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啥都吃,比如重慶人喜歡吃兔子,南京人喜歡吃鴨子,而廣東人喜歡吃福建人,各種奇怪的食物也被端上餐桌,比如蚱蜢啊,蝗蟲啊,螞蟻啊等等意想不到的,甚至會冒險去吃有毒的河豚,那為什麼偏偏不吃金魚呢?
咱們作為觀賞魚愛好者,而金魚作為觀賞魚裡面的國粹,自然是不希望金魚被端上餐桌的,不過今天確實收到這個問題,覺得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就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首先我自己沒吃過,好不好吃真不知道。可是據吃過的人介紹,還真的不好吃。為什麼?肉質不鮮美,肉也不多。畢竟金魚是作為觀賞魚培育而來的,金魚的祖先是鯽魚。現在菜市場上的食用鯽魚倒是不少,可是現在的鯽魚跟金魚已經是有非常大的不同了,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物種。
金魚在中國最早是在隋唐時期開始發展了,經過了這幾千年的人工培育改良,基因造已不是當年的鯽魚那般。所以在金魚這個物種上面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觀賞性的優勢,而且還是只符合我們人類視覺觀賞性的優勢而已。而食用鯽魚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味蕾而培育的,所以自然基因的表現是往肉質鮮美這方面去發展。
所以雖然我沒吃過金魚,不過也不能推測,金魚肯定是不好吃的,說不定魚骨頭還不少。
通過我上面那麼一通理論的說法,可能有網友就不信,覺得每個人的味蕾感受不一樣,自己試一下,或許味道還不錯呢?這兒我又要叨叨兩句了,請謹慎吃金魚,可能體內有毒素。當然這個毒素跟河豚體內自帶的毒素是不同的。金魚本身是不具備產生毒素的器官,在培育過程中也沒有發生這樣的基因突變。
而我說的毒素是在培育金魚的過程中,給金魚吃的東西,以及飼養它們的環境,比如有的商家為了控制存活率,可能會把金魚從小一直泡在藥池子裡,以此來維持一個所謂的「無菌」環境,這樣久而久之,這些藥物難免或多或少會滲入金魚的體內。這時如果吃了,就變相把這些物質轉移到人體體內了。而且有的金魚或其他觀賞魚是餵了增紅飼料的,以此來讓金魚看上去更紅,更加有賣相。而這些增紅飼料的原材料尚不明確,所以也不建議食用。
最後就是個人認為,金魚基本代表了中國一種水族文化符號,在國外金魚可是很受歡迎的,如果在國內咱自己都把金魚吃開了,那金魚的地位肯定會有所下降。這也是我們作為觀賞魚愛好者不願意看到的。
同理,錦鯉魚也是一樣的,或許錦鯉魚的肉質會更加鮮美,更加多肉,可始終作為觀賞魚,很難去開口吃下去吧!
當然了,今天的話題比較有趣另類,也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到評論區裡,很想看看大家對「金魚能不能吃」這個話題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或者有吃過金魚的朋友也可以談談感受。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