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同為大將軍銜,一個領元帥工資,一個卻只領上將工資

2021-01-08 騰訊網

五五授銜時,粟裕、陳賡、肖勁光等十位功勳卓著的元勳,被授予了大將軍銜。他們都是人民軍隊在各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最終被授予大將軍銜,也是組織上對他們傑出貢獻的最大肯定。但你知道嗎?十大大將雖然軍銜相同,但軍隊內的級別卻並不相同,而他們的工資,也是不同的。

十大大將的軍內級別,分為兩級,其中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張雲逸、羅瑞卿、肖勁光、譚政八位將軍是一個級別,他們在授銜時,都是大軍區司令員或政治委員級。而王樹聲、許光達軍隊級別上低了一級,屬於正兵團級。

早在1952年,組織上就對全軍將士進行了一個級別評定,在這次評定中,粟裕等八位將領被劃為軍委的委員級。到授銜前,這個級別改為大軍區司令員或政治委員級,粟裕等八位將領都是這個級別的,所以他們進入十大大將名單是順理成章的。

而王樹聲和許光達,只是正兵團級將領,所以他們的大將軍銜,實際上是高授了。當然了,兩位將領都有著很大的代表性,王樹聲紅軍時期是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許光達則是洪湖蘇區、湘鄂西蘇區、紅二方面軍、八路軍120師、第一野戰軍的代表人物,最終他們被授予大將軍銜,是有著很大的代表意義的。

戰爭年代,我軍的將領們並沒有正式工資,到了1952年正式劃分級別,才開始發工資,此時,粟裕、陳賡等八位大軍區級將領,工資自然比王樹聲和許光達兩位正兵團級要高了。到了五五授銜後,軍隊的工資也完全正規化了。此時,十大大將的工資依然不同。

粟裕、陳賡、徐海東、譚政、羅瑞卿、肖勁光、黃克誠、王樹聲,這八位將軍的工資是一樣的,他們享受的是大將級別的待遇,但張雲逸和許光達的工資卻和他們不一樣,張雲逸的工資比他們高一級,許光達的工資則比他們低一級,這是為什麼呢?

張雲逸,廣東文昌人(今屬海南),1909年參加同盟會,追隨孫文先生參加了辛亥革命。在黃花崗起義中,革命軍損失慘重,起義後,人們找到了72位烈士的屍體,進行了安葬,這就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當時,張雲逸在起義中奮勇衝殺,差點就犧牲了。如果張雲逸犧牲,那麼黃花崗就成了73烈士了,而人民軍隊,就會少了一位傑出的 將領。

民國建立後,張雲逸被推薦到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畢業後被安排到盤踞海南島的龍濟光部,做過排長、連長。1921年,龍濟光逐鹿嶺南失利,黯然下野,張雲逸被安排到陳炯明部,正式成為了粵軍的一員,先後做到了營長、旅長、師參謀長等職務。

在粵軍第四軍25師擔任參謀長時,張雲逸入了黨,正式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陣營中。第二十五師有著大批我黨骨幹成員,比如周士第、李碩勳、盧德鳴、譚希林、張宗遜等等,張雲逸與他們密切配合,大大發展了我黨在25師中的影響力。

後來,周士第率25師兩個團起義,成為南昌起義的重要力量。而參加秋收起義的警衛團能夠成立,張雲逸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他舉薦盧德鳴擔任團長,盧德鳴率譚希林、張宗遜等革命骨幹創建警衛團,為秋收起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張雲逸在大革命時期對革命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土地革命時期,張雲逸與鄧政委、陳豪人、韋拔群等人一起指揮了百色起義,創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成立了紅七軍。在百色起義中,張雲逸手下的警備大隊,成為起義的主體力量,在這支隊伍中,湧現了李天佑、盧紹武等一批開國將軍,為革命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雲逸先後擔任過紅七軍參謀長、軍長、紅八軍團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等職務,資歷老、級別高、能力強,是一位功勳卓著的紅軍高級將領。解放戰爭時期,張雲逸擔任過新四軍參謀長、副軍長,屢立戰功。尤其是皖南事變中新四軍重建,張雲逸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是當時新四軍在軍事方面的支柱。

解放戰爭時期,張雲逸擔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主要從事後勤方面的組織工作,為華野的後勤保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淮海戰役中,這場戰役被陳老總稱讚為「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而組織小推車支援前線的,就是張雲逸和饒書記。

張雲逸的資歷,在全軍中無人能出其右,絕對排在第一位。所以,授銜時他雖然是大將軍銜,卻被特批享受元帥的待遇,工資與元帥是一樣的,這充分說明了張雲逸的資歷之高,貢獻之大。

許光達,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1925年入黨,在大革命時期擔任過粵軍第四軍的見習排長。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時,許光達在寧都追上起義軍,加入了隊伍,開始了自己在革命軍隊中的戎馬生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許光達被組織上派往洪湖蘇區,與段德昌、周逸群等人一起開創洪湖根據地,組建紅六軍,做到了師長的位置。抗日戰爭時期,許光達自蘇聯學成歸來後進入12師,擔任旅長的職務,解放戰爭時期,許光達則隸屬於西北野戰兵團、第一野戰軍,擔任過縱隊司令、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從資歷上來說,許光達與大將級別有差距,但他可以分別代表湘鄂西蘇區、紅二方面軍、八路軍120師、一野幾個重要系統,所以被授予大將軍銜,許光達卻認為自己不夠大將資格,先後三次辭讓,最終雖然都被駁回了,但他堅持只領上將級別的工資,最終得到了批准。

也就是說,張雲逸是十大大將中工資最高的,許光達是工資最低的。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相關焦點

  • 美國最高軍銜為什麼是五星上將,而不是元帥?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五星上將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元帥軍銜,肩章上鑲有五顆星徽,是美國軍隊中級別最高的軍銜,象徵著美國軍人至高的榮譽。那麼美國最高軍銜為什麼是五星上將,而不是元帥呢?也就是說二戰前美國的最高軍銜是上將,這種情況在和平時期是沒有問題的。但等到美國參加二戰後,就發現問題很多。首先是和盟軍聯合作戰的問題,當時英蘇等國的最高軍銜都是元帥,而美國僅僅是個上將,讓美國將軍們有種低人一等的感覺,更加不利於美軍爭奪聯軍統帥的位置,總不能讓美國的上將去指揮英蘇的元帥吧。
  • 詳解各國軍銜:朝鮮獨特的元帥
    報導稱,在朝鮮歷史上,只有金日成軍銜為大元帥。金正日生前軍銜是元帥。在金正恩被授予元帥稱號之前,朝鮮擁有「元帥」軍銜的有金正日、吳振宇、崔光和李乙雪4人。【世界其它各國】元帥這個稱號漸行漸遠 除朝鮮之外,其他國家的元帥目前只有一級。不少國家的元帥銜一般只在戰時授予功勳卓著的高級將領,平時很少有人被授予。
  • 此人雖是上將軍銜,但曾位列大將候選人第十名,是彭老總得力助手
    1955年是我國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位開國上將(含後來授的兩位)。第一上將蕭克,資歷老、戰功高、職務也高,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都認為他應該是大將銜。其實還有一位上將,他的條件也很過硬,授銜之前職務也很高,也立過很多戰功,而且在解放戰爭的時候,他也是彭德懷最信任的得力助手。
  • 大馬三軍兵力13萬,竟設元帥軍銜,又是東協、大英國協又要不結盟
    在相關消息報導的圖片中,出現了馬來西亞軍人身穿迷彩、頭戴紅色貝雷帽的照片,因此,本文特地為大家介紹一下馬來西亞的軍銜和制服。馬來西亞由軍力由陸海空三軍構成,總兵力約13萬人,另外還編有預備役部隊4.66萬人,準軍事部隊20餘萬人。
  • 最高「軍銜家庭」:父親是元帥,丈夫是上將,她是中國首位女中將
    雖然父親是開國元帥,丈夫也是上將,但她本人也創造了奇蹟,成為了我國的第1位女中將。那麼這位傳奇女性是誰呢?一、坎坷的童年俗話說,虎門無犬子,因此,將軍的後人往往都比較英勇。這句話雖然沒錯,但之所以會如此,不僅僅是因為將軍的後人繼承了他的基因,正因為將軍的坎坷與動蕩影響到了孩子,逼著孩子走向剛強。聶榮臻元帥的女兒聶力女士就是如此。
  • 起義將領級別最高的1位,本來擬授元帥軍銜,勳章編號超過9位元帥
    在1955年我軍授銜時,國民黨軍起義將領最高的軍銜就是上將,其實在最高的版本中是有一位擬授大將軍銜的就是傅作義,按照級別傅作義肯定夠了,但他授銜時已經不在軍隊,所以沒有授銜。不要以為傅作義就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中級別最高的,還有一位比他更高,如果要授銜必須是元帥軍銜,而且還是排在朱德之後第二位。
  • 他入黨前就是少將,妻子為他另娶一房夫人,開國後成為大將
    說起我們新中國的十位開國將領中,張雲逸可以說是非常傳奇的一位,他的年齡比毛主席還要大一歲,在被授予軍銜的時候他已經63歲了。在當時張雲逸可以說是工資級別最高,大將軍銜拿著元帥級別的工資。1926年張雲逸參加了北伐戰爭,擔任國民黨第二方面軍第四軍25師的參謀長,少將軍銜。在同年10月,張雲逸宣布加入共產黨。1912年張雲逸進入廣東陸軍學校學習知識,1914年畢業後進入國民黨勢力,前後擔任過排長、連長一直到綠杖。1926年張雲逸參加了北伐戰爭,擔任國民黨第二方面軍第四軍25師的參謀長,少將軍銜。在同年10月,張雲逸宣布加入共產黨。
  • 解讀:「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能夠擔任這4個職務!
    解讀:「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能夠擔任這4個職務!對於我們大家都知道,在部隊裡面最高的軍銜就是屬於上將軍銜,能夠獲得上將軍銜的這些人都是非常的不容易,也都是屬於精英當中的精英人物。「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能夠擔任這4個職務!下面小編就給大家進行解讀。
  • 詳解朝鮮軍銜制度:等級之多是世界之最(圖)
    要不是當年那位美軍小軍官在北緯38度線上畫了一道,要不是為期3年的半島鏖兵,今天屹立在半島上的應當是一個強盛的、繁榮的、統一的高麗國家!在此對這兩個國家軍隊的軍銜制度作一簡述,同時真心希望這兩種軍銜在不久的將來合併成一種有高麗民族特色的軍銜。
  • 去俄羅斯化:烏克蘭正式引入北約軍銜,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啥?
    總體上講,北約軍銜有自己的代碼(NATO Code),從低到高分別是OF1至OF10,對應的軍銜名稱分別是少尉和中尉(同為OF1)、上尉、少校、中校、上校、準將、少將、中將、上將、元帥(五星上將)。OF10級別的元帥或五星上將是戰時的軍銜,在平時如果沒有極特殊情況一般不會授予。在軍官軍銜序列中,北約還設置有OF(D)的分類,代表的是等待委任中的軍官訓練生。
  • 朝鮮軍銜制度:次帥軍銜,世界上只此一家
    >>>>>1948年2月8日實行軍銜制度    朝鮮人民軍自1948年2月8日建軍伊始即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設立有如下軍銜等級: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準尉、上士、中士、下士),戰士(上等兵/上等水兵、列兵/水兵),共5等18級。
  • 我軍軍銜標誌上的星和槓
    我軍歷史歷史上,先後共實施了兩次軍銜,1955年9月27日,以全軍首次大授銜最為著名,授予了1000餘名解放軍高級軍官為少將以上軍銜,已經載入了我軍發展的史冊,成了人民軍隊不斷成長壯大的象徵。其中,朱德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粟裕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軍銜,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已經成為我軍歷史上的絕唱,成為軍人心中永衡的豐碑,必將萬古流芳。此後,1988年7月1日,我軍恢復了1965年6月1日取消的軍銜等級制度,軍隊中就不再設置元帥和大將軍銜,一級上將為我軍最高軍銜,但此軍銜始終未授予任何一位我軍高級將領。
  • 2018年軍人工資待遇最新標準
    也就是說,大致可分為基本、軍職、軍銜、軍齡及補助津貼5塊。   而士官工資則包括基本工資、軍銜工資、軍齡工資、軍人職業津貼、工作性津貼和生活性補貼等。相比軍官和文職,士官工資沒有職務工資。   跟很多公司一樣,軍人工資大致在每月1至5日發放,如遇重大節假日,也會提前1至2天發。軍隊的工資發放方式也是跟普通民眾一樣,每人一張工資卡,按時發放,會有相應的帳單,列得很清楚。
  • 開國將帥中,在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哪一位將軍的年齡最大
    在開國將帥中,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裡,元帥中年齡最小的是林總(49歲),大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許光達(47歲),上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蕭華(39歲),中將裡年齡最小的是劉西元(38歲),少將裡年齡最小的是吳忠(34歲)。這五位都是不同等級軍銜年齡最小的開國將領。
  • 各國都有「大元帥」,毛澤東卻辭讓不受:穿上大元帥的制服不舒服
    軍銜體系中的「大元帥」在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軍銜體系時,橫向看其他國家,有兩種已經存在的體系可以作為參考:一種是以蘇聯為代表的東方式軍銜,從大元帥到少將共計兩檔七級;另一種則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式軍銜,不稱元帥卻有對等的五星上將,共計五級。我國軍銜制度主要仿照蘇聯,這不單單是出於意識形態的需要。
  • 一個不足1500人的旅,出了2個元帥2個大將2個少將
    但,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旅,不足1500人,後來卻出了兩個元帥,2個大將,2個少將。這個旅也太牛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樣的旅,能這樣牛?對於南北這兩個野營訓練基地,蘇聯軍方決定將其統一編為一個旅,幹部配備根據在抗聯的職務進行,周保中和李兆麟是二三路軍的總指揮,所以一個被任命為旅長,一個被任命為政治委員。後來,李兆麟的政治委員,改為政治副旅長,另外的兩個副旅長都是蘇聯人。金日成當時被任命為什麼職務呢?他是第一營營長,副營長是安吉。
  • 2018年部隊文職人員工資及福利待遇匯總
    其中,軍官和文職工資包括基本工資、職務(專業技術)等級工資、軍銜(級別)工資、軍齡工資、護(教)齡津貼、軍人職業津貼、工作性津貼和生活性補貼等。也就是說,大致可分為基本、軍職、軍銜、軍齡及補助津貼5塊。   而士官工資則包括基本工資、軍銜工資、軍齡工資、軍人職業津貼、工作性津貼和生活性補貼等。相比軍官和文職,士官工資沒有職務工資。
  • 八路軍六位師長,有五人後來成為開國元帥,只有一個人是上將
    八路軍六位師長,有五人後來成為開國元帥,只有一個人是上將 在抗戰全面爆發後,國共雙方再次合作,紅軍也統一接受蔣介石改編為八路軍,而南方的紅軍改編為新四軍。
  • 民國時期各種軍銜等級演變介紹,有個軍銜是世界唯一:中將加上將
    比如說高級軍官方面,將官分為了三個等級:上將、中將、少將。這其中級別最高的是上將軍銜,相當於元帥。上將軍銜在十八世紀時曾用於俄國,當時其軍隊最高統帥授上將軍銜,號令三軍。而在一戰後,美國也開始使用這種設計,比如說潘興就在戰爭結束後獲得了五星上將的至高榮譽。北洋政府時期的時候,一開始高級軍官並不多,上將更是少之又少。
  • 1965年,軍銜制改為行政級別,十位大將分別享受什麼待遇?
    1965年初,為了改變軍內的等級觀念,促進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和軍民之間的團結,實行了九年之久的軍銜制度取消,只保留元帥軍銜,其他將領則改為行政幹部級別。十位開國大將也不例外,當時有七人被定為行政四級,享受副總理待遇,他們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羅瑞卿、王樹聲。除了已經去世的陳賡,還有一位大將享受元帥待遇,一位享受上將待遇,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在十位大將當中,張雲逸年紀最大,級別最高,被定為行政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