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畫竹解肝鬱

2021-01-09 魯網

相傳,鄭板橋喜愛畫竹。除了竹的風骨能表現他灑脫、豁達的精神追求外,還因畫竹曾治好過他的肝鬱症。他博聞多才,但性格孤傲,得了肝氣鬱結之症。眼看他日漸消瘦,家人請醫生來診治,可他連醫生也不見。

  相傳,鄭板橋喜愛畫竹。除了竹的風骨能表現他灑脫、豁達的精神追求外,還因畫竹曾治好過他的肝鬱症。他博聞多才,但性格孤傲,得了肝氣鬱結之症。眼看他日漸消瘦,家人請醫生來診治,可他連醫生也不見。

  一天,他見窗外疾風下的竹子,不覺觸動了他的靈感,畫下了一幅《風竹圖》。自此,他天天畫竹。過了些日子,鄭板橋漸漸覺得胸膈寬鬆,脅肋隱痛慢慢消失。恰巧好友張衡來訪,見他病態全無,詫異問他服用何靈丹妙藥?鄭板橋道:「唯畫竹耳,也不知何故。」張略懂醫道,頓悟道:「肝主疏洩,然汝時常畫竹,一來精神有所寄託和轉移,感情上得以宣洩;二來觀竹畫竹,心情不覺地隨之開朗;三來運氣作畫也使肝氣慢慢疏洩。」

  北京商報記者 夏姍姍/整理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畫竹有多牛?有這種精神,你也一樣牛
    鄭板橋的原名為鄭爕,「板橋」是他的號。鄭板橋在書畫藝術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喜歡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尤其鍾愛畫竹。 在鄭板橋眼中,竹子除了堅強正直,生命力強,還有蒼勁豪邁、虛心向上的品質。因此,鄭板橋專畫蘭竹五十餘年,而極少畫其他東西。 因此,與其說鄭板橋是在畫竹,不如說他是在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 文同的胸中有竹和鄭板橋的胸中成竹,誰的境界更高一下
    擅詩文,精書畫,尤長於畫竹。文同是蘇軾為表兄,也是蘇軾畫竹的老師,也尤為受其表弟蘇軾的敬重。蘇軾有詩言:「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也是受其兄文同的影響。文同以學名世,深受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文同畫竹,其必先在胸中成竹,才可執筆熟視,下筆有神。古語講:欲見其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也。
  • 畫家餘新志被譽為「板橋之後墨竹人」,學畫竹不妨借鑑先生四步行
    在宋元文人畫的黃金時代,竹子作為文人墨客心中「君子」的象徵,理想人格的化身 ,更勝以往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喜愛,蘇軾便是宋代愛竹、畫竹的代表。後延元明清時代,吳鎮、柯九思、夏昶、鄭板橋等都是畫竹的名家,唯有鄭板橋愛竹、種竹、觀竹、詠竹、畫竹似可與蘇軾媲美!
  • 鄭板橋的四十九幅經典作品欣賞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鄭板橋 他,一生愛竹畫竹,畫出了竹的精神,畫出了一個竹的世界,傳之後人,可謂流芳百世,啟迪來者。鄭燮畫竹因喜歡竹之氣節,有題畫竹句「屈大夫之清風,衛武公之懿德」。
  • 鄭板橋一幅古畫,被徐悲鴻添加6筆後,身價暴漲,一舉拍賣3500萬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書畫被後人贊為「三絕」。鄭板橋喜歡畫竹,在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中,有一幅《竹石圖》還曾被後人「篡改」,那個篡改名家畫作的人,就是著名的國畫大師徐悲鴻。當時徐悲鴻在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鄭板橋的《竹石圖》,徐悲鴻看了這幅畫之後,總是覺得這幅畫少了點什麼。於是這幅畫在展出後,徐悲鴻公開在這幅畫上添了幾筆。就是這幾筆,讓徐悲鴻飽受了爭議。
  • 清朝怪人,鄭板橋軼事一二
    他詩書畫三絕,筆下畫竹更是無人能及,就算窮得賣書畫為生也依舊傲骨挺立,不卑不亢。他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直到49歲才混了個七品芝麻官,後還因拒絕奉承,丟了官帽。此人便是清朝第一怪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是也!
  • 鄭板橋(鄭燮)作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及其他館藏
    鄭板橋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後母撫養。少年時從學於鄉先輩陸震,20餘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範縣知縣。一年後調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曆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 鄭燮的詩、書、畫世稱「三絕」,專長於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
  • 鄭板橋的《新竹》,是不是讚美教師的
    一首古詩鄭板橋曾經寫過一首詩,叫《新竹》: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有人把它當作是讚美教師的一首詩,其實並不是。這首詩的大意是:新生的竹枝,長得非常高,比老竹還要高。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其一、辭官下海怪話說這鄭板橋中年才得中進士,好不容易當個九品芝麻官,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機會。時年遇到災荒,鄭板橋具實呈報,力請朝廷救濟百姓。他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餬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實乃清官好官。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鄭板橋如此傻實誠就得罪了上司,上司一頓責備,乾脆辭官不做了。老子回家賣紅薯去,於是下海回揚州以賣畫為生了。
  • 你以為鄭板橋只會寫「六分半書」,那是你沒見過他的楷書!
    鄭板橋(1693-1765),別名鄭燮,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漢族,江蘇興化人。 鄭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清代畫家,其實「板橋」只是他的號,鄭板橋原名叫鄭燮。後世畫家創作的鄭板橋的寫意畫像鄭板橋為官時曾做過山東濰縣的知縣,他因為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得罪當時的某些當權者而受官場排擠,因為鄭板橋看不慣這些為官不為百姓辦事貪官,也不想與他們為伍就毅然決然辭官不做而浪跡天涯以賣畫為生。
  • 每日詩詞38:鄭板橋:請你做一棵竹子,熬過風雨,必現彩虹
    鄭板橋是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  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  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兵權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鄭板橋寫了一首《新竹》,能給你最滿意的答案
    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照亮學生的人生,對此,鄭板橋寫的一首詩可以說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新竹》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眾所周知,鄭板橋喜歡竹子,他的畫竹別具一格,寫了許多讚頌竹子的詩。「揚州八怪」鄭板橋喜歡竹子絕不是因為竹子「怪」,而是因為竹子的堅韌和毅力,但是無論風吹雨打,仍然堅持生長,無所畏懼。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鄭板橋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母親在他四歲時便離世了,由乳母費氏撫養長大。鄭板橋自幼聰穎過人,勤讀詩書。康熙五十二年,二十歲的鄭板橋考中秀才;雍正十三年,時年三十九歲的鄭板橋考中舉人;乾隆元年,四十四歲的他考中進士。乾隆七年,五十歲的鄭板橋開始出任山東範縣知縣,後來又調到濰縣當知縣。用鄭板橋自己的話來說,做官主要是想:「得志加澤於民」。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清史:鄭板橋愛吃狗肉,鹽商得知後設下計策,鄭板橋直呼上當
    鄭板橋這幾天都在琢磨字體的問題,正苦於沒有突破,聽了妻子的話,他「哦」了一聲,頓時茅塞頓開。從此他拋開了別人的碑帖,不在拘泥於臨摹,而是開始創造自己的字體。經過苦練,鄭板橋終於在書法上自成一體,頗具風格。他在書法中吸收畫蘭竹的技巧,在畫蘭竹時又滲透入書法的筆法,人們因此說他「寫字如畫蘭,畫蘭如寫字」。鄭板橋中了進士後,曾在山東的地方當過知縣。
  • 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行書冊頁 清 鄭板橋 山東濰坊市博物館藏 原標題: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鄭板橋(1693-1765),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清代江蘇興化縣人。其一生艱難,仕途尤為坎坷。乾隆三十年(1765)鄭板橋病逝,享年73歲。 鄭板橋詩、書、畫創作以真氣、真意、真趣而獨步文壇,彪炳藝林,尤以書法獨樹一幟形成獨具特色的「板橋體」,「六分半書」甲天下。
  • 鄭板橋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
    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當晚,有一幅清代鄭板橋的字,寫了兩首詩——《懷濰縣》,最終以704萬港元的價格成交。這兩首詩,寫於1763年,彼時71歲的鄭板橋已離開濰縣整整10年。
  • 易怒多為肝鬱氣滯 「少熬夜」是最好的「良藥」
    易怒多為肝鬱氣滯 「少熬夜」是最好的「良藥」時間:2017-06-01 09:33   來源:老宗醫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易怒多為肝鬱氣滯 少熬夜是最好的良藥 肝鬱氣滯症狀是怎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