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總說"民以食為天",但中國人消化疾病腫瘤的患病率卻相對很高,其中尤以食管癌最為典型。亞洲人口佔全球的60%,但卻有全球75%的食管癌病人(如圖)。臨床數據表明,傳統治療方法無法改善食道癌的生存期;同時也有數據表明,細胞免疫治療對食道癌患者有延長生存期的作用。
我國食管癌發病率與病死率都相對較高,食管癌一直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我國是關愛的發病率在全部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約為第6位,死亡率約為第4位。
食管癌,是指食管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吞咽食物時哽咽感、異物感、胸骨後疼痛或明顯的吞咽困難;若發生骨轉移或侵犯臨近器官,可出現疼痛和被累積器官的相應不適
近十幾年來,食管癌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於大多數人就診時已經是晚期,無法積極治療,所以生存率極低。目前在我國,中晚期的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於15%。
除了生存率低之外,生活質量差也是一大磨難。2013年發表的一項數據顯示,吞咽困難、無法吃飯、疼痛和咳嗽困難是影響食管癌患者總體健康狀況的最重要因素
食管癌治療
食管癌的治療應採取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原則,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分期),有計劃地應用多種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抗腫瘤藥物、放療、免疫治療等手段以及計劃,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腫瘤,提高治癒率
目前國內食管癌的治療方式主要是內鏡、手術、化療和放療,這些傳統治療手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但對生存期的改善並不明顯
對於可切除的食管癌,手術切除是最重要也是首先要考慮的治療選擇,但由於食管癌術後復發轉移概率很高、且容易造成大出血、肺不張與肺部感染、吻合口瘻等嚴重併發症,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食管癌患者對於放療雖然敏感,但容易造成食管穿孔、放射性食管炎等併發症
化療雖可以使用化學藥物殺滅癌細胞,可能會出現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等併發症,且心、腎、肝、造血功能障礙的患者無法接受化療,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用。目前化療在姑息性治療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其客觀緩解率僅為20%-40%,中位生存期約為8-10個月
那麼,如果不治療呢?有數據表明,出現症狀但未經任何治療的食管癌患者一般在一年內死亡。目前的多項證據表明,腫瘤免疫微環境在食管癌發生發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免疫療法與現有的或者新的治療模式相結合是食管癌治療的最佳治療策略
食管癌免疫治療
近二十年來,隨著腫瘤免疫學的深入了解,腫瘤免疫治療已經成為國外癌症治療的熱點之一。2013年底,腫瘤免疫治療被Science列為年度科學突破之首
食道癌生物免疫治療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調動機體固有能力去抵禦腫瘤,就是給予病人一定的生物免疫因子或生物免疫刺激因子,以激活或增強機體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從而達到治療腫瘤或防止腫瘤轉移的目的。腫瘤的生物治療最適用於通過外科手術或藥物治療腫瘤已縮至最小時的病人
腫瘤免疫治療是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進而達到預防和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以細胞因子、腫瘤疫苗、過繼細胞治療和免疫檢查點阻斷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已經在臨床應用中顯示了巨大的臨床療效
腫瘤的治療目前已經進入了綜合治療的時代,臨床實踐表明,免疫治療和化療的聯合使用在多種腫瘤治療中取得了較單一療法更優的效果。
大量證據證明,免疫治療與化療的聯合使用具有多項優點,它不僅能逆轉腫瘤晚期導致的免疫抑制、提高腫瘤抗原的較差提呈作用、促進殺傷性T細胞增殖並使其更易殺傷腫瘤細胞,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療的不良反應以及減緩腫瘤細胞耐藥性的發生
在免疫治療與手術相結合的臨床中,發現細胞免疫治療在清除微小殘留病灶、預防腫瘤復發轉移、提高治癒率方面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而在食管癌治療中,免疫治療與放療的結合則顯示出更加突出的臨床效果。大量數據表明,放療能改變局部腫瘤的微環境,這為放療與免疫治療的結合提供了有力證據。食管癌細胞高頻率的突變以及在其他胃腸道惡性腫瘤中免疫治療凸顯的有效成果為食管癌免疫治療提供了有力證據
下面分享一個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後,病情好轉的具體案例:
1. 一位66歲手術、放療均無效的食管癌男性患者,癌細胞已轉移至食道、腹膜和部分腎臟。該患者不適合放療,也無法進行手術,而抗癌劑副作用太嚴重,使用4天後便停用。在免疫治療開始前,觀察到該患者食欲不振、食道流通性不良以及胃炎的趨勢。
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後,病情好轉,腫瘤變小,最終消失,食慾恢復,食道流通性變好,體重增加,身體狀況各方面得到改善,所有檢查數值恢復正常,已經克服了癌症。細胞免疫治療對於這名患者而言,起效很快,不僅作用於原發食道,而且連轉移的腹膜和腎臟病灶液氣消了,隨後5年也一直沒有復發
免疫療法的出現,給了食道癌患者更多的希望。免疫治療聯合其他傳統療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治療食道癌,減緩腫瘤生長,避免癌症進展,減少其它療法帶來的嚴重副作用,以及防止癌細胞發生轉移,降低復發率。
參考資料
(1)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國,到底怎麼回事.
(2)健康醫典. 食管癌. 流行病學.
(3)健康醫典. 食管癌. 疾病定義
(4)(11)(16)(19)(20)(22)(26)(27)食管癌免疫治療的現狀及展望. 《世界華人消化雜誌》.
(5)(17)(23)Chang S, Kohrt H, Maecher HT. Monitoring the immune competence of cancer patients to predict outcome. 《Cancer Immunnol Immunother》
(6)健康醫典. 食管癌. 概述.
(7)常曉松; 甄鵬; 王俊傑 食管癌放化療後局部復發挽救性治療的研究進展. 癌症進展 2018, 1582–1588.
(8)張晴晴; 戚豔波; 萬崇華; 李高峰; 羅家洪; 孟瓊 食管癌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廣東醫學 2013, 34, 1842–1844.
(10)健康醫典. 食管癌. 治療.
(12)健康醫典. 食管癌. 手術治療.
(13)健康醫典. 食管癌. 術後併發症.
(14)健康醫典. 食管癌. 放療併發症
(15)健康醫典. 食管癌. 化學治療
(18)健康醫典. 食管癌. 預後.
(21)食道癌. 生物治療.
(24)Lawrence MS, et al. Mutational heterogeneity in cancer and the search for new cancer-associated genes. 《Nature》
(25)Meyer C, et al. Frequencies of circulating MDSC correlate with clinical outcome of mela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pilimumab.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8)日本官方醫學網站資料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