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韻伊,中國在線英語教育著名品牌盒子魚科技COO。作為1200萬中小學生心中最美麗的盒子魚姐姐Lincy,她有著閃亮的經歷,從北京四中到北京大學英語系,再到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一路名校;創業則獲得過歐巴馬親批526萬美金種子輪投資。但在這些光環背後,她卻有著苦澀的過往。
記者與朱韻伊的採訪從最近引發爭議的「感謝貧窮」話題開始。雖然在北京出生長大,但諸如新衣服、小零食,包括自動鉛筆,朱韻伊的童年都不曾奢望擁有。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條件逐漸好轉,但是童年時期的清貧記憶,仍在她的成長中留下了深刻印記。「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充滿了苦澀,過程中甚至有很多不願回顧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就能走到那個目標點上。」
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作為80後,她見證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遷。她認為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也正是因為一些關鍵節點,改變、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兩次被藐視
在學霸雲集的北京四中。朱韻伊卻是一個有名的「學渣」,英語一度只有47分。一個老師對媽媽說:再努力,她可能也上不了一類學校。不過,朱韻伊偏不信這個邪,她跟這句話槓上了。
調整英語學習方法後,英語從47分變成了高考的148分,朱韻伊用北京大學英語系的錄取通知書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第二次被藐視是在麻省理工學院Sloan商學院的創業課堂上。
大學期間,朱韻伊大二時便成為了創業協會的主席,為中日韓創業資源牽線,為師兄師姐的創業活動「搭臺子」。北大畢業後,朱韻伊放棄了進入外交部的機會,入職韓國KTB公司,成為了一名風險投資人。
在投資的過程中,不安分的朱韻伊手癢了,「指導創業者就像在指手畫腳,為何不自己創業呢?」
從投資人到創業者,就像從彼岸去往此岸,朱韻伊不敢貿然行動。她選擇了繼續深造。她來到哈佛大學學習經濟學課程,期間,遇到了創業合伙人,一起做能源創業。
在第一節能源創業課上,教授指著最後一排唯一的亞洲面孔,對她的白人創業合伙人說:亞洲人在幫你們贏得美國市場上毫無用處!開了她!
這不啻於當眾羞辱,朱韻伊想拍案而起,但謾罵決不是真正的戰鬥。冷靜幾秒之後,朱韻伊用顫抖的聲音發出了「Let us see!」的戰鬥宣言。
創業能否成功,從此多了一層意味,它承載了朱韻伊雪恥的心願。然而,等待朱韻伊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至暗時刻。
趕上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前有意向的投資人都撤了;學生籤證馬上要到期,如果不能創立真正的公司,解決身份問題,美國都可能待不下去了;只剩下幾百美金,為了節省開支,朱韻伊把醫療保險都停了,靠吃一美元一袋的熱狗扛著。
沒日沒夜地刷實驗,終於在某天的凌晨三點四十分,實驗成功了。朱韻伊來到華盛頓,向歐巴馬提交了報告,得到了總統親批的526萬美金的種子輪投資。這一刻,朱韻伊喜極而泣。
畢業前夕最後一課上,同一位教授指著最後一排的朱韻伊:「這姑娘,亞洲的,但她是最棒的。」
「一個人能走多遠,最關鍵的是你敢想多遠,看多遠,你設置的目標有多遠。在行進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溝溝壑壑、大海汪洋,變通的應該是你行進的方法,是達到目標的方式,而不是目標本身……可惜的是,很多人把變通放在了自己的夢想上。」朱韻伊說:
「我能行」的產品哲學
成長路上,朱韻伊遇到的當然不是只有否定和不信任。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物理課上,朱韻伊同一群技術天才上課。任課老師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核聚變研究的第一人弗萊德伯格,交完第一次作業後,教授把朱韻伊叫了過來,讓她解釋一下焦耳和瓦特的區別。自高二過後,朱韻伊就告別了物理,她沒能在大科學家面前回答出這個簡單的物理問題。但教授既沒有責備也沒有不屑,他轉過身去擦淨黑板,用20分鐘給朱韻伊做了講解——本來是極度尷尬的一幕,卻被教授的和聲細語化解了。
在那樣一個場景下,朱韻伊感受到的是一個世界頂級科學家靜等花開的態度。「他在我心裡播下了希望的種子,這個種子是他對我的信任,和我對自己的信任。他一定是認為我能行,如果認為我不行,就不會跟我講了。」
回去之後,她沒日沒夜,惡補物理,終於跟上了學習節奏。「我能行」這三個字,也成為了朱韻伊給自己的人生不斷添加斜槓的力量源泉。
2014年,朱韻伊與大學好友黎小說在北京重逢,黎小說正在做一個在線英語學習項目——盒子魚,「這不就是我英語襲的學習方法嗎?」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創業。而這也算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兌現了高中畢業時許下的回四中當一名英語老師的承諾。
朱韻伊的特殊經歷也影響了盒子魚的用人觀和產品形態。朱韻伊介紹,在盒子魚,不僅有出身名校、簡歷亮麗的青年才俊,也有高中畢業的,甚至從高中輟學的有志青年。評價一個年輕人的能力以及潛力、成長空間,不能用考試或者學歷做唯一依據。「你目前可能是一個小白,還沒有在社會上證明過自己,但只要你是一個有夢想,肯學習、肯成長的年輕人,就會得到培養和薰陶,足以成為骨幹力量。」
而在盒子魚的產品裡,沒有不及格這個選項,做得越好,加分越多,也沒有滿分,永遠可以超越自己。「我們要反思一下不及格這件事情是不是應該有,能否換一種語言去描述,每個孩子都值得被鼓勵,告訴他如果再努力,或許可以達到更高的目標。」
對話:開放的時代,鼓勵每個人的自我突破
記者:你認為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個人還是外部因素影響更大?
朱韻伊:如果一定要在兩者中間去選,我覺得是一半一半。我要感謝自己天生是一個很倔強的人,因為有一顆執拗的心,會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堅持下去。我也要感謝逆境,如果沒有各種生活的坎,貧窮的洗禮、眾人的質疑,讓我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可能走不到今天這一步。
「感謝貧窮」引發了很多討論,正是因為很多人理解不了在這種環境下還能保持鬥志,那是很多人失去了對此產生共情或者共鳴的能力。
記者:外部因素對自己的成長產生了什麼影響?
朱韻伊:雖然我不喜歡壓力和別人對我的刺激,但是如果沒有人刺激我,我可能會享受安逸的生活。而且我相信,走得遠的人,一定吃過萬般苦。
記者: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精神的滋養起到了什麼作用?
朱韻伊:我經常從生活中的不順利、不如意獲取精神資源。快樂容易忘,而不順利帶給人的反思,帶給人心靈的磨礪更強大。
我雖然不會說感謝貧窮,但覺得人生的經歷都是財富,甚至說最寶貴的財富都來自於逆境。人的骨子裡不能丟的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智慧,只有在壓力之下,才能不斷突破自己,如果不去蛻掉身上的繭,我們可能從出生到墳墓,都是一個樣子的,那麼這個人其實已經提前死亡了。
記者:年輕人成長、成才,還需要社會提供哪些助力?
朱韻伊:從教育層面來說,應該鼓勵孩子們多提問題,讓他們敢於提問、敢於質疑,保持好奇心。
從社會層面來說,不管是企業還是機構,抑或是學校,在人才的衡量標準上要更加科學,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不是以分為本。對於來自三四線城市甚至是山區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很聰明,也很有創新性,但卻沒有名牌大學的背景,企事業單位也應該給這些人一些機會,這樣我們才能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優勢,才能擁有更加勢不可檔的人口紅利。
對於青年個人來說,每個人雖然起點不一樣,但都要相信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一定有價值,不管這個意義能有多大,不要放棄自己,不要放棄成功的希望。
轉自《中國青年》2018年18期
在線英語教育著名品牌盒子魚
編輯:dz11-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