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1120:鄧艾身先士卒翻過摩天嶺,赫然發現一座蜀軍營寨攔路

2021-01-20 聊文史

鄧艾領兵偷渡陰平。面對摩天嶺的懸崖陡壁,他叫兵士們把兵器捆好,拋下山去。又叫兵士們把繩索結成很多條長繩,每條繩都長几百丈,把繩索的一頭系在懸崖前的樹幹上。

準備停當,鄧艾用氈衫裹住身子,沿著長繩,第一個先蕩下去。

山上將士們看到鄧艾奮不顧身,大家都照著他的樣子,鼓足勇氣,一個個往山下蕩去。

就這樣全軍度過了摩天嶺,人人感到精疲力盡,鄧艾和眾兵士休息了一會,然後整頓衣甲器械,繼續前進。

走不到幾多路,望見前面有一座營寨,不知裡面有多少駐兵。鄧艾大吃一驚,忙派探子探明虛實。

探子去了不久,興衝衝地趕回來報導:「寨裡空洞洞的,並無一人一馬。」鄧艾這才放心。

進了空寨,鄧艾見寨內壕深牆厚,井灶整齊,不覺嗟嘆道:「蜀地險要,諸葛亮又布防得這樣嚴密,如果不是劉禪昏庸,姜維疏忽大意,我軍怎能平安到達這裡。」

相關焦點

  • 三國名將鄧艾伐蜀,他偷渡的陰平道在哪裡?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在曹魏集團發起的滅蜀之戰中,徵西將軍鄧艾出盡了風頭。當時,鎮西將軍鍾會率領的大軍在劍閣一帶遭到了姜維的頑強阻擊,進展不順。清雍正年間的《甘肅通志》及清乾隆年間的《三國疆域志》都認同了前人的說法,使「陰平道」徹底遠離了它的本意,成了現在意義上的,鄧艾在滅蜀之戰中穿插迂迴的古道——陰平道。這即是「陰平道」的由來及演變。
  • 魏滅蜀之戰中如果是鄧艾與姜維對峙,鍾會繞道陰平結果會如何
    在《三國演義》中,當魏軍在劍閣關下受阻,無法突破蜀軍防線時,鄧艾向鍾會提出走陰平小道出漢中德陽亭,然後奇襲成都的計劃。鍾會對此不以為然,態度敷衍,事後還對部下嘲笑鄧艾不懂軍事,只要蜀軍扼守險要,那麼鄧艾就得餓死在路上。
  • 解析三國戰爭:魏滅蜀之戰,本可守住的蜀漢是如何被魏國滅亡的?
    戰爭起因到了三國時代的後期,吳、蜀兩國的政事已經開始下滑,而魏國的司馬家族在剷平曹爽後基本掌握朝中大權,在魏、蜀、吳三國中,國力下滑最快的就是蜀國。在諸葛亮時期,雖然多次伐魏,但並沒有使蜀漢政權產生太大的負擔,相反,諸葛亮這種以攻為守的策略也使魏國數年不敢進攻蜀國。
  • 魏滅蜀之戰,唇亡齒寒的東吳就不知道出兵助蜀?
    當時,從漢中入蜀有三條要道,自東向西依次為米倉道、金牛道、陰平道。金牛道是正道和捷徑,乃秦之司馬錯滅蜀時開闢。鍾會所率大軍即擬經此道入蜀,但被姜維所阻。米倉道以越米倉山而名,但路途迂迴,費時耗日。陰平道最險,但入蜀較快。魏軍進退兩難之際,鄧艾向司馬昭獻計,建議從陰平道入蜀。
  • 魏滅蜀之戰:終結三國的第一戰
    景元四年(263),曹魏權臣司馬昭派兵滅蜀,結束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使三國進入了魏吳對峙的新局面。那麼司馬昭是如何消滅蜀漢的呢,船長為你一一道來。司馬懿死後,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鎮壓反對勢力,鞏固了司馬家的權勢,奠定了三國歸晉的基礎。姜維見曹魏內亂,司馬奪權,趁機多次出兵伐魏。結果蜀軍敗多勝少,使得本就實力最弱的蜀漢更加國弱民窮,財盡兵疲,給後來的司馬昭伐蜀以可乘之機。
  • 魏滅蜀之戰,姜維鍾會鄧艾等都有出色表現,不料最後卻被此人團滅
    三國是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最初魏蜀吳這三個國家都可以說是猛將如雲,所以最終才達到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平衡」局面。於是,在司馬昭的精心籌劃之下,魏滅蜀之戰正式爆發。後來的這場戰爭有一點讓人印象比較深刻,那就是交戰雙方的名將比如說姜維鄧艾鍾會等人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可最終他們卻都被一位此前一直默默無聞的監軍——衛瓘(guàn)所團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衛瓘這位三國後期的神奇人物。
  • 魏滅蜀之戰:鍾會不是姜維的對手,為什麼最後魏國還能成功滅蜀?
    導語:公元263年八月,魏國基於三國格局的崩潰決定掀起了大規模滅國戰,並且把首要對象放在了蜀漢身上,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此時蜀漢創始人「劉關張」、諸葛亮等人墳頭上都長草了,只能讓姜維、廖化率軍抵抗魏國的兵鋒。姜維雖然比不上諸葛亮,但是依託有利地形對抗鍾會還是綽綽有餘的。魏滅蜀之戰初期還是比較不錯的,鍾會始終無法突破劍閣,他不是姜維的對手。
  •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得意弟子,為何碰上鄧艾總是輸?
    自曹操、劉備這代人離世後三國進入中期階段,這個時代由諸葛亮、司馬懿、陸遜等人主導。當他們三人離世後又進入後期階段,而這個階段則由他們的弟子、後人,比如姜維、鄧艾、陸抗、司馬昭等人主導。曾經有人諮詢蜀漢老將廖化關於姜維、鄧艾兩人的評價,畢竟廖化是三國初期活到後期時代的人,一輩子見過無數名將也和名將交手,他的評價最客觀。廖化尋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意思就是姜維能力不如鄧艾、蜀漢國力不如曹魏,再加上姜維頻繁用兵,自然輸多勝少。
  • 魏滅蜀之戰,如果沒有鄧艾偷渡陰平,鍾會能突破姜維把守的劍閣嗎
    發生於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18萬魏軍兵分三路,由鍾會擔任主帥,攻入漢中,直插劍閣,幸好被姜維利用天險堵住在劍閣,在這個關鍵節點,由鄧艾率領一支奇兵,偷渡陰平小道,繞過劍閣,直插成都平原腹地,奪取江油,攻破涪城,兵臨成都,才最終導致了劉禪的投降,蜀漢的滅亡。
  • 三國殺:這些武將技能很舒服,鄧艾露出了「滑稽臉」!
    喜歡就關注一波吧~這是第10期「榴槤三國那點事」。三國殺中有一些武將的技能很「舒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可以給隊友很好的發育,可以給隊友很好的配合,今天我們拿鄧艾為例,他在傳統意義上,是一個「覺醒」非常困難的武將,但是在下面這些武將的幫助下,可以很舒服的覺醒,跟著榴槤來看看吧!
  • 麒麟蜀夢戰報47,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情況,蜀漢姜維當權!
    玩《三國志11》之麒麟蜀夢假想劇本戰報47,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分析。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曹魏政權數據如下:曹魏文職:丞相羊祜、中書令裴秀、御史中丞荀勖、執金吾邵悌、少府王祥、秘書令張華、侍中辛憲英、留府長史張緝、太學博士賈充、謁者僕射王韜、黃門侍郎辛敞、太史令王業;曹魏武職:鎮東將軍王濬、安東將軍唐彬、安南將軍怎樣文鴦、安西將軍胡烈、安北將軍陳騫、左將軍周旨、右將軍王渾、前將軍文虎、後將軍楊濟、軍師將軍石苞、安國將軍楊肇
  • 《QQ三國》魏蜀吳三國全面解析
    魏蜀吳三國鼎立,是霸業未成身先死?還是功成名就青史留?選擇國家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 魏蜀吳三國鼎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三國為了各以自己中心建立統一的帝國,努力發展自己力量,禮賢下士,採取各具特色的行政方針政策,魏國「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優勢,統治集團比較穩定,軍事和經濟實力較強,蜀國劉備求賢若渴,諸葛亮的鞠躬盡瘁,事必躬親,為建立大一統帝國出力最大,連年戰爭,勞民傷財。
  • 魏滅蜀之戰,鍾會遠不是姜維的對手,可惜魏國不止一個鍾會
    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在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今絆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彼若嬰城守險,兵勢必散,首尾離絕。舉大眾以屠城,散銳卒以略野,劍閣不暇守險,關頭不能自存。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
  • 玩三國殺最慘的情況是啥?紅桃鄧艾張飛沒殺,姜維觀星還能被劈
    《三國殺》這款遊戲的牌堆到底是真正的隨機,還是系統會進行特意安排,這個問題被無數人屢次爭論,有的人力挺涼企,說《三國殺》的牌堆絕對是公平公正,完全是隨機看運氣,而有些人則痛斥涼企暗箱操縱牌堆順序,甚至有「在線印牌」的嫌疑,幫助氪金玩。
  • 盤點三國殺中被玩家惡搞的搞笑表情包,這一屆玩家實在太有才
    三國殺也是如此,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一波在三國殺中被玩家惡搞的搞笑表情包。Top6馬忠馬忠在歷史上是蜀漢中後期的將領,在三國殺裡的強度基本上等同於一個白板。如果有主公看到忠臣的陣營裡有馬忠,大概率會認為這把輸了。同理,如果在身份場你選擇了強度與配合度過低的武將,主公的心情也會百感交集。
  • 魏滅蜀之戰,蜀漢有十大悍將,為保國家血戰到底,最終殉國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最終由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分別建立了魏、蜀、吳三國。而三國之中,蜀漢是最弱的,所以最早滅亡也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蜀漢亡國之君劉禪,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此間樂,不思蜀」,為後人所嘲笑。但是,後主雖然樂不思蜀,卻不表示蜀漢之中已經沒有了忠義之士。在滅蜀之戰中,有十大悍將,奮起抵抗,用自己生命和鮮血,表達了自己對蜀漢堅定不疑的忠心。
  • 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衛將軍與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皆開府(即設將軍府),置官屬,掌握禁兵。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衛將軍因為執掌京城禁軍,顯然是位高權重,甚至可以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相媲美了。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一、司馬昭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
  • 戰報362,蜀漢丞相鄧艾下令,讓蜀漢鎮北將軍文虎率軍攻打烏林港
    玩《三國志11》戰報362,丞相鄧艾下令,讓蜀漢鎮北將軍文虎率領其部隊前去攻佔吳國的烏林港。公元276年7月1日,這邊蜀王姜維的部隊糧草告急,而小沛城又發生了瘟疫,城內十分的混亂。吳將陶濬1.4萬吳軍攻城部隊步步逼近,蜀國一時之間陷入困境。
  • 魏滅蜀之戰,姜維最後的豪賭
    武侯接班人姜維漢中的丟失主要是劉禪的昏庸所至,不能怪姜維,其實姜維的聲東擊西是很漂亮地粉碎了敵人一舉滅蜀的陰謀,開始蜀漢的戰略是堅持外圍的防守--禦敵於國門之外,利用蜀地的地形特點,重兵把守外圍的關口。鎮北大將軍王平就曾經按照這一戰略和在成都的援軍的配合下擊退過曹魏軍的進攻;而且當時就有人建議誘敵深入,放敵人進來殲滅,他駁斥了這個意見,認為漢中的各種物資都可能因此而被敵人利用,而且無法攔阻敵軍的深入就會造成大局的不可收拾,所以沒有同意。
  • 尋蹤三國:文物裡的魏蜀吳新圖景
    尋蹤三國:文物裡的魏蜀吳新圖景 2021-01-08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