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矽谷開啟「疫情後大創新時代」元年

2021-01-11 矽星人

解釋最新科技進展,報導矽谷大事小情

疫情後的矽谷,涅槃重生

文|Lianzi 編輯|Vicky Xiao

2020年的矽谷,似乎遇到了轉機。在經歷了4月的裁員危機、7月的上市高峰後,12月,矽谷又迎來了一波IPO熱潮。

Airbnb上市當日股價直接翻倍,已經上市的Doordash、Wish還有明年即將上市的Instacart也沒有叫人失望。源源不斷的上市潮和上市後不間斷交出的好成績,不禁讓人重新對矽谷燃起了各種希冀:那個用科技改變世界的矽谷,還沒死;意外爆發的新冠疫情,成為了矽谷的強心針,給了它改變的動力和土壤,讓它重新燃起了新的生機。

2020年,對於矽谷來說,必將是個疫情後創新時代的元年。

一度停滯的矽谷

上一次矽谷「改變世界」的創新似乎還要追溯到Uber、Airbnb、Lyft那一撥共享經濟元老的出現。 仔細回想,距離這批共享經濟鼻祖們創立已經有超過10年的光陰。

之後,矽谷陷入了一種怪圈——閉門造車,卻再難有爆發和顛覆世界的能力。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無人駕駛深耕多年卻還沒有真正落地的場景;AR和VR還沒有來得及改變世界就被.ai和.io的風口代替;區塊鏈技術更是「造富神話」喊得火熱,最終收割大批韭菜後「悄然退場」。

一個一個風口過去,矽谷似乎再也沒能孕育新的谷歌、新的蘋果、新的Facebook,乃至新的Uber誕生。嚴格一點說,過去幾年的矽谷,變得平淡了。 人們對於一些前沿技術的發布喊一聲「哇塞」後,並沒有等到它帶來的對人們生活和產業結構的深層次的改變。

相反,過去幾年,中國的科技公司倒是牟足了勁,用科技改變普通人的生活——他們將很多矽谷前沿的創業理念帶到中國,因地制宜。雖然共享經濟最早源於矽谷,但中國卻是共享經濟單車、拼車發展最快最繁榮的地方。

同一時期,影響力輻射全球的中國科技新巨頭也在誕生:從下沉經濟拼多多到人人都離不開的外賣美團,再到將短視頻帶向全球的字節跳動,不斷有新的事物出現、迭代也從未停歇。

反倒矽谷還在享受著過去幾十年積累帶來的「老本」,創新力度也大不如前,更沒有孕育出和上一輪Uber、Airbnb這樣改變世界的偉大公司。曾經一路奔跑在前沿的矽谷,開始顯得平庸。

可以說,過去幾年,中國和矽谷上演了一場龜兔賽跑。

但2020年這場疫情,反倒是給矽谷注入了以及強心針——讓它找到了新的活力和方向,讓創新的心臟又開始強勁跳動。

2020年,矽谷比全世界大多數地區都在更主動的擁抱變化。當疫情爆發,人們的需求驟變,矽谷的科技公司從中獲得了更多創新的靈感,而且將更徹底地改變疫情後時代人們的生活。

矽谷智能化改造大加速

可以說,新冠疫情加速了美國生活諸多方面的智能化改造節奏。

雖然在Doordash上市後,諸多評論表示它「反向抄襲」中國的美團,但實際上,Doordash早在2013年7月就已經被幾位史丹福大學的學生創立, 而「被抄襲」的美團直到2013年11月才在中國誕生。

如果回看另外一家美國外賣送餐巨頭Grubhub的創業史,甚至會發現從2004年,他們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外賣創業。直到4年之後,遠在中國的張旭豪才創立了餓了麼。

那為什麼多年以後,這些矽谷前輩們反而被指「抄襲」中國晚輩,甚至被冠上美國版「美團外賣「等稱號?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過去很多年,無論從成交單量還是用戶的使用頻次來說,外賣行業在中國的發展速度早已超過美國。

美國由於其自身地廣人稀、普通人對外賣需求低等特點,對外賣企業沒法提供和中國一樣的適合外賣行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同時,外送人力費用居高不下,以及州政府對於員工保護政策較為保守等問題,讓整個行業的發展一直受到重重阻力。

但這些過往幾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遇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竟然找到了解決方案。疫情激發了人們對於外賣的強烈需求,也讓科技企業和監管政府從對立面站到了共同抗擊疫情的統一戰線上,彼此支持。當美國外賣行業因為疫情意外獲得了適合它野蠻生長的土壤,便厚積薄發,一發不可收拾。

曾經增速緩慢的Doordash、Postmates、Grubhub等公司都在今年疫情期間牟足了勁做出一系列對於消費者有利的完善和更新。前所未有的用戶剛需和激烈的行業競爭,迫使公司們不斷提升服務以及縮短運送時間。得益於突然爆發的疫情,美國外賣行業的發展一日千裡。

如果說,一年前矽谷的人們還在吐槽矽谷的外賣行業落後中國五年不止,那現在的矽谷人民大多認可矽谷的外賣行業經過一年的飛速發展,已經在逐步趕上。

除了外賣行業外,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幫助顧客去超市購買日用品的創業公司Instacart也終於在創立8年後等來自己的春天,將有望在明年上市。

除了對外賣、外送行業的推動外,新冠疫情還激發了美國普通人對很多過去「不感冒」的新技術的熱情,意外推動了產業變革的進程。

2020年的矽谷發展繞不開「無接觸」三個字。新冠疫情下,人們相信接觸是感染的源頭之一。

對於支付方式來說,矽谷孕育多年的無接觸支付終於被接受。Statista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行動支付在中國接受度為81%。同一時期,美國僅為29%。

不過,2020年,疫情給無接觸支付方式帶來了改變的動力。除了蘋果利用Apple Pay外,谷歌也在本周通過補貼裂變的方式重新推出自己的Google Pay應用。

除了支付方式,疫情讓矽谷科技公司和投資人開始考慮更多「無接觸」的創業新模式。

在矽谷誕生的Booster可以被看作是「加油站界的Uber「。 他們利用自己的小型油罐車為人們提供上門加油服務。

疫情期間,尤其是在美國確診數量、比例不斷攀升的過程中,無人消毒的加油站油槍把手成為了一大傳染源。 利用Booster的服務,人們只需要停好車,在線「下單」,就會有附近的工作人員開車小型油罐車來為你加油。司機甚至不需要出現在現場,只需要提前把油箱蓋打開就可以了。

目前,這家公司正在和灣區大量的新冠前線部門合作。例如他們正在為矽谷的幾家消防局提供這樣的服務,免除了消防隊員在加油過程中感染的可能性。

未來疫情結束,一旦人們逐漸習慣於這種服務,這種共享加油站的商業模式將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矽谷爆點。

前沿技術「接了地氣「

矽谷在前沿領域的技術研究和投入從來都是它無法被複製的底蘊。過去幾年,矽谷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不過,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等技術在過去一段時間往往只是技術探索和研發,落地艱難。直到現在,純自動駕駛汽車仍然無法上路,更別提普及。

疫情給了這些曾經被束之高閣的前沿技術一個新落地方式和應用場景,甚至是一個全新的商業化思路。

例如前谷歌員工創立的無人駕駛公司Nuro在今年就和加州首府Sacremento的「方艙」醫院合作,利用其R2無人駕駛小車為人們提供無接觸遞送醫療必需品和生活用品的服務。 利用這款無人駕駛送貨機器人,醫護人員和確診的新冠病人將可以減少大量接觸,從而保護醫護人員不被感染。

可以說,新冠疫情讓這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步伐大大加快。

打破矽谷單一發展模式

不過,只是說疫情推動矽谷技術商業化,那還有點膚淺。實際上,疫情正在推動矽谷重新思考它和人類發展的關係,尤其推動了它是在醫學領域的探索。

疫情之前,美國的醫藥行業創新和發展大多發生在東部的波士頓等城市,但2020年疫情期間,矽谷反倒成了美國醫藥領域投資額度最高的地區。矽谷的吉利德等醫藥公司更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大受關注。

新冠疫情,讓矽谷更加重視生物科技領域的研發。無論是對新冠的對抗,還是對癌症的治療,疫情的到來都使得他們吸引了大量的風投資金和優秀人才。

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的第三季度,矽谷超過「常勝將軍」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其中包含美國醫藥公司聚集地波士頓),成為醫藥行業融資上資金投入最多的地方。矽谷醫藥行業融資數量佔全美三分之一。

在第三季度,矽谷醫藥行業創業公司中,58個企業完成融資,融資總額達到25億美金,是去年同期的195%。其中5個融資為金額較大的超大融資,共計9.53億美金。同期,整個亞洲的融資總額僅為39億美金。

吉利德3億美金投資的矽谷醫藥創業公司Tizona Therapueutics、Google Ventures和Andreessen Horowitz共同投資的Freenome、Google Ventures和Fidelity投資共同投資的Kronos Bio,這三個投資分別位列今年三季度最大額投資的前10位。

同時,Nkarta、Annexon bioscience、Nurix Therapeutics三家公司上市。

可以說,疫情很可能將改變矽谷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單一模式,讓其成為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發展地區,從根本上利用前沿技術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甚至有望創造更多全新的產業方向。

打破常規,創造新的產業和行業

說到創造新的產業環境,可能矽谷下一個發生巨變的領域會發生在辦公場景上。 貫穿整個2020年的疫情和居家令很可能促使矽谷徹底顛覆人類過去幾十年對於「上班」「公司」「單位」的理解和刻板思維方式,催生出全新的行業。

儘管居家辦公政策在早期是科技公司對疫情的被動反應,但現在,它已經逐漸成為主流工作方式。截至目前,包括Twitter、Square、Facebook、LinkedIn等科技公司都已經宣布,將會在疫情過去後,持續實行遠程辦公政策。

過去一年的經驗告訴他們,遠程辦公可以節省大量開支的同時,還可以吸納矽谷以外,全美國,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人才。

包括Zoom、微軟Teams、谷歌Meet等一大批協同辦公工具也在2020年迅速發展,甚至成為「改變世界」的核心工具。矽谷的年輕精英們開始大膽想像打破地域限制的「上班」和職場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除了改變辦公場所外,疫情也將推動矽谷重新思考技術和教育的關係。疫情給了矽谷科技公司更多機會,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為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孩子們提供教育資源,讓曾經錦上添花的在線教育有了更多普及的場景和機會。

一場危機,一場質變

總之,在過去幾年陷入沉寂的矽谷,在危機下涅槃重生了。那些隨疫情誕生的突如其來的新的用戶需求,帶來了新的創業機會,甚至可能催生新的行業巨變。無論是生活中無接觸的遞送服務,還是醫療上的重金探索,還是重新想像辦公場景,矽谷現在重新充滿了想像。

我們也可以對矽谷重拾更多期待。 矽谷已經沉寂了太久,但我們相信它的底蘊和積累仍然存在。2020年的疫情對於矽谷來說,也許是新一輪創新的元年。我們期待下一個、一百個創新來打破沉悶,給美國、給全世界帶來更多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

相關焦點

  • 海蚌含珠,矽谷時代,引領未來放異彩
    2020-11-02 18:50:48 來源: 七人同行 舉報
  • 解密矽谷人員外遷潮:疫情防控時代下的居家辦公新常態與裁員風暴
    居家辦公作為新常態疫情衝擊下,居家遠程辦公不但是一個暫時的選擇,還有成為未來常態的可能。Facebook和Google都已宣布,到2020年底以前員工可以選擇居家辦公,Titter執行長Jack Dorsey更是給所有員工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表示他們如果願意,即使是疫情結束之後,也可以選擇永遠居家辦公(WFH)。
  • 後疫情時代維他奶再發力 跑出行業賽道加速度
    作為中國工業飲料協會第六屆理事會新任副理事長,維他奶CEO鍾廷毅在大會上做了主題為《後疫情時代 跑出加速度》的演講,向與會嘉賓分享了維他奶是如何抓住新冠疫情給行業帶來的考驗和機遇,實現內地業務穩步復甦,給在座的同行企業以啟示和學習借鑑。維他奶,這家具有80年歷史的植物奶行業領頭羊,如何解決所面臨的困境?後疫情時代,能否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繼續搶佔行業賽道制高點?
  • 加斯·塞隆納:矽谷創新力強因斯坦福
    第三節  加斯·塞隆納:矽谷創新力強 因斯坦福輸出「創新」 談到與矽谷的關係,加斯·塞隆納自豪的稱,矽谷的創新是斯坦福創新的延伸。矽谷有很多創業家、企業家都是來自於斯坦福,如果沒有斯坦福的成功,矽谷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斯坦福一直有內部創新的傳統,鼓勵學生將發明成果帶出校門,並實現研究成果的商業化。這一點是有別於很多中國商學院的。 網易財經:能否更多地介紹一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創新案例?
  • 後疫情時代,多尼斯寵物智能的品牌力量為何更強大?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多尼斯寵物智能的品牌力量為何更強大?)據悉,多尼斯自2006年實現全產業鏈布局,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身的全產業鏈型企業後,便開啟了全球供應鏈升級之路。
  • 後疫情時代,中科致美啟航大健康醫美新業態
    2020年8月 23日,中科致美集團舉辦了以「疫後·百業重啟,健康·開創未來」為主題的啟幕儀式。這場啟幕儀式標誌著大健康醫美新業態,正以破竹之勢突破疫情困擾,開啟健康新元年。
  • 矽谷孵化器的中國江湖
    他可能更不會想到,近20年後,Paul Graham創立的YC與大學路165號建築擁有者、伊朗兄弟Rahim Amidi 和SaeedAmidi 所建立的Plug and Play將成為矽谷孵化器的標杆,而當時寂寂無聞的中國市場也將開啟矽谷孵化器的另一個大航海時代。
  • 許斌:2020進入下半場,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
    來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20進入下半場,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許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20年下半場已經開啟。剛剛落幕的上半場充滿各種奇幻劇情:新冠疫情意外爆發,全球經濟陷入動蕩,國際局勢撲朔迷離。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力推新基建原因:短期穩增長,中長期重構創新大時代(略)自上而下,新基建推進速度有望超預期(略)新基建關注領域新基建的基建,提高產出效率——高端製造 中國將邁入後工業化時代,工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端製造產業投資佔比將不斷提 升。
  • 美團攜手鎮江市場監管部門,為後疫情時代新餐飲經濟更添一把火
    8月11日,「美團外賣2020年新餐飲中國行研討會」走進鎮江,研討會以「安心商家 放心美食」為主題,共同探討了「後疫情時代」的食品安全管理問題,為鎮江市新餐飲經濟發展更添了一把火。
  • 矽谷高管啟動疫情逃生計劃 紐西蘭地堡需求火爆
    紐西蘭與世隔絕,位於地球邊緣,距離澳大利亞南海岸3000多公裡,人口約為490萬,約為紐約大都市區的五分之一。 Rating S公司,他想知道如何開啟其位於紐西蘭地下3米處價值數百萬美元地堡的秘密大門。
  • 5G 時代中國電影如何彎道超車? 2020「電影未來影像」國際論壇在東...
    2020-12-04 16:34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定製家居企業後疫情時代的招商路數有哪些?
    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7月份各大展會重啟後,家居建材行業的招商活動集中爆發,近一個月的時間,招商活動不下百場,其中部分還取得不錯的效果。事實上,家居行業是比較依賴線下體驗模式的相對傳統產業,受上半年疫情影響,企業的線下網點拓展幾乎處於停擺狀態,一二季度的營收業績及渠道擴張受到嚴重衝擊,面臨巨大壓力。
  • 解放思想 創新求強 厚植「江蘇矽谷」競爭新優勢
    國家級眾創產業園、啟迪數字科技城等50多萬平米高端載體平臺加速推進,賽迪智能工業博覽小鎮、聯東U谷、恒生科技園等一批大體量項目籤約落地,黃金湖科創中心從概念走向現實,「江蘇矽谷」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呈幾何倍數增長。
  • 皇家寵物食品發力後疫情時代獸醫新生態
    本屆峰會以「營養未來 奮鬥新生態」為主題,聆聽國內外行業領袖跨國連線,暢談本土寵物診療行業變革趨勢,洞察後疫情時代寵物行業「寵物醫院人才發展」、「寵物診療數位化」、「寵物醫院貓經濟」三大發展主題,與各界夥伴探討中國寵物診療行業的新機遇與新生態,向每一位守護寵物健康的獸醫師致敬獻禮。
  • 2021年是你擁抱靈魂時代的一年
    2016年被稱為智能元年,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人類進入了智能時代。明顯的特徵:計算機超強的學習能力。理論上是通過圖靈測試。智能時代開啟的典型事件包括:谷歌的機器人贏了世界第一圍棋高手。所以,若不是2020的疫情,人們都不僅是說未來已來,而是用上更多的智能產品了。人類在智能時代的前行已經駛入高速模式,根本無法減速,無法改變方向。於是,各國都在拼命發展相關產業,也就對人才產生了極大的需求。中國最早的共享單車小黃車已經消聲滅跡了,其中的損失也是慘不忍睹。為什麼?因為管理成本太高。為什麼管理成本太高?因為人們不習慣愛護別人的東西。為什麼不習慣?
  • 後疫情時代注塑機行業的發展現狀
    今年初始,全球經濟形勢因疫情發生而變得嚴峻,堪比當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各行業都因為這場「意外」而遭受或大或小的損失。以注塑機行業為例,注塑機作為塑料機械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產量最大、產值最高,出口最多的塑料機械製品。
  • 湛廬新書《要領》線上發布:對話矽谷教父約翰·漢尼斯,創新是算法...
    2020年5月10日晚8點至10點30分,由湛廬文化和湛廬閱讀主辦的以「算法代替不了的要領」為主題的高峰對話暨《要領》新書發布會,在湛廬閱讀App、新浪財經、頭條財經、雪球、抖音、全景網、經管之家、一刻talks、界面、新聞、金卡生活、學堂在線、虎牙直播、斯坦福校友中心等平臺同步直播。該直播獲得百度App的大力支持。
  • 「宅經濟」元年:聚好看給你留下哪些「印記」
    2020年是充滿變革時代的一年。尤其是在數位化生活上,這一點格外突出:2020年之前,是家庭端向移動端不斷遷移,2020年則是「重回居家」的一年,是新興「宅經濟」的元年。家庭網際網路AI雲平臺生態屏白皮書顯示,2020年聚好看家庭用戶每天在觀看時長達412分鐘,活躍家庭2490萬,累計點播1583億次,點播量同比增長53.4%。
  • 粒上皇開啟「直播+品質」理性消費新模式
    近日,由中國質量新聞網和食品安全自律推進聯盟(簡稱「食安聯」)聯合舉辦的溯源地直播計劃正式啟動,食安聯聯合多家權威媒體開啟品牌產品溯源直播活動,推進中國食品原材料企業和服務品質創新提升。粒上皇的這場驚豔行業的溯源地直播,圍繞」透明法則「從多個角度開啟創新營銷模式。  眾所周知,2019年是電商直播元年,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將其發展推至頂峰。據悉,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已達到4338億元,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我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催生多樣化的創新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