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安丘大學生回鄉創業,從孔雀身上尋寶,如今發展到3700隻

2021-01-21 不二帶你看社會

厲害了!安丘大學生回鄉創業,從孔雀身上尋寶,如今發展到3700隻

在安丘市官莊鎮馬家寨莊村,交通便利、草長鶯飛,環境優美,讓人流連忘返。青山綠水懷抱中,山東鳳舞山孔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金一帶領大家經過近十年奮鬥,3700隻藍孔雀在這裡繁衍生息,成為我市南部山區一道亮麗的風景。近日,記者採訪了解到,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馬金一的孔雀產業發展可謂是恰逢其時,小小的村莊內蓄積能量,飛出了帶動企業發展、村民就業、鄉村振興的「金鳳凰」。

「爬坡過坎兒」卯足勁頭幹事業養殖藍孔雀之前,馬金一已經在山東農業大學藥業有限公司積累了10年的獸醫和售藥經驗,但在外的遊子最思鄉,馬金一闖蕩一番,決定回家鄉做點事情。「經過討論諮詢,我選擇了特種養殖,當時考慮過養殖紅腹錦雞、鴛鴦等,最終選擇了性價比更好的孔雀。」馬金一解釋說,孔雀是世界上集觀賞、食用和藥用價值極高的現代珍禽之一,它一出現便會受到人們的喜愛。作為百鳥之王「鳳凰」的化身,孔雀一直是吉祥的象徵。近年來,我國的孔雀養殖業初露鋒芒,產銷市場火爆異常。

孔雀全身都是寶,馬金一看準了孔雀市場的潛力,2009年,佔地180畝的孔雀自屬養殖廠區在馬家寨莊村鋪展開來,生根發芽。但創業的道路總是不平坦。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馬金一雖然具備技術優勢和銷售優勢,但對孔雀市場一無所知,於是他東奔西跑開始調研。「調研中我發現孔雀繁殖速度慢,養殖效益低,所以大部分是一些散戶在養殖,我感到有些心灰意冷。」馬金一說,「但轉念一想,如果能把孔雀的產蛋率、孵化率都提上去,發展將是不可估量的。」於是,馬金一重振旗鼓,在提高孔雀產蛋率、孵化率的過程中,沒人教,他就自己摸索,沒有同行指點,他就自己總結經驗,沒有技術人才,他就請來山東農業大學的老師進行幫助……短短三年間,孔雀的繁殖率從10%增加到85%,孔雀孵化日漸成熟。  創富不如共富。事業起步了,大量的訂單接踵而來,馬金一決定聯合養殖,聯合50戶有養殖意向的農民,成立了安丘鳳舞山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實現了共同富裕。馬金一也先後被評為濰坊市創業之星、濰坊富民興濰勞動獎章、濰坊市勞動模範。做強做大堅定實現「孔雀夢」  為了把孔雀事業發展壯大,2015年,山東鳳舞山孔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  為充分利用孔雀的價值,馬金一不僅把孔雀賣去供人觀賞的地方,每年褪毛時,孔雀羽毛還單獨做成耳墜、耳環、發箍等工藝品,頗受買家喜愛。此外,一些老病而死的孔雀還可以做成標本售賣。「如今網絡發達了,很多人會通過網絡找到我們,例如星級酒店、普通酒店、公園、生態園等,全國各地的訂單量非常大。」馬金一高興地說,遠到青海、寧夏、黑龍江都能有馬金一的孔雀「足跡」,為此他感到非常自豪,也越幹越有勁。

孔雀事業壯大了,發展的腳步卻不能停。隨著市場對孔雀的需求量增加,孔雀養殖數量也越來越多,合作社要保持競爭優勢,就要從養殖規模轉移到優選優育上來,下一步,公司會搞好孔雀的優選優育和市場細分,迎合不同的市場需求。「我計劃把孔雀分為肉用孔雀、蛋用孔雀和觀賞用孔雀三種,分散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益。」馬金一說。此外,公司還會繼續搞好副產品加工,進一步把孔雀羽毛深加工、羽毛產品開發作為新的贏利點,開闢發展新篇章。  「現在的孔雀養殖也到了一個瓶頸,就是繁殖速度跟不上需求速度,所以提高產蛋率很重要。」馬金一說。為此,馬金一開始投資建設鳳舞山孔雀莊園種養結合循環農業項目,力爭2019年完成孔雀放飛訓練場、孔雀育種繁育分化場以及孔雀散養場地的規劃建設,把單純的孔雀飼養轉變為集孔雀的餵養體驗、旅遊觀賞,孔雀羽毛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推動孔雀莊園的發展。「湧泉相報」回饋政府助脫貧  在孔雀養殖廠內記者看到,一隻只孔雀踱步而行,步履優美,十分自在。看著這些美麗的孔雀,馬金一說,現在官莊鎮孔雀產業發展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這與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是密不可分的。  馬金一介紹說,創業一路走來,安丘市官莊鎮黨委、政府給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力度。據悉,前陣子,孔雀養殖基地中出現水電短缺的情況,無奈之下,馬金一找到了官莊鎮黨委、政府的負責人,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聯繫水利站工作人員,就近調水接電為企業續力,僅僅一周的時間問題就得到了解決。此外,政府為了使企業周圍的交通更加便利,專門出資修建了一條規整的道路,大大解決了企業出行不便的難題。「現在營商環境好了,有問題找政府準沒錯,現在的政府部門是真真正正為企業辦事的!」馬金一感嘆地說。  受益於政府,回饋於民。馬金一先富帶動後富,決心加入到農科驛站幫扶貧困中去。「我負責20個村的扶貧工作,每個貧困村會選出一個人,我們給他免費提供孔雀苗,免費教他們飼養和幫孔雀打疫苗,貧困戶只負責餵養。養好的孔雀我們會收購,以此幫助農民增收。」如今,農科驛站幫扶貧困行動正在籌備實施中。  從100隻孔雀小苗發展到現如今的3700隻孔雀,馬金一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咱們國家有中國夢,我有一個孔雀夢,我的願望是明年孔雀達到10000隻!」馬金一自信地說道。  站在鳳舞山的山頂,秋風吹拂,綠意無限,我們相信,憑著不懈的奮鬥和付出,馬金一的孔雀夢一定能實現!

相關焦點

  • 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
    ▌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 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說到孔雀,並不稀奇,動物園裡經常能見到,但是您吃過孔雀肉、孔雀蛋嗎?東平鎮連塘村的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養殖的孔雀,不僅好看,還好吃。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創業故事,看看他們的養殖「致富經」。
  • 沂源90後大學生回農村創業,把孔雀羽毛做成了大文章!
    沂源90後大學生回農村創業,把羽毛做成了大文章!2020年11月12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沂河頭村一羽藝工藝品企業,秦夢生和妻子通過網絡推介加工的羽毛工藝品。秦夢生是沂源縣悅莊鎮沂河頭村一名90後大學生。90後小夥兒秦夢生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沂河頭村人,2016年回到家鄉自主創業,他和妻子一起發展以孔雀羽毛加工為主的羽毛工藝品加工產業。
  • 大學畢業回鄉養雞:第一批1000隻雞苗死了700多,如今250畝荒地變...
    上遊新聞記者 劉力 攝「我們正處於最好的時代,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返鄉創業帶動農民致富,這帶給了我極大的成就感和收穫感。」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是7日「青年代表與鄉村振興報告團成員座談交流會」的現場,正在發言的人叫做晏洲,他剛剛回答完重慶大學學生提出的問題「回鄉創業帶給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 大學生回鄉創業養蝦,新手:水產養殖廢水如何處理?
    小龍蝦、白對蝦、基圍蝦……隨著人們對美食的需求,原本的數量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引來了不少大學生回鄉創業養蝦,有養殖戶諮詢漓源環保養殖廢水該如何處理,一起來看看吧。蝦養殖廢水的大量排放,在汙染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的同時,反過來也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所以養殖廢水必須經過合理的處理。
  • 大學生回鄉創業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通過一年的努力,年銷售額近20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新秀。阿曼古麗·克然木告訴記者,她大學時在青島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在校期間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阿曼斯,註冊阿曼斯服裝設計工作室,並嘗試著將自己設計的衣服,在淘寶、微信、抖音等平臺上銷售,積攢了一定的客源。
  • 【中國夢—夢想進行時】「牛老闆」張航銀和老公一起辭職回鄉創業...
    兩年前,張航銀那出全部的積蓄回鄉創業養牛,回憶起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張航銀感慨萬分:「創業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走到這一步非常不容易。」  經過兩年的發展,張航銀已經成立了專門的農業發展公司,年出欄達到500頭,帶頭周邊83戶農戶養牛致富,並幫扶43戶貧困戶養牛致富,成為一方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 文化電子養殖捕鼠器 優秀大學生創業大不同
    孫廣斌:昌樂中農豐康土元養殖專業合作社  今年28歲的孫廣斌,畢業於承德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了創業。他想到自己來自農村,又得知國家對農村經濟的大力發展,使他回鄉創業的想法更加堅定。  韓震宇:濰坊柏年書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現就讀於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市場專業,任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大學生創業協會名譽會長,大學四年級在校生,參加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網絡商務大賽,《卡洛斯奇》項目榮獲華東賽區特等獎並進入全國決賽獲得全國特等獎;參加社科獎第六屆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
  • 回鄉創業做什麼好?2014農村致富新點子
    回鄉創業做什麼好?原來都想在離開,擺脫哪個地方和那裡的生活,嚮往和憧憬去別處,仿佛幸福總在別處快樂也總屬於遠方,當真正意識到只有故鄉才是真正給你支持給你庇護的地方時,大家都開始想著回鄉創業,回鄉發展。回鄉創業做什麼好?2014農村致富新點子。
  • 安徽:昔日「孔雀東南飛」,如今引得「鳳還巢」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孫東海介紹,近年來,安徽省積極落實國家「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不斷完善創業引導扶持政策,吸引包括農民工、城市白領、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在內的安徽籍在外人員返鄉創業,讓昔日「孔雀東南飛」變成如今「鳳還巢」。近四年來,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累計達21萬人,創辦經濟實體12萬個,帶動129萬人就業。
  • 打工仔回鄉創業養殖竹鼠 80後"鼠王"摸清了"鼠道"-廣西新聞網
    打工仔回鄉創業養殖竹鼠80後「鼠王」終於摸清了「鼠道」2013年他建立自己的「竹鼠王國「,如今這個竹鼠養殖基地已步入正軌,年收入也在增加。近日,記者來到了秀山村,探訪了林繼帥的「王國」。努力創業創建竹鼠養殖基地1984年出生的林繼帥,曾經在南寧、北京、東莞等城市打拼,他嘗試了許多的工作,做過搬運工,開過小吃店。
  • 河南夫妻創業養150隻孔雀,拼命餵食給它們增肥,原因很有趣
    來自河南孟津的90後小夫妻呂金明和朱穩君,投資數十萬元在家鄉飼養了150隻藍孔雀。然而,前不久,他們飼養的兩隻鴕鳥無意間踢開了籠子,最終導致15隻孔雀飛走。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夫妻倆想了一個妙招,別人飼養的孔雀普遍體重在8斤左右,而他們倆硬生生把孔雀餵到了十幾斤,如今,胖嘟嘟的孔雀就是想飛也飛不起來了。呂金明今年30歲,5年前與相戀多年的朱穩君牽手走進了婚姻殿堂。結婚後,為了給家人和女兒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夫妻倆經過多次溝通後,決定以飼養孔雀的方式創業。
  • 回鄉創業,想養繁殖母羊,2021年前景怎麼樣?
    題目想回鄉創業做母羊繁殖,對於2021年養殖羊的前景我還是比較看好的。給大家說下本人這裡的養羊戶。我這邊是皖北地區,本人村莊的一個按輩分我應該叫他哥的。他是在2019年進行養殖母羊的。現在已經發展到200隻左右的羊場。根據今年全國的羊的市場行情來看,還是非常有前途的。
  • 孔雀「飛」到渝東南 開出美麗「致富屏」
    2015年,楊貴彬返鄉創業在重慶彭水紹慶建起了孔雀園。幾年下來,孔雀園年養殖孔雀達8000隻左右,帶動了周邊不少貧困戶增收。楊貴彬簡單算了一筆帳,周邊10多個貧困戶每年為孔雀提供蔬菜和糧食,至少可收入20萬元。「在這裡務工的,實際上增收更多。」楊貴彬說。
  • 大學生村官山區放飛「創業夢」
    湯星宇和村民交流養蜂知識近年來,我省每年都會選聘一批優秀的大學生到各個鄉村任職,讓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華。在黃山,大學生村官湯星宇和他的小夥伴們經過調查走訪,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團,靠整合當地的蜂蜜和茶葉帶動村民改善生活。
  • 中國科技開發院安丘創新孵化基地啟動
    12月25日,中國科技開發院安丘創新孵化基地啟動儀式舉行。中國科技生產力中心副理事長申長江,中國科技開發院副院長龍勝出席,我市市委副書記、市長賈勤清出席並致辭。賈勤清在致辭中詳細介紹了我市區位交通、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優勢,他表示,希望中開院發揮在管理、運營、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助力安丘企業連結「政產學研資用」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各級各有關部門要以一流的服務和權益保障措施,全力支持創新孵化基地運營,將其打造成為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的樣板示範。
  • 農村小夥3年前買孔雀苗飼養,因一件事差點賠光,如今怎麼樣了
    裴學雨一邊餵著孔雀,一邊敘說著自己做直播的原因。他說,由於自己口才不行,直播的時候很少出鏡,都是開了直播後將手機隨意掛在養殖場外。「直播了兩天後,沒想到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粉絲量每天能增加到200個左右。有的網友看後還通過網上進行下單,多的時候可以銷售出孔雀蛋20盒左右,收益近5000塊錢。」今年30多歲的裴學雨是安徽阜陽農民。
  • 「回鄉創業、回家就業」 房縣第四屆在外成功人士回歸創業大會成功舉行
    2月1日,房縣第四屆在外成功人士回歸創業大會在天悅溫泉會議中心舉行。兩百多名房縣籍在外成功人士和在房投資企業負責人匯聚一堂,慶新春、敘鄉情,話桑梓巨變,謀家鄉發展。著名書畫家羅國士,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曹勝波教授等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等19個省市的房縣籍在外成功人士,在房投資重點企業負責人,2018年度返鄉創業企業負責人出席大會。
  • 孔雀養殖,一場邂逅一場夢
    驚覺孔雀寶藏,與藍孔雀結下情緣鄧德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從小生活十分艱苦,家裡生計全靠父母種地維持,肉腥味只有在逢年過節時依靠家養的幾隻雞才能嘗到。長大後,眼看著身邊的人靠養豬成為萬元戶,他辭掉教師這個「鐵飯碗」,義無反顧踏上了養殖業道路。
  • 動漫成大學生創業新潮流
    同時,在新媒體、移動網際網路大力發展的洪潮下,也為動漫產業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更大的人才需求量,根據智聯招聘公布的大數據分析所得,2014年全國動漫類提供的職位數量已猛增至將近10萬個。
  • 做「合伙人」 大創園「江北模式」破解大學生創業難點
    &nbsp&nbsp&nbsp&nbsp中國寧波網訊 從剛剛畢業的職場「菜鳥」,到年銷售額近千萬元的網上齒科商城「掌舵人」,「85後」蔣遼良在江北區藍野大學生創業園的成功經歷,是當地大學生創業園區內不少創業者創業歷程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