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習英語,要了解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何況英語是要時常練習的。老師教孩子學英語,是希望孩子能夠學好英語,關鍵是在怎麼教。家長輔導孩子學英語,關鍵詞是在如何輔導。孩子學英語,在於如何學。所以在英語培訓和學習中,英語並不是關鍵。在學習中掌握英語,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就像孩子學會了吃飯,要吃哪種飯菜,孩子可以自主選擇。為什麼一定要在英語中尋找方法呢?教孩子學英語,在於教;如何教呢,其實就看孩子如何學,因材施教。課堂上,孩子一直跟隨者老師模仿。課後,要讓孩子學會分享,能夠自主去練習教過的內容。就像一直在聽老師說,也要學會培養孩子互動和表達能力。希望孩子能夠在英語上有收穫和進步,收穫並不是給予的,而是培養孩子在努力之後獲得的,重點在培養。
給予孩子以幫助,是為了培養孩子能幫助別人。因為家長幫助別人的過程,成為孩子模仿的對方。學英語也是如此,在孩子面前表現努力,是給孩子很好的鼓勵,何必只表現在口頭上呢。老師在課堂上表現活躍,在孩子眼中是良好的印象,也是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在英語口語中,老師起著表率作用,和孩子一起參與教學活動中,不知疲倦,這樣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少兒英語口語練習,就是放在具體事情上表達。那就是通過言傳身教,鍛鍊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所以老師教的過程,是印象;同時也是處理印象的方法。讓孩子參與互動和訓練,就是鍛鍊孩子處理印象的方法。課後的時候,是沒有老師指導。但是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是有印象的,孩子做了哪些練習,通過回憶可以獲取。老師的表現,會濃縮到一個單詞,一句口語,甚至閱讀理解和拼寫上。
當孩子複習英語單詞的時候,能夠認識;是基於自己的經驗才認識。而經驗來自於經歷,經歷來源於課堂上的表現,課堂表現來源於教學互動,教學互動來源於課本,課本知識來源於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就是要通過練習總結經驗。少兒英語單詞,如果看不透,就不能落實到實踐中。能夠在實踐中認知和掌握了單詞,看到了英語單詞,也就能理解和熟悉了學習過程;也是溫故知新。所以孩子學習過程很重要,學是依據於教和輔;但教得越多,孩子自己思考和實踐的空間就越少;輔導是為了不輔導的時候也能夠學,所以參與輔導,是為了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純粹補充知識。學習英語單詞,就是培養孩子基礎實踐能力;課後孩子和家長互動,親子遊戲等都是培養實踐能力的,也是可以鍛鍊英語使用的機會。
為什麼學習要循序漸進呢?就是要培養孩子在互動和實踐中掌握學習規律。只有在孩子參與的過程,孩子才能深切知道如何去操作。反覆練習,是為了練的好。練並不是憑空練,也是要放在具體事情上,課後學習是藉助於音視頻,教材等。藉助是為了不藉助,是能夠脫離了課本也可以練好。這就是為什麼學單詞,並不是真的去記住單詞,而是掌握使用單詞的方法。怎麼使用,在具體語境中去練。怎麼練呢?用心去互動,如何用心呢?老師和家長如何用心去對待孩子學習,孩子就會如何用心去對待練習。這是依據於外在的方法,才能通過自身的練習去掌握。沒有模仿的依據,怎麼能拔苗助長呢。學英語,就是使用英語練習;希望掌握語境,就進入語境中練習口語。閱讀可以培養思維,口語可以培養語感,互動可以鍛鍊掌握語境。互動在表達上,就是英語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