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藝術攝影圈」
關注公眾號,並設為星標☆
一同踏上藝術攝影之路
吳政璋
編輯 | 柴柴
編者按:臺灣攝影師吳政璋(1965—)的系列作品《臺灣「美景」》,被同為臺灣人的影像媒介評論家、學者、教授郭力昕評為檢視臺灣文化面貌最深刻犀利的創作。郭力昕稱,吳政璋《臺灣「美景」》,在反思臺灣文化與社會的意義上,以冷凝的批判視角與洞察力,充分提供了長久以來無論沙龍或專業製作的風景攝影裡,難以見到的內涵。
吳政璋這組作品雖然命名為《臺灣「美景」》,但這個美景是打引號的,不是如國內沙龍攝影師那般在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恰恰相反,他具有的是一種諷刺批判反思的姿態。在這個系列中,吳政璋通過對臺灣各地人為活動或破壞的社會風景的洞察選擇,深刻觸及到了臺灣的政治、經濟、環境、生活、城鄉等等肌理。
觀看這組系列作品會發現,照片中幾乎闃無一人,除了那個無臉人之外。這顯然是吳政璋有意而為之,是跟他的表達意圖緊密相關的。如此,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人與行動對觀者凝視社會風景所造成的幹擾,讓」現實「聚集成」現象「(郭力昕語),畢竟在這裡,社會風景才是承載意義的主體。至於那個無臉的攝影師本人,更加豐富了作品的表達和寓意。
郭力昕在《閱讀吳政璋:無臉以對臺灣」美景「》一文最後寫到:」對於瑞士人羅伯特・弗蘭克( Robert Frank)的冷眼看美國文化地景與美國人,作為臺灣人的吳政璋,他的冷眼以對臺灣『美景』,毋寧是更為誠實和勇敢的。我一直相信,拒絕加入那只能一味擁抱或歌頌臺灣、集體自我感覺良好的行列,而願意冷靜凝視、深刻提問的藝術家,可能是更愛臺灣的人。他們希望臺灣人不自溺,而是在自我省視和自我批判中求進步。」
柴柴今天分享吳政璋的作品,一是因為以前對臺灣攝影師了解甚少,除了知道張照堂、阮義忠、遊本寬外,其他的一概不知,成了一個真空。最近讀了《閱讀攝影:郭力昕攝影批評》,才知臺灣還有不少優秀攝影師。這是提醒自己,也是提醒大家,要多多關注臺灣的攝影;二是希望大陸多一些如郭力昕所言的冷靜凝視、深刻提問的攝影師。
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點擊右下角「好看」
可讓更多人看到哦