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大清究竟幹了哪些好事和壞事?

2021-01-16 遇見寶寶姐

文|高寶寶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提起它,很多人就會想到的是喪權辱國、腐敗無能、軟弱苟且。

的確,自鴉片戰爭起,清朝政府遭到了西方列強的入侵,籤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讓中華民族飽嘗了從未有過的屈辱。

然而,當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用理性的思維重新審視這個王朝時,就會驚奇的發現,雖然它很不堪,但它對於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和發展,卻有著深遠的影響。

有興趣的小夥伴,就請跟隨小高老師的腳步,去盤點一下,這個統治中國近300年的封建王朝的是非功過。

功:

一.真正意義上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1.消除了鄭氏集團在東南的割據勢力,收復了臺灣。

2.消除了明朝對西藏實行羈靡統治、但卻無實控能力帶來的不利影響。(羈靡統治:用軍事和政治壓力加以控制,同時以經濟和物質利益予以撫慰。除在這政治上隸屬於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義務之外,其餘一切事務均由少數民族首領自己管理。)

3. 歷經70年,消滅了彪悍的準噶爾勢力,收復了新疆。使得這塊曾隸屬於中央王朝,但後來又被其它勢力掌控的土地,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

4. 降服了內、外蒙古,化解了幾千年之久的邊患。使蒙古自此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之中,從基本上奠定了北方版圖。

5. 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取得了中央政權對西南邊疆地區的穩定統治,為邊疆地區的穩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朝極盛時期,國土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裡。即便是清朝滅亡時,領土面積仍有1135萬平方公裡之多。

二.對於中國人口數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入主中原之初,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滿族統治者曾經大肆打壓漢人。但之後的幾代君主卻致力於團結蒙、漢力量,大力發展民生。

滿清政府為了減輕下層百姓的負擔,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取消了人頭稅,改為根據耕地面積確定稅額。

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人口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建國初期的人口只有約5000萬左右,可是到清朝滅亡時,全國人口已達4億多,佔世界人口40%以上。

大清王朝,為中國成為人口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促進了各民族文化上的融合

1644年滿清入關,滿族的森林文化成為主體文化。對待中原地區其他文化,清廷有三種選擇:

1. 完全滿化,排斥儒家文化

滿族有獨立的語言——滿語,滿族人喜好騎馬和射箭,統治者將這兩者統稱為「國語騎射」。清廷可以選擇強調國語騎射的唯一性、同時限制、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這樣的話,將會產生嚴重的文化斷裂。

2. 完全放棄滿族文化的「國語騎射」

這樣做的結果,是滿洲八旗喪失了漁獵民族的進取銳氣,滿洲文化被完全「溶化」。

3. 實行「一主多元」的文化政策

即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各民族多元文化並存,從而使各族文化和諧統一。

最終,清統治者選擇了第三種。

而事實證明,這種選擇是正確的,否則,就難以出現後來康乾盛世的局面。

四.對官話(普通話)的推廣功不可沒

漢語有一個明顯的弊端,那就是方言眾多,難以溝通。差別大的地方,甚至只能用筆談。

1728 年,雍正皇帝在與群臣議事時,發現廣東、福建兩省官員操鄉音而「不可通曉」。於是下達正音上諭,在官員中全面推廣以北京話為標準的「官話」。

到清朝末年,清政府最終將「官話」確定為國語,《學堂章程》中明確規定:

「茲以官音統一天下之語言,故自師範以及高等小學堂,均於一科內,附入官話一門。」以「期於全國語言統一,民志因之團結"。

這一舉措,為現代普通話的推廣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五.學術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大一統氣勢

出現了許多總結性很強的文化彙編典籍,如《四庫全書》、《康熙字典》、《全唐詩》等。

此外,在文學領域也出現了全盛的局面。文人小說正式取代了彙編小說,主要的代表有《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和《老殘遊記》等。在詩詞方面,清朝的成就也遠遠超過了明朝,僅次於唐宋,散文和戲劇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過:

一. 閉關鎖國

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同時,也為了防止被統治階層受到外來的影響而覺醒,清朝統治者不惜閉關鎖國,限制人民的對外交流。

同時實施海禁制度,將沿海的居民向內地遷移數十裡,而且規定沿海的民眾不能擅自出海,同時還規定商船不得與外國通商。

這些政策,導致國家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外界先進的思想、技術和文化也無法及時地傳入中國。

閉關鎖國,是造成中國在近代落伍於其他世界先進國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文字獄

為了強化集權統治,政府大力推行文字獄。在文字獄的高壓下,廣大知識分子無所適從,從而放棄了對發明、創造的探索。

眾多的文字獄,製造了數之不盡的冤案,遏制了言論,使得很多文人志士受到牽連,並且造成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典籍的毀滅。

清朝的文字獄,對後續的社會及文化發展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三.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清朝滅亡的72年間,清朝政府一共和外國政府、外商、國際組織籤訂了1175份不平等條約。

這些條約涉及的國家,主要有俄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丹麥等國家和國際組織。條約內容主要是割地和賠款。

例如,著名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

1. 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2. 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

3.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東南沿海門戶洞開;

4. 取消舊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 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鴉片戰爭,是中國人民後代子子孫孫永遠不會忘記也不應該忘記的一段歷史。

清朝,幾乎是馬不解甲地徵伐了一百餘年,從順治到乾隆歷經4位皇帝,經過滿漢聯軍的英勇戰鬥,終於將大東北、大西南、大西域、漠北等等,幾乎是歷史上所有中華文明到達過的地方,全都囊括在了一起。

從此長城內外與大河南北共奉一主,再無攻殺。清朝皇帝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同時統領中原、大漠、西域、江南和西南的統治者。

它雖然有著盛極一時的康乾盛世,但是民族壓迫政策、強制剃髮易服,這些歷史汙點,以及文字獄、閉關鎖國這些歷史罪過,再加上晚期遇上了工業時代的西方,而做出的割地賠款,使得它幾近滅國。

然而,當我們拂去歷史沉重的灰塵,從中國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清朝無疑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朝代之一,它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傳承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說白了就是:壞事兒沒少幹,好事也幹了不少。嘿嘿!

你的轉發便是最大支持

作者簡介:高寶寶15歲寫小說,38歲考取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20年中文教育經驗。一手把女兒培養成港大一級榮譽學士及倫敦大學教育碩士。讓她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大清最後一個藩屬國,忠心耿耿,現中國幫其做一事,另一國居然不服
    大清帝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封建王朝,在其滅亡前,也有多達幾十個藩屬國。其中有一國可以說是中國最後一個藩屬國,對清朝忠心耿耿,就在清朝滅亡後,他還稱效忠的是大清國皇帝,這個國家就是尼泊爾。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所有壞事最後都會變成好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一句話:所有好事最後都會變成好事,如果還沒有變好,只能說明你堅持得還不夠。聽著似乎是無稽之談,現在或許很多人也還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是只有你自己親身經歷過了,你才懂得,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 八國聯軍入侵大清王朝時,列強一共有多少兵力?答案讓人很傷心!
    導讀: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八個侵略者,各自出一部分兵力組成聯軍入侵大清王朝,僅僅用了10天時間便攻陷了都城北京。戰敗的清朝,再一次被迫與列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就是《辛丑條約》,這使整個中國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災難之中!
  • 緬甸最強大的朝代,打敗大清滅掉暹羅,最後被大英帝國強行吞併
    亞洲國家緬甸,國名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是一個實行共和制的國家,跟中國雲南省接壤。不過緬甸跟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一樣,在歷史上實行過君主制,根據確切記載和考證,緬甸在公元1世紀初誕生君主制,公元19世紀末結束,大約1800年。
  •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雖然是異於常態的事,但一般來說,好事會多於壞事,好事更近於常態,不太引人注意,而壞事更超越常態,哪怕是稍微壞一點的事,人人也都不願發生,更具有刺激性。是妒忌與樂禍。由於人們處於不同的社會階層,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素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便導致對人與事的看法都有很大不同。再加上妒忌,當聽到別人好事的時候,心中產生妒忌。就會想為什麼這種好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呢。因此當然就不會大肆幫忙「宣傳」了。
  • 大清帝國的這18個附屬國,看完,不禁讓你明白了一個規律
    前段時間無意間看到一些關於清朝的歷史資料,令人大感意外的的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執政前後,圍繞大清周邊竟然有18個附屬國。當時的大清帝國,國強民富,經濟總量世界第一,還真是風光了一陣子。那麼大清帝國的這18個附屬國都有哪些呢?
  • 貓咪作為寵物越來越受歡迎,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現在貓咪作為寵物身價可是水漲船高,這除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有錢有精力去養它們之外,網絡的宣傳作用也功不可沒啊。畢竟現在上網已經成為大家的日常生活之一,而別的鏟屎官把自己家的可愛貓咪分享到網絡上之後,屏幕前的你肯定也有想養一隻貓的衝動。
  • 說說做好事與做壞事
    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意思是: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雖然是做了好事,但不應給他獎賞;而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壞事,雖然做了壞事,也可以不處罰他。而三國劉備有句關於善惡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不妨將上面兩句話聯繫起來。不要因為是很小的一件好事而不願去做,積德行善,日積月累,當做好事成為習慣的時候,求得內心的安寧和滿足,也就不在乎外界的獎賞了。
  • 道光仨兒子,蠢的當上皇帝,聰明的一世為奴,最後一個尷尬的笑了
    在中國歷史中,雖然是清王朝離我們最近,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更精準的史實,但可惜清王朝留給我們的大多是屈辱和窩囊史,從清朝的第8位皇帝道光開始(按照清朝12位皇帝算),清朝的局勢已經開始呈下坡趨勢。儘管前面有努爾哈赤、皇太極氣勢洶洶地建立大清,中間又有康雍乾建立盛世,只可惜終將逃不過退出歷史舞臺的悲慘結局。努爾哈赤通常的說法是,清王朝皇帝的權力,是在鹹豐之後才被徹底剝奪了。但是一個蘋果如果爛掉,往往是從裡面開始的。
  • 把壞事變為好事,你就無敵啦
    為什麼壞事總會攤到自己的身上?而你想要的結果又是什麼?而所有的抱怨和指責會後給你的命運帶來轉折嗎?世界上誰最慘?有一個人,他們家庭有遺傳病,他的母親一生總與疾病相伴,在病痛中掙扎,而他自幼體弱多病,兄妹8人,其中6人不幸夭折,他們都沒有活過30歲,他們一家十口死了8個,只剩下他與姐姐相依為命。
  • 為什麼做好事的人不見有好報,幹壞事的人卻又沒見被懲罰?
    可能有人會質疑:如果真有因果,為什麼做好事的人不見有好報,幹壞事的人卻又沒見被懲罰?其實因果是很複雜的。一般來講,從因到果需要一定的時間,比如,春天播下種子,秋天才可以收穫,而有些是三年以後才能結果,這是常識。同樣,因果也是自然規律,只要你遵循它斷惡行善,到時一定會看到果報。否則,只是因為不懂就輕視或踐踏它,對自己是非常不好的。
  • 大清鐵帽子王之恩封四王的傳奇色彩
    我們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度,號稱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歷史中,封建統治王朝佔據了大部分時光。封建王朝歷經數十朝,各有其傳奇色彩和奇妙之處,而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更是經常被人提及。今天我們在這談一談大清鐵帽子王中恩封四王的傳奇故事。
  • 代代相傳「好事不出名,壞事傳千裡」的真實原因
    「好事不出名,壞事傳千裡」這句話幾乎家喻戶曉,且代代傳承,為什麼會得到人們認可呢?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中國皇權制下時間太漫長,這種閉關自守的環境。身處井底之蛙的大眾,有需求外部新鮮事物的欲望。這是「好事不出名,壞事傳千裡」認知環境的肥沃土壤。其次是中國人奉行「家醜不可外揚」文化。在這種文化底蘊下,不管是真醜事還是假醜事,大部分都會被遮掩起來,造成醜事「奇缺」現象。這種環境下,一旦醜事傳出去後,往往被人們津津樂道四處傳播,甚至很多新聞媒體都來推波助瀾。這是「好事不出名,壞事傳千裡」的形成環境與傳播影響。
  • 晚清「鐵帽子王」奕劻,究竟有多貪?只要價格合適,大清國都能賣
    或許,連和珅自己都沒想到,行至晚清時期,大清國又出現了一個遠超和珅的「巨貪」,而且這個人還同和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個人就是清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慶親王永璘的親孫子——愛新覺羅·奕劻。 永璘,乾隆皇帝最小的兒子,生母即為清朝歷史上著名的「令貴妃」,乃係嘉慶皇帝的「一母同胞」。
  • 慈禧太后都做了哪些好事?不說她的過錯,單論她的貢獻!
    慈禧太后都做了哪些好事?慈禧是唯一向八國宣戰的。雖然失敗了,但是她做了,她收復新疆,發展洋務運動,任用名臣左宗棠,李鴻章,用彈丸之地香港和澳門,換取大清的喘息,為什麼她還失敗了?因為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與新興的資本主義沒有可比性,人民創造歷史不是英雄個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積貧積弱的中國被西方列強虎視覬覦,作為一個女人已實屬不易,啟用四大名臣本身就是任人唯賢,功德無量。
  •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人們在聽到「三足鼎立」這個詞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過是東漢滅亡後的三國時期,而明朝末年大清入關時的局面與此卻頗為相似。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在攻下北京城後,建立大順,並且在倉促之下稱帝。然而,因為李自成所率領的部隊大多都是由百姓組成,沒有管理經驗,這就導致了其在政治上、軍事上犯了許多重大錯誤,其中之一便是吳三桂降清。
  • 如果一個人只幹一件壞事,沒有被發現
    也就是說,問題不是出在幹了一件壞事還是幹了幾件壞事上,而是出在了有沒有被發現上面。如果沒有被發現,也就被人默認為沒事,就跟沒發生是一樣的。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絕對不會等於沒有發生。到顯露結果的時候人們就會知道,到底誰或者哪些人幹了壞事,導致了不良後果。而有的幹了壞事的人已經不在人世了,也就逃脫了被追究的責任。於是,時間成本成了幹壞事的人考量的要素。
  • 股票停牌是好事還是壞事?股票停牌什麼意思
    股票停牌是好事嗎 這幾天,市場中有出現了股票停牌的消息,有好幾家上市企業面臨著停牌的命運。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股票停牌是好事嗎?股票停牌會給投資者帶來哪些影響?關於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往下了解一下吧。
  • 入關許久未遭圍剿,南下幾乎不遇抵抗,大清為何如此幸運?
    一個王朝沒落之後,大多會出現天下群雄並起的局面,這一點並不奇怪。秦王朝滅亡之後,兩漢王朝滅亡之後,隋唐王朝滅亡之後都是如此。西晉和北宋迅速滅亡之後,東晉和南宋雖然也很快建立起來,但南方遍地草頭王,也是亂世獨有的特殊風景。但像大清這麼好命的實力派,歷史上極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