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天津政務網發布了《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設立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批覆》。記者從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獲悉,作為我市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平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今年新增註冊企業176家,截至目前,已累計註冊企業283家,註冊資本46.36億元。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一盤棋」思想深入推進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全面落實功能定位,加快「一基地三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根據市政府批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總規劃面積約14.5平方公裡,位於寶坻區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產業基地西側,京哈高速公路防護綠帶以南。科技城將重點發展「4+1」產業體系,即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新能源與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高端裝備製造四個主導產業,配套發展現代服務業。據了解,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目前正在開發一期產業區,區內所有道路已經全部實現通車,還將配套建設7個街區公園、1個百裡河公園、1座公交首末站及3處公共停車場等。
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對接服務北京,通過雲招商、雲籤約等形式開展承接。1月至9月,北京企業在津投資到位額847億元,亞投行數據綜合業務基地、麒麟軟體總部等一批項目順利落戶。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出臺《天津市支持重點平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子女教育、醫療服務、職工落戶等方面實行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解決企業亟須的痛點問題。
全力打造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成效不斷顯現,持續深化天津口岸降費提效優化環境專項行動,天津港主要指標呈現「逆周期」增長態勢,貨物和貨櫃吞吐量增幅位居沿海港口前列。根據2020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天津航運中心排名由去年的全球第24位上升至第20位。
推動重點領域實現新突破。京津、京滬、京濱、津興四條高鐵連通北京的格局加快形成,天津中心城區至靜海區、寧河區、「通武廊」等三條市域郊鐵路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並同步推進前期工作。
有序推進736平方公裡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升級保護修復875平方公裡溼地,全面加強渤海汙染綜合治理,著力提升153公里海岸線生態功能,推進12條入海河流穩定消除劣Ⅴ類水。
此外,我市還圍繞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在津發展需求,聚焦破除制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體制機制障礙,制定《天津市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改革任務工作方案》。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平臺平穩運行,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有序推進,為三地參保患者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就醫服務。與河北省建立工傷認定鑑定委託合作機制,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結果互聯互通互認。(津雲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