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進口藥價為何遠高於香港?專家談「三重門」

2021-01-13 網易財經

「一種治療乳腺癌的藥品赫賽汀,同樣規格差價達1萬元。」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由於內地與香港藥品價格存在巨大差距,湧現出了赴港帶藥族,有病人赴港買藥一年能省下12萬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香港內地進口藥價相差為何如此離譜?赫賽汀生產企業——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解釋說,香港實行免稅,藥價差距主要原因是稅率。不過,專家指出,除了關稅,中間環節對藥價層層加碼、醫院加成以及流通環節的公關賄賂被加入藥價等才是藥價虛高的主要原因。要想降低藥價,必須得先衝破這「三重門」。

一重門:

中間環節層層加碼

藥品從生產到使用,有著一條很長的鏈條,主要涉及廠家、醫藥代表、醫藥代理公司、醫院、醫生以及藥品招投標管理等部門和人員。業內人士表示,「雁過拔毛之下,藥價自然會浮高」。

據從事藥品及醫療器械銷售工作的金女士介紹,藥物進口到中國,除了關稅外,還要通過各級分銷商經營,中間環節多導致藥價層層加碼。「關稅不是很多,5到8個點,再轉給一級代理收8到10個點,到二級配送公司收6到8個點,最後進到醫院,收15個點的藥品加成。」

一名醫藥代表表示,自己所代理的藥品,往往要經過生產藥廠及其所屬的銷售科將藥品出售給獨家代理商,然後由獨家代理商銷售給各級推銷商,各級推銷商將藥品出售給醫藥公司,由醫藥公司將藥品出售給醫院。即使最簡潔的銷售方的程序也要經過藥廠-獨家代理商-醫藥公司-醫院。

中間環節層層加碼的後果,則是藥價不斷升高。一家名為「藥品底價查詢網」的網站,曾將14000餘種藥物的出廠價和零售價悉數標出。人們從中發現,許多出廠價低於10元的藥品,零售價通常是數十元甚至上百元。

「在藥價的水分中,流通環節佔一部分,醫院佔一大部分,一些非正常環節也貢獻頗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指出,不能說是哪個環節推高了藥價,它是被一層層加上去的。

在談到香港藥價為何比內地便宜時,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認為,這得益於藥廠到患者之間極其精簡的銷售鏈,沒有中間盤剝。而且政府管理的醫院,由醫管局採購藥品,不能有佣金,公立醫院用藥費用由政府負擔,藥品都是原價銷售。

「要想真正把藥價降低,要儘量減少中間的流通環節。如果你是醫院,我的產品直銷到醫院,中間就少了一個環節。如果我們給銷售商,銷售商就加價30%,賣給消費者又加價30%,那麼藥價就貴了。」一位製藥企業負責人表示,中間的環節太多了,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要加價,否則它們沒有利潤。「全國上下都要從藥廠到醫院進行直銷,各部門都為直銷開綠燈,這是解決藥價高的很重要的途徑。」

二重門:

定價機制推高藥價

除了中間環節層層加碼,在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看來,造成國內進口藥品價格虛高的原因,是國內藥品的定價機制決定的。作為藥品流通終端的醫院,實行的是藥品加成制度,藥品成本越高,醫院的盈利就越大。

對此,北京大學醫學部藥事管理教研室史錄文教授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據其介紹,藥品在內地和香港價格不同,除了與經濟水平、用藥習慣、公眾認知度、醫生用藥習慣有關外,也與內地的藥品價格機制有關,藥品15%的加成抬高了藥品價格。

藥品加成始於改革開放初期,彼時政府為了彌補財政投入不足,允許醫院實行藥品加成銷售。如今,藥品加成已成為醫院的重要經濟來源,約佔醫院收入的四五成。

牛正乾指出,藥品加成制度帶來三大問題,一是購進藥品價格越高獲利越多,所以公立醫療機構不可能去採購低價藥;二是使醫生索取回扣的行為與醫療機構銷售高價藥品的利益驅動高度一致;三是讓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不開展「高定價、大回扣」的畸形競爭。

「我們國家藥品的定價制度是嚴格由政府管理的,所以在價格上出現的這些不正常的情況,歸根結底是由於政府定價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帶來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表示,行政定價的機制不能準確反映市場的價格,也不能反映產品的真實成本的情況,所以政府應該減政放權,管少管好。

全國政協委員高春芳曾提出建議,成立由國務院直接領導的藥品生產、定價、核價、監督一體化的藥品評審委員會,改變目前由發改委定價、由藥品監督局審批新藥等眾多行政環節。「對藥品價格採取公開聽證制度,公開藥品生產成本和出廠價格,政府部門加強對藥品生產成本的核算,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像我國臺灣等地一樣,由藥品生產企業在藥品的外包裝上印製零售價格,並公開各級藥品在銷售總金額中的加價比率。」

牛正乾則建議從根本上將醫療和藥品剝離開,以香港為例,政府對醫院出售藥品的補貼有一定額度,在此情況下醫院賣藥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對藥品加價的熱情自然沒有那麼高。

三重門:

行賄成本加進藥價

商業賄賂是藥價虛高的又一個幕後「推手」。

羊毛出在羊身上,流通環節各個審批環節和藥品公關賄賂的灰色成分,最終也都加在價格上。業內人士指出,零售價高於出廠價數百倍的藥品並不罕見,在巨大的利潤「蛋糕」中,很大一部分是給醫院和醫生的回扣。

據介紹,一種藥品要最終賣到消費者手上,藥企要與各個部門打交道。首先要想辦法通過招投標程序,進入省一級藥品集中採購目錄;其次是進入地市一級衛生管理部門的藥品目錄。

某醫藥公司銷售區域經理表示:「要確保藥品進入省級藥品集中採購目錄,一些廠家或藥品經營企業負責對組織招投標人員行賄,並通過圍標、串標等手段確保中標;進一步,為了入圍地市一級確標的藥品目錄以及醫院採購該藥品,地區一級的醫藥代表要負責 搞掂 衛生、藥監和醫院相關負責人。」

進入中標目錄僅是第一步,即使中標,醫生在診療時仍可開不同的藥品,這就還需要「再公關」。為了讓醫生多開藥,醫藥代表們各顯神通,競相爭奪醫生手中的「處方權」。有的贊助學術會議,有的安排出國考察,有的乾脆赤裸裸給現金。

根據已經披露的信息,葛蘭素史克採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少數醫藥行業組織、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賽諾菲被曝通以「研究經費」名義,向70多家醫院的500餘名醫生行賄169萬元。這一系列「賄賂門」事件,掀開了醫藥購銷「潛規則」的冰山一角。

攻克這一道道關卡的成本,則都被轉嫁到了患者身上。葛蘭素史克中國副總裁兼企業運營總經理梁宏在接受調查時稱,運營費用在藥價中佔比達20%-30%。有媒體梳理了近三年來被披露的相關數據,發現其中醫藥代表用來給醫療系統「做關係」的成本,少則佔到藥價的5%,多則能達30%以上。

在於明德看來,在業內,與醫療腐敗直接關涉的「灰色支出」佔最終藥價的20%是一個平均值。調查顯示,藥品生產企業給經銷商的「營銷」費用一般是藥品中標價的50%左右,區域經理一般將其中15%左右用於「公關」當地衛生、藥監等部門相關人員,將其中30%左右給予二級代理及下線業務員,這些下線人員負責「公關」各家醫院,給醫院負責人及科室醫生的「好處費」佔其中25%左右。

「如果一查一個準,說明不是某個企業的問題,而是制度出了問題。」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建議,改變藥品器材流通秩序的方法是建立起「三統一政策」,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結算。具體而言,就是以省為單位,進行公立醫院集中招標採購,以「量」換「價」,利用集體談判的優勢,降低適宜藥品和適宜耗材的價格,壓榨廠商利潤空間,防止「回扣」現象的發生。

有專家建議,要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醫藥賄賂事件,需要改革醫療領域的收入分配體系、加大對醫藥行業的監管力度以及增強醫療領域的透明度。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

實習生 羅梓健

香港購藥照樣有陷阱

-相關報導

香港是購物的天堂,不光是賣奶粉、奢侈品的好去處,也吸引內地客購買各種藥品,質量有保證、價格低於內地市場是大家看重的關鍵。然而「天堂」也有陷阱,就在前日,香港消委會披露,香港海關收到2宗於2013年4月至5月期間定罪的售賣偽冒藥物案件資料,涉案的店鋪位於香港新界。

消費者:

匯率差價也能讓香港藥價有優勢

黃道益活絡油、斧標驅風油、保嬰丹、位元堂猴棗散、胃仙U等等,一直都是大家去香港購物清單上的常客,一買就是好幾盒,家中常備不嫌多。尤其是香港產的保濟丸、保嬰丹,年輕媽媽們幾乎是人手一份,在廣州媽媽網,大家列出的去香港「必採購」的兒童藥品清單就有這些藥品,大家口口相傳,其藥品不僅療效好,而且更安全放心。不過比起這十幾、幾十元的頭痛腦熱常規小藥,還有更大宗的藥品消費是腫瘤、慢性病的用藥。

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癌腫用藥尤其是進口藥,往往一盒、一支就要上千元,即使同是千元,但一個是人民幣,一個是港幣,光匯率換算就有幾百元的差價,更何況,香港的進口產品免稅,藥品更是比內地價低好幾級。有媒體搜索對比出內地香港的藥品巨大差價,比如用於結直腸癌的愛必妥,內地售價4698元,香港售價約3200元;用於肝癌的多吉美,內地售價24267元,香港售價約17600元;用於白血病的格列衛,內地售價25500元,香港售價17760元;用於乳腺癌的赫賽汀內地售價24500元,香港售價15200元。可以看到,價格差距最大的已達近萬元。

業者專家:

香港買藥並非絕對安全

香港購藥確實有好的地方,比如價格優勢,比如可以買到和歐美市場同步上市的藥品。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程康林教授說,就連一些醫生也會私下讓患者去香港購買一些療效好、但內地尚未上市或幾乎絕跡的藥品,像奎尼丁,是抗心律失常的一種經典藥,價格也不算貴,但國內幾乎沒廠家在做這種藥。

業內人士表示,香港作為自由港,進口藥品是不需要繳納關稅的。再加上內地進口的藥品都是通過各級分銷商經營,中間環節眾多,再加內地「以藥養醫」的現象盛行,自然就導致了價格層層加碼。不過程康林說,按照國家藥監部門的有關規定,凡是沒有在我國正規註冊上市而進入內地市場的藥物均視為假藥。也就是說,從法規上看,讓患者從香港買腫瘤等藥回來用,本不應該。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主任羅榮城表示,不可否認香港對藥品的監管十分嚴格,某些方面甚於內地監管部門,但這不意味著去香港買藥就絕對安全,而且患者自己購藥,一旦出問題,維權成本較高,畢竟香港和內地的制度有區別。

香港消委會就曾引述個案指,曾有內地遊客到一藥房購買某著名品牌的活絡油,職員將活絡油取下後,立即把貨品包裝,遊客感奇怪,向職員詢問,為什麼要這麼快把貨品包好,獲回復因想方便旅客帶回內地,但遊客將貨品帶回內地後,才發現所買的活絡油並不是該牌子,遊客更發現店鋪把價錢牌遮掩牌子名字,以混淆視聽。遊客雖感被騙,但因已回到內地,唯有放棄追究。

香港消委會:

健康消費投訴增多

藥品健康產品銷售一直是香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香港消委會也會定期發布售賣偽劣藥藥店藥鋪的黑名單。

根據香港消委會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去年內地旅客有關醫療用品及健康食品類別的投訴顯著增加,去年共收到160宗,升幅達29%。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2012年,香港消委會就公布了近50家「黑藥店」因售賣偽劣假藥而被定罪店,光2011年,香港消委會就一口氣曝光了32間黑藥店。這些店遍布港島、九龍、新界、旺角等地區。香港對這種欺詐行為處罰也是非常嚴厲的,以2010年1-12月定案案件為例,共有19家店鋪被處罰,其中有家「萬得藥房」因偽造一品牌六味地黃丸,公司除了被罰款外,店鋪經理還被判了社會服務令120個小時,其餘藥店有的被罰款,有的當事人最嚴重甚至被監禁。

香港消委會提醒,一般情況下,在香港可合法售賣水貨,但藥卻屬例外。由於水貨藥不是通過合法途徑或經特許入口經銷商而流入市面發售,其運輸及貯存都沒有嚴格控制,品質沒有保證。

香港買藥實用指南

-小貼士

1.小心分辨光顧的是藥房、藥行還是藥坊,三者概念有明顯差異,藥房是要求有註冊藥劑師的,如位於尖沙咀的龍城大藥房、旺角的南華藥房、新興康健藥房、海運藥房,而藥行、藥坊則無需有註冊藥劑師,只要註冊成為公司即可開門做生意,準入門檻低,有可能在其中買到沒保障的藥品。

2.認準香港的藥品批號。若購買西藥,檢查有無香港衛生署註冊編號「HK-xxxxx」(x為阿拉伯數字);若購買中成藥,檢查有無標籤,並至少一行中文列明成藥的名稱、生產地、包裝規格說明、用量及使用方法及批次編號等;

3.要求藥房出示單據,列明所購藥物的名稱、數量及其他特殊描述(例如,只有學名的藥物,應補充藥物在市場上的通俗名稱);

4.留意是否有「R」的指示牌,注意購入的藥物是否需要經過註冊藥房及駐藥房註冊藥劑師監督才可出售;

5.當藥房交付藥物時,可以要求會見藥劑師,當面確認所購藥物是否自己所需要的;

6.如對藥物有懷疑或是藥房的銷售手法有問題,可以致電香港海關、衛生署藥物投訴熱線、香港科研製藥聯會以及消委會舉報或查詢。港府提醒旅客,就算已離港仍可在原居住地通過email或信件向香港海關作出投訴。

投訴及查詢

如內地消費者對所購買藥品有懷疑,或藥房銷售手法有問題,可向香港消委會或下列機構舉報或查詢: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852)29292222,

香港海關舉報熱線:(852)25456182,

衛生署藥物投訴熱線:(852)25722068

(原標題:內地進口藥價為何遠高於香港?專家談「三重門」)

相關焦點

  • 內地香港同樣藥品差價上萬 專家:以藥養醫推高藥價
    香港西環一家大藥房的老闆告訴記者,一天銷售額有10萬港元,其中內地人約佔一半。銅鑼灣一帶的藥房,這一比例更高。   內地藥品為何比香港貴? 專家認為內地「以藥養醫」推高藥價,香港免稅拉低藥價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認為,香港藥價便宜,得益於藥廠到患者之間極其精簡的銷售鏈,沒有中間盤剝。
  • ...自5月1日起,三措並舉降低抗癌藥價——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對已...
    【今日起我國進口抗癌藥實行零關稅】證券時報,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消息,自5月1日起,三措並舉降低抗癌藥價——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採購以及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
  • 為何到香港買內地產品更便宜
    李小姐常用的一款洗髮水,家庭裝的1000毫升香港售價折合人民幣才34元,而深圳超市裡要50多元;另一款常用的大陸產牙膏,深圳賣15元,香港折算下來僅13元,而且分量更多。     李小姐每個月因為公務需要往返香港多次,正好順便帶回一些日用品,這種「在深圳賺錢,到香港花錢」的生活模式讓她很享受。「我買的大多是進口貨,但是支付的卻是深圳的平價,即使偶然有內地產品,也比從內地買便宜」。
  • 香港專家看好內地寵物市場
    新華網香港4月22日電(記者林建楊)近年來內地飼養寵物的家庭迅速增加。香港寵物行業人士日前表示,內地寵物用品市場較歐美地區小,但發展空間龐大。
  • 內地香港特效藥差價最高達萬元 獨家梳理4大差價原因
    中廣網北京8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些年來,海外代購相關的新聞不絕於耳,從化妝品、奢侈品再到鬧出軒然大波的奶粉,而最近焦點落在了去香港買藥。媒體紛紛關注此事,人民日報報導說:病人赴港買藥一年省12萬,自發組織帶藥聯盟;香港大公報的觀察是:內地香港特效藥相差近萬元;深圳湧現赴港帶藥族;中國青年報的調查則是:內地客為何熱衷香港買藥,原裝進口價格低。
  • 香港買車不用交稅,那麼去香港買摩託車帶回內地可行嗎?
    因為國內大貿進口的高昂售價和有限的車型一直被摩友們詬病,又愛又恨,花了高昂的費用還不能享受全球同步車型(部分摩託車型還會被減配)。所以,有的朋友就諮詢小編:既然香港買車不用交稅,那麼去香港買摩託車帶回內地可行嗎?
  • 香港黑心診所為何鋌而走險「專坑內地客」?水貨疫苗究竟有多荒唐
    一段時間以來,很多內地家庭跟風去香港打疫苗。這個「五一」小長假,就有大批內地女遊客到港接種九價子宮頸癌(HPV)疫苗。但一則最新報導卻揭開了赴港打疫苗這一產業鏈的黑暗面,讓不少內地遊客心頭一緊。據香港大公報披露,有個別不良診所醫生為謀取暴利,以正版美國默沙東藥廠九價HPV疫苗招徠內地客,再魚目混珠換成來歷不明的水貨疫苗為客人接種。所謂水貨疫苗,說白了就是未在香港本地註冊的非合規疫苗,大多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地,且未遵照嚴格規定進行運輸,存在很大安全風險。之前就有內地遊客表示,注射完上述疫苗後身體出現紅疹等現象。
  • 進口抗癌藥開打價格戰 進口抗癌藥公司低價搶市場
    進口抗癌藥開打價格戰 進口抗癌藥公司低價搶市場 2018-09-20 02:04:12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內地拍戲收入有多高?為什麼香港藝人紛紛到內陸發展
    香港的TVB在當時的香港是率先進入影視行業並蓬勃發展,在影視行業風生水起,並且有跟多知名演員都是從TVB磨練出來的。首先最開始的是謝賢,謝霆鋒的老爸也被稱為四哥,還有就是劉丹,劉愷威的老爸,後來又培養了一大批影視劇演員和歌手,有我們熟知的周潤發、王祖賢、劉德華、張衛健等等。
  • 香港葡萄酒市場:法國、澳洲持續走強,中國內地退出前十
    :法國和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口額分別處於進口來源國第一名與第二名,而中國內地則是最大的轉口目的國。 近日,香港政府網站「香港葡萄酒」(Wine.gov.hk)發布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間的香港葡萄酒進口和轉口數據。
  • 香港:由內地入境香港旅客需接受強制檢疫14天
    (抗擊新型肺炎)香港新型肺炎疫情惡化 由內地入境香港旅客需接受強制檢疫14天中新社香港2月5日電 (記者 李焯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5日通報,香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呈現惡化趨勢;決定擴大強制檢疫措施,從
  • 史美倫:香港的市場是大家的市場 也是內地的市場
    原標題:史美倫:香港的市場是大家的市場,也是內地的市場   12月20日,香港交易所董事會主席、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史美倫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
  • 香港奶粉檢出致癌物?涉事品牌曾被內地家長搶斷貨,已被國貨反超
    香港奶粉檢出致癌物一事,似乎被證明是虛驚一場。8月17日,香港消委會通報近期檢測的15款嬰兒配方奶粉,發現全部樣本均含有汙染物氯丙二醇,且有9款含致癌物環氧丙醇。其中包括雅培、美贊臣、惠氏等知名外資品牌。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被點名公司緊急出面否認,稱自家產品符合相關法規和標準,安全合格。
  • 香港傳銷團夥活躍近20年 每年內地斂財百億
    這家以傳銷為主業的香港公司每年從內地騙走的錢財以百億計。在網絡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受騙?其違法行為延續近20年,為何至今仍逍遙法外?帶著諸多疑問,證券時報記者暗訪了亮碧思在香港的老巢,採訪了多位受害者及內幕知情人士,力求揭開背後的迷霧,也希望通過本報的報導,多一些受害者醒悟,少一些新人陷入圈套。
  • 寵物保護,內地比香港落後至少20年
    然而當輿論的熱潮退去,一切又重回原點,內地在「寵物保護」的舉措上並沒有多少推進,相較之下,香港已經把我們遠遠甩在身後。也就是說,目前內地在寵物保護這一塊的立法,仍然是空白的,但是香港在寵物管理與保護方面,早就有了一系列詳細的法律依據——1902年,香港由英國引入了「動物保護」的概念;1950年,香港立法局就移植了英國本土立法,制定了《
  • 葉劍英孫女談上「好聲音」:想進軍內地樂壇
    葉劍英孫女談上「好聲音」:想進軍內地樂壇 2014-07-30 09:54:20來源:半島晨報作者:責任編輯:鮑文玉 最受關注的當屬來自香港的組合Robynn & Kendy,其中的Robynn中文名葉晴晴,是開國元勳葉劍英的孫女,也是著名時裝設計師葉明子和伏明霞原經紀人葉靜子的妹妹。前日,在諸多媒體對其身世非常好奇的情況下,Robynn接受了採訪。不過,她避談自己的身世問題,只表示:「我和Kendy想做的就是音樂,也希望大家更關注我們的音樂,而不是其他的東西。
  • 內地大學畢業生不到10%月薪可達8000元,不及香港畢業生一半
    香港大學畢業生超80%三個月內找到工作,就業情況比內地好JobsDB近月也發布了最新香港《2020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86% 的香港大學生畢業後三個月內找到工作,與2019年基本持平,52%的學生在最後一個學期前就已拿到工作offer。相比內地,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明顯較好。
  • 吳京曾經為何放棄內地事業去香港發展? 自曝在香港孤獨無聊被鄙視
    可就是在內地演藝圈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吳京將發展重心轉移至了香港演藝圈。從吳京的演藝表看,2003年後他就降低了自己賴以生存的電視劇拍攝比重,開始轉移向香港演藝圈,出演了一些香港動作電影。吳京在內地發展得那麼順利,而且是擔當主演,為什麼會放棄內地的大好前程將發展重心轉移到香港呢?這是很多人不解的問題。
  • 香港100元錦鯉內地賣680元 走私觀賞魚廣州首次查獲
    本報訊 (記者/謝思佳 通訊員/林志春鍾炳豪)近日,廣州海關緝私部門發現,部分「流動漁船」走私進口觀賞魚牟利。5月以來,廣州海關已查獲2宗「流動漁船」走私觀賞魚案件,查獲觀賞魚97箱共61000多尾。據悉,這是廣州海關首次查獲此類案件。
  • 水果一斤一百多,蔬菜比肉貴好幾倍,內地的農產品要朝香港看
    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所有的農產品都是靠進口的。但是在農產品上,內地的水果蔬菜是無法進入香港的,原因很簡單,沒有達到國際標準。香港有一個奇葩的現象,水果一斤一百多,蔬菜一斤幾十塊比肉還貴,你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