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文化之根 探歷史之源 | 千年墟市 淡水老城

2021-01-10 澎湃新聞
尋文化之根 探歷史之源 | 千年墟市 淡水老城

2020-06-18 05: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千年墟市 淡水老城

淡水老城,

因淡河而興,因漁鹽而盛,

是東江流域古老圩市之一。

走過老街,

去尋找記憶中的印象淡水墟。

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惠陽區淡水鎮,南起崇雅路,北至東門街,西起淡水河,東至白雲五路,總面積約76.7公頃。其中,核心保護區北起東門街,南至崇雅學校,西起淡水橋頭市場,東至白雲五路,面積約41.2公頃;建設控制地帶為核心保護區以外街區範圍,面積約35.5公頃。

淡水歷史悠久,相傳在距今1500多年的晉朝,就已有圩集。宋朝時,受益於鹽業帶動經濟發展,人口逐漸增多,於公元1080年形成「水口巷」和「下魚街」兩大鹽倉。明朝時期設立淡水衛,並與大鵬所(今深圳市內)、東莞守御千戶所一起扼守珠江口。

清朝時期,淡水發展成多功能集鎮,設立「司署」和鹽大使,形成豬行街、大魚街、米街、燈籠街等商品交換專業街道,並築成周長3150米的城牆,設8座城門,奠定了現在的老城整體格局和風貌。

民國後,淡水成立了東江解放區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成為抗日戰爭時期香港至內地物資運輸的主要通道。解放後,淡水作為惠陽縣政府駐地,成為惠州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傳統街巷

淡水老城保存了較完整的古城格局,現存傳統街巷四通八達,以傳統商業街道和生活巷道為主,主要集中在橋頭市場附近。

50米以上的歷史街巷有72條之多,部分街巷仍保留青石板鋪裝,豬行街、大魚街、米街、燈籠街等多條商品交換專業街道至今仍保留原有名稱,傳統商業功能延續至今。

歷史建築

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內現有歷史建築104處,不僅數量眾多,且風貌突出,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建築形式同時具有客家圍屋和惠州本土建築的特點,主要為清朝的客家圍屋和民國時期的傳統民居,另有宗祠、書院、會館等多種類型的公共建築。

文物古蹟

淡水老城歷史遺存豐富,

文化價值較高,

共有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4處不可移動文物。

文昌廟

位於淡水街道紅星社區永興巷口,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清朝「鐵筆御史」鄧承修高佬還鄉創辦崇雅書院時,曾將文昌廟作為教室使用,因而它也是淡水最早的學堂。2004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壺園

位於淡水街道紅星社區上撥子園街14號,建於清末,由慈禧太后出資建造,是鄧承修辭官還鄉後的起居、安身之所。由兩棟房屋、迴廊和庭院等組成,大門上方鑲嵌一石匾,匾中間篆刻「壺園」二字。2004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鄧仲元故居

位於淡水街道豬行東街51號,為鄧仲元先生建於民國期間。2004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淡水祖廟

位於淡水街道祖廟街,始建於明萬曆七年(1580年),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後又於1988年遵照清代形制復修。淡水祖廟歷史悠久,一直享有盛名。2004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革命重地,英雄故裡

自清末民初以來,淡水湧現出了多位革命英雄,如孫中山「革命同志第一人」——鄭士良、百將之將——鄧仲元、廣東省第一位女共產黨員——高恬波等革命英雄。

1900年,淡水人鄭士良在惠州發動三洲田起義,打響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第一槍。辛亥革命爆發後,鄧仲元與陳炯明等在惠陽淡水首義,進而光復惠州。

三洲田起義舊址

1938年,淡水成立了東江解放區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惠陽縣第二區行政委員會」。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更是有不少淡水籍革命志士加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和「粵贛湘邊縱隊」,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惠陽縣第二區行政委員會辦公舊址

淡水老城是惠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業集鎮之一,保留有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街巷格局和商品交易專業街道,以及集中成片的客家民居、宗祠建築群等,完整地體現了惠州古老集鎮的風貌。如今,淡水老城繼續擔負著延續惠州歷史文脈的重任,成為惠州歷史文化名城中獨具客家文化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由惠州住建公眾號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原標題:《尋文化之根 探歷史之源 | 千年墟市 淡水老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進惠陽淡水老城,觸摸歷史的記憶!
    淡水老城位於惠陽中心城區,也是惠州最早的商業中心集鎮之一。淡水老城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的「上墟」,至清朝形成較大的集鎮,並改名為「淡水圩」。行走在淡水老城裡,一條條古老的石板路,一座座古老的歷史建築,一間間傳統的老行當店鋪,讓人忘卻了年華飛逝,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淡水老城裡的街道,都與墟市的商品離不開關係,諸如米街、大魚街、豬行街……這裡曾是熱鬧非凡的墟市和滿街的商鋪。
  • 北票市~烏金、黃金、瑪瑙之鄉、青海土族之根、龍鳥之源歷史文化
    北票地域己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北票屬東胡山戎之地。北票是由於煤礦開發而得名,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準奏,並發給窯照四張(即龍票),準予開採,因四地皆在朝陽以北,故稱「北四票」,後來簡稱北票。1985年,撤消北票縣,設立北票市(縣級)。北票市境內國道101、305線和長深高速貫穿城鄉。水文北票市境內大凌河、小凌河兩水系。
  • 徽州之源,探尋績溪歷史文化魅力
    文化歷史,一直是績溪這座古老城池的重要內涵。績溪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古稱良(梁)安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這裡曾經孕育了徽墨的神奇、徽菜的榮耀和徽劇的精粹,創造了「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的徽商傳奇!2007年3月18日被國務院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再起芳華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3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李超 實習生 王碧海)浮雕牆上,店鋪林立,客流熙攘,手持秤砣的商人正彎腰稱量米重,背著幼孩的婦女正選購布料……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50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100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
  • 獨家|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再起芳華
    浮雕牆上,店鋪林立,客流熙攘,手持秤砣的商人正彎腰稱量米重,背著幼孩的婦女正選購布料……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50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100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老東門墟市圖。
  • 文化強市 |「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廣州有26條歷史文化街區,荔灣佔了14條,且全部密集分布在珠江北岸,可見分量之重。歷史文化街區是城市記憶的容器、嶺南文化的代表性展示空間,留住鄉愁,要保護這些容器,也要注入新內容。 按照「恩寧路 最廣州」的總體定位,永慶坊二期探索打造「記得住鄉愁、吸引得住年青人、振興得起老城」的活力街區。 在距離永慶坊約1公裡的泮塘五約,前後兩期微改造工作均已完成,這裡70%成熟交付物業已實現活化運營,藝術大師、傳統匠人、特色商家紛紛聚集於此,新文化生活聚落打造已初見成效。
  • 福建:守住文化之根,留住城市之魂
    福建:守住文化之根,留住城市之魂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福州實踐  【新階段新理念新徵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於2021年6月在福建福州舉行。屆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新發展的福州實踐,將成為大會關注的焦點。
  • 百病之源 五臟為根
    百病之源 五臟為根 弘揚中醫五行文化 引領真正健康之道    葛洪,東晉人,古代十大名醫之一,「百病之源,五臟為根」的提出者,著有《肘後方》、《抱樸子》等  本期導讀:心臟亂跳、心臟偷停,看名醫葛洪拿什麼還你一顆平常心
  • 《劍與遠徵》破碎之墟獅子怎麼玩 破碎之墟獅子玩法介紹
    導 讀 劍與遠徵破碎之墟獅子怎麼玩?
  • 《劍與遠徵》破碎之墟攻略 破碎之墟所有獎勵獲取方法分享
    導 讀 劍與遠徵手遊中的破碎之墟獎勵比較豐厚了,但是很多小夥伴不知道怎麼拿到所有的獎勵,今天九遊網小編帶來:劍與遠徵破碎之墟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 釐清連戰家族千年之脈
    隨著談話的深入,我知曉他的話並非空穴來風:為了追尋連氏家族之根,胡啟華和市志辦的同事對連氏家族在廣水的歷史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系統的梳理,進而對連戰家族源流進行了深入追溯,行程上萬裡,歷盡艱辛,踏訪了連氏家族的幾大祖居地山西、湖北、福建,並查閱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以及閩、浙、贛、粵等地的《連氏宗譜》,結合海內外連氏族人、文史專家的考察論證結果,反覆考證,歷時經年,撰寫了一本書,名為《追尋連氏家族之根
  • 尋千年養生之道 築百年健康之夢 ——同心思緯大型穿越喜樂會圓滿落幕
    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養生文化的傳播,理解中華養生的真諦,起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9月15日,由同心思緯頻譜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尋千年養生之道
  • 向民歌尋源,用方言歌唱:五年來中國流行音樂概覽之三
    向民歌尋源,用方言歌唱——二〇一三至二〇一七年中國流行音樂概覽之三文 | 李皖(《讀書》2019年4期新刊)一、向民歌尋源由於關注傳統,一些歌手、樂隊、團體、組織向民歌尋源。近三十年來,這一舉動從零星發端,漸漸匯聚成潮流,場面極其宏大,堪稱波瀾壯闊。
  • 劍與遠徵破碎之墟綠色路線怎麼打-破碎之墟綠色路線通關攻略
    劍與遠徵破碎之墟綠色路線怎麼打?相信很多玩家對此還一知半解,小編在這裡就給大家分享劍與遠徵碎之墟綠色路線打法攻略,希望能夠幫助到小夥伴們。劍與遠徵破碎之墟綠色路線打法攻略
  • 探華夏之根,尋華山龍脈!華山「險峻」在哪裡?
    華山又稱「華夏之根」號稱「奇險天下第一山」其蜿蜒險峻,聞名海內外。它到底「險」在何處小編帶您去體會一番—— 蒼龍嶺 ——華山著名險道之一它莽莽蒼蒼,嶺呈蒼黑色筆直插天,好似蒼龍騰空所以被稱為「蒼龍嶺」走在上面遠看就像走在刀刃上一樣讓人有如履薄冰之感此嶺上的臺階只有2尺多寬嶺脊上下高差約500米
  • 劍與遠徵破碎之墟10個寶箱在哪-破碎之墟10個寶箱位置介紹
    劍與遠徵破碎之墟10個寶箱在哪呢?首先這個副本並不是走一次就能拿所有獎勵的,一般來說需要分3次挑戰才能拿到全部寶箱(最快兩次),下面是挑戰路線路。一起來看看劍與遠徵破碎之墟10個寶箱位置介紹吧。劍與遠徵破碎之墟10個寶箱位置介紹
  • 埃及,上千年文化的傳承之地
    埃及,上千年文化的傳承之地說起埃及,大家的腦海裡一定會浮現出金字塔。這裡誕生出了最早的文明,他們給這裡留下的遺蹟,千年之後依然震撼著我們。然而這個文明最終也是泯滅在了歷史的長河,現在的埃及已經不是曾經的古國了,它是完完全全的另一個國家。
  •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穿越千年,杭州市集的奇妙之旅
    杭州網訊 杭州城,尋繁華之處,少不了的就是南宋御街,武林門,以及米市巷、賣魚橋、官巷、菜市橋……一條條街巷,臨平、塘栖、安溪……一個個鎮市。仔細研究杭州的市集地圖,你還會發現,原來集市的傳統,竟跨越了千年,綿延至今。 從鹽滷海侵之荒涼,到「地上天宮」、「天城」的繁華勝景,杭州的集市走過了怎樣一段奇異的旅程?
  • 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9月26日開館!一起來...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楊潔)被譽為「上海歷史文化之根」的廣富林文化遺址,有新空間靜待客至。考古發現的159組文物珍品,2960平方米內部展示空間……9月26日,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即將開館。值得一提的是,屆時三件具有明顯的楚文化特徵的青銅尊將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與世人見面。
  • 博美這裡有座進士廟,我們一起探探他的傳說!
    雨山之名,據說源於古時村人遭旱祈雨的歷史傳說:古時村人祈雨,一路九跪三拜,每每到了山下,天空就下起了微微細雨,及至山上便是大雨滂沱。故稱此山為雨山,山下叫雨山門。神奇的雨山,因1993年在雨山門之處矗起了一座仿唐人模式的墳墓而更顯神秘!——這便是在海陸豐傳說了上千年的唐代進士洪必達蒙冤滿門抄斬後全家的合葬處。洪必達何許人也?進士蒙冤的故事為何在民間千年流傳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