字畫很好,也賣不出好價錢。家裡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一天,鄭板橋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鄭板橋想:一定是小偷光臨了,我家有什麼值得你拿呢?便高聲吟起詩來:大風起兮月正昏,有勞君子到寒門!詩書腹內藏千卷,錢串床頭沒半根。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他是大清朝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是康熙朝的秀才,雍正十年中了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考取進士,後在山東範縣、濰縣當小小的縣令,政績還算不錯。他是江蘇興化人,就是現在的泰州,祖籍在蘇州;至於揚州是客居,辭官後在揚州賣畫為生。他推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觀點,主張師法自然,不拘泥古法。其藝術特色對當時及後世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清史:鄭板橋愛吃狗肉,鹽商得知後設下計策,鄭板橋直呼上當
    鄭板橋這幾天都在琢磨字體的問題,正苦於沒有突破,聽了妻子的話,他「哦」了一聲,頓時茅塞頓開。從此他拋開了別人的碑帖,不在拘泥於臨摹,而是開始創造自己的字體。經過苦練,鄭板橋終於在書法上自成一體,頗具風格。他在書法中吸收畫蘭竹的技巧,在畫蘭竹時又滲透入書法的筆法,人們因此說他「寫字如畫蘭,畫蘭如寫字」。鄭板橋中了進士後,曾在山東的地方當過知縣。
  • 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行書冊頁 清 鄭板橋 山東濰坊市博物館藏 原標題: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鄭板橋(1693-1765),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清代江蘇興化縣人。其一生艱難,仕途尤為坎坷。乾隆三十年(1765)鄭板橋病逝,享年73歲。 鄭板橋詩、書、畫創作以真氣、真意、真趣而獨步文壇,彪炳藝林,尤以書法獨樹一幟形成獨具特色的「板橋體」,「六分半書」甲天下。
  • 男同性戀並不是現代才有,《紅樓夢》裡有描寫,鄭板橋都喜好男風
    即便《紅樓夢》這是編纂出來的小說,但是《紅樓夢》作為一部文學巨作,也不可避免的反應出了當時的一些社會情況,而在這部小說之中,不止是有著對於同性戀的直接描寫,還有各種側面的描寫,即便沒有直接寫出,但是卻很真實的反應出了清朝社會有著不少的人都好男風。
  • 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六分半書遊戲筆墨,手書判詞為官清廉
    鄭板橋一生中經歷了「賣畫—從政—再賣畫」的人生旅途, 畫蘭竹脫盡習氣, 別具風格, 間畫山水、花果和草蟲等, 自創書法「六分半書」, 又被世人稱作「板橋體」頗受世人喜愛。其突出特點是各種技法相互滲透, 這與他勤奮學帖, 不斷繼承和學習傳統書法法帖密切相關。
  • 鄭板橋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
    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當晚,有一幅清代鄭板橋的字,寫了兩首詩——《懷濰縣》,最終以704萬港元的價格成交。這兩首詩,寫於1763年,彼時71歲的鄭板橋已離開濰縣整整10年。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鄭板橋畫竹解肝鬱
    相傳,鄭板橋喜愛畫竹。除了竹的風骨能表現他灑脫、豁達的精神追求外,還因畫竹曾治好過他的肝鬱症。他博聞多才,但性格孤傲,得了肝氣鬱結之症。眼看他日漸消瘦,家人請醫生來診治,可他連醫生也不見。   相傳,鄭板橋喜愛畫竹。
  • 鄭板橋的頭號筆友,走南闖北見識廣,因信鍊金被騙光錢
    作者在序文云:「我平日好聽人講些閒話,或行旅時見山川古蹟,人事怪異忙中記取,又或於一二野史家抄本剩錄亦無不忙中翻弄,且當車馬倥傯,兒女嘈雜之下,信筆直書。」作為鄭板橋同時代人,他敬重鄭板橋為人,以其為偶像。把『難得糊塗』掛在嘴邊。而在《小豆棚》中,他更是記錄了鄭板橋諸多「苟雜奇僻之行」、「不矜小節灑洒然狂達自放」的故事,堪為鄭板橋的頭號粉絲。
  • 鄭板橋紀念館今日開放 市民可免費遊覽
    鄭板橋紀念館今日開放 市民可免費遊覽鄭板橋紀念館今日隨著十笏園園區的開募也隨即對市民開放展覽。據了解鄭板橋紀念館位於十笏園文化街區十笏廣場西北方向,關帝廟巷子與胡家牌坊街西北角,後方為關帝廟,左首為十笏園博物館,佔地面積1412平方米,建築面積1820.91平方米。
  • 「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竟是著名詩書畫家鄭板橋先生的詩句!
    眾所周知,鄭板橋系清朝時期的著名詩書畫家,詩書畫藝術被世人譽為「三絕」,亦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官至縣令。他不僅飽學多才,滿腹經綸,而且行俠仗義,剛正不阿,是深受百姓愛戴的清官。所以,他畫的竹在當時也曾轟動一時,竹韻清風,氣節浩然,佳話諸多,也為一些詩書畫家做出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