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央領導提出對中國電影實施「九五五零工程」(即「九五」期間每年拍攝10部精品故事片,5年出50部)以來,中國電影在艱難攀登中走過了近5個年頭。今年是實施這項工程的最後一年,盤點五年來的中國電影作品,不難發現「九五五零工程」帶給中國電影的巨大變化。
電影的「九五五零工程」,不但在政策上給國產電影以鼓勵,在資金上也給予極大的支持。為解決資金不足,廣電系統專門拿出廣告收入的3%用於拍攝電影,這無疑於讓中國電影創作獲得了從裡到外的滋補。在這種情況下,電影人的精品意識逐漸樹立起來,拍攝了《喜蓮》、《紅河谷》、《大轉折》、《長徵》、《離開雷鋒的日子》、《男孩女孩》、《青年劉伯承》、《男婚女嫁》、《彝海結盟》、《夫唱妻和》等一批質量上乘的影片。可以說,這是1996年長沙電影工作會議之後的初步戰果。
1997年相對於1996年更是成績顯著。最為突出的是創作突破了以往的傳統模式,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較好的融合、統一。《席捲大西南》、《南線大追殲》等戰爭片表現戰爭的慘烈程度是以往戰爭題材國產片所不多見的。又如《鴉片戰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燃燒的港灣》塑造了民族英雄立體、感人的形象,從氣勢上、風格上都極具中國民族特色,開始擁有海外市場。除了大製作國產影片之外,這一年還有表現下崗工人自強不息精神的《紅西服》、歌頌美好愛情生活的《非常愛情》、小品式的《愛情麻辣燙》、青春氣息濃鬱的《花季雨季》、展現母子深情的《下輩子還做母子》等,這類表現當代人生活的小題材影片在觀眾中受到好評。值得一提的是紫禁城影業公司投拍的《甲方乙方》,不但獲得了良好的票房業績,還開「賀歲片」市場的先河。
1998年和1999年是不可分割的。為新中國成立50周年準備的獻禮片是高水準、精製作的國產片典範,如《世紀之夢》、《快樂老家》、《男婦女主任》、《黃河絕戀》、《大戰寧滬杭》、《沖天飛豹》、《橫空出世》、《緊急迫降》、《寶蓮燈》等。這些影片不但故事精彩,絕大部分還加入了電腦高科技的成分,《沖天飛豹》電腦製作達20分鐘以上;《寶蓮燈》的動畫效果惟妙惟肖,票房一舉打敗同期上映的美國迪斯尼動畫片《花木蘭》、《人猿泰山》。由新生代導演拍攝的《洗澡》,發行到50多個國家。鞏俐出演的《漂亮媽媽》也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作出貢獻。
今年的電影又如何呢,《生死抉擇》票房突破一個億,觀眾觀看該片時出現了叫好、鼓掌、流淚、久久不願意散場的感人情景。為建黨80周年,列入2000年計劃的《相伴永遠》、《北緯38度線》、《公正的心》、《走出硝煙的女神》、《平原槍聲》、《毛澤東與斯諾》等將成為中國電影力作。
毫無疑問,「九五五零工程」帶動了中國電影的繁榮發展,並讓電影人有理由、有信心相信中國電影的第三次高潮澎湃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