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關於齊白石的記載中,人們會發現齊白石其實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人,特別是在他的晚年,就像一個「老小孩」一般「調皮」有趣。
有關傳記中載有齊翁晚年的兩件趣事,其一是當「孩子王」,老頭兒帶著一幫小屁孩們撅起屁股圍著趴在地上,教胡同裡的小娃娃們捉蛐蛐;其二是曾異想天開,要三歲小娃坐在墨糰子粘上一屁股的墨水,然後往白宣紙上坐出兩團墨印來,再添上幾筆就畫出一幅荷葉來。
當然,晚年的齊白石也有「臭脾氣」的一面,人越老家教越嚴,大到兒孫的婚娶事業,小到家中夥食的用度,全部是要經他算計安排。
倘若是廚房量米時多煮了半筒,也會惹得齊白石大發雷霆斥罵「不懂節儉」,兒孫輩在他面前也多半是戰戰兢兢不敢造次。
所以,齊白石既有「調皮」有趣的一面,也有板起老臉「臭脾氣」的一面,有時候會和娃娃們一樣沒心沒肺地喜笑顏開,有時候也會吹鬍子瞪眼睛放聲大罵。
這種率真的性格有時候還會體現在他的繪畫中,生氣起來的時候甚至還會畫出一幅罵人的畫來,讓人想不到這高雅的繪畫居然還能充當罵人的道具。
有一幅作於一九三零年的畫,被稱為是齊白石最「調皮」的畫,這其實是一幅專門用來罵人的畫。
罵人,本是一件不雅之事,但或許是因為大師罵人就是不一樣,反倒卻是讓這幅畫成為了經典名作。用高雅的繪畫來罵人,能想出如此有創意的罵人方式,的確也能算是一件「調皮」的事。
三十年代初,齊白石還不是萬人敬仰的大師,當時他的書畫事業雖已大有起色,但作為一個外來搶地盤的「土畫家」,仍然要遭畫壇主流排斥和批評,被畫壇名家奚落侮辱是「野路子畫匠」。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罵齊白石的東西很俗、沒有藝術性,是沒價值的瞎畫,所以,憋屈受氣,是當時齊白石的常態。
儘管齊白石有著隱忍的韌性,但很顯然他並不能把吃虧受氣當福享,被罵一兩次還能用吃虧是福來安慰自己,老是被罵,受氣久了也難免憋不住想要回罵解氣。
不過,齊白石自己也明白,以當時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如果跳起來和那些畫壇主流名家們對罵,就會陷入被「圍毆」的絕境,
光是縮著頭挨罵,不但自己受氣,還要被人笑話是軟蛋,但一旦回罵又會陷入更慘的處境,這要怎麼辦?
齊白石這個時候就施展出了大師罵人與眾不同的絕招——畫一幅罵人的畫來回罵,無需動嘴罵人也能達到回罵的目的。
於是也就有了這幅經典的罵人名作——《罵人圖》:畫中畫一盤腿而坐的老者,右手伸出二指作指罵狀,頭卻撇向另一邊,眼神中滿是不屑和狡黠,末了題曰「人罵我我也罵人」。
這畫中伸出二指的狡黠老者,自然畫的就是齊白石自己,這幅畫就是專門用來回罵那些欺負自己的畫壇主流——別以為我老齊是個只曉得挨罵的慫蛋,老齊我也曉得罵你們,不過老齊我懂斯文不出口成「髒」,就讓這幅畫來罵你們好了,至於罵的什麼你們自己去猜吧!
此畫一出,真是絕妙的回罵,所有看過的人都覺得這幅畫罵人罵得是「耐人尋味」,既不失了斯文,又有指著對方鼻子罵人之功效,還顯出了一番「調皮」的趣味,被罵者明知被齊白石罵了個底朝天,卻又無力「懟」回去——畢竟人家齊白石也沒開口罵出一個髒字來啊!
最終,這幅罵人的畫,也就成為了一幅以「罵人」為主題的經典名作,至今仍被不少藝術家模仿,譬如黃永玉就很喜歡這一「罵人」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