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權威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是世界肝癌發病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全球每年有超過1/2的新發肝癌和死亡患者都來自於中國。而且肝癌的病發率雖然居於肺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後,但是死亡率卻相當之高,排在惡性腫瘤的第三位,患者五年內的總生存率還不到13%!
所以,肝癌在臨床上也素有「癌症之王」之稱,只要是肝癌有明顯症狀出現時,往往病情就已經走到了中晚期階段。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肝臟缺乏末梢神經、代償功能較為強大,所以肝癌的早期症狀也不夠明顯,再加上其涉及的功能較廣泛,所以即便有症狀,也可能會與其他疾病混淆!
就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肝癌的病發遺傳基因僅僅是一部分,後天病毒感染、慢性病、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是肝癌幕後推手。特別是B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更是肝癌病發的主要因素。
如果近期突然有以下兩個症狀到來,當心就是肝臟疾病發出的信號,別等到肝癌後才發現問題:
1、食欲不振
從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慢性B肝、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癌在發展的過程中,患者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疾病症狀,這包括了食欲不振、飯後腹脹、噁心嘔吐、腹瀉等。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肝臟也屬於消化系統中的一環,它負責分泌膽汁參與小腸吸收;
同時,肝臟也有合成、儲存營養的作用。所以,在肝病影響到肝臟功能之後,患者就可出現消化道表現。除此外,肝病持續發展還可能會導致腹水、腸胃道淤血等問題出現,特別是肝硬化、肝癌尤為多見,這又會加重消化道異常反應!
但是,由於這類症狀與慢性胃病十分相似,所以患者容易出現錯誤判斷。即便是進行檢查,如果本身存在慢性胃病,也可能會有誤診問題發生。
2、黃疸
和其他肝病症狀比起來,黃疸的症狀更為典型,B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都可在不同時期出現黃疸症狀。它主要表現為小便深黃色、大便土陶色、鞏膜和全身皮膚黃染、皮膚受膽酸鹽堆積瘙癢。之所以肝病會造成黃疸,是因為肝臟本身屬於解毒代謝器官;
人體衰老紅細胞在代謝時產生的膽紅素,需要通過肝臟再次代謝、合成,參與到膽汁生成的工作中。這種橙黃色的膽紅素,也是膽汁最主要的色素。而在肝臟功能嚴重損傷、癌症堵塞或壓迫肝內膽管之後,就可造成膽紅素代謝、合成或排出障礙,大量膽紅素不斷在體內堆積、血漿總膽紅素水平升高,黃疸因此爆發。
除了以上兩個典型表現外,肝病還可能會伴隨其他症狀出現,比如內分泌紊亂導致的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凝血障礙造成的牙齦出血、流鼻血等。所以,大家應提高對肝病的認知和警惕意識,在發現異常後應積極就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