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耘
6月26日起,通用電氣——這家昔日全球商界的翹楚被踢出了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下自己的書櫃,前CEO韋爾奇的自傳還在那裡,旁邊是柯林斯的《基業長青》,那些和通用電氣一樣曾經偉大的公司,有的已死,有的還在,但已不「青」。
至此,1896年道瓊工業指數建立時的12隻原始成分股已全部出局。作為原始成分股,通用電氣僅在1907年前退出過道指,其後一直是道指成分股。這家由愛迪生參與創建的公司,從1993年起到2005年,幾乎都是美國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中間曾短暫被微軟超越。
道瓊工業指數包括美國30間最大、最知名的上市公司,其波動體現著美國股市升跌和經濟冷暖走勢,其成分股的變遷,也體現著美國甚至全球產業發展的變遷。對於這種變遷,路透社有評論稱,證明各類家喻戶曉、縱橫數十年沒有敵手的公司可能淪為經濟發展的犧牲品。換句話說——沒有什麼基業可以長青。或許有些公司通過併購、改組活了下來,但都難以恢復昔日的榮光。
這個世界的變化是很快的。《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裡德曼在他的新書《謝謝你遲到》裡,描述這種變化之快:時間倒回十年,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許多技術與應用,還沒有誕生。吳曉波在《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裡,也感嘆了這種興替。
這樣就可以理解任正非、馬雲、馬化騰們的焦慮感了。任正非說華為走在無人區;馬化騰說騰訊離死亡只有多少天;馬雲折騰了淘寶,又折騰天貓,折騰了支付寶,又折騰其他。對於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他們活在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裡,惟有恐懼,才有進化;惟有不安,才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