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紅機、福袋機火了,像極了當年的娃娃機、唱歌機,甚至於後來的線上娃娃機、唱歌機。
一、一 大波爆款
朋友圈、微博、抖音鋪天蓋地的都是口紅機,福袋機。一個原本只是賣飲料,安全套,依託於old school且「單調」的自助零售硬體,搖身一變成為多樣且活潑的「網紅」,與那些大長腿小姐姐聯繫到一起,是因為商業邏輯,是真的風口,是創新,還是插科打諢?但不否認的是,確實火了。
功能上,口紅機玩法簡單,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購買模式,玩家直接付款買產品(實際付款購買的玩家很少);另一種是支付金額進行遊戲挑戰贏取商品(口紅為主),遊戲使用較多的是見縫插針遊戲。
口紅機原本只是北京本宮娃娃機公司為了彩妝品牌營銷而定製的一款「遊樂設備」,後來被廣州番禺、中山的遊樂遊藝設備專業市場盯上了,快速出貨,迅速火爆,一夜一大步,三天大變樣。不得不說,選了具有剛需和收藏雙重屬性的女性口紅品類是成功的一大關鍵。
福袋機,最早源自於日本,後傳入臺灣,也叫百寶盒,吉祥盒,在臺灣曾經流行過很長時間,最終引入內地並大面積鋪貨得感謝行動支付的普及。玩法很簡單,喜歡IP周邊的朋友會比較熟悉,其實就是典型的盲盒玩法,20-30元一次,機器隨機掉下裡面的禮盒,拆開有實物獎品,普遍都是看起來零售可能超過30元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跟運營商的品質有關。
同時,也看到一些類似心願先生的品牌運營商,盒子打開後會附加一張刮獎卡,掃描就可以二次抽獎,有代金劵,微信紅包,潮流3C產品,甚至是IPHONE XR,本質上更像是消費了客戶的彩票心理。
簡易,如此簡易。
甚至於前日,筆者路過廣州時尚天河廣場,一個聚集了95後、00後流量的潮流地下商場,看到了以口紅機、福袋機類型為主的,獨立成「店」的進化模式,不同於單臺設備,這個「店」還有場景、有品牌、有「運營感」。新產品似乎有成為新業態的可能。
名字表達了定位:奇趣店。
二、產品還是新業態?
回顧娃娃機,唱歌機的發展邏輯,先是功能性為主的產品,到品質化品牌化產品,再到差異化垂直化產品形成規模,最後變成有運營有品牌有場景的業態並優勝劣汰。
憑著強勁的單店模型,口紅機、福袋機遠超娃娃機數倍的回報效率。經行內人披露,口紅機福袋機這類產品短短數月的累計出貨量已超越自助娛樂的亞軍剪刀機(冠軍是娃娃機),並且產品已迭代多次且多樣化。
似乎,也在走著相似的進化。
多樣的線上玩法圍繞著傳播和吸粉也開始躍躍欲試,曾經那些靠著免費稱重,按摩椅吸粉賣量的網際網路搬運工也不同程度的深入進來。通過硬體、抽獎一定程度上在驗證著硬體紅利以外的可能性,賣貨還是賣流量?筆者以為,這是一個線下有利潤,有流水,線上有流量機會的生意,用投資人的話來說:「有點性感。」
部分頭部運營商,新媒體已獲取了看消費方向的資方投資。對,就是在2018年這個經濟寒潮,這個資本寒冬。
三、奇趣是一種玩法
帶著求證心和好奇心,筆者聯繫到了廣州時尚天河廣場看到的「奇趣店」運營公司,原來是超級隊長,那個靠著IP品牌和強悍執行力,將VR體驗店最早規模化的品牌運營商,那個經歷了VR風口和震蕩的「剩者」。
據品牌方描述,「超級CP正品奇趣店」是超級隊長全新推出的「娛樂化無人新零售」項目。其中「CP」代表產品SKU無限組合的想像力,也代表多元化場景運營的理念,以新奇有趣為文化定位,以正品潮品為核心堅持,後期還會圍繞著IP不斷開發更多高顏值差異化的產品,並且會以遊戲挑戰、盲盒選購、知識答題三大主要玩法豐富體驗性。
對於口紅機、福袋機的理解,超級隊長給出了筆者認同的判斷。未來,產品是否能成為業態,主要取決於三個維度:
1、是否具有優質的供應鏈整合能力
遊戲或是玩法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內容是對SKU的理解和整合。簡單的生活日化類小百貨有屈臣氏的存在,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3C品類有奇客巴士的特別。供應鏈及用何種舒適有趣的玩法輸出,這都是考驗團隊的重點。
2、是否有堅持品質化品牌化的能力
美就是生產力,但堅持美,涉及品質,涉及到硬軟體的設計。穩定標準、量產力以及在運營中的場景力,都是實現產品和品類佔領消費者心智的品牌力。不難想像未來的運營商會與大牌跨界帶貨,與網紅產品聯名,會參與到各類線下零售類別的場景中。這也許會是一種新的零售模式,但最後的贏家一定是懂品牌懂運營,還懂得堅持。
3、是否具有風格化線上內容運營的新媒體屬性
消費群體面對的95後、00後,他們喜歡什麼、沉迷什麼,運營商不僅要懂,還要更有趣。形式上,內容上都要創新,比起目前高達百元的網際網路線上獲客成本,這類線下業態更容易低成本的實現流量積累。既然無人化是一種零售的新趨勢,那與客戶的溝通語言,更多的是在線上端的內容生產,抽獎及各類玩法需要更精準、更有趣、更垂直。未來可不只是線上抽獎,會是有針對性的電商帶貨,會廣告變現,「鐵打的線上流量,流水的線下硬體」。
「奇趣是一種潮玩法,奇趣店是一種新業態」,超級隊長說。
筆者看來,這一次爆品流通的過程,不缺乏一戰成名的機會,就在2017年,誕生20多年的娃娃機領域,混戰了幾代產品,最後也只有以IP孵化力見長的十二棟LLJ和擁有日本原汁力運營的U趣秋葉原脫穎而出,它們都是在品質化差異化品牌化的路上打好了樣板。
有趣的是,孵化投資U趣秋葉原之一的,便是那個VR體驗店浪潮中的「剩者」,超級隊長。
不免想期待一下,如果奇趣玩法可以成為哆啦A夢魔法一樣的新業態,那這一次戰到最後的會是誰?
「娃娃機很簡單,一臺設備一年賺一萬,能做到就鋪貨。現在的口紅機福袋機,1-3個月就能回本,是不是一陣風誰知道呢」——番禺某口紅機廠商說
在粗暴的數據中,似乎也是能找到答案的。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