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鄭板橋愛吃狗肉,鹽商得知後設下計策,鄭板橋直呼上當

2021-01-21 渝跳跳聊歷史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中成就最高的那個,他原名叫鄭燮,板橋是他的號,出生在興化。鄭板橋從小就十分用功,藝術修養廣博。他練習書畫,臨摹各位大家的書法,常常達到了入迷的境界,連晚上入睡後,手都在不停地比劃著。

有一天夜裡,他又開始床上比劃,不知怎麼的竟然將手指畫到了他妻子的脊背上去了。他的妻子很不耐煩的問他幹什麼,他回答道:「我在練字」。妻子聽後,突然火氣上湧,喊叫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怎麼盡在別人的體上畫來畫去!」

鄭板橋這幾天都在琢磨字體的問題,正苦於沒有突破,聽了妻子的話,他「哦」了一聲,頓時茅塞頓開。從此他拋開了別人的碑帖,不在拘泥於臨摹,而是開始創造自己的字體。

經過苦練,鄭板橋終於在書法上自成一體,頗具風格。他在書法中吸收畫蘭竹的技巧,在畫蘭竹時又滲透入書法的筆法,人們因此說他「寫字如畫蘭,畫蘭如寫字」。

鄭板橋中了進士後,曾在山東的地方當過知縣。由於他做官時為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觸犯了當地富豪的利益,最後被罷官回鄉,回家後他專心當起了書畫家。

回到了揚州以後,鄭板橋仍然和從前一樣,依靠賣畫生存。那個時候,他的詩、畫和書法都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被人稱為三絕,上他家求他寫字作畫的人絡繹不絕。鄭板橋的書畫深受人們的珍愛,但是他脾氣非常古怪,不肯隨意替別人書畫。

鄭板橋喜歡吃狗肉,不論是小販、牧童,只要給他送來狗肉,他都會作一幅小書畫,答謝別人;而那些土豪富商,即便是送來上千的黃金,他也往往當做沒看見。當時揚州有一個鹽商,總是求不到他的字,輾轉通過別人買到幾幅畫,又都是沒有落款的,覺得十分遺憾,得知鄭板橋愛好狗肉後,他想出了一個計

有一天,鄭板橋出城散步,聽到竹林深處有悠揚的琴聲傳出,就尋著琴聲往裡走。在一片竹林裡,看到一個老人正在彈琴,旁邊的小童子正忙著煨狗肉,香氣撲鼻。

鄭板橋忍不住上前去問:「老先生,你也喜歡吃狗肉?」老人回到:「這可是百味中最美妙的東西,你如果也喜好這個味道,不妨坐下來品嘗。」

兩人也沒有來個自我介紹,就對坐著大吃特吃起來。鄭板橋見這個人家牆上空空,就隨口問為什麼不掛些字畫什麼的,老人回答:「手頭沒有好書畫,聽說城裡有個鄭板橋,書畫功夫非常高,但是老夫沒有見過他的書畫,也不知道是不是傳言的那樣好。」

鄭板橋笑著說:「在下就是鄭板橋,今天就給你做些書畫怎麼樣?」

老人聽後,十分歡喜,連忙說:「那真是太好了!」當即就叫童子拿來了紙筆,不一會兒,鄭板橋就作了好幾幅書畫。

老人說:「我叫某某,你幫我落上款吧。」

鄭板橋聽後,感覺有些奇怪,說:「老先生的名字,怎麼和城裡的一個鹽商一樣啊?」

老人說:「我取這個名字的時候,那鹽商怕是還沒出生呢!他是他,我是我,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鄭板橋在書畫上一一落上了款,心滿意足的拜別老者,回到了家中。

第二天,鹽商請客,託人將鄭板橋請了過去。鄭板橋一進他家,就看到了昨天他作的那幾幅書畫,上前仔細一看,直呼上當,但此時,已經不可奈何了。

鄭板橋到了晚年,所做的書畫都積累好幾箱子,朋友都勸他整理出來,印成冊子,也好流傳後世。他對自己的作品,態度極為認真,把所有的書畫都拿出一一檢查,幾次都想要一把火燒掉。最後,他挑挑揀揀,才選出了少量作品,拿出去印

鄭板橋還留下過聲明,他死後如果有人用他的名義,將他平時無聊畫的那些東西,篡改後參雜在其中,他就要變成厲鬼,砸爛篡改人的腦袋!

相關焦點

  • 鄭板橋送詩給小偷,還中了「狗肉計」
    原來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買官的錢,就足夠抬一轎子,肚裡卻沒有一點真才實學,所以鄭板橋瞧不起他。知府大人來到縣衙門後堂,對鄭板橋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氣。恰巧這時差役端上一盤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讓他以蟹為題,即席賦詩,如若作不出來,我再當眾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悶氣!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揭秘古代中國吃狗肉的歷史,原來這麼早就開始了!愛狗者勿看!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吃狗肉的歷史。狗作為人類的好朋友,如今被人深深的喜愛著,但也有部分人頗愛吃狗肉。但是吃狗肉並不是最近開始吃的,以前吃狗肉的風氣可比現在嚴重的多得多,而且開始的時間,也特別早!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
  • 揚州八怪的鄭板橋,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性情表現在哪裡?
    鄭板橋前往範縣赴任時,慎郡王允禧作《紫瓊崖主人送板橋燮為範縣令》送行,詩云:「萬丈才華繡不如,銅章新拜五雲書。朝廷今得鳴琴牧,江漢應閒文字居。四廓桃花春雨後,一缸竹葉夜涼初。屋梁落月吟瓊樹,驛馳詩簡莫遣疏。」鄭板橋作了《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一詩,詩云:「我朝開國於今烈,文武成康四聖人。」
  • 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乾隆三十年(1765)鄭板橋病逝,享年73歲。 鄭板橋詩、書、畫創作以真氣、真意、真趣而獨步文壇,彪炳藝林,尤以書法獨樹一幟形成獨具特色的「板橋體」,「六分半書」甲天下。由此,表明鄭板橋不因循守舊、敢於創新的藝術創造精神和鮮明的個性。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鄭板橋奮發攻書,「字學漢魏,崔蔡鍾繇;古碑斷碣,刻意搜求。」(《鄭板橋·署中示舍弟墨》),以雄視古今的雄心大志,創出了「怒不同人」的「六分半書」。 「分書」即隸書,又稱為「八分書」。板橋的分書,是以隸摻入行楷,從而使書體介於隸楷之間,且隸多於楷,故而稱為「六分半書」,意即減八分之意。
  • 清朝怪人,鄭板橋軼事一二
    他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直到49歲才混了個七品芝麻官,後還因拒絕奉承,丟了官帽。此人便是清朝第一怪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是也!「麻丫頭」鄭燮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冬,鄭板橋伴著漫天大雪降生到了揚州興化一個鄭姓書香門第。鄭家這個小孩出生後娶乳名為「麻丫頭」,直到十歲父親才為他取名鄭燮,字克柔。
  • 你以為鄭板橋只會寫「六分半書」,那是你沒見過他的楷書!
    鄭板橋(1693-1765),別名鄭燮,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漢族,江蘇興化人。 鄭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 鄭板橋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
    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當晚,有一幅清代鄭板橋的字,寫了兩首詩——《懷濰縣》,最終以704萬港元的價格成交。這兩首詩,寫於1763年,彼時71歲的鄭板橋已離開濰縣整整10年。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如果沒有在讀書時學過鄭板橋的詩,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板橋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會知道鄭夑是誰。其實鄭燮就是鄭板橋,鄭板橋就是鄭燮,燮是他的名,而板橋是他的號。在他的家鄉興化,臨近護城河邊的要道口上,有一座建於宋朝的木橋,當地人都稱之為「板橋」,幼時的他常在橋上玩耍駐足,古板橋於他而言,是深刻的童年回憶。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鄭板橋畫竹解肝鬱
    相傳,鄭板橋喜愛畫竹。除了竹的風骨能表現他灑脫、豁達的精神追求外,還因畫竹曾治好過他的肝鬱症。他博聞多才,但性格孤傲,得了肝氣鬱結之症。眼看他日漸消瘦,家人請醫生來診治,可他連醫生也不見。   相傳,鄭板橋喜愛畫竹。
  • 鄭板橋的《新竹》,是不是讚美教師的
    一首古詩鄭板橋曾經寫過一首詩,叫《新竹》: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有人把它當作是讚美教師的一首詩,其實並不是。這首詩的大意是:新生的竹枝,長得非常高,比老竹還要高。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鄭板橋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母親在他四歲時便離世了,由乳母費氏撫養長大。鄭板橋自幼聰穎過人,勤讀詩書。康熙五十二年,二十歲的鄭板橋考中秀才;雍正十三年,時年三十九歲的鄭板橋考中舉人;乾隆元年,四十四歲的他考中進士。乾隆七年,五十歲的鄭板橋開始出任山東範縣知縣,後來又調到濰縣當知縣。用鄭板橋自己的話來說,做官主要是想:「得志加澤於民」。
  • 鄭板橋紀念館今日開放 市民可免費遊覽
    鄭板橋紀念館今日開放 市民可免費遊覽鄭板橋紀念館今日隨著十笏園園區的開募也隨即對市民開放展覽。據了解鄭板橋紀念館位於十笏園文化街區十笏廣場西北方向,關帝廟巷子與胡家牌坊街西北角,後方為關帝廟,左首為十笏園博物館,佔地面積1412平方米,建築面積1820.91平方米。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他是康熙朝的秀才,雍正十年中了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考取進士,後在山東範縣、濰縣當小小的縣令,政績還算不錯。他是江蘇興化人,就是現在的泰州,祖籍在蘇州;至於揚州是客居,辭官後在揚州賣畫為生。他推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觀點,主張師法自然,不拘泥古法。其藝術特色對當時及後世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鄭板橋的自敘:吾貌寢陋,好大言又自負…
    在中國書法史上,鄭板橋因其一反常態的獨特言論和書畫風格而被世人稱為「怪」,書法之怪更為明顯——他敢於把不同的書體混在一起而構成一件書法作品,這是他書法最大的特點。 清代鄭燮行書《板橋自敘》,故宮博物院藏。《板橋自敘》言,「貌寢陋,人鹹易之。又好大言,自負太過,漫罵無擇,諸先輩皆側目,戒勿與往來。」
  • 鄭板橋一幅古畫,被徐悲鴻添加6筆後,身價暴漲,一舉拍賣3500萬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書畫被後人贊為「三絕」。鄭板橋喜歡畫竹,在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中,有一幅《竹石圖》還曾被後人「篡改」,那個篡改名家畫作的人,就是著名的國畫大師徐悲鴻。當時徐悲鴻在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鄭板橋的《竹石圖》,徐悲鴻看了這幅畫之後,總是覺得這幅畫少了點什麼。於是這幅畫在展出後,徐悲鴻公開在這幅畫上添了幾筆。就是這幾筆,讓徐悲鴻飽受了爭議。
  • 鄭板橋寫「難得糊塗」的背景:一山,一碑,一人,一硯
    鄭板橋一生有很多書畫作品,但是要論這其中影響最大,也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的一件書法作品,那就是《難得糊塗》。那麼這句傳唱了數百年的名言,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在什麼背景下寫出來了呢?這還要從鄭板橋與萊州雲峰山的一個傳說談起,它緣於雕刻於文峰山上的石刻《鄭文公碑》。
  • 鄭板橋畫竹有多牛?有這種精神,你也一樣牛
    鄭板橋的原名為鄭爕,「板橋」是他的號。鄭板橋在書畫藝術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喜歡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尤其鍾愛畫竹。 在鄭板橋眼中,竹子除了堅強正直,生命力強,還有蒼勁豪邁、虛心向上的品質。因此,鄭板橋專畫蘭竹五十餘年,而極少畫其他東西。 因此,與其說鄭板橋是在畫竹,不如說他是在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