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吊羅榮桓」時有批判林彪之意嗎?

2021-01-10 黨史頻道

原標題:毛澤東「吊羅榮桓」時有批判林彪之意嗎?

《七律·吊羅榮桓》(詩見文末)在毛澤東的全部詩詞中算是最難理解和最難注釋的,也是絕大多數毛澤東詩詞注釋本注釋得最混亂、理解得最錯位的。該詩在《毛澤東詩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首次發表時,編注者在介紹羅榮桓時是這樣說的:羅榮桓「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毛澤東「在知道羅逝世的消息以後悲痛逾常,這首悼詩就是在悲痛的激情中寫成的。由於羅曾長期同林彪共事,所以詩內提到林的事」。對於該詩,編注者將其中的「每相違」釋為「常有不同意見的爭執」,將「長徵」句釋為長徵路上對林彪反對中央軍委領導問題的解決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將「戰錦」句釋為攻打錦州時「羅榮桓同志是主張執行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決策的」,林彪則「一再反對」。這種解釋,在《毛澤東詩詞集》(1996年版)中仍被沿用。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對《七律·吊羅榮桓》的這種誤注誤讀已在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尤其是中共黨史學界。例如,《羅榮桓元帥》(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一書中說:「由於羅榮桓同林彪長期共事,毛澤東在悼念羅榮桓時,也聯想到了林彪。在這首詩中,他把林、羅二人放在一起對比著寫。『紅軍隊裡每相違』,就是他對他和羅榮桓同林彪關係的粗線條的概括。顯然,對於林彪欺負羅榮桓,毛澤東是知道的。他在表達了遼瀋戰役中克服林彪在『戰錦』(即打錦州)問題上的猶豫動搖之後,緊接著提到的『每聞欺大鳥』的『斥晏鳥』和『常笑老鷹非』的『昆雞』,指的就是林彪。」

我認為,上述理解是不對的。

這首詩是吊詩而不是誅文,在悼念羅榮桓時絕無加罪林彪之意。

我們先要明白如下兩點:一、這首詩是吊詩而不是誅文,它悲意甚濃,在悼念羅榮桓時絕無加罪林彪之意。二、詩中貫穿的背景意識是「反修」,它與林彪風馬牛不相及。把林彪強扯於詩中既與其意境不合,更與毛澤東賦詩填詞時所顯現的軒昂氣宇和豁然大度不合,亦與其背景史實不合。實際情況是,自1959年取代彭德懷而任國防部長的林彪,在1963年極受毛澤東的器重和厚愛。因此,即使不是在賦詩,毛澤東也斷然不會在此時挑剔和非過林彪。

從其大意境來看,「反修」的時代意識顯著而協調地構成該詩的另一主調,這具體落實在中間兩聯上。事實上也是,進入上世紀60年代以後,「反帝反修」尤其是「反修」構成了毛澤東賦詩時思想樂章的主旋律。僅從《卜算子·詠梅》(1961年12月)、《七律·冬雲》(1962年12月26日)、《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以及手書並能背誦的葉劍英在大連棒棰島所賦的主題為反「蘇修」的《七律·遠望》(1965年)等詩詞中,便可直接看到此期毛澤東的中心意識是如何「反修防修」,使中國不改變顏色。值1963年羅榮桓病逝時,毛澤東為悼念老戰友,悲悲切切地寫就這首吊詩,於是使吊哀意識與「反修」的憂患政治意識揉為一體,使其具有一種別出一格的哀傷格調。

「戰錦」不能理解為「攻打錦州」

「長徵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是正確理解全詩的關鍵句,而句中的「錦」字最為重要。將「戰錦」理解為「攻打錦州」並進而推出林彪反對毛澤東的戰略決策,是從誤解一字導致誤解全詩。歷史事實是,林彪作為遼瀋戰場前線的最高指揮官,他有權根據敵情變化配置和使用兵力,安排實施各個戰役,儘管他要請示中央軍委。而中央軍委與前線指揮官在軍事決策上出現差異或發生反覆屬正常現象,毛澤東決不會在1963年寫詩吊羅榮桓時又特意提及此問題。

從詩的格律看,若「戰錦」指「攻打錦州」,則與「長徵」不對仗。長徵是名詞,戰錦是動賓結構;長徵是舉世矚目的偉大歷史事件,是軍事史上的奇蹟,而戰錦只不過是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的遼瀋戰役中的一個較重要的戰役。而如果把戰錦理解為靠武裝鬥爭得來的錦繡江山,那它就完全與長徵對仗了,並且還是勝對。故只能把戰錦理解為毛澤東喻指用槍桿子打下的錦繡江山,除此以外不能有別的解釋。古時用錦類織物獎賞沙場有功將士,有大功者朝廷還賜給錦衣、錦帶等,加官封侯。古詩亦有雲:「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因之,也可以視毛澤東詩中的「戰錦方為大問題」句是在用典,提醒全黨防止革命勝利後驕傲、享樂情緒的產生,避免黨走上「修正主義的道路」。

在對該詩產生的大背景、相關史實等作了大致了解後,便可對該詩作出全新的詮釋。詩中「每相違」的意思應是每每難見面(違者,離開、避去之謂,此處不能釋為違背、違反等)。「長徵」是用來象徵艱難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戰錦」喻指用槍桿子打下的錦繡江山。斥晏鳥、昆雞貶指「蘇修」,大鳥、老鷹則褒比中國「反修」戰士。「欺大鳥」和「常笑老鷹非」暗指蘇聯及共產國際在中國革命問題上犯了許多錯誤,比如與之有直接關聯的王明路線的幾次錯誤,反對中共進行解放戰爭,以及上世紀50年代蘇聯丟「刀子」時說中國人「教條主義」,60年代中國「三年困難時期」蘇聯加入世界「反華大合唱」。我認為,只有這樣理解《七律·吊羅榮桓》才是確切的。該詩的第一聯是毛澤東追思舊誼,中間兩聯明寫「反修」,但含蓄地表達了毛澤東讚賞羅榮桓在「反修」等國家大政問題上的立場。羅帥的不幸病逝使毛澤東在國是問題上存在無誰可問的悵失感,因而在詩的最後一聯毛澤東對羅直抒懷悲之情,對其評價看似著墨過重和有誇張色彩,但這正好突出了詩的「吊」意。

七律·吊羅榮桓

記得當年草上飛,

紅軍隊裡每相違。

長徵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晏鳥每聞欺大鳥,

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

相關焦點

  • 1953年毛主席關心林彪病情派專家會診,醫生暗示葉群節制夫妻生活
    即使在授予十大元帥軍銜和勳章典禮的喜慶日子,林彪也是神情萎靡,鬱鬱寡歡。  毛澤東對林彪的病情十分關心,1953年,毛澤東指示總後衛生部部長傅連璋組織專家會診,為林彪檢查身體。傅組織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名醫給林彪作了全面檢查和會診,沒有發現林彪身體上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許多病的症狀是與神經系統有關。
  • 毛澤東:所謂的「左派」其實就是反革命
    林彪、陳伯達垮臺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澤東、周恩來、康生三個人了。周恩來仍主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在一段時間裡,毛澤東對自己過去的一些「左」的做法也似有悔悟之意。他在一次談話中宣布,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毛澤東會見斯裡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時說,我們的所謂「左派」,其實就是反革命。
  • [精彩書摘]揭秘年僅23歲的林彪是如何當上軍長的
    林彪咕嚕說:「我沒有說人家書生不比我們強,可是我們這些正牌的軍事幹部還打敗仗,就要被井岡山的老百姓笑話了!」  林彪過去在武漢時就聽林育英和林育南多次說起過毛澤東的名字,但從未見過面。這一次他隨朱陳進入湘南後,更是經常聽到毛澤東在湖南從事革命活動和發動秋收起義的事跡,心裡對毛澤東湧起崇敬之情。剛才在會師大會上,他聆聽了毛澤東的演講。
  • 林彪身患怪病怕光怕水 醫生暗示要節制性生活
    1954年,中蘇友好協會成立,毛澤東讓林彪擔任協會主席一職,林彪也只是掛個名,很少過問協會裡的事務。  林彪有病也是事實。抗戰初期那次傷及中樞神經的槍傷和緊張的戰爭生涯對他的身體損傷很大。海南島戰役之後,中央鑑於林彪健康情況不好,送他到蘇聯去治療休養。但治療效果不大,特別神經系統問題多。他怕光、怕風、怕水、怕聲音,動輒出汗,見風感冒,見水拉稀。
  • 毛澤東的英語翻譯唐聞生近照(圖)
    中新社發 賴海隆 攝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九日電 題:唐聞生:中國開放源頭始於一九七二年中新社記者 賴海隆毛澤東英語翻譯唐聞生今天在此間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始於一九七八年,但中國開放源頭應從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美籤署《上海公報》算起。剛剛出席過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舉行的同聲傳譯與翻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唐聞生,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說了上述這番話。
  • 毛澤東的15種名字與稱呼
    「我的名字叫毛澤東,澤東就是光澤大海,普照東方。」    【毛潤之】[ 潤芝 ] 字 潤之,凡舊時親友、同學、師長,都以「潤之」稱 ,毛澤東對自取的「潤芝」來源,又作了另種說明。    那就是在他青年時期就讀於長沙湖南第一師範時,老師楊懷中推薦《胡文忠公全集》。    毛澤東說,「我反覆閱讀後,覺得胡林翼確實值得學習。胡字『潤芝』,我就改為『學潤』。」
  • 林彪有幾怕:怕光怕風怕水怕人多怕疲勞還怕唆
    原標題:林彪叛逃前心態解析:與其束手待斃 不如破釜沉舟   1971年夏季來臨,這一年北京的天氣格外熱,林彪又到北戴河避暑。不過他手下的「四大金剛」卻坐鎮北京,兒子林立果也東竄西跳,向他時時報告情況,特別是毛澤東的動向。
  • 黃永玉「文革」中為何被猛烈批判?|畫家|藝術|畫作|貓頭鷹|歷史...
    在衛勝的討伐檄文中,創作《貓頭鷹》的黃永玉被冠以「炮製者」,對他的批判極為猛烈和嚴厲,甚至他在「文革」前創作的「動物短句」,也被捆綁一起予以批判:在一批黑畫中,有不少是以動物為題材的。什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貓頭鷹,惡狠狠的老虎,疲憊的駱駝,翻白眼的禿鷹,等等。是作者們為了幫助人們「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搞的動物圖像嗎?否!
  • 林彪最害怕的一個人,只要是他來看望林彪,林彪就變得奄奄一息的
    當時的毛主席和劉少奇還有周總理都商量過,決定讓林彪掛帥親徵。可林彪那邊在葉群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下,林彪也變得疑心重重,疑心疑鬼的。因為在當時哪個惡劣的環境下,讓誰掛帥親徵,都是以雞蛋碰石頭的事兒。當時葉群就是這麼對林彪說:「彪啊,你無論如何,也不能去啊,你可知道啊,連當時牛氣哄哄的小日本都敗在美國人手裡了。他們有原子彈呢,我們的武器是那麼落後,這明擺著就是雞蛋碰石頭嗎?
  • 多疑、失眠、怕光:抗戰挨的一槍害林彪一生
    林彪長徵路上關我父親「禁閉」,這段往事父親從來沒有放在心裡,他認為林彪這樣做倒也不是個人成見。從井岡山時代,父親便認識了林彪,一起共事也有多次。  解放後雖然醫療條件好多了,可是也無法根治這個怪病,從解放到文革,林彪很少露面,完全是一個病人的狀態。他怕光、怕水,喜歡振動,一晚上睡不著是家常便飯。父親同他的見面和向他匯報工作,都感到他心事重重、愁眉不展,好像沒有任何生活情趣。這種精神上的痛苦也會影響他的行為。  60年代初,林彪抱病去西北視察,讓父親陪同。父親和林彪一起吃飯,發現林彪很愛吃糯米。
  • 毛澤東為什麼非搞「文革」不可?
    他可真讓人喝彩,讓人高呼痛快,讓人堅信這樣的人物中國幾千年才有一個,世界幾百年才有一個(語出林彪)!從1949年,他幾乎沒有一年、沒有一個月、沒有一個星期好好反思一下調整一下休息一下過。他馬不停蹄,不斷策劃,不斷發動,不斷號召。
  • 毛澤東詩詞中的帝王將相
    毛澤東讀史書,總是以歷史人物的傳記為中心,對歷史進行見解獨到的品評。他評價歷史人物,不因襲舊說,而是獨具慧眼,抓住歷史人物最本質、最突出的特徵,發人之所未發,言人之所未言。毛澤東詩詞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多年,從三皇五帝到歷代將相,毛澤東每有所感,就有評說。這些評點,雖只區區三言兩語,卻折射了他的歷史觀,反映了他的是非觀,也表現出「掌上千秋史」的豪情壯志。
  • 毛澤東的英語水平 究竟達到什麼程度?
    從17歲開始接觸英語一直到晚年,毛澤東的英語水平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周恩來的英語水平是公認的,他曾說過:「毛主席所知道的英語單詞比我多得多呢。」周恩來這麼說,倒不完全是恭維和客套。   毛澤東、周恩來有關英語的兩則軼事   1966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七周年大會上,由副統帥林彪發表講話。
  • 毛澤東英語水平如何? 詞彙功底紮實對話中英夾雜
    用英語界定政治術語  1966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中共建國十七周年大會,由副統帥林彪發表講話。林彪在講話中說:「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資產階級反對革命路線的鬥爭還在繼續。」
  • 林彪墜機疑雲:惟一女屍身上有避孕藥,難道不是葉群?
    按常識推算,葉群已經過了使用避孕藥的年齡——這個女人很可能不是葉群,那麼林彪是否在飛機上也就存在很大的疑問。林彪準兒媳:林家的確上了飛機但是,1971年與林彪的兒子林立果訂婚的張寧,堅持認為林彪一家確實上了那架飛機。當彼得問張寧,葉群是不是到了絕經期。張寧對此感到非常意外,她想了想,很肯定地說葉群當時確實還有生育能力。
  • 毛澤東詩詞中的花草樹木
    詩人毛澤東善於託物言志,作品中也不乏對花草樹木的生動描寫,將其刻畫得儀態萬千、神情飛揚、蘊含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花一世界」,花為天地之靈物,花團錦簇使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毛澤東詩詞有不少詩句提到「花」,有泛指,有特指,有比喻,或抒發雅興閒情,或表明賞心悅目,或藉此懷德明志。
  • 林彪被友軍誤傷,衛立煌送來百萬發子彈,林彪:禮重了,禮重了
    全面抗戰爆發後,林彪被任命為八路軍115師師長,1937年9月下旬,在林彪的指揮下,八路軍於平型關地區取得大捷,這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雖然殲敵人數不多,但是在戰略意義上極大,林彪由此成為全國皆知的民族英雄。
  • 毛澤東是如何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
    「研究一個拔本塞源的方法」青年毛澤東「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列強的欺凌,軍閥的反動,社會的黑暗,使他痛感「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他立志「研究一個拔本塞源的方法」,即從根本上找到救國救民的方法。毛澤東對民族危亡境地深表憂慮,他感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於淪亡之慘也」。
  • 毛澤東曾評"中庸思想":本來有折衷主義的成分
    孔子被毛澤東稱作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聖人」,他是中華傳統文化源頭的主要開拓者、奠基者,其人文精神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子孫的血脈中。縱觀毛澤東一生可以發現,他非常重視孔子及其思想,他對孔子,既有所傳承,也有所批判。這從他對《論語》中人和事的點評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