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霸得蠻,講的本是湖南人,今日要說的故事,卻是關於朱元璋的。
給大家講個小朱蠻幹的故事。
對象,不是人,是神。
說話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朱元璋率義軍在滁陽一帶駐紮。
時在七月,本當流火,也就是陰曆這個時候,秋天已來,暑氣消退。
可這年,天氣不好。
正如後人所錯誤理解的七月流火一樣,熱得要命。
人熱也就算了,找個地方躲躲陰扇扇涼,可田裡的禾麥等不得啊。
(朱元璋劇照)
他們要喝水啊。
《明太祖實錄》載:
秋七月,滁大旱,上憂之。
估計,朱元璋是想了很多辦法的,或許,還派士兵們幫著到河裡塘裡挑水呢。
但完全是杯水車薪而已,沒多大用處。
這時,有個叫楊元杲的當地人,去跟朱元璋說:
滁之西南豐山陽穀柏子潭有龍祠,水旱禱之輒應。既禱,或魚躍或黿鼉浮,皆雨兆也。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何況,這等事,古來就有,朱元璋豈有不去之理?
自然就去了。
楊元杲不說嘛,祈禱後,有時是魚跳有時是烏龜浮,都是會下雨的預兆——顯然,按他的話來推測,之前是已經應驗過的。
可朱元璋誠心祈禱完,潭面一片平靜,啥都沒有——
上聞即齋沐往禱,禱畢立淵西崖,久之無所見。
咋辦?
換了別個,過幾天再來求唄,連求個三次,總要有所表示吧?
可朱元璋用了另一個讓一般人會害怕的辦法——
懟。
懟神——
乃彎弓注矢祝曰:天旱如此,吾為民致禱,神食茲土,其可不恤民?吾今與神約,三日必雨,不然,神恐不得祠於此也。祝畢,連發三矢而還。
他也不管神與不與他約,反正,他是跟雷公電母講好了,三天之內,一定要下雨,否則……哼哼……
他為何敢這樣要求?
原因只在:
平時這裡的百姓都會給你們獻祭,給你們好吃的,到了要你們幫忙的時候,你們卻既不見首也不見尾?
(柏子潭)
吃了飯不幹事,太不厚道啊!
結果呢?
三天之後,真的下大雨了。
按說,這是老天爺都怕了朱元璋啊,可小朱卻「乘雨詣祠謝」。
何謂謝?
感謝是現代的意義。
在古代,這是道歉之意。
也就是說,朱元璋冒雨道歉去了。
好吧,蠻幹之後還曉得道歉,情商真高。
這麼懂事,老天爺能不喜歡嗎?
有朋友會懷疑了,這是假的吧?
我覺得呢,不是。
原因有兩個。
一是朱元璋運氣好。
一般來說,久旱總要下雨啊。這場雨,正好被他碰上了。
二在,洪武六年,命建司馬神祠於柏子潭,有司歲以春秋二仲祀以少牢。
(雷雨 圖源PEXELS)
他在滁州設從三品群牧監,將馬神祠建在柏子潭,顯然,20年後,他還對這裡的靈氣念念不忘。
另據其他史料記載,之後,他還派人祭祀,建祠,至十八年,建亭,安放御製碑;第二年,疏浚,建樓……
由此可知,求雨事件,亦可算他人生中的轉折點之一了。
如果沒有那場雨,滁州人飯都吃不上,怎麼還能養得起朱元璋的軍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