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我們更崇尚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相信的是科學,算卦這般迷信的東西僅僅作為一種娛樂。
雖說這種說法有些斷章取義,但是對於專業學者來講並非一種消遣的活動,而是在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儒家哲學思潮稱之為玄學,還有《易經》和八卦等進行專業研究的書籍。
《易經》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佔卜看卦有著獨特的看法,皇帝也對此深信不疑,甚至有時需要專業的相士為自己卜卦,以便預知戰時的勝敗還有生死。
古代時沉迷算命及佔卜的帝王不在少數,公元1046年周武王率軍討伐紂王途中,請一位江湖術士為其佔卜,卦象顯示大兇,動搖了軍心,若不是姜子牙一舉擊碎了龜殼,那麼也不會有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牧野之戰。
光武帝劉秀和雍正,他們非常信奉讖緯之學,甚至在選拔人才的時候也要參考生辰八字,然後再考慮是否要接納……
周武王
"算命"之道
那麼 "算命"之道到底是什麼呢?"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其不遇,沒身而已。"黃石公已經為我們作出了解釋。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對目前的形勢了如指掌,靜觀其變,等到合適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那麼就能夠取得成功,反之則敗。在這種理論之下,"算命大師"的稱號朱元璋當之無愧。
自古以來,乞丐和皇帝的命運就像兩條平行線,壓根不會有任何的交集,縱觀歷史,皇帝要麼是世襲制傳下來的,要麼是從功成名就的大臣裡挑選出來的,一個毫無關聯的乞丐要稱王稱帝簡直異想天開。可朱元璋不同,他就破了這個界。
朱元璋
朱重八降世
自元朝滅掉南宋以後,就將管轄區域的臣民按戶籍固定,根據戶籍程度,繳納不同等級的稅收,還要承擔勞役等。在這種苛刻的戶籍制度之下,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被官府壓榨,難以繼日。
就這樣熬過了10個年頭,朱初一迫於壓力,變賣土地攜家帶口來到了孫家崗。此地村民為數不多,到處都是荒地,於是就決定定居此地,再加上"免稅政策",他們辛勤的勞動,靠自己的雙手過上了自耕農的生活。
多年以後,家庭人口不斷增加,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於是,朱元璋的伯父遷出。朱元璋父親朱五四遷居鍾離縣的某個小村莊,成了赤貧農民,只能靠租地種田,日子清貧,生活艱辛。
就在這年,朱重八降世。由於排名老八,所以取名"朱重八"。朱重八出生以後,接生的人預言其命不好,說不定活不長久,但是那時候的他們怎麼會想到,40年後的他就是建立大明的皇帝。
朱元璋
朱元璋流離失所
顯而易見,朱元璋的出身背景並不怎麼好,家裡人口眾多,連餬口都是一個問題。更糟糕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瘟疫的傳播導致家人一個接一個地倒下,父親、母親、哥哥撒手人寰,剩下的兄弟姐妹都沉浸在痛苦裡。
但是田主對這一切毫無憐憫之心,拒絕給他們土地用來下葬,鄰裡也都有心無力,不過幸好得到了好人的相助,雖說下葬的棺木和新衣服都沒有,但是最起碼有個地方可以安置了。
兄弟二人抱頭痛哭,但是依然解決不了這種日子帶來的苦難,一邊是體弱多病的二哥,一邊是蝗蟲泛濫糧食短缺,無計可施的他接受了鄰居提出的建議,到村旁的寺廟裡出家成為了一個小沙彌,在寺中處理一些雜務。
朱元璋
原本以為自己的一輩子都能在這裡度過的他,沒成想寺中糧食所剩無幾,糧倉封閉。不到兩個月的他,又要到人間流浪,成為一個流浪僧人。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四海為家的日子。
一晃就是三年,三年間見到了元朝統治者的殘暴,大肆殺虐漢人,心中激起了對元朝統治者的憤恨,可惜手無縛雞之力的他,除了憎恨別無他法。二十多歲的朱重八,對家鄉魂牽夢繞,所以又回到了家鄉繼續在寺廟裡工作。
元朝統治者的殘暴
加入"紅巾軍"奮起反抗
三年又過去,一支勢力揭竿而起,一連攻陷多個城池。接收到朋友的來信說推薦他依附"紅巾軍",心意未決就被人發現信封的存在,處於兩難境地的他,只能硬著頭皮投奔"紅巾軍"。
雖說朱重八文墨不通,但是卻有極高的軍事天賦。作戰時首當其衝,勢不可擋,不久就受到了主帥的賞識,擔任郭子興的左膀右臂,還把自己的養女嫁給了他。
當時的濠州城除了郭子興,還有另外三個元帥,然而為了排擠郭子興,三個元帥拉幫結派對付他。最後還是由朱元璋率兵將其營救出來。
郭子興
自立門戶,佔領滁州
此時的朱元璋認為在這個地方難成氣候,決定自立門戶。
於1353年帶兵離開濠州城,南下的途中又增加了幾千的兵力,元軍在橫澗山的營地被他攻破了,此時的他兵力已經接近三萬人,離開濠州後,一直沒有落腳的地方,如果攻下了滁州,就可以在此地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勢力。
可是滁州這個地方易守難攻,不能輕易攻下,幾次攻城都以失敗告終,不得已只得在城下安營紮寨。朱元璋很清楚自己軍隊的成分,除了20多名心腹以外,其他的都是一路上的雜牌兵,而且也並沒有受到專業的訓練。
朱元璋
很快的,由於攻城不下,士兵們都偃旗息鼓,更有甚者已經在計劃逃走路線。一籌莫展的朱元璋,得到手下的報告,說有一名相士,自稱半仙,把自己誇得天花亂墜。
一聽此言就知道,此人不過是一個江湖騙子而已,混過社會的朱元璋是好騙的嗎?原本已經夠心煩的朱元璋,更是一心煩躁,準備命人將其轟走。突然靈光一閃,朱元璋一出妙計上心頭。
他命人將其請進營中,並叫來眾人前來圍觀。眾人以為朱元璋要詢問相士攻城之計,沒想到他問道:"我能活多少歲?"算命先生:"比我多活1天。"朱元璋:"斬了。"眾人色變,紛紛勸解,不至於為一句話殺生,況且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朱元璋
看來眾人對相士還是有一定的敬畏之心的。可惜,朱元璋不肯收回成命,相士只得人頭落地。等到第二天,人人都在惶恐中害怕朱元璋沒命,可他卻氣定神閒沒有一絲顧慮。第三天,依然如此。幾天過後,朱元璋仍安然無恙地活著。
士兵們開始傳言,此人乃天子也。便開始一心一意、死心塌地地跟著朱元璋打天下。
朱元璋這一計將"算命"之道運用得活靈活現,也難怪能成為開國皇帝。在如今需要學歷才能步步高升的社會,這還真是一個了不得的天才。
古人以筆墨為光陰著色,通過書畫刻下歷史這隻龐然大物的足跡,讓後人對流走的時代與世事有可追尋。但這些描摹的足跡中交雜著作者的個人觀點與目之所及的有限認知,完整的、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模樣,需要更宏大的視野才能窺度。
《資治通鑑》就是史書中的拓寬器,教人以更深、更廣的視角明鑑更真實、更準確的歷史,助人培養全面、客觀的大智慧。
縱觀過往與未來的毛潤之就對《資治通鑑》格外鍾情,多年間書不離手,晚年時床頭最醒目的仍是翻爛的《資治通鑑》著本,貼身護士孟錦雲對毛潤之與之熱情討論書中觀點的情境一直記憶猶新。
《資治通鑑》裡有不可錯失的大智慧,值得一讀,也值得深解,為此我們真誠向讀者推薦這本書。但我們不推薦市面上的釋義、標註版本,那些經過所謂學者添油加醋、被錯亂的現代新式思想曲解的《資治通鑑》已失去本身的深度與意義。
我們推薦僅配字譯的原本,只有這樣最原汁原味作品才能保留真實的歷史和深刻的哲思,才能將想像空間留給讀者,才配得上真正的史學愛好者。
這部原本《資治通鑑》已熱銷1.8萬部,剩餘數量不多,現在活動價只要38元。愛書的書友不可錯過,點擊下方連結即可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