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拍電視劇的速度真是快。
拍了能播,羨煞人。
現在韓國的播出平臺多,也不局限於三大臺的播放。
生產出來的韓劇就更加花樣百出了。
有些並非電視上播出的網絡劇,就更奔放大膽。
讓大家覺得韓劇雖然都成了個流水線,但在各方面都還是在努力的嘗試。
這樣的類似小品文般的韓劇有時倒也是讓人有些別樣的感觸。
正在KAKAO平臺上熱播的《媳婦過渡期》就是這樣的電視劇。
每一集20分鐘,不長。
正適合在手機上光顧。
以往KAKAO平臺上播放的網劇,以青年談朋友為主。
這次雖然也是網絡漫畫改編的,但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並不針對青少年。
都做了媳婦了,那也不肯定是一部愛情劇。
這部《媳婦過渡期》講的是新婚媳婦在婆家的遭遇。
兒媳和婆婆,永遠是每個家庭的頂流。
這部原作漫畫是用一種很時髦的方式推出的,它在社交網站上進行了連載。
作品在社交媒體上以漫畫形式連載,描述新婚妻子在婆家的種種遭遇,讓人感覺到非常的親切。
但老實說這樣的親切,在手機上的社交平臺看到是會心一笑,不過改編成電視劇就成了兩碼事。
在漫畫家的主頁上看漫畫有一種閱讀私小說的感覺,有窺探別人隱私的緊張感。
改成電視劇後,這種感覺完全沒有了。
韓劇寫媳婦的心酸已經多如牛毛,三大臺平日演的日日劇和家庭劇裡說的無非就是這些。
這部劇又怎麼能夠在KAKAO平臺主做青少年這個年齡層裡面能突破重圍?
導演選擇了一個類似紀錄片的敘述方式。
承擔敘述角色的就是女主演樸河宣。
這位演員也是厲害了,同時有兩部這樣的電視劇在上映。
一部是《媳婦的過渡期》,還有一部是正在JTBC上播放的《產後調理院》。
這兩部都是女人在結婚後遇到的種種問題,劇情和演員的實際情況也是非常吻合。
樸河宣嫁給演員丈夫後,這次也是產育後的復出,自是對新媳婦的處境深有體會。
《媳婦的過渡期》中的兒媳婦和日日劇裡宣教的媳婦不一樣,更實際,更現代。
韓國傳統文化中要求女性過於壓抑自己,體貼丈夫。
但這部劇裡的女主角不是這麼想的。
女主角的設定是上班族,同樣是出門上班攢錢,為何就要低丈夫一頭,沒有的事。
上班的時候忙得要死,一邊打鍵盤,旁邊手機不時地收到小姑子發來的短消息。
小姑子叮囑不要忘記婆婆的生日,要求嫂子給婆婆煮海帶湯,新媳婦也很乖巧的做了一大堆菜。
但是還是發現了小姑子在戲弄自己,小姑子和新媳婦說婆婆喜歡明太魚海帶湯,實際上卻並非婆婆喜歡喝海帶湯,而是小姑子自己要解酒。
在第二集中,謹慎的反擊就漸漸有了,讓人感覺到還是挺有意思的。
這正是網絡平臺電視劇存在的意義。
不是那麼的正統,更激進一些,也更適合平臺主要用戶的口味。
所以這部《媳婦的過渡期》很大可能並不能夠有什麼動靜,也不是一部韓流作品,所以並不能名垂千古。
但對廣大製作網劇的從業人員應該也有一些觸動。
在哪個平臺播就應該做哪些事。
迅速的播出,迅速的迭代,精確的鎖定觀眾,這可能也是韓國人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聲明:
本文為七言六拍原創,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本文基於媒體源和書籍信息客觀寫作,對涉及的人物無任何偏頗的惡意,當事人若覺不妥請隨時聯繫。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