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有報導稱:中國畜牧業協會兔業分會統計,四川兔肉銷量佔全國市場近70%。一時間,坊間傳聞:沒有一隻兔子可以活著離開四川。為什麼中國獨四川猶愛兔肉?冷吃兔,乾鍋兔,蘸水兔,鮮鍋兔,麻辣兔頭,手撕烤兔……各種美食應有盡有?
四川有多少年的吃兔史?
四川的兔子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蜀楊秀鎮益州,命左右齊往,鴿尚稀,而兔已眾矣」。廣漢纏絲兔據說就是產生於唐代,並由名相房琯命名。早期川人不養兔,兔子以野兔為主,直到乾隆年間,家兔養殖才興盛。「隆中人煙幅輳,野兔絕少,人家間有畜白兔。」
但四川吃兔的流行史,不過幾十年。民國初期,川人開始大規模養兔賣兔皮,兔皮外銷暢通。此間,川人也養殖肉兔,但養殖規模較小。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鼓勵農戶養殖毛兔,進一步刺激了四川的養兔業。但隨著國際兔毛價格的下降,人們轉而售賣兔肉,四川人才開始大規模吃兔。聞名遐邇的雙流老媽兔頭,也不過只有二十餘年歷史。

為什麼只有四川猶愛吃兔?
雖然四川溼潤的氣候,多樣的地形環境有利於養殖家兔,但並非只有四川養兔,在兔毛價格昂貴的時候,各地均有農戶養殖毛兔。可為何,只有四川流行吃兔?
這還需要從兔肉說起。兔肉雖然脂肪少,被稱為「葷中之素」,可本身沒有太多肉味,土腥味還重。四川盛產香料,香料正可以掩蓋兔肉的土腥味,本身沒有太多肉味的兔肉,也能最大程度保留香料的芳香。而其它菜系的做法,確實比較難以處理兔肉。川菜豐富的味道,最適合帶點土氣的兔肉。
在四川,最會吃兔的莫過於自貢。自貢家家都會做冷吃兔。每逢佳節,回家的自貢人總會將一包包冷吃兔抽真空,再帶到各地,饋贈給外地的朋友。自貢的鮮鍋兔也是一絕,香、辣、嫩,十分下飯。

就像每個人都會遇到最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每一份原材料也會遇見最適合自己的烹飪方式。兔子遇見了四川,才有了如今的各色美食,才有了四川人吃掉全國70%兔肉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