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除了表示八卦(天,陽性)之外,「乾」「幹」這兩個繁體字都統一簡化為「幹」字,而「幹」字在古代本來就是存在並且很常用的。這三個字在字形上並不難區分,容易搞混的是字義。漢字簡化經常出現「多對一」的情況,比如頭髮的「髮」和發財的「發」都簡化為「發」字。有時候做詩或者寫書法時,要用到繁體字,找不到古今漢字對應關係的話就會鬧笑話了。
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字的具體區別吧。
▲主要意思和讀音
幹:
讀音gān,本意是盾牌的意思,幹戈就是指盾牌和戈,代指武器和戰爭;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意思。只列舉常用詞彙在古代寫作「幹」的例子:1,天幹地支;2,水邊的意思,比如《詩經·斯幹》中的「幹」是「水涯」的意思(一說同澗);3,脫水的乾燥食品,比如豆腐乾;4,做動詞時主要是「冒犯」的意思,《說文》曰「幹,犯也」
▲「幹」字的字形演變
乾:
讀音為「qián」時,表示八卦的乾卦和男性的意思。讀音為「gān」時,主要表示「沒有水分,乾燥」的意思;其他常用的意思有「徒然、白白的」比如乾瞪眼等。
▲乾的小篆
幹:
讀音gàn,這個最好區分,主要表示「主體,主要的」之類的意思,比如「主幹」,「樹幹」等。還有最重要的表示「事情」的意思,比如「有何貴幹?」就是有什麼事的意思,此外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的「你在幹什麼?」的「幹」的繁體字就是這個「幹」字。
▲幹的小篆
掌握和明白這幾個主要意思,寫書法和創作古詩詞時就有依據了。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本篇的讀者請點讚和關注哦。有什麼感想和建議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漢字#
參考資料:
《漢字簡化方案(1964)》,國語辭典,漢典,國學大師。
圖片來源:
字形和小篆漢典截圖,其他作者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