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這個縣的客家話有「三分學老四分客」之說,又何以造就半山客

2021-01-16 梅州0753

我們知道梅州人的母語是客家話,而客家話當中,又分幾種,其中最為多樣且神秘的當屬梅州豐順縣的客家話。在豐順縣說客家語的分湯坑、八鄉、豐良、潘田、茶背等聲調;也有說潮汕話的,潮汕話又分留隍、湯南、黃金「漳州福佬話」聲調,更有一部分人會操潮、客兩種方言,但語音既不像潮,又不像客,一些語音潮、客相滲透,發音比較深濁昴重,故有「三分學老四分客」之說。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一個豐順縣竟有這麼多有趣的語言?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緣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豐順縣獨特多樣的客家話自然跟它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豐順縣位於廣東省東部、梅州市南部,居汕頭梅州之間,韓江縱貫縣的東部。東毗潮州市,南鄰揭陽市,西連五華、興寧,北接梅縣、大埔。在歷史長河中,豐順縣地方歸屬經歷了多次改變組合。「豐順」之名,由來已久,據縣誌記載:明崇禎初(崇禎元年為1628年)已有豐順營設置;又據豐良東關坳石刻:清順治九年(1652年),裡人吳立奇立的「金湯鞏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豐順吳府四字。

值得注意的事,豐順是梅州唯一不曾由興寧縣管轄的一縣,因此與民國時的興梅區六縣沒有共同歷史淵源。1953年隸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隸屬汕頭專區專員專署。1958年撤銷豐順縣,縣地分別併入揭陽、大埔兩縣。1961年恢復豐順縣建置,縣城仍駐湯坑鎮,隸屬汕頭地區行政公署;1965年隸屬梅縣地區行政公署;1987年隸屬梅州市。

所以現在豐順縣雖然屬梅州管轄,但在豐順縣270多年的歷史當中,在潮汕的管轄下的時間就佔了80%以上,潮汕文化逐漸影響了豐順境內的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由於豐順地原屬四州縣邊陲之地,處於客家和潮汕兩大民居系雜居的地方,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不斷碰出了火花,也已經深深地融入了豐順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種既非純客家的文化,又非純潮汕文化的一種潮客文化相融特色的「半山客」文化。所以一說「半山客」,人們想得到就是豐順人。

「半山」是一個地理概念,除了豐順縣外,還包括揭東縣的西北部、揭陽縣大部分及陸河縣等,相連百多公裡狹長山區地帶。這裡居住著的人群,從語言看,講的是客家話,但或多或少又摻入潮汕話,所以你要說梅州哪裡的客家話最難懂,應該非豐順莫屬了吧。從風俗習慣看,既源於客家卻又具有潮汕人某些特點,屬於客潮兩大系的客家分支,所以「半山客」的稱謂由此衍生。

目前,在豐順縣的17個鎮場中,湯南、湯坑、留隍、黃金、潭江等幾個鄉鎮都是半山客,其它鄉鎮不屬半山客,但各鎮居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也對潮汕方言略知一二,可以說,客家語言這一最具區別功能的文化特性,在豐順人身上更表現出混融狀況。其中留隍鎮和湯南鎮在豐順「半山客」現象中更具有代表性。留隍鎮居民上三代說客,下三代說潮,實際就是典型的「潮汕人客家祖」現象。湯南鎮恰恰相反,羅氏先祖原籍福建莆田,時值宋末亂擾,偕弟輾轉前來潮州避亂,後定居於湯南藍田上陽裡,居民世代自認「潮屬」,但今也說客家話,不就是「潮汕祖客家人」嗎?

潮客交融的豐順,山川毓秀,人傑地靈。潮中有客,客中有潮,這種潮客交融的特殊文化,應該是對梅州豐順最特殊的印象吧!

相關焦點

  • 豐順客家話六級考試來了,聽說這是梅州最難聽懂的客家話!
    作為梅州客家文化與潮汕文化融合地,豐順的客家話有著獨具特色的一面。你可以在豐順聽到不同的客家話,甚至潮汕話。更有一部分人會操潮、客兩種方言,但語音既不像潮,又不像客,一些語音潮、客相滲透,發音比較深濁昴重,所以豐順故有「三分學老四分客」之說。
  • 梅州有2區1市5縣,而客家話為何卻以梅縣話為代表!
    清代中葉以後,嘉應州治各縣的客家人,不少翻越五華岐嶺經東江遷移至粵中、粵北、粵西等地,更有不少經韓江水路陸續往東南亞以至海外各地謀生和發展,因而嘉應州亦即今天的梅州也就被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公認為「世界客都」。自北宋以至清初,梅州隸屬潮州。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格為嘉應州,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程鄉五縣,稱嘉應五屬。民國建立後,程鄉改稱梅縣。
  • 作為客家人的你,有沒有那麼一刻,想回到梅州?
    曾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廣東東北角,三省交界處有一座城市人們講客家話,吃客家菜這裡是世界客都是客家人千年遷徙的最終歸屬梅 州 宋開寶四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梅州」之名即始於此 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
  • 廣東梅州的客家話十裡不同音。你哪的客家?你說的我聽不懂喲
    枉我也算是盲目自大,號稱「通曉三國語言(中文、日文、英語)+N種方言(普通話、白話<粵語>、客家話以及半桶水的潮汕話<與閩南語同類>」,自詡語言天賦不錯,竟然一下子也沒有聽懂。毫無疑問,河源客人的客家話是正宗客家話。我的客家話雖然有些偏門,但是也算是比較正宗的客家話。然而,我們之間同語種的交流竟然產生了語言障礙。
  • 梅州客天下旅遊產業園
    (八)客家人的搖籃----客家祠客家祠背靠聖人山脈,異秀天然,將是天下客家人尋根問祖、崇文重教之地,成為客家人的禮儀朝奉及民俗活動的地方。客天下客家祠的誕生,更是「客商」的朝奉地,從此開啟客家人「崇文重商」的歷史新篇章。
  • 且談客家話傳承危機
    客家話衰微,究竟關你什麼事羅鑫  梅州是「世界客都」,有著500多萬的客家人,應該說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客家城市了,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聽到有人講客家話。然而,客家話的普及並不樂觀。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梅州市民只會聽、說客家話,並不能讀、寫客語文。
  • 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龍巖)觀後感
    龍巖市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龍巖電視臺等單位承辦的「說客家話,道桑梓情——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在龍巖市舉行,龍巖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等五個客家縣和臺灣派出代表隊參加。  如同《月光光》有諸多不同版本一樣,作為客家民系標誌之一的形成於汀江流域、成熟於梅江流域的客家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客家人聚居區地域的拓展,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包括語音、語調、詞彙和語法諸方面的差異,比如,臺灣地區有所謂「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和「大埔腔」的差別,但各地的客家人卻依然可以用各自的客家話交流溝通,如廣西、四川的客家人與閩西、臺灣的客家人可以對話,馬來西亞客家人與梅州、
  • 說客家話 唱客家歌
    ●餘劍    「忘不了孩提時你如何辛苦把我養大,忘不了年少時你額角那染霜的銀髮……」3月20日,在儀隴縣樂興小學校,三年級二班語文老師梁恆正用客家話教學生們唱客家民歌《奶奶我愛你》。由於地處客家人集中聚居的「儀隴客家第一鄉」樂興鄉,該校以傳承客家文化為核心,形成了「以傳承點亮生命」的辦學理念,開設客家課堂,教學生們知客家史、說客家話、唱客家歌,並專門編制了與客家文化息息相關的校本課程《我們的根》。   據儀隴縣客家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良平介紹,儀隴客家人的祖上大多來自廣東韶關。
  • 用客家方言寫客家風情
    《梅州市志·童養媳》(1999年版):「新中國成立前,童養媳婚俗在梅州非常普遍。據1990年出版的《梅州婦女志》資料記述,興寧縣建國初期統計,時全縣夫婦屬童養媳婚姻者佔70%;梅縣松北鄉大塘村,新中國成立前夕有213戶人家,其中有186戶養童養媳,佔87%。農村如此,城市亦然。據新中國成立初期梅縣郵電局、專區合作社兩個單位調查,已婚女職工65人中,有60名童養媳,佔90%以上。」
  • 粵贛古道:客家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河源和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都是著名的客家城市,河源號稱「客家古邑」,梅州則被譽為「世界客都」。這兩個城市都位於粵贛兩省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是粵贛兩地的交通要塞。在古代,這裡形成了以龍川佗城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和以和平縣等地為要衝的粵贛古道。目前,河源和梅州地區依然保存著大量古道資源,這些古道見證了千百年來客家移民的艱辛奔波,也見證了客家文化的繁盛,是客家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 陳國抗一錘定音,梅州客家拿下6分大戰
    經過激戰,梅州客家憑陳國抗的進球,1∶0力克貴州恆豐隊,贏得6分大戰,繼續領跑梅州賽區積分榜。而對梅州客家來說,若能勝出,在積分上就可以拉大與貴州恆豐的差距,減小以後比賽的壓力,因為,梅州客家還有一個最難纏的對手——浙江綠城。在這場6分大戰中,梅州客家陣容未做多大調整,多利終於得到首發機會,吉森坐在替補席上。貴州恆豐對多個位置做出調整,雙外援馬格利卡、海卡先發。
  • 梅州客家vs貴州恆豐,防守端能力一般,梅州不敵恆豐無緣連勝
    北京時間9月17日晚上19點35分,中甲B組第2輪一場焦點戰打響,梅州客家迎戰貴州恆豐。因疫情的影響,本賽季中甲分為三個賽區同時進行比賽,每個賽區前兩名進入衝超組,後4名進入保級組。梅州客家上賽季成績一般,取得11勝6平13負積39分排在第10。實力沒有達到升超的水準。
  • 廣東梅州梅江區,三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有時間一定去看看
    梅江區: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廣東省東北部,位於梅州市中部,梅江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佔地570.61平方公裡,國內著名旅遊景點有千佛塔、中國客家博物館、有觀光客天下等,我有個朋友喜歡旅遊,有喜歡的東西嗎?
  • 又有新高鐵!未來廣州梅州只要90分鐘!別攔我,下一站:梅州!
    梅州和河源兩市境內 未來各位媽友如果要去梅州、河源 簡直「話咁易」! 但其實,這兩條線路 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的 梅汕高鐵VS梅龍高鐵 2019年開通的梅汕高鐵 設計時速為250公裡 而這回我們所說的梅龍高鐵
  • 客家話真的是中原古音嗎?
    客家話分布區根據羅香林等客家學者的早期說法,客家人是分五六次從中原遷移過來的: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第二次是在西晉末期的「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第三次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第四次是北宋時期「靖康南渡」;第五次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因為這幾部分移民是分幾次到達客家聚集區的,所以有老客和新客之說。
  • 客家話十級考試,你能做對多少道題
    全球客家人又1.2億,每個地方的客家話又一定的差異,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梅州、河源、惠州、韶關等)、福建(福州、龍巖等)、江西(贛州、尋烏等),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以及臺灣香港和海外洗衣服國家華人社區。下面是我們梅州客家話考試?你能看懂多少?和你那邊的客家話又有什麼差異呢?
  • 「慢生活」著稱的梅州,曾經是被遺忘的地區
    廣東省的梅州市是一個山多地少的地方,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梅州「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梅州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的美稱,素以文化教育發達而著稱。梅州是全國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聞遐邇的"客家之都"。"先入為主,後來為客",所謂"客家"是相對於"土著"而言。從整體來說,梅州地方窮,但梅州人不窮。梅州人均消費堪比一線城市,甚至比廣州深圳還高,特別是興寧,人稱小香港物價。
  • 梅州慢
    我是冬日來到梅州的,當天地一片凜冽的時刻,梅州的冬日,滿眼都是青綠和無邊的秀色,連綿起伏的山嶺間正有山花開得爛漫,那些客家白牆黛瓦的民居裝點其間,別有一番韻致。梅州的民居,是會讓你過目不忘的,作為客家人音樂史詩般的圍龍屋,撒落於梅州大地,與福建的龍巖,江西的贛州仿佛像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一般,引吭高歌,雄渾壯闊,震撼人心,共同描繪客家人建築的輝煌史詩,不愧是中華建築的奇葩。如果要說梅州的奇葩,還當推客家的山歌。
  • 重慶有一個廣東村 至今還有4萬居民說客家話
    照說,除了有許多重慶人在廣東務工外,兩者之間沒啥關係。可是,你知道嗎,在重慶有一個小鎮,居然有4萬多居民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客家話。由於說廣東客家話的人太多,人們稱之為「廣東村」。這個小鎮,叫盤龍鎮,隸屬於重慶市榮昌區。盤龍鎮位於榮昌區西北部,與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四川省隆昌市接壤,距榮昌主城區32公裡,距重慶市112公裡。
  • 這就是足球之鄉的球迷 梅州球迷遠徵千裡 在杭州用客家話高喊加油
    但是在杭州黃龍體育中心,客家球迷組成的客隊方陣,讓人欽佩。即使比分一直處於落後,但是這幫身著紅色梅縣鐵漢隊服的鐵桿球迷依然是聲嘶力竭地用客家話為球隊大喊加油、進一個!這就是梅州足球的底蘊歷史,梅縣鐵漢為了足球之鄉的榮譽,也必須要拼命留在中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