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網探訪員:張婧馳
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坐落於長沙市著名旅遊景區太平老街,該館不僅將長沙文和友臭豆腐這一品牌做成了好玩好看的博物館,還利用文化與科技的聯姻將該博物館打造為了沉浸式體驗的場所。該地通過創造性的思維開拓了老字號的文化空間,更以生動有趣的互動吸引了眾多遊客,提升了該品牌的商業價值。
該館的建設可以初步劃分為五個區域:科技還原臭豆腐製作過程;實物實景還原;臭豆腐歷史博覽;遊客互動體驗以及文創產品售賣區域。
在進入場館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文和友臭豆腐的吉祥物——臭仔,第一部分科技還原臭豆腐製作過程,首先是黃豆的狂舞這一個小視頻,講述臭豆腐的最初形態——黃豆;然後是以餚變的奧義這樣一個紀錄片展現了臭豆腐的製作過程;再者是滷水的實驗這樣一個遊戲,遊客可以在電腦屏幕上自主配置滷水配方,然後系統會自動給出評價;接著進入鼻腔的風暴這一個項目,通過管口遊客可以湊近聞臭豆腐的味道,與此同時拍照系統會拍下遊客的囧樣,並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關注,將此照片發給遊客;最後是一個科學原理小遊戲,在提示板上通過按下按鈕,遊客可以感受臭豆腐的現代製作過程。
實物實景還原則是收藏了老一輩手藝人做臭豆腐和賣臭豆腐時的用具,比如梆子、馬燈等物;還有做臭豆腐的原材料,都用罐子裝著放在展示格裡;該區域還用實景搭建的方式,還原了老一輩手藝人在家門口做臭豆腐時的用具。
歷史博覽則是通過照片和文字介紹文和友臭豆腐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創始人姜二爹顛沛流離的創業故事談起,到毛主席蒞臨姜二爹的臭豆腐攤,再到姜二爹的徒弟創業,以及如今的文和友臭豆腐的品牌創立。
遊客互動體驗這一部分有兩個大的體驗場景,其一是為臭豆腐相關圖片塗色,適用於兒童遊玩;其二則是通過感應技術遊客擺出指定動作,將遊客的影像刻於漫畫上,通過關注公眾號,隨後遊客的手機便會收到該照片。
文創產品的售賣區域,首先是現場油炸臭豆腐的售賣,以及創意豆漿,有芒果、抹茶和蜜桃味的;其次是相關湖南特產,比如速食臭豆腐、醬板鴨、花生酥、辣椒、臘肉等,其中還推出了噗噗罐,裝入臭豆腐的氣味使之成為趣味玩具;再者還會進行品牌的聯動,如文和友曾和喜茶進行聯動,推出了聯名款喜茶;最後則是對于吉祥物臭仔的開發,除了常規的冰箱貼、小掛件、玩偶以及包的開發外,臭仔系列還開發了周邊服飾,以呆萌的仔形象打造出相關衣服、背帶褲、書包、鞋子、漁夫帽等物。
以下來談談體驗感
毫無疑問,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是很令人驚喜的。
首先該館的文化性值得肯定,將創業故事活化為品牌文化印刻於牆上供遊客瀏覽,這樣的方式是以故事驅動來獲得遊客的肯定,增加其品牌認可度,從而拉動經濟消費。
其次是其科技性,該館之所以能夠做到沉浸式體驗,正是因為其對科技性的創新性引入,將臭豆腐製作這一比較枯燥與乏味的過程以互動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在使得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臭豆腐製作的同時,充分發揮其趣味性,並通過線上和線下的聯動,使得遊客與該館更具有粘性,成功搭建其長尾效應。
最後是對於其創新性的肯定,無論是文和友臭豆腐的創立過程還是文創產品的打造都與創新性都密切相關,在文創方面文和友打造了臭仔這一吉祥物,不但使得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有了自己的專屬物品,還使得文創的開發更具有實物參照。並且在文創的開發上,該館也沒有拘泥於常態化開發,而是獨運匠心般的打造了呆萌的服飾,讓產品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都得以升華。
從其商業模式來看,該館對產品的售出也很成功,進入該館的遊客大多會自發地購買東西,依據探訪員當日探訪的人流量估算,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其日均接待人流量2000人左右,若以大眾點評的均價31元計算,那麼其日收入就在6.2萬元左右,月收入則在186萬元左右。
下面我們再來談談該館對於行業的啟示
首先,該館作為一種老字號品牌的開發,將其文化價值放大並且升華,對其匠人精神物化展現,品牌價值也得以提升。這對於如今的老字號熱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的成功開發證明了老字號的推廣與開發不僅在於軟渠道的記錄與宣傳,更需要有實際的空間將其儲存。
其次,臭豆腐作為一種食品,它本是缺乏做文創的基因的,然而文和友品牌卻創造性地引入了吉祥物這一概念,將臭豆腐物化為吉祥物的形象,為其進一步開發文創提供了實物載體。並且該館在文創方面的打造,並沒有閉門造車,而是善於運用品牌聯動,以強強聯手的方式將二者的商業價值推向更大化。
最後,該館以集合性的思維創造性地打造出了沉浸式博物館這一新興文旅項目,該館利用文化與科技聯姻的方式以達到沉浸式體驗;通過與時俱進的文創理念,升級文和友臭豆腐品牌,打造出了數十種相關食物與文創的售賣,以此獲得巨大商業報酬;以線上與線下聯動的方式,增加其後續收益。
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作為一座新興的沉浸式博物館,對老字號的開發、食物文化的開發以及博物館的發展新方向都有重大的啟示意義,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此類型博物館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