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吹氣球」的年輕人,陷入了戒癮的痛苦中……

2020-11-25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不知道什麼時候西雅圖開始流行起了吹氣球,微信裡到處充斥著販賣氣球的留學生,對於沒有抽過煙沒有喝過酒的我很是新鮮。於是一直蠢蠢欲動,閨蜜擰不過我,帶著我去煙店買了幾盒所謂的氣彈。我跟閨蜜發誓我就嘗嘗是什麼感覺,可是第一次之後我就開始淪陷了。

——這是一名在西雅圖留學的中國女學生吸食笑氣導致癱瘓後的自述。

像她一樣,很多年輕人看見別人玩,忍不住也想試一下,卻不知,有些東西是萬萬碰不得的。

什麼是笑氣?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多例濫用笑氣致傷致死事件的新聞報導,笑氣正慢慢走進人們的視線。

笑氣,顧名思義,是一種能讓人發笑的氣體,無色、有甜味,又名一氧化二氮(N2O)。

由於笑氣能讓人精神放鬆,減緩焦慮,具有一定的鎮靜、鎮痛作用,臨床上常用作麻醉劑、鎮痛劑。另外,笑氣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用於奶油發泡等。

同樣,也是因為笑氣給人帶來舒適感的特性,使得它經常在音樂會、夜總會和酒吧等場所被用作毒品。

他們通常將笑氣充入氣球吸食,習慣叫作吹氣球或嗨氣球。

在國內悄然流行

濫用笑氣的行為最早出現在英國。

早在 18 世紀末,笑氣作為娛樂新寵曾出現在英國上層社會和醫學文人的派對中。

兩百多年後的今天,英國也是目前笑氣最受歡迎的國家之一,有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英國受訪者表示,他們曾吸食笑氣,其中 38% 的人說他們在最近一年使用過。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僅是英國,笑氣在其他國家也較為盛行。

研究數據顯示,在歐美國家, 青少年的笑氣濫用率高達 12%~20%。與此同時,濫用笑氣致死的事件也是不斷發生。據統計,2006 至 2012 年間, 英國共有 17 人因過量吸入笑氣而死亡。

隨著國外的中國留學生日漸增多,一些學生受到當地環境影響,開始吸食笑氣。可怕的是,近幾年,國外這種吸食笑氣的行為已逐漸傳入國內。笑氣相關的新聞越來越多,國內醫院收到的笑氣中毒患者也在逐漸增加。

前幾天,我連續接診了好幾個吸食笑氣後中毒的年輕人,都是 20 歲左右大學生,他們對吸食笑氣的常規治療方法都已經非常清楚,最讓我吃驚的是,這些學生都相互認識,而且他們周圍的很多人都在吹氣球!

披著羊皮的狼

「他們都說比抽菸喝酒傷害要小,沒事,我就嘗試一下。」

很多人都抱著這種心理開始接觸笑氣,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表面上讓人感覺親切甜蜜的氣體,卻是如此危險。

笑氣的危險主要在於,價格便宜,很容易買到,而很多人在剛接觸氣球時並不知道對身體有害,到後期出現症狀時,卻已經上癮,難以自制。

通常情況下,剛開始吸氣球時,身體不會出現什麼症狀,吸食者也會獲得短時間的愉悅感,但是這種感覺只能持續數十秒,為了保持這種感覺,他們會大量吸食。

隨著接觸時間的延長,吸食者會產生耐受,愉悅感不再像剛開始那麼強烈,這也促使他們不停吸食,以期獲得之前的感覺。這樣很容易形成心理依賴,一旦形成依賴,長期大量吸食,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濫用笑氣後,早期一般會出現手腳麻木、燒灼感等,隨後會出現腿發軟、走路不穩、踩棉花感、動作笨拙、陽痿、尿失禁、巨幼細胞性貧血等,嚴重的會導致癱瘓甚至死亡。其中,神經系統的症狀主要與長期吸食笑氣導致維生素 B12 缺乏有關。另外,市面上銷售的都是高濃度的笑氣,吸食後很容易出現缺氧甚至窒息。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娛樂場所的老闆將笑氣作為鎮店之寶,為了不影響生意,特意將笑氣賣給沒吸過或者是短期吸食笑氣還沒出現症狀的人,而不會讓那些已經出現明顯症狀的人在店內吸食,甚至會在吸食者未出現症狀之前或者出現症狀之後,告訴他們服用維生素 B12 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所以,在這些娛樂場所,這種氣體看上去安全又刺激,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去嘗試……

別回頭,往陽光走

「成癮之後,才知道這東西對我的傷害有多大。」

「知道這樣不好,但又無法控制。」

笑氣中毒後的治療和康復需要很長時間,而停止接觸笑氣是治療該病的關鍵,很多吸食笑氣者陷入戒癮的痛苦中。

與海洛因、大麻等傳統毒品相比,笑氣的生理依賴性不是那麼強,但心理依賴性很大,很多人在接受治療稍微好轉後又開始復吸。

西雅圖留學生公開講述自己吸食笑氣導致癱瘓的經歷後,數十位相同經歷的吸食者找到她,他們一起建了一個微信群,並將群名改為「別回頭,往陽光走」。

在群裡他們相互安慰鼓勵,以期康復並徹底戒掉笑氣。

寫在最後

「所有的毒品成癮都有共同的特徵:行為的失控,心理渴求,耐受,戒斷。以往大家以為傳統毒品才是毒品,新型毒品不是毒品,實際上,新型毒品的心理依賴比傳統毒品更大,對精神的傷害更大,出現精神幻覺、妄想的比例比傳統毒品更高。」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主任盤聖明如是說。

2018 年 6 月,國際禁毒日前夕,北京市禁毒委副主任陶晶在市禁毒工作發布會上介紹,笑氣屬於第三代毒品,國家對其已經開始進一步的管理管控。

這是一個好消息。

毒品不停地更新換代,仿佛是遊戲裡的殭屍,一波又一波。每一次新的毒品問題的出現,到真正納入監管,都需要一段時間,這讓毒品(或藥物)的禁止顯得很無力。

在海洛因、大麻等第一代傳統毒品和冰毒、搖頭丸等第二代傳統合成毒品依然泛濫的情況下,第三代毒品的問題已經凸顯。

下一個流行的藥物又會是什麼呢?算不算毒品呢?

在這種未知情況下,自我判斷和鑑別能力非常重要,正如知乎答主@歐陽所說:任何幫助人跳過努力而直接得到快樂的東西,都可以算作毒品。

相關焦點

  • 別讓「吹氣球」毒害年輕人
    提示音□@暖洋洋現在一些年輕人追逐時尚、喜歡新奇好玩的事物。最近聽常去酒吧的一位朋友說:時下流行一種新遊戲——「吹氣球」。說起氣球,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但現在流行的「吹氣球」只不過是酒吧年輕人的一種隱晦叫法,其實是吸笑氣。具體玩法是從一紙盒裡取出銀色小鋼瓶,用專用工具把小鋼瓶裡的氣體打入氣球內,然後每人捧一個氣球慢慢吸裡面的氣。據說吸食之後會讓人感覺飄飄欲仙,有種上頭的快感,還會想大笑,所以在年輕人中很流行。
  • 《根本停不下來》:一本書教你用心理學戒癮,做一個真正自律的人
    癮是什麼?它其實是一種病,得治。不論我們對什麼上癮,都會帶來身心方面的影響,並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我們之所以會上癮,原因是我們的心理需求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被滿足。所以我們通過迷戀某一事物,對某個對象上癮,建立親密關係,來補償那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 全球逆天牛人:美女胸部能作畫 男子眼睛吹氣球
    為顯示個人的「天生異能」,還當著媒體記者和10餘名友人面前即場顯露真本事! 土耳其男子IlkerYilmaz能用眼睛把口中的牛奶噴到體外。據悉,IlkerYilmaz保持著淚腺噴射牛奶距離最遠記錄,為9.2英尺(2.80公尺) 2008年11月,湖南株洲市體育中心舉行的「唐人神杯」2008環球旅遊小姐國際大賽湖南賽區總決賽頒獎晚會上,「中華奇人」貧嘴先生向觀眾展示他的拿手絕活「眼睛吹氣球」。只見貧嘴先生用一根細細的塑料管套在眼鏡上,深呼吸運氣把一隻氣球漸漸吹得鼓起來,觀眾嘖嘖稱奇。
  • 吹氣球就瘦2kg,關鍵在這肌肉
    減肥方法五花八門,找出最適合自己、做起來最沒壓力的才容易成功,日本節目最近更推薦了一個減肥奇招:吹氣球搭配簡單動作,不需要節食竟然就能瘦,同時邀請到日本女星實測,靠著吹氣球搭配簡單動作
  • 「詞彙擴充」氣球、氫氣球、吹氣球等等這些都用英語怎麼說呢?
    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從氣球、氫氣球到吹氣球這些都用英文如何表達~ 氣球Balloon -- A balloon is a flexible bag that can be inflated with a gas.
  • NHK製作繪本改編TV動畫「氣球狗迪尼」 2014年播出
    NHK製作繪本改編TV動畫「氣球狗迪尼」 2014年播出 2014-03-06 15
  • 真實版「波妞」來了!憨臉「氣球魚」萌翻全世界
    日本《北海道新聞》前陣子在推特上貼出一段影片,影片中一群體型嬌小的魚吸附在容器底部,其模樣讓日本網友大呼像極了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懸崖上的金魚公主》裡的主角「波妞」!據了解,日本將這種生物稱為「氣球魚(日文:フウセンウオ,英文:Balloon Lumpfish)」,真正的名字為「太平洋塔氏刺獅子魚」,外型如球般圓滾滾的,大小約如一顆桌球,加上一雙黑白的大眼,模樣有如動畫《懸崖上的金魚公主》裡的主角「波妞」~不過有趣的是,這種氣球魚似乎不擅長遊泳,大多利用吸盤將身體固定在巖壁的陰影處,以躲避天敵的攻擊或避免遭到水流衝走!
  • 逛遍豆瓣小組,終於讀懂了這屆年輕人的「圈子文化」和「標籤哲學」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替你逛了逛豆瓣上的小組,帶你看看小組的神奇生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又為什麼獨得這屆年輕人的青睞?萬物皆可成組這年頭,沒有什麼局是年輕人組不起來的。約學習嗎有個流傳已久的段子這麼說:「現在的年輕人,微博百度,知乎八卦,B 站學習。」
  • 那些被網絡賭博吞噬的年輕人,天堂與地獄僅一念之隔……
    他參與賭博,雖不是本意,但極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陷入其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3.在網絡賭博組織者千變萬化的編織賭博致富的美夢中,誘騙年輕人進入賭博圈子,而沒有生活目標,好高騖遠、想天下掉餡餅、好吃懶做的年輕人則紛紛繳械投降,成為賭博組織者的傀儡,做了賭博組織者的搖錢樹。
  • 「社會人」小豬佩奇過氣了,但年輕人還愛著它
    但誰都明白,幾個月前那種滿屏紋身貼、喊著「社會社會」的熱情已經不再有了。在過去的一年裡,小豬佩奇就像是一隻剛好站在風口上的豬。從小朋友最愛到年輕人狂熱追捧,從娛樂用的表情包和方言視頻到切入流行文化的「社會人」icon,它的熱度快速膨脹。又在大量的曝光、消費、討論和「被封殺」事件過後,漸漸被熱愛跟風的年輕人所遺忘。
  • 吹氣球比賽
    德陽市旌陽區柏隆鎮小學五年級3班 邱實今天,爸爸買回一包五顏六色的氣球,說是要跟我比賽吹氣球。我興奮極了,等待著跟他一決高下。吃過晚飯,夜幕悄然籠罩大地,四周安靜極了,但家裡的氣氛卻是熱火朝天,因為吹氣球比賽終於要開始了。
  • 心理學「白熊實驗」告訴你強迫症該如何擺脫
    大家閉上眼睛,然後腦子中可以想任何的東西,但是千萬不要想「白熊」,只要你腦子中想到「白熊」就告訴自己千萬要忘記,過十分鐘睜開眼,你能忘記「白熊」嗎?這個實驗我做過了無數次,結果就是我越不希望想到白熊,這個白熊越會在我腦海中出現。記得之前看書有位作家和我是一樣的。
  • 想讓年輕人開得「酸爽」?這款車憑「黑科技」讓人上癮
    不過,隨著東風悅達起亞旗下的凱酷(K5)出現,Z 世代有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年輕人的 B 級車」。究竟是什麼讓它擊中了年輕人?答案毫無疑問,是凱酷(K5)帶來了濃厚的「科技誠意」。凱酷(K5)車身上運用的諸多「黑科技」,使其不僅成為同級別中最具科技範的車型,更通過這些技術配置帶來了動力、駕駛以及人機互動方面的全新體驗。
  • 小時候玩的「吹氣球」竟成了新型毒品?!你對毒品真的了解嗎?
    朋友說「吹氣球」聽到這個答案,小眸當時就笑出了聲,「在酒吧吹氣球?這麼幼稚嗎?」,朋友馬上解釋道「你搞錯了,吹氣球是一種新型毒品!像你這種不了解的,很容易被坑的!」,小眸瞬間震驚了,小時候說的「吹氣球」竟然成了一種新型毒品?
  • 中國年輕人為什麼喜歡以「狗」相稱?
    原標題:中國年輕人為什麼喜歡以「狗」相稱?對於年輕人來說,「狗」的稱呼則帶有更多的情感色彩。有的人稱呼兄弟哥們兒時,喜歡用「姓+狗」或「狗+名」來稱呼對方。開玩笑的同時也更顯親近,這種情況在情侶對話中也時常出現。
  • 改變所帶來的痛苦
    改變所帶來的痛苦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①內心的憂慮——來自於選擇上的困惑;②內心的掙扎——來自於習慣作惡的痛苦。③信心的堅持——是否有足夠的信心。⒈改變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剛剛走出校門,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雖然不會如同小孩一樣天真,但他們對於人生的看法和自己心中的嚮往大多還是純潔的,惡念在他們內心所佔據的比例很少,有的甚至幾乎沒有惡念如同小孩一樣天真。可是,當這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經歷了一些風吹雨打以後,他們卻變了。有的人放棄了自己心中起初的盼望與理想,內心充滿了詭詐。
  • 松獅「淚眼看爸爸吹蠟燭」快哭了:不是我吹嗎
    松獅以為自己生日,淚眼看爸爸吹蠟燭。(圖/有點毛毛的/網友陳予甄提供,下同)記者陳靜/綜合報導「那...那不是我的蛋糕嗎?」飼主陳予甄家裡養了一隻超級天真可愛的松獅犬「巧克莉」,這天家人們為了慶祝爸爸生日,就買了幾個蛋糕回來享用,沒想到當他們把蠟燭點燃後,把拔正要吹熄蠟燭的那剎那,巧克莉竟然露出一臉快哭的表情望著蛋糕,好像以為這天是自己生日一樣,仿佛說著「不是我要吹嗎?」
  • 成都夜場流行「吹氣球」 實為「笑氣」能致命(圖)
    小販蹲在寫字樓樓道裡販賣「氣球」,而來來往往的年輕人都喜歡「吹氣球」。   你或許不知道,在成都一棟酒吧密集的寫字樓,嗨「氣球」10元錢一個,已然如瘋。
  • 孩子吹氣球?當心是在「吸毒」
    奶油氣蛋,這本是一種用來製作咖啡、蛋糕的氣體,但因未被列入違禁品目錄,且在淘寶可以輕易買到,近來被一些人作為非法致幻劑的替代品來使用,使用族群多是20歲左右年輕人,還有不少初中生在貼吧裡參與這種東西的討論。「奶油氣蛋」到底是怎麼回事?吸食者:猛吸後產生「美好的幻覺」  「最近,一個朋友跟我提起了奶油氣蛋。」
  • 所有的上癮,可能只是迴避痛苦
    他們主要是通過某種途徑拿到這類藥物的朋友、親戚等——尤其是年輕人。」諷刺的是,他們想要擺脫的痛苦其實就是抵抗這種衝動本身造成的不適。 雖然特定人群可能會有上癮的傾向,但這種傾向並非永久性的。此外,人們總能從上癮行為中恢復過來。統計數據表明,最常見的恢復手段就是消除對致癮物質的需要。然而,如果上癮的人程度各不相同,又怎麼能都通過這種手段達到戒癮的目的呢?因此,故事到此肯定仍舊還沒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